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2-11-22周丽华葛幸幸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德育大学生

周丽华 葛幸幸

(湘潭大学体育部 湖南湘潭 411105)

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立德树人”后,“课程思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体育是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育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具有思政教育的身体体验性、情境性和社会性等个性特征,具有有别于其他学科且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1]。啦啦操课程作为高校体育中一门深受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之一,理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啦啦操能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从哪些方面提出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啦啦操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等,这些都亟待深入探索。

1 多元视角下看“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

1.1 从中国啦啦操历史发展视角看

啦啦操运动源于美国,1988 年伴随着CUBA 诞生之际,啦啦操传入我国;2001 年,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啦啦操大赛;2007年,成立中国学生啦啦操艺术体操协会;2008 年,啦啦操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体育表演后,啦啦操运动被全民所熟知;2010 年,中国啦啦操正式成为官方赛事;2013年5月,啦啦操正式加入国际体育单项组织联合会;2014年1月,成立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即今天的CCA)[2];2016年,中国啦啦操被国际奥委会认可;2018年,以“啦啦操经典咏流传大课间”为代表的啦啦操进校园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

纵观我国啦啦操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第一,高等院校是啦啦操运动最早的接受者、传播者和推动者,说明啦啦操运动对高校大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和项目魅力;第二,我国啦啦操在近20 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从国外传入—在国内快速发展—走向国际舞台的历程,也完成了从最开始依附于健美操,到后来成为同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一样具备独立的体育运动特征项目的身份转变,这些都说明啦啦操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为我国啦啦操和“课程思政”搭建了良好的桥梁。

1.2 从中国啦啦操现实需求视角看

近些年,我国啦啦操进行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教育部体卫艺司的鼎力支持和推广。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啦啦操成功地实践出了江苏省江阴市“一校一球一操”模式、河南省郑州市“一校一品一操”校园课间啦啦操金水模式、全国啦啦操创意展示大会(经典咏流传进校园)等,中国啦啦操也成为体育与教育结合的典范。此外,啦啦操培养目标早就提出了“四好”标准,即品德好、学习好、气质好、技术好。近些年,对全国十佳“四好”运动员、“四好”裁判员和“四好”教练员进行了评选和表彰。由此可见,中国啦啦操早已有“德育”的元素存在,从出发点上与“课程思政”不谋而合,有助于啦啦操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2 啦啦操课程独有思政特色

2.1 塑体强心

啦啦操课程能让学生在时尚、动感的音乐节奏感染下,增强运动强度,使体重、体脂、腰围和臀围等下降[3],且在学习和展示啦啦操套路时,要求学生时刻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的身体姿态和热情洋溢、朝气蓬勃、阳光自信的面部笑容表情,起到塑体的作用。此外,还有利于激发和增强女大学生内在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其自重、自爱、自强意识,达到强心的效果,使之形成积极乐观、自信从容的人生态度。

2.2 团队协作

团队精神是啦啦操最显著的项目特点,提升团队凝聚力至关重要[4]。该课程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自由组队,公选出队长,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啦啦操套路学习、创新编排和期末考试,在整个课程团队学习的过程中,每个队员在团队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学生在团队协作学习中,学习快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学习慢的学生,个人利益会主动服从集体利益,不仅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还能建立一段良好的友谊关系,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2.3 突破创新

啦啦操课程在传统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新增了啦啦操编排创新教学内容,且期末考试形式是团队自编考核。因此,学生不仅有体力活动的锻炼,更有脑力活动的锻炼。在啦啦操团队编排创新实践中,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每个团队自主掌控学习,独立、主动地完成花球啦啦操套路层次、造型和队形的创新编排,有利于锻炼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独立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挖掘自我潜能,突破自我。

3 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建设理论探索

3.1 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建设理论构建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时代要求,坚持“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啦啦操项目德育元素,结合时代发展内涵,“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啦啦操课堂教学各环节,以“立德树人”引领“实践体悟”,通过啦啦操模块化教学,即理论引导模块—课程须知、基础塑造模块—入门必学、套路学习模块—技能提高、编排创新模块—实践提升、期末考核模块—自信展示五大模块,夯实“强德、强体、强灵”课程目标,进行一场全新的以探索“课程思政”为目标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活学。

3.2 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教学目标

3.2.1 以强德之心彰显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自信自强的特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应始终坚持“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处和核心环节,在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顶层设计下,强化啦啦操课程塑体塑形、团队协作和突破创新三大独有的思政元素,重视其对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的独到作用,将德育的理论熏陶和啦啦操的实践磨炼,合二为一,锤炼当代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3.2.2 以强体之功展现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建设塑体塑形的本色

没有健康,一切为零。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建设的“强体之功”,应做好创新教学渠道,提升教学效果,除坚守课堂教学主渠道外,也要重视其他渠道的开发和利用。基于此,构建了“一二三步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一”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二”是“线上”和“线下”2个教学途径;“三个环节”是指将“三全育人”贯穿到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环节中。只有丰富教学渠道才能使啦啦操课程与时代接轨,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适当地运用手机应用,让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与行动引导,才能使学生不仅身体被动在学,更要心中主动想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3.2.3 以强魂之志创新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团队的才色

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建设最终的目标,是在提高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达到固根强魂,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发扬团队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引导、促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也应是啦啦操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啦啦操课程中,教师在教授完基本动作之后,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啦啦操造型、队形、音乐等方面的自行创编,通过这些实践,使学生在啦啦操课程中,不仅要动体力,更要动脑力。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尝试、勇敢面对挑战,在此过程中加以德育熏陶,使学生在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完善的过程中,切实感受挫折教育,以增强创新意识,体验创新过程,提高创新能力。二是升华爱国情怀,激扬青春梦想。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教育永恒不变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从2012 年开始纵论“中国梦”:实干才能梦想成真[5]。时隔6年,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我们都是追梦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大学生应将“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啦啦操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啦啦操文化建设为重点,通过德育知识的整理和加工,在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啦啦操的同时,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胸怀,以升华爱国情怀,激扬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梦想,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4 结语

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强德、强体、强魂”不仅应是新时代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更应是着力点和落脚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落实到高校啦啦操课堂教学中。

猜你喜欢

思政德育大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