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互助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2022-11-22普布卓玛
普布卓玛
(西藏山南市扎囊县中学 西藏山南 850800)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改推出的新教育理念,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隐形的,即便是在课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前期实践阶段,很多教育教学课程中所凸显的学生教育主动性都是枉然。这是一种被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思维禁锢了的教育想法,在漫长的教育系统发展中,其实很难根本性地对其做出改变。因此当前要做的不是重点突出主体地位和主体优势,而是要让学生站在主体位置上,将“隐性”主体地位变为“显性”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互助式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方式不谋而合,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互助式学习模式的重点在于“互助”,互帮互助是该教育模式的重点,并且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采纳问题,互助的成果也被判定为有效。[1]互助式学习要求学生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仅要与教师产生有效互动,还要在学生之间建立良性沟通关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互助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优势
(一)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绝不能成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要学会在集体中汲取养分。互助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互动平台,打破学生之间的壁垒,让知识和意识成为真正流通的物质,能够穿梭于学生们之间,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获得不同的启发,最终凝结成知识智慧的结晶。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并不强调学生个体之间的对应关系,通常只看纵向发展而不看横向结合,横向状态下一般只留意学生与学生的对比,或者是竞争,但很显然这样单一的竞争关系并不利于塑造良性教学环境。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尤其是初中学习阶段,合作教学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初中生已经脱离了小学阶段被教师带着走的教学环境,但是还尚未接触到高中时期高度自治的教学氛围,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培养自己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群体效应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非常明显,在群体中,学生若能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那么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输入、输出就是相对的,自然当一个教学的集体都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时,个体也会从集体中吸收到源源不断的能量,并受到这种集体环境的影响形成积极的学习思维。集体中所有人都有所出又有所入,这个集体才能以积极的姿态一直发展下去。
(二)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
良性的学习必然存在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而“互助”模式就是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同样的互助学习集体中,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意见和学习感悟,以成果带动成果,以个人意识带动集体意识的发展,最终这种集体意识也会反馈到个人身上,演变成集体之间的良性循环。互助式学习模式的建设对于学生互助意识的帮助和增强有直接的影响。该学习模式建设过程中会调动学生在互助学习这一领域的积极性,即便是不同性格和不同学习深度的学生集合在一起,都能够从互助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学生的合作潜力是无限的。学习不是常规的竞争和作业任务,学习是可以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有一部分对竞争教育模式的扭曲看法,并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样的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但是应用场景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过度竞争理念的植入并无必要,尤其是面对数学学科教学,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从小学的学习氛围中过渡出来,对浅性自治的认识度不够,又面对这样主要的学习科目,难免会存在过渡不自然或者学习不稳定的情况。互助集体就是在这样的空间中突出作用和价值,帮助学生完成良好的学习水平过渡,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互助意识的基础之上,也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我学习水平。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互助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创造合理的互助学习应用环境
教师的能动性要发挥到位,在互助式学习模式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充当集体一分子,适当地融入学生们的互助空间中去。在初始建设阶段,学生一定会遇到很多现实性的问题,本研究将主要列举三点可能会出现的现实问题,为广大教师提供应用参考。第一类问题也是互助式学习模式建立之初最容易出现矛盾的问题之一:该如何解决正常课堂教学生活与互助学习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互助学习是在学习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进行互助,不论是教学概念学习的过程还是教学最终成果体现的过程。教师需要以此作为切入点告知学生,必要的学习互助最好是在统一的空间内进行,学生要在互助集体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要兼具两种学习方法。在正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依赖别人获取更多的教学知识,而是一样依靠自己的学习水平完成正常状态的学习。[2]后续对教学过程有任何不理解或者不认同的地方,第一首先要寻求教师的帮助,因为在基本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只有教师能够提供最为直接且有效的原理式辅导。带着教师提供的正确思路,学生继续在互助集体中输出自己正确的观点,这样才能帮助和影响到其他的同学。第二类问题是如何让学生灵活地出入互助式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动能力还不够优秀,学生的心智都尚未成熟,在同一个集体中,若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趋同性,那么很难建立起一个稳固发展的学习集体。教师要首先发现这一问题,要抢先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发展心态,主动推动学生走出互助学习的第一步。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习的重难点问题,学生会反射性地留给教师进行处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回避学生的互助学习过程,为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空间。第三类问题是如何帮助解决学生与学生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问题。互助式学习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会对学生的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帮助,但是其应用难免会出现内部矛盾,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是非的判断尚未固定,很多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突出,可能在互助式教学方面也会有所体现。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进行引导,不要害怕学生之间出现矛盾,只要矛盾不升级成冲突,学生就有可能在矛盾中获取更大的学习灵感。教师要勇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和且具备能动性的教学环境,坚决杜绝单一美好和积极的教学表象,而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让学生在合作和竞争、在矛盾与共同发展中找到更大的学习空间。
(二)划分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互助小组
教师要注意大小两个范围的互助空间发展,大范围内在整个班级集体中的互助空间、小范围内在学生小组或者小集体中的互助空间都要进行建设,但还是要把注意力尽量地集中到小集体的建设中去。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根本观念,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各方因素划分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互助小组。[3]不同小组的成员数量可以不同,但是必须要保证小组分组的时效性,每个小组的成员结合在一起一定要能够起到化学反应。教师在分组之前,要先关注学生的个人意愿,不排除有部分学生会想要跟关系好的朋友或者是同学划分为一组,但是教师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幼稚”想法,而是要从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甚至是爱好方方面面进行考量。同组的成员要做到取长补短,其学科优势要尽量互补。比如数学教学,不能单一地让数学成绩好的带动成绩差的,如果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太过明显,也不利于互助,互助的核心在于“互相帮助”,因此必须要保证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有自己的长处,不同优点的学生集合到同一集体中,优势便会不断地扩大。
(三)建立恰当有效的学生互评机制
小组建设是初中数学课堂互助学习模式开展的重点,而如何维持一个小组的健康发展,其重点不能放在内部消耗上,而是要让小组内部形成自己的供给机制。为了保障小组内部良好的互助氛围,建立健全小组运行制度,评价机制不可或缺。互评制度的建设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日常互评,二是成绩互评。日常互评主要是指在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表现出了积极的状态,在情感与具体输出内容上是否保持正面的引导作用。教师和其余的学生组成互评小组,互相为学生们进行打分,分数以匿名投票的形式展示,教师要尽量地站在中立位,保持成绩的公正、公平和有效。成绩互评就是指在互助学习模式落实之后,学生在数学成绩上的变化,日常的测验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打分。这样互评机制的建设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互助学习模式的参与度,以打分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二是任何一项学习模式的落实都需要有始有终,学习成绩是目前考核学生学习成果唯一直接且有效的途径,而结合日常测验的成绩,能够让最终的互评结果更公正更具参考价值。学生也能从最终参考数据中得出一些经验,更加有利于互助学习模式的发展。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互助式学习模式的应用实例
(一)理论知识求解
拿二元一次方程组举例,初中阶段需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组较为基础,而二元一次方程更多的是在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不清楚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互助学习过程中得到同学的帮助。
同学一:“一元一次方程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初级版本吗?那为什么我没有办法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地代入到二元一次方程中呢?”
同学二:“你前面这样理解也没错,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确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弟弟,但是弟弟跟哥哥哪怕是亲的也不是一个人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通常是消元把自己变成一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解,而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加减消元和代入消元。我刚刚做过这方面的题,有几个易错点,我分享给你吧。”
总结:这样的互助教学模式区别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是总结的经验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具有共同性的,很多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语言明确地感知教学内容,但是在跟同学的接触交流过程中,就会感觉到豁然开朗。并且同学之间经验知识的交流是无局限的,很可能一个同学遇到的问题在另一个同学身上也有体现。这样一来学生不容易陷入“自己发生了错误”这种奇怪的自卑怪圈里。
(二)解题过程分享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涉及图形、运算、不等式等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其中很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多个易错点和难点,需要学生集中记忆或者重点记忆。但是学生在没有对照组的情况下很难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4]有理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内容举例,数字在运算的过程之中极易出现错误,而教师直接指出错误远没有学生之间交流错误来得有效。例如在一些初级的有理数加减法问题中,有学生经常会把符号看错而自己却发现不了。对应的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在互助学习模式下完成课后作业的练习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错的批改,学生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二次思考,发现问题也较为及时,并且由于后期观看到了其他学生的计算,有一些错误问题的出现对学生本人来说也有警示的作用。学生通过这样分享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的方法来双向发展,既保证了自己的错误得到及时的改正,还能够吸收他人的学习经验,为自己的学习过程添砖加瓦。
结语
对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来说,互助学习模式是很好拉近学生之间距离、更轻松完成数学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本研究对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后续互助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空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