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国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对策探索
2022-11-22胡凤兰
胡凤兰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临沧 677000)
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一切工作必须围绕着“立德树人”来进行,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积极融入各专业、各学科、各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作为高校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1]。要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2]。该文主要通过对边境国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应对策略,使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提高专业课程育人的实效性,助推德才兼备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检索源,收集国内外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整理,旨在较为系统地掌握“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为“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打下夯实的理论基础。
1.2 访谈法
通过对边境国门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围绕目前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思政的难点、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为该文研究提供一手资料。通过对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获得相关方面的权威信息及对策建议,拓宽研究思路与视野。
1.3 比较法
通过对现有的体育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研究进行比较,评价其优缺点,从中借鉴有用经验,为实施边境国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打基础。
2 研究内容
该文以边境国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对策为研究内容。
3 边境国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主要难点
通过访谈了解到,在边境国门高校体育专业中,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存几个方面的难点。一是教师缺乏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合理配置与有机结合;二是缺乏思政教育授课经验和技巧,在教学中难以找到切入点、难以挖掘思政元素;三是缺乏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
4 边境国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1 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在思政教育时,大多教师没能把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进展、日常生活、品格养成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难引起学生在内心和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契合“全面育人、整体育人、综合育人”的价值本源和引申意义,敏锐地通过课程内容捕捉其专业领域融入思政教育的合适切入点,才能将思政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与专业知识传授融入在一起[3]。
4.2 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
在思政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与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联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方面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和效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4.3 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
在课程思政实施中,专业课教师都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但仍存在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原因在于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设计等各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到思想教育内容不重复,内容系统化,并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这对于专业课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4]。
5 制约边境国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因素
通过访谈得知,在边境国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因素制约了“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一是教师的素养和能力;二是课程本身的特点与性质;三是课程思政的设计和执行;四是学校制度的激励和条件的提供;五是学生的配合。
6 边境国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对策
6.1 积极整理与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6.1.1 深入挖掘体育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体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就是要把体育类专业学科课程与术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挖”与整合[5]。在体育教学中,应自然地、顺理成章地将这些深挖与整合的思政元素融入体育专业知识授课中,使学生在学到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一是在体育知识传授和运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二是要通过常态化的体育锻炼、运动竞赛,促使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完善人格、锤炼意志品质,树立学生终身锻炼的观念等。这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也是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
课堂教学需要充分挖掘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结合项目特点,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才。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体育教学理论中,介绍中国女排爱国、拼搏、将压力转变为动力等体现体育精神的思政元素。在篮球比赛中,培养学生同心协力、互帮互助、团队合作意识等;在田径竞赛类项目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等等。
6.1.2 因地制宜地开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
少数民族地区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民族地域文化的优势,开展民族文化实践教学活动,目的是鼓励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同时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6.1.3 整合当前体育教学资源,深度挖掘体育课堂中的爱国要素
体育课程中蕴涵着许多爱国要素,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应整合并深度挖掘爱国要素,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夯实其教学的根基,为教育教学指明方向,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最新的教材版本,因为这类教材中大部分都新增了“思政育人”模块。增加爱国主义教育模块,能加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力度,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培养民族团结、思维、感情和习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热爱边疆、服务边疆、建设边疆意识的需要。
6.2 注重开拓创新教学方法
6.2.1 在呈现方式上,以“课程管理方式”引领体育专业学生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堂教学
应将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整合,对应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标。例如,以“多层次体育赛事体系构建”为引领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咕咚、悦跑圈等APP助力的多种方式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以讲解现实案例为主要形式,融合学习通、智慧树等平台进行网上互动、课后反馈等多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相关教学的讲解,播放国家队参与国际比赛的视频,让学生不但能掌握技能,而且使其思想观念也得到成长。
6.2.2 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加注意多样性、灵活性,启发和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通过视频、案例、图文材料,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不会觉得理论课程过于枯燥而产生审美疲劳,加深学生对课程宏观层面的认识,梳理课程的逻辑体系;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习效果。例如,在乒乓球课堂教学内容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为了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内容丰富饱满,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意犹未尽,可以给学生讲述乒乓球成为国球的原因;播放《国乒的荣光》这首爱国歌曲,还可以引入《开讲了》栏目中讲解国乒长盛不衰的原因,让学生了解竞争机制的重要性,并深刻体会在关键时刻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团队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等人生道理。
6.3 提升体育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6.3.1 要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认知水平
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最终仍需要落实到教学主课堂上,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关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于体育类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是新的认知与挑战,尤其在课程思政建设初期,教学配套资源体系不健全,使得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增加了难度[6]。要提高体育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认知水平与教学能力,首先要转变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观念,强化课程育人意识;其次要增强专业课程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加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培育,提高育德能力。
6.3.2 加大边疆体育专业课师资培训
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品格理想的塑造。高校应将育德意识与能力建设全方位落实到各个相关环节,而体育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主渠道是培训,必须注重对体育专业课教师的常规培训,包括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技能竞赛、政治理论学习、研修培训等,以此来强化教师“传道”意识,提升教师“传道”能力,引导教师担负起育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