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实践
——以株洲市为例

2022-11-22苏海新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2期

苏海新

(株洲行政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湖南省株洲市在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统一部署下,以“五好”乡村创建为抓手,奋力建设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1 坚持高位推动,扛牢压实政治责任

1.1 坚持领导以身作则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四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构建了“市负总责、县为主责、部门担责、乡村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市领导“五个一”活动重要内容。

1.2 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不仅考核县市区党委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将市直行业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列入考核范围,以此作为评先评优、问责追责的考量依据。

二是建立督查暗访机制。坚持定期组建专门暗访组,深入乡村第一线,动真碰硬,督促整改。通过督查暗访,共督促整改问题300余个。三是建立关爱激励机制。2021年以来共向派出单位党组(党委)推荐使用25个优秀驻村干部;通过比选,向基层乡镇党委推荐63个班子成员。

1.3 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强化资金投入。坚持财政支持政策的同时撬动金融资本,与市农发行、市农业银行、市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框架协议。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乡村振兴系统队伍衔接,挂牌成立市乡村振兴局后,积极谋划“三定”方案,强化干部能力培训。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出台《株洲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助推医疗、教育、住房等行业政策有效衔接。

2 坚持两手齐抓,巩固成果推进振兴

2.1 守住返贫底线,脱贫成果有效巩固

一是加强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出台《株洲市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开展摸排全覆盖,全市累积识别监测对象4391户11242人,已取消风险2886户7795人,新识别纳入(含回退)1505户3447人。二是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共摸排有返贫致贫风险对象104户、319人,并对此进行针对性的帮扶。三是强化稳岗就业。开展就业帮扶“十大活动”,脱贫劳动力达成就业意向近1000人。全市脱贫人口务工同比增加1200多人,确保2021年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不低于去年。

2.2 加强品牌创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一是让乡村产业兴起来。按照“一县一特”“一特一片”思路,重点培育炎陵黄桃、茶陵红茶、攸县香干、醴陵玻璃胶、渌口王十万辣椒等产业,炎陵黄桃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茶陵红茶成为湖南红茶的核心产区,攸县香干畅销全国大中城市,白关丝瓜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二是让乡村特色亮起来。按照“大基地+大园区+大景区”的融合发展理念培育农业特色小镇,茶陵县严塘镇和湖口镇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炎陵县中村乡和石峰区云田镇入选全省首批十个农业特色小镇。三是让乡村新型经营主体强起来。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小巨人”培育计划,从品牌、行业、资源、资金等四个方面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2.3 坚持因地制宜,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一是深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按照“五治理一革命”的部署要求,全市100%的行政村建立了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城市六区乡镇100%实现了污水处理设施,累计改(新)建农村无害化户用卫生厕所17万余个,整治“四类房”920余万平米。二是深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建成的农村公共服务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680余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00余个、农家书屋1500余个、乡村大舞台1500余个。有效遏制农村陋习,涌现出醴陵市孙家村、隆兴坳村等一批好典型。三是深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00余公里;加强乡镇公立卫生院服务能力,实现全市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超过30%。

2.4 突出党建引领,基层堡垒有力夯实

选派工作队,进行驻村帮扶。制定《关于开展村级治理试点的指导意见》,由各级领导联点指导72个村开展试点,探索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村级治理模式。推行党员干部坚持“五个到户”,89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到3159个村民小组和社区网络与9.33万户群众结对子。

3 坚持示范带动,多点发力打造亮点

3.1 打造“湘赣红”,带动产业兴

奋力打造“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制定《“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三市共建方案》,同萍乡、吉安达成合作共识。全市共有36家企业、57个农产品授权使用“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占全省的45%。

3.2 服务家门口,凝聚微力量

积极探索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路径,已累计建成“门前三小”工程670多个,覆盖人口40余万人,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到家门口。2020年12月,攸县“门前三小”经验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人民日报还作了专题报道。

3.3 建好小厕所,改善大民生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渌口区建、管、用并重,市场化运营,积极探索规范化改建、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利用的“厕所革命”路径,先后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完成农村改厕3万户,并建立了高效率低成本的常态化管护机制,农村厕所使用率达到了95%以上,远超二类县85%的标准。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王建球在渌口调研时给与了高度肯定。

4 坚持问题导向,较真碰硬开展考核

4.1 精准考,科学制定考核方案

一是指标按省定。对县市区党委政府的考核指标全部运用省对县市区党委政府的考核指标,不做内容和分值调整,省怎么考县市区,市就怎么考县市区。二是县市区交叉。沿用脱贫攻坚考核机制,采取县市区交叉考核的方式,每个县市区由副县级领导担任组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担任副组长,抽调21名政策熟、业务精的精干力量组成考核组,市里派出2名监督指导员。三是乡镇全覆盖。对五个县市区有农村人口的76个乡镇进行全覆盖考核。四是一考作三用。考核结果运用于作为向省推荐县市区等次主要依据,作为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考核市行业部门的重要依据,作为县市区党委、政府对乡镇实地考核的重要参考,以此减轻基层迎考负担。

4.2 从严查,有序开展实地考核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召开实地考核培训会议,制定《株洲市乡村振兴实地考核方案工作手册》,对105名考核人员就考核指标、考核流程、考核方式以及考核纪律等进行了专门培训。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及时掌握面上情况,及时加强工作调度,确保有序、高效完成实地考核。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实地考核组坚持日碰头、日讨论、日汇总、日上报等工作制度,对疑似问题集体研讨。

4.3 突出改,扎实推动问题清零

一是及时督办。对疑似问题每日汇总后现场进行反馈,对共性和具体问题专门进行交办,加快整改进度。二是拉条挂账。对发现和反馈问题,建立台账、落实责任、明确举措,推动问题整改,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三是举一反三。主动认领实地考核反馈问题,分析根源,全面整改清零。

5 结语

总的来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样本,必须坚持重点聚焦与各个击破的原则,多措并举实现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