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理念的实施探析
2022-11-22宋超
宋超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天津 300382)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针对当前体育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体育教育应归回“健康第一”的教育本位。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从高校体育教育视角出发,加强对“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实践探究,这对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健康第一”理念的概念和优势
1.1 “健康第一”理念的概念
“健康第一”最早由毛泽东同志提出。1950 年,针对体育教育的开展,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后续随着高考制度逐渐恢复,民众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再加上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升学率,导致体育教育一度被人们所忽略,同时也阻碍了“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的落实。面对这一问题,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政策性文件再次重申了“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要求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必须积极推动“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落实,不断推动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水平,从而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保持健康的体魄,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1]。时至今日,“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依然并不过时,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赋予了“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更多新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字面上的“身体健康”,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等。基于此,笔者认为,当前针对“健康第一”体育教育概念,主要包括以下4 个关键内容,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
1.2 “健康第一”理念的优势
在体育教育中,“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提出,本身有着非常多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2.1 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教育核心目标
“健康第一”直指我国开展体育教育的核心目标,便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是学习,还是革命,身体健康都是第一要素。“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与当前教育功利性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是对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警醒,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应仅仅是为了“升学率”,而是要注重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能够长久保持健康的体魄以及积极快乐的生活,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1.2.2 提升了体育教育质量水平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学科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层面,还更加注重体育技能的实践。但在传统体育教育模式下,依然受理论学科教学的影响,没有将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是更加关注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掌握了多少种体育技能,能够取得何种成绩。这种体育教育理念显然是错误的,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存在,则能够有效纠正体育教师这种错误的体育教育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这对整体体育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1.2.3 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充分彰显,多是跟随着教师的示范,反复模仿练习体育技术动作,难以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2]。因此,很多学生认为体育学习是枯燥无趣的。虽然上述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身”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但无法促进学生“心”的发展。而在“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下,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能够让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理念的实施
2.1 内容架构
在高中体育教育中,针对“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的实施,首先需要明确其基本的内容架构,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2.1.1 运动参与
该项体育教育理念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过程中,最终能够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1.2 运动技能
该项体育教育理念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实际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完成运动技术动作的能力,同时也彰显了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注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特点,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下的运动技能,对高校学生体育学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技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养,同时还更加关注学生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以及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
2.1.3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该项教育理念内容,主要体现为学生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以及是否能够与社会和谐相处。在实际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等,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调节心理情绪与人交往的方法,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1.4 身体健康
该内容是“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下最为基础的一项架构内容,主要体现为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体能,且身体机能正常、精力充沛。注重通过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主动关注自身健康,认识到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能够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最终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上述这些都是高校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后必须要具备的基础能力素养。
2.2 实施要点
2.2.1 创设趣味体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
在“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针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必须要积极转变以往的体育教育观念,注重彰显学生的体育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达到“运动参与”教学目标。例如,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中,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体能,在引导学生进行下肢力量训练时,教师先进行简单的示范,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左右脚绕小圆垫单脚交替跳。在学生逐渐熟悉了动作要领后,为了避免引起烦躁情绪,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后续的体育运动训练。教师可以引入“串门趣味体育小游戏”,通过引导学生以“家”为出发点,采用单脚跳与双脚跳的方式,先跨过其他人的“家”。通过反复跳跃练习后,再跳回到自己的“家”。采用趣味游戏体能训练的方式,既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体能,还能够消解体育运动练习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学习中。
2.2.2 加强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创新,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要领
针对“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及运用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加强高校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创新,如可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引入“体育运动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实践培养,主张凸显体育运动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一方面注重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另一方面注重学生能够通过运动竞技的方式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技能训练中,因此更有利于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在具体实践方面,应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体育教师应提高对课堂常规构建的重视,课堂常规内容要求教师要先了解高校学生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如男女性别比例、对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差异、是否有特殊学生等。在此基础上,还应向学生介绍运动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端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共同营造出适合运动体育教学的氛围。
第二,科学合理地分组。这是开展运动体育教学模式的关键,其原因在于,在运动体育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以便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因此,需要体育教师提前做好分组工作。在具体实践方面,教师可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性别、性格差异等合理分组,分组后允许学生在以均衡分组为原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后续的运动竞赛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三,合理控制竞赛激烈程度。在体育运动教育模式下,设置了“赛季”“竞赛”机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动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运动实践情境,有效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但这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特点、运动水平等,合理控制竞赛激烈程度,以免学生在竞赛中受到伤害。
2.2.3 注重加强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在“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下,针对高校体育教学,还应注重从德育层面出发,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实现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共同发展。比如,在实际开展足球、篮球等团体性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运动技巧的教学,还应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竞技中快速成长,培养高校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等。此外,高校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户外运动项目,如登山、越野跑等,从而在上述过程中,有效培养高校学生的团队意识、战略意识以及领导能力等[3,4]。除此之外,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教师还应提高对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视,如利用新媒体力量,为高校学生播放一些体育纪录片,让高校学生通过动态的视频,感受到我国体育运动健儿在为国争光的背后,所付出的超出常人的辛苦与努力,从而让高校学生认识体育文化,理解体育文化背后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体育德育教育的落实,成功塑造健康的心理。
2.2.4 注重提高体育教育评价合理性,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素养全面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针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实施,还应将实施重点放在最终的体育教育评价方面。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无论是体育学习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方式,均较为单一,无法全面彰显出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基于此,为了能够对高校学生“体育健康”进行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估,应注重改善现有评价方式,提高体育学习评价的合理性。比如,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平时表现+体能测试”的方式,将高校学生平时的体育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表现纳入其中,更好地彰显体育学习评价的公平性。此外,还应融入一些与体育健康相关的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如“体育心理素质评价”“重视体育意识”评价等,进而更好地体现出“健康第一”的教育价值[5,6]。
3 结语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提高对“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应用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其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优势。同时,还应加强对“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内容架构的解读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第一”体育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措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