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2022-11-22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2期

杨 帅

(陕西自然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8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强调“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1]。报告总结了自新中国成立城乡关系的轨迹,从城乡的双重入侵到以城市为中心,到城乡的重新规划,再到如今的城乡统筹发展,乡村发展成为新发展趋势中的重点。如何以高质量建设美丽新农村,实现脱贫,需要得到城乡融合创新发展机制的大力支持。

1 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要求

一方面,新时代背景下,给城乡关系赋予了新的定义,这一阶段更是全面小康战役的决胜时期,应从根本上突破城乡障碍,这不仅应做好城乡规划的整体设计,进行城乡流动性的不断调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新发展机制,并在城乡发展规划上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为乡村发展及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保障[2];另一方面,是制定城乡关系的新目标,只有适合的发展目标才能投入更多的动力,让涉及到的相关人员以目标为方向去奋斗,进而全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同时,要制定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小目标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长远目标,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使全面小康真正实现[3]。

2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遇到的问题

2.1 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

要想实现乡村繁荣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注意统筹城乡发展的阶段性进步,努力消除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各种因素,打破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4]。首先,在城乡之间资源流动价格不平等的情况下,城乡之间的虹吸效应促进了高素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和资金的不合理投资以及新兴技术、教育资源、医疗水平和财政扶持还没有惠及到乡村,无法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供有效帮助[5]。二是农村土地等资源存在一定固化静止现象,其在流转时产生的价值较低,无法将资源要素合理流转下来,更无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效益。甘肃省是中国发展过程中欠发达省区的代表,其地理位置在中国的西北,经济发展水平一直无法比肩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甘肃省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无法支撑其跟随发达地区的成功脚步。

2.2 城乡产业融合不充分

城乡经济结构不能迅速融合的主要原因是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收入是其产品生产阶段全部收入的最低阶段;与此同时,农民通常是生产者,必须在整个生产阶段承担最大的风险;不能获得农产品生产以外的额外收入,直接导致农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均存在落后现象,难以将产业的真正价值匹配到其现实价格的区间。另外,产品的附加值也存在过低的情况,导致农民收入固定且零增长的情况。

比如甘肃省的工业化城市发展策略。一般一个城市的工业化发展将带动整个省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工业化虽极大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却并未因城市的竞争力提高而带动到周边的农村发展。同时,农村整体产业化快速推进进程中,受资金投入偏差影响,工业化的发展的资金投入明显偏低,无法实际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劳动力收入差距。

2.3 城乡功能互补性不健全

中国长期发展策略中,一直将城市工业当做发展的重心,对农业与乡村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对城市和乡村地区之间的互补性认识不足。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城市建设投入资金一般较高,农村建设投入的资金明显不足。以甘肃为例,在推进甘肃省城乡一体化的工作中,政府的调控力度不足,无法全面推进全省的城乡一体化工作落实到位,更无法将这一发展目标做到统一部署和一体化设计中,从而使政策的推进与落实面临困难。无论是从城乡区域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公共服务水平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等均无法做到功能互补性。

3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3.1 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城乡资源流转

资源的流通是城乡融合发展基础条件。首先在劳动力与人力资源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的户口政策,完善落户及户籍管理体制,以快速推进人口市区化进程。持续开展“三支一扶”政策,大力吸引学生返乡,助力农村建设与发展,鼓励能力出众的各届人才、经商人才返乡创业,进行全面的农业知识培训,以现代化、科学化农业理念,促进劳动力与人才之间的互动实效性。其次,是资本投放的方面,要促进乡村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合理定位城乡资金布局,鼓励企业向乡村投资,帮助乡村资本深入发展。增加乡村农业商品货款的发放力度,推进乡村资本和金融体系建设,实现城乡资本快速流动。最后,在土地生产方面,深化乡村土地改革,不断完善土地流通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所属权益。

3.2 合理制定农民增收目标,完善城乡产业结构

一是加强体制改革,以规范政策来督导城乡一体化融合进程。同时,通过市场调节补充政府协调,深化城乡产业化互补深度,深化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优质产业不断发展和创新,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二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新农业建设,以乡村发展的地理优势为依托,以附属地农产品优势为根本,改变以前以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并加强与城市加工企业的合作,探索借助现代城市发展技术发展农产品的新途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借助旅游业等产业不断创造农业发展新机遇。

3.3 坚持乡村特色为发展重点,强化城乡互补优势

若想实现新型农村特色发展,就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保护好、传承好乡村文化,加大力度保护乡村的历史痕迹,如历史遗址、非物质文化等,从而继承好乡村文化。以乡村建设为主布局方向,充分考虑乡村历史遗迹及其生态布局等,进行以地理优势为重点的乡村再规划,呈现出乡村或地域文化的特点。同时,要不断加强乡村文化的特点,打造特色文化标识,将新乡村文化特色呈现在世界面前。二是必须将现代元素融入进乡村文化特征中,发展适合乡村特点的旅游业,确保城乡文化的互补性,同时突显出乡村独特的地理及文化特色。同时完善乡村管理机制,继承和发展新乡村文化特色。三是正确看待城乡发展的趋势和差异,避免过度协调造成乡村文化的流失。乡村发展处于缓慢局势中,可借鉴城市发展的路径,却不能照搬,要借鉴城市发展经验,加快乡村发展步伐,不断交流城乡发展中发现的问题,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蓄力发挥城乡各方优势。

4 结语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艰巨且责任巨大的任务。这项任务的核心是融合,在此工作进行过程中,必须迅速解决城乡发展不平等、农业和乡村发展不足的问题。现代化时代背景下,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社会矛盾查找和解决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标志,更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