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水灌溉与水利管理制度
2022-11-22马占方
马占方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 景泰 730400)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渐加大,加之人们节水意识不强,日常生产生活中忽视了水资源节约利用的重要性,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需求量较高,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结合新时期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节水灌溉管理、完善水利管理制度建设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在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基础上,应积极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发展。
1 节水灌溉和水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加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应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围绕节水目标积极引进节水灌溉技术,统一规划、布局,科学管理,实现节水降耗目标,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加强农田节水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和消耗,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困境。大力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还可以推动农田灌溉的合理性,保障浇灌过程中水流均匀,避免出现土地板结现象,提高保土保肥效果,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节水灌溉的大力发展,可以推动节水灌溉设备的产业化发展,开拓农村市场,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节水灌溉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的灌溉方式,提高了灌溉效率,推动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由此看来,在此背景下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发展是必然选择,有助于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保证农业灌溉需求的同时,可有效减少农村用水量,避免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缓解下游用水紧张问题,对保护自然环境、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同样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手段支持下,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
2 农田节水灌溉的建设条件
农田节水灌溉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直接关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因此,要积极整合资源,大力推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并完善配套的水利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
2.1 地理环境
通常情况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区域的地形落差大,海拔高低起伏,坡面陡峭,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方案制定和工程建设难度。对此,应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前充分调查区域实际情况,结合区域地理环境推动工程建设[1]。
2.2 地质条件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受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不尽相同,需要实地勘察了解区域地质条件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2]。如基岩裂隙水,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断裂带形成孔隙降水,处理中要沿着节理处理,引入裂隙潜流到河谷洼地中。如果是盆地周围,可以选择径流方式将其引入到盆地潜水。如果是孔隙潜水,多表现为带状分布,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结合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类型等因素编制合理的方案。
2.3 气象水文
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要综合考量气候分区,把握区域的地表水系特点。具体包括径流空间分布情况、径流年际变化等。
3 影响农田节水灌溉的因素
3.1 土地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在农田管理上主要以家庭、小组为单位,土地管理较为分散,难以开展集中化的灌溉管理,导致单位面积的土地水资源浇灌量增大,不利于水资源节约。
3.2 思想意识落后
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农民的灌溉思想还比较落后,很多区域仍然使用传统的漫灌方式进行农田灌溉,缺乏节水意识,认识不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导致农业水利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实。部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于盲目,过分关注工程经济性,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
3.3 缺乏制度管理
在我国节水灌溉发展过程中,虽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在水源、渠道等方面获得了更多的优化路径,但是忽视农业灌溉管理制度的确定,导致节水灌溉工作缺乏有效管理和组织,具体的工作责任不能具体落实,工作规则和职责不能得到明确等,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工作的顺利开展[4]。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前期规划不合理致使后期建设出现各种问题,不仅延误施工进度,还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对于一些20 世纪兴建的水利工程,后期缺乏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管理,导致水利设施损坏问题严重,长此以往,工程性能下降,灌溉面积缩减,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
3.4 其他因素
节水灌溉政策不完善,缺乏对农民的激励政策,导致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效果不佳,缺乏技术指导和监督,导致节水灌溉方式的应用效果不理想;农田灌溉用水水价较低,缺乏价格杠杆效用,导致农田灌溉中缺乏节约意识,对水资源消耗较大;资金投入不足,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建设数量、质量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质量较差,运行管理水平不高,不可避免的影响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用。
4 节水灌溉工程发展措施
4.1 引进落实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本质目标是为了抗旱保收、防洪防涝,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将社会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需要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契合农业生产的水资源需求。如果节水灌溉技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则需要花费更多资金打井,挖掘地下水资源灌溉,背离节水灌溉的目的。因此,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农田经营方式,在充分调查和了解农民切实需求的基础上,编制合理的工程建设计划,并推广和应用与区域实际情况相契合的节水灌溉技术。
4.2 推行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引进,或是为了表面工程忽视农户生产需求随意引进。要在充分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选择最佳的节水灌溉技术,尤其是农村的中低产田改造升级,扩大节水灌溉面积,以便增加中低产田的生产效益,改善农户收入水平。通过扩大耕地和灌溉面积,有助于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3 建立排水系统
平整土地实现地表排水,可以有效改善土地盐碱化和渍涝问题,多数区域由于缺少资金未能大规模建设地下排水系统。因此,可以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和生产技术,完善配套的排水基础设施,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排出的渍水中有很多盐分和微量元素,排水工程建设中要重点处置渍水处理。对于渍水回收后,可以用于耐盐作物、树木和盐土植物灌溉,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对于一些没有天然出水口的流域,可以建设蒸发池处理渍水。
4.4 推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升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成效,应整合资源,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软硬件设施,增强工程信息化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对于增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节水灌溉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对此,可以建立实时图像监控和信息诱导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还可以监督排污情况,避免出现监督盲区,提升水利工程质量,创造更大的效益。另外,基于信息技术建设管理数据库,充分结合日常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数据库的建立,可以记录节水灌溉情况,总结归纳重大事件,确定规范化的操作规程,指导实际工作高效开展。
5 水利管理制度完善措施
目前节水灌溉与水利管理中,发现部分水利管理单位节水职责模糊不清,缺乏统一合理的目标,简单地将职责归纳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发挥应有的积极效益,但很少涉及节水管理内容。另外,水利管理制度取向不明确,未能制定合理的水费取用制度,导致水资源无度取用,浪费现象严重,与节水灌溉目标相背离。因此,针对目前节水灌溉与水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合理有效措施优化改进。
5.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节水意识
在明确节水灌溉目标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基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方位覆盖,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尤其是要提高农民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配合节水灌溉工作开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强化节水效果。基于此,相关部门要组建专门的宣传队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传授专业的农田管理知识,让农民积累更多的节水灌溉经验,使其认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把节水灌溉的推广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挂钩,强化其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5.2 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水利工程建设前要充分实地勘查,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合理规划设计。尤其是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应注重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因此,要完善工程建设规划审批制度,无论是建坝、打井、排水和微滴灌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均需提前申报,相关部门审批合格后方可实施建设。
5.3 优化设计资质证制度和招投标制度
依据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规模,完善设计单位资质认证制度,选择高资质设计单位负责工程设计任务。设计图纸应在加盖资质证章后方可投入使用,审批的水利工程项目要经由行政主管部门招投标,选择高资质单位承担施工任务。依据工程项目投标,促使招投标制度规范化实施,切实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5.4 优化农民供水服务
为了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应明确水利管理单位职责所在,积极承担自身的社会职责,优化农民供水服务。对此,各级政府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财政支持,保障其正常运行,对水价进行合理设置,保障农业灌溉供水的合理性;按照供水量与节水量对水利管理单位进行考核。在供水过程中,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满足农业发展的用水需求。推动节水灌溉设施的大力建设和发展,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消耗,强化管理服务效果。
6 结语
水资源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促进水利管理制度创新,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保障水利工程高效发展,促进节水灌溉政策的贯彻执行,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