APP下载

陶渊明的“酒”与李白的“酒”
——《饮酒》(其五)与《将进酒》比较阅读教学分析

2022-11-22段绪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将进酒陶渊明饮酒

段绪林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21级 重庆 404000)

一、设计依据

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小说、议论文等明显不同,意味着在诗歌的学习上也要与其他文体区分开来。通过之前对诗歌的学习与运用,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已经能够把握诗歌关键字词,树立了主动联系诗人人生经历解析诗歌全篇大意和分析诗歌情感的意识。在诗歌教学课堂上,教师既要继续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来赏析诗歌,又要兼顾诗歌语言的特点,多诵读、多引导,引领学生抓住诗歌核心,促进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和感受诗歌意境。

苏轼曾说“渊明之诗,篇篇皆离不开酒。”酒为渊明的增添雅致与洒脱,渊明与酒便变得不可分割。余光中先生曾言,李白豪情壮志饮酒去,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与酒为伴,既是“酒仙”,也成就了“诗仙”。酒给了陶渊明和李白创作灵感,陶、李二人便成就了“酒”的诗歌文化。学生通过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的理解与学习探究,再分析探究李白《将进酒》,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一起探究两位诗人如何寄情于酒,体味古代人的酒后吐“真言”。

二、学生学情及教学目标分析

1.陶渊明《饮酒》学情及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诗歌的形式、学习方法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对著名诗人陶渊明并不陌生,在学习《饮酒》(其五)前,已经学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等多篇古诗文,对其人、其诗、其作都有了一定了解。在《饮酒》的教学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安排学生先自析再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加以引导、点播,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饮酒》这首诗写在陶渊明归隐之后,主要表达对田园生活无限美好的赞美之情,流露出诗人隐匿山水之后的怡然与闲适,反映了渊明对黑暗官场的不屑和憎恶。虽然学生跟渊明已经是“老熟人”了,但对陶渊明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内涵等了解并不深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首古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思想内涵的理解,不仅可以深入学习鉴赏渊明的诗歌,而且还能在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同时,体会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李白《将进酒》学情及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不仅非常熟悉李白,而且对《将进酒》这首诗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只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简单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本身的“韵味”,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在学习诗歌与鉴赏诗歌之间缺少联系的桥梁。而教师就需要助学生建起这座“桥”,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将进酒》这一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让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作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将进酒》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才能在后面的诗歌赏析中更好地运用并实践。李白借汉乐府之题作《将进酒》一首,借酒抒内心之情,表不忿之意。李白与友人岑勋一起饮酒高歌,大吐心中不快,徒有凌云壮志,却又才高运蹇。他的不拘绳墨与豪奢放逸让整首诗悲壮但不感伤,忧愁而不苦闷,学生学习诗歌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李白之风骨,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诗歌文本分析

1.《饮酒》文本分析

何为“饮酒”?为何通篇不见“酒”?传言《饮酒》(其五)还真是诗人陶渊明在田园休憩、饮酒之后所作,名字虽为《饮酒》,但诗歌所写内容却与酒没有一点关系,全诗都在抒写作者自己的志趣。归于田园多年后,在农村悠然自得的陶渊明写就了《饮酒》其五。喝点小酒,偶发有感,奋笔疾书,直抒心远自无他物的感慨,描写了作者从山水田园中寻找到远离世俗的恬适之心和怡然之境。

在《饮酒》这首诗中,陶渊明写了他见到的许多令人心神向往的内容。比如,在喧嚣难处的尘世却能安享清幽,可以信手采摘美艳做寒的菊花,不经意间就瞥见自古就是旅游打卡胜地的庐山,山中还有三三两两的飞鸟在升腾着的氤氳多彩的云霞中留下回巢的身影,美好景象让人沉醉不已。

2.《将进酒》文本分析

一个“酒”字贯穿《将进酒》全文,借酒表着“愁”,紧紧相扣,抒发了李白“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跌宕起伏的情感。作者在愁绪中叹伤时光飞逝,在愁绪中借酒寻乐,在愁绪中激昂慷慨,最后在酒中放纵、失态,这是怀才终不得遇又期盼为世所用的李白心中的万千感慨。因此,豪迈仅仅只是《将进酒》的外在,忧愁才是《将进酒》的本质。

虽然忧愁是本质,但是李白之所以叫李白,便是因为他的凌云壮志,激昂澎湃,这才是我们认识的李白。所以就《将进酒》来看,乐观也是他的基调,遗憾、悲伤,从来都是不属于他的字眼。纵是怀才不得伯乐、壮志不得舒展也不能影响李白,他就是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哪怕是在借酒抒己悲,也是希望自己能够用世于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报效国家。李白通过《将进酒》来告诉人们纵是生活多有磨难,抱负不能实现,也要积极面对生活。天既生材必然是有用武之地,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自信的人生信念。

四、阅读教学比较分析

1.初读诗歌,解文会意

初读《饮酒》,分析文本:

分析诗中秋菊、东篱、南山、飞鸟这些意象的内涵。

(1)采菊:陶渊明桀骜不驯,菊花傲骨独具,深得渊明之心。因此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不羁、高洁的情致于菊花之中。

(2)东篱:东篱这个词在陶渊明的诗中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3)南山:南山即庐山。庐山拥山川之灵异,高雅之士好栖居于此,陶渊明亦好于此。陶渊明情怀高洁、情兴悠然,会心于南山,心向往之,怡然自得。

(4)飞鸟:飞鸟二字,既是眼前之实景,为这平淡的画面增添了一点动感,它又使人感受到它既是客体之物象,又是诗人主观之自我。

初读《将进酒》:

本诗共分为四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1)开头便是起兴:诗歌开头便是“君不见”引出全文,体现出诗歌的沉着与亲近。“黄河”一联以此物来比他物,“天上来”说明了黄河源头之高雄伟壮阔,“不复回”便是时光飞逝不饶人。“高堂”引出人生,“青丝成雪”感叹父母年老。这两句一天一地在到人生,心境阔达,在慷慨之中却又生出悲壮之味。

(2)然后切入主题:诗歌节奏逐渐加快。从“人生”到“空对月”,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

(3)高潮举杯劝酒:整体表现出作者劝酒的表现出的亲切之感,诗歌节奏逐渐加快。

(4)豪言壮志劝君饮:既是豪言壮志,便是要读出畅快淋漓之感,把李白的狂放不羁尽情展现。“钟鼓”是劝酒的中心,只希望在此醉生梦死,不想清醒。“古来”两句解释说明为何“不复醒”,上句平缓,下句激昂。用“陈王”事迹来引出古人豪饮壮举,“主人”两句,前句节奏缓和,后句突变、反客为主,高呼劝饮,让人无法拒绝。

两首诗虽都是“饮酒”,但诗人表达方式却完全不同。陶渊明的诗虽语言浅显、平和近人,但也意境高远。李白的诗感情起伏跌宕,想象大胆奇特且丰富,风格奔放雄健。但在朗诵不同的诗歌时应根据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朗读的基调,同时也需要注意诗中节奏已经情感变化,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来体会作者的写诗的情境与所思所感。

2.问题探究,整体感知

《饮酒》文本探究

(1)既是结庐在人境之中,为何有没有马车喧闹呢?

分析:本诗中的“车马喧”指的并不是寻常巷陌里百姓来来往往中车马喧闹的声音,在这里它指的是身居高位的人的来往。“而无车马喧”指的是陶渊明不愿奔逐俗世,不与上层人士来往,看淡了名利和荣华富贵。

(2)“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望”“看”等字?

分析:“见”是不经意的一眼,表现漫不经心,而“望”和“看”这些字都指的是有意地用眼睛盯住看。这就说明“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看”,而“望”和“看”是有意识的“盯着看”。“见”正体现了渊明的“悠然”与“自得”,而“望”与“看”都显得十分刻意,不能表达渊明“悠然”之之味。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表达的是何种含义?

分析:这两句位于全诗结尾处,是这篇诗歌的总结之语。在这当中,我们可以体会渊明隐居山水之间的生活真谛--虽想要把它表达出来,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就表明,生活的真谛用言语是无法概括而言不足以概括的。

整体感知:

《饮酒》开头便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渊明虽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是听不到那些奔逐于俗世的喧闹。芸芸众生,皆为利往,乐此不疲。可偏偏陶潜是个例外,不热衷于此,独爱山水田园。这便有了“问君何能尔?”突来一问,让人错愕不已。但陶渊明不止于此,又自己作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表明自己心境已远离夺利争名的黑暗官场,疏远了奔波世俗的人来车往,因而我的内心、我的居所皆是世外之地。从官场中退隐,脱离污浊现世喜溢于言表,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乌克兰项目五部钻机海运工作全部启动运行,并于11月中上旬先后抵达乌克兰,有望在今年年底正式开工。该公司与新疆贝肯能源公司合作,经多轮谈判,于9月13日就乌克兰6个区块的天气然钻井项目执行双方正式签署服务合同。

《将进酒》文本探究

(1)因声求气,品读诗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愁”有哪些?

分析:一愁:“父母年迈青丝成雪”——时光易逝,青春不再

二愁:“散尽千金终复还来”——怀才不遇,壮志未酬

三愁:“圣贤孤寂饮者留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分析:李白贫贱骄人,鄙夷俗世。人生道路宽广,却独李白没有出路,表达了李白自己怀才不遇伯乐之情,却也不急于强求功名之心;天既生材,那材必有用武之地,现在又何必苦恼没有伯乐呢?于是,他选择借酒消愁不复醒,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由与解脱。虽不得志,但也不自我否定,“天生我材必有用”便是李白肯定自我、肯定人生的乐观自信,虽有愤懑,却也慷慨。

(3)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劝酒的?

分析:人在得意的时候就要享受时光,不要让杯中无酒空对圆月。我们宰牛烹羊寻求作乐,喝就喝个痛快,一次性喝他个三百杯也不算多。举起酒杯喝下去,不要停下来。

(4)在《将进酒》中,作者有哪些人生态度和情怀?

分析:慷慨且豪迈、热情且乐观、真诚且坦荡。

整体感知:

全诗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之水天上来,气势磅礴,有慷慨生悲之意。李白笔下的黄河,充分展现了它的浩大声势和宏伟气魄,悲哉壮哉。“人生”以下六句写欢。虽然李白官场失意,但他并不在意。与朋友相聚吗,酣畅淋漓,也同样是人生乐事,所以为什么要苦恼,不去痛痛快快饮一场呢!于是大呼“烹羊宰牛”,准备像先者郑玄一样饮他个三百杯。“钟鼓”之后尽显愤激,待到酒宴开始,李白高举酒杯,酣畅淋漓,于是诗歌突然从欢畅转为愤懑,表达了诗人对营私结党的贵族豪门痛恨之前,至于此便有只希望长醉不愿醒来。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李白离开长安之后的愤激之情。最后,主人言钱少至结尾皆为狂放之笔,因钱少便要把自己一切值钱之物都拿来换酒喝,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种狂放,李白独一份。当然,也体现了诗人的悲沉之重、欢愉之浓和愤激之深。

结语

陶渊明、李白的饮酒佳作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萧统曾用“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来评价陶渊明的“酒”,认为他嗜酒并非本意,意在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的思想情感寄托酒中。而赵文辉也用“寓意自知非是酒,伤心谁与共论文咽”来对李白“酒”进行类似的评判,他也指出李白本意不是嗜酒,而是寄酒为意,将志向情感寄托酒中。更有趣的是,陶李二人对某些问题的认知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也大致相似,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从写作手法中找到不同,也可以在情感表达中找到相似,对比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诗歌和理解诗歌。

猜你喜欢

将进酒陶渊明饮酒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与猫狗共饮酒
《将进酒》朗读教学之五境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