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学作品艺术鉴赏

2022-11-22张艳菊

关键词:英美语言艺术文学作品

张艳菊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4)

英美文学对推动现代欧美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历史上其他文化的融合不可或缺,但随着历史的演变,优秀的英美文学思想将逐渐形成并占据西方文学重要地位。每一个历史阶段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对其特定的历史过程有着独特的影响。学习英美文化最直接的方法是进一步了解每个地区的独特文化,并对文化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一、英美文学作品的概述

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历史。英美文学中的语言艺术创作和中国文学有所不同。中国传统文学的语言艺术主要来自历史文学的沉淀与积累,而英美文学的语言艺术则主要来自希腊罗马神话。希腊罗马神话对欧美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促进了欧洲文学创作的发展。希腊与古罗马文学中对语言的运用,为后来英美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基础。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物大多是具有崇高精神和鲜明个性的英雄。这一特点激发了英美文学的产生,促使英美文学的发展。

二、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原则

(一)注重时代特征的原则

社会本身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而对于历代英美文学创作者来讲,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只会受到当时社会独特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讲,要想更好地提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就必须深入结合文学创作者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展开分析。通过将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思想情感与作品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以此分析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在品质,才能更好地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比如对于《呼啸山庄》《老人与海》这样的文学作品来讲,如果读者不能很好地感知当时独特的社会背景及文化价值,或长期使用当代社会的眼光看待问题,是很难理解这些文学作品背后的艺术品质的。

(二)交际性和实用性并重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所要求的实用性与交际性,主要是对客观现实的环境进行充分尊重下,语言特点和特有文化相关内容的结合,把具体语境和作品当中的材料相结合,以实用性原则深化人们对相关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交际性则主要是通过文化差异的文化作品促进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交际性主要是对实用性的延伸。在对英美文学进行研究的时候,人们在对相关语言知识具有相应了解的前提下,就能使人们的跨文化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并经过对国家背景以及语言特征的了解,对相关文化进行解读,从而在实现基本语言交流与沟通的前提下,促使文化实现持续性发展。

(三)文化差异的原则

站在跨文化的视角解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达到转换认知方式的目的。应充分尊重英美文学作家的创作意图,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的真正意义所在。对于读者而言,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不仅是接受者,还是创作者。阅读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再创作,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深刻体会和思考,读者能够明白作家的创作意图。而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在理论观点、对事物的看法等方面不可能完全与作家的创作意图相互重合,另外,他们也不能更改作品的语言艺术,因为语言是客观存在的,读者可以在其基础之上进行理解和接受。读者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面对的是已经编辑好的文本,若想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蕴含的情节、思想以及审美价值观等深层次内涵,则势必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和文化素养。而如果想要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只是简单粗略地读一遍是完全不够的,它需要读者拥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思考能力。

三、学习英美文学作品赏析

(一)英美文学中戏剧性独白的运用

在英美作品中,最明显的特色便是戏剧独白。在这方面,显然不同于东方作品。而在英美作品中,常常有更多的叙述独白。总的来说,其表现了不同情境中角色的真实状况。许多英美作者特别欣赏这种表达方式。在东方文学中,描写人的心灵状态时,常常通过脸部表情、动作和语言表现细节的描写。在英美的文学传统中,因其作者偏好于使用独白形式,在独白中也往往使用了戏剧性的心理描写。利用小说中相应的社会角色,来表现作者的心态、思维和感情,并攻击或评论现实社会中的相关现象、人物和事件。读者在欣赏英美文学时,往往需要对戏剧独白语言做出更全面的剖析,才能正确掌握作家意图与情感。如果读者完全了解这句充满戏剧性的独白,就能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在毫无文化隔阂的前提条件下,类似的戏剧性独白将会有很大的艺术魅力。戏剧独白形式的运用可以使读者与作者思想进行碰撞与交流。另外,戏剧独白也吸引了不少文化学者的注意,这将有助于人们理智地赏析英美文学作品,并科学地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引用经典故事

经典故事融入是英美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迎合小说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比如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将希腊神话故事中普罗米修斯的相关故事融入文章之中,借助故事将自身所要传递的那种“坚持与不屈”表现出来。由于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因此对于英美文学作品来讲,不同作品本身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英美文学作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将不同文化与对应的时代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更好地将与这一时代相关的文化特点及地域特征更好地体现出来。同时,通过将经典故事融入文学作品之中还能很好地将文学作品背后不同地域的传统民俗、民风更好地体现在其中,引导读者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内涵进行反思和感知,提升对不同国家民俗习惯的认知程度。

(三)在阅读中逐渐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

随着英美文学的不断发展,其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文学体系,产生许多经久不衰的经典著作,创作风格也层出不穷,并且出现了各种文学流派。因此,在研究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应只是将阅读文学作品作为目的,而是要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之上去了解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真正理解作品蕴藏的内涵。与此同时,还应将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与我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表达方式进行参照对比,逐渐地探究并体会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艺术上存在的差异。而为了能够让读者在跨文化视角下转化文学语言艺术,并且拥有不同的阅读方式,读者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就英美文学发展史而言,其文学名著层出不穷,在语言艺术上有不同凡响的表现。例如,在阅读《老人与海》时,读者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感受惊涛骇浪的大海,仿佛还能够听到大海的吟唱,可见,其语言风格不管是直率,还是惊悚,都充分展现了作家在语言上拥有的造诣。文学作品是表达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其中的语言美则主要体现在表达的生动性、准确性和音乐性上,在某种程度上还包含着蕴藉性,简而言之,英美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精神意义。例如,《傲慢与偏见》在语言风格上以幽默讽刺为主,并且在人物对话上也与以往的作品不同,即未采用展开式叙述,同时,作者也未直接地评述故事和人物,而是以人物的性格作为依托,采用人物对话的语言形式展开,充分展露人性的各个方面。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可见作家的语言功底深厚。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读者可以从作家的语言中感受到激情澎湃、含蓄婉转等多种情感,而这也正是文学作品艺术美感的真正体现。

(四)注重作品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对于英美的文学作品而言,更多是源于现实生活,属于文学创作者对于所处时代中人们生活的具体描绘。因此,解读与研究英美文学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其具备的文学艺术性,而且还需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特色进行了解,并与英语具备的语言特点相结合。文字是创作者思想的真实反映,英美文学中的语言可充分呈现出作家对于其所处时代的反思,这既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描述和认知,也是文学作品中展现的时代特征,属于缩小的一个文学世界。同时,多彩且丰富的历史进程则给予每个时代创作者各种各样的生活阅历,以此进行文学创作,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升华,又是对于人性与历史的拷问,有着显著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通常会引入一些生活中通俗的小故事,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故事中的深刻道理,既能够增加文学作品的趣味性,也能够回应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英美文学这种以故事的手法进行相关道理的表达要比直接说理更加生动,也能够与读者的情感共鸣。如有些英美文学喜欢引入《狼与小羊》的寓言,通过简单易懂的寓言来揭示上层社会与贫困人们之间的关系,将社会的黑暗进行直观的展示,从而起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作用。

(五)英美文学作品中加入民族文化意识

英美文学的创作也常常涉及语言文字艺术,而这种语言的交流性和实用性体现在了英美文学中。通过跨文化交际,民族传统艺术与英美文化创作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语言艺术在民族传统文化创作中的感染力,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语言文字艺术的实用性和交际性。赏析英美文学,不但能够增强读者的语言文化涵养,还能够增强读者的语言交流才能,从而推动了英美文化创作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交叉融合。通过研究英美文学的语言艺术,还能够借助语言魅力研究英美文化艺术的发展现状,从而提高对英美文学的民族文化意识,推动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例如,在中文中的“老”一词不但代表着年老,还表示了对他人的敬意。然而,在英国,“老”字不仅代表年龄大而且还表示落后落伍之意。

(六)美学发现价值

在认知领域中,将语言表达的过程看作是认知上的审美发现过程,而隐喻则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审美能动性。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美学功能主要体现在认知和修辞两个方面。首先,就认知层面而言,隐喻在表达新概念或复杂概念时,让读者通过熟悉的事物对这些概念进行认知和理解;就修辞层面而言,隐喻用一种比较灵活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作品修辞和审美的效果。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借助隐喻的方式将两个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建立起认知关联,并通过语言表达形式的创新,同时满足读者认知和审美两方面的阅读体验。另外,从认知心理学表明,人们在接受语言信息时,如果语言表达的形式相对具有创意和新意时,不但可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信息刺激,而且也可以加深人们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印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很多作者都会通过隐喻的修辞方式,加深读者对于某个事物或人物形象的认知和了解。

结语

站在跨文化的视角下,可以看出英美文学作品在语言艺术的运用上有着显著的特点。例如富有欧洲文化特色、戏剧性的独白等,这些语言表达方式让英美文学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而这也是英美文学作品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去深入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从而推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

猜你喜欢

英美语言艺术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文学作品与数学
视听语言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