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分析
2022-11-22侯美娟
侯美娟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辛寨街道,山东 潍坊 262610)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它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的前进的方向[1]。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就艰难的任务就是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是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仍然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振兴之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是改革开放40年来探索乡村建设的结果,具有创新性的社会实践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2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与生活水平。与此同时,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靠人力来进行农作的耕种及收获,现在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学习、工作,极少数年轻人会选择留在乡镇,人力远远达不到农耕要求的水平[2]。省时、省力、省人、省事的先进的农业机械生产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对农业发展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和意义。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推广及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时效,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减少城乡经济收入差异,带动社会全面的进步。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3.1 有效的取代了人工劳动
农业机械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取代了人工劳动,这也是最核心的应用。随着农村中青年劳动力不断涌出,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劳动力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会在本质上解决这些问题。
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北方是一年收获一次,南方部分区域一年收获两次或三次,农业生产时一旦错过了收获的最佳时期,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到了收获时期就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证农作物准时收获。但是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收获效率,保证生产的时效性,让农民能在农作物成熟时期及时有效的进行农作物收获[3]。如:自动化玉米收割机的应用,玉米收割机现在已经广泛被农民所应用,它能够有效的节省劳动力,缩短了劳动周期,还可以在收割时对农作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2 科学的指导、有效的推广、真诚的服务
在农业机械技术广泛开展过程中,技术推广是最为重要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从业者,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各个农业生产知识进行了解,全面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切实有效的为农民服务。如:农产品的检验及包装自动化。农产品的检验及包装对工人数量要求很大,这项技术是通过x光机对农产品的质量数量进行监测,把好的农产品整理出来并计算,得到各个方面的计算结果,利用包装机把各个级别的农产品逐一分批次包装起来。这样就大大地节省了对人工劳动力的需求。这项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这时就要求推广人员耐心细致地对操作技术人员进行讲解,使该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
3.3 加大新设备的推广及使用力度
目前,农村中青年主要劳动力的流失,现有农业生产劳动力大部分以老人为主。因此更应该在农业生产中对新设备进行推广与使用。由于老年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对农业技术的技术掌握和知识学习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推广人在设备选取时,要选择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机械设备,并为其提供完善的后期服务,让他们能够真正的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让农业机械设备真正助力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大棚产业的发展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推动农业自动化发展。现阶段大棚最常用的是湿度传感器和谷物传感器。谷物传感器可以对农作物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了解农作物的湿度环境,进一步提高农作物质量。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水平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让农民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积极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