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的情感发展线索及其演奏技术处理

2022-11-22余嘉文

黄河之声 2022年9期
关键词:八度音调肖邦

余嘉文

引 言

肖邦是浪漫主时期的作曲家、钢琴家,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新体裁和新形式。他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这四首作品的共性是表达对于自由的态度,并且在结构上完全超越了传统叙事曲那种固定的曲式。肖邦的叙事曲是一种叙事性和戏剧冲突完美相结合的钢琴体裁,肖邦本人的经历以及充沛的情感使得叙事曲具有极高的演奏和鉴赏价值,同时肖邦对奏鸣曲式也进行了极大创新。《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创作的第一首叙事曲,也是音乐史中第一个采用这个称谓的作品。本文将从《g小调第一叙事曲》情感线索这个角度出发,进一步来研究情感表达与演奏手法之间的联系。

一、创作背景介绍

(一)叙事曲风格介绍

叙事曲是一种大型作品,“大型”主要体现在作品的规模以及音乐中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叙事曲这一体裁来源于中世纪的定形诗,除了有固定的诗形外,有时也指代特定的舞蹈歌。在十二至十三世纪时,叙事曲是法国南部和北部吟唱诗人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体裁。随后又相继发展成为叙事诗形式、叙事体歌曲等多种形态。

叙事曲这一称谓是肖邦最早在篇幅长且富有戏剧性的钢琴曲中使用的。肖邦创作的四首叙事曲如果从体裁的来源上看,这是根据浪漫诗人的诗歌、波兰民间素材以及欧洲专业创作中的声乐叙事曲进行发展而来的,并逐渐扩大了叙事曲的应用范围。肖邦的叙事曲创作深受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融入了波兰民族音调,使它提高到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规模的程度,可以说在肖邦的创作中,叙事曲是一种将叙事性、抒情性和戏剧性高度结合的体裁。

(二)肖邦与钢琴叙事曲

肖邦创作的四首叙事曲写于1831至1842年。他将原先用于声乐作品的叙事曲体裁借鉴过来,这个大胆的创新是受到密茨凯维奇的启发。密茨凯维奇叙事诗的民间风格主要表现在民歌的格调和民间的语言这两个方面,而肖邦叙事曲的民间风格表现在民歌性质的主题、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变奏手法这几个方面。肖邦用器乐这一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和语言来表现诗的形象、意境以及其个人对于诗歌的主观感受。

在创作的形式上肖邦广泛采用了非规范的混合式结构,我认为原因是叙事曲这一体裁与混合曲式结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论从复杂的思想内容,或者是与文学、戏剧作品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必然会产生曲式结构上的变更,所以使用混合曲式结构是更为恰当的。在叙事曲的共性之下,每首曲子都有不一样的情感特征和活力,本次主要讨论的是《第一叙事曲》。

二、《第一叙事曲》

(一)《g小调第一叙事曲》的创作情感

肖邦在波兰生活了二十年,但随着波兰被欧洲列强侵略瓜分,肖邦来到了巴黎。尽管巴黎并没有受到外敌的炮火,但是在经历了“七月革命”之后,人民的苦难和不幸也让肖邦愈发思念自己的故土,加深了他的无奈以及种种复杂的情感,更使得他万分悲痛。这种“波兰情节”除了给他带来心灵创伤之外,也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精神融入到骨髓当中不仅如此他在对于故土的乡愁、社会的境遇以及故乡亲友的生死离别中尝尽头了孤独和忧伤,这些都使得《第一叙事曲》流入出浓重的叹息之感。对于肖邦而言,这是超出普通情感的沉重,是有家而无法回的孤独,他早已穿上了民族的丧衣。

在这个时候,他的老乡诗人密茨凯维奇的一首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在内容、气质、意境上都与肖邦的灵感高度契合,以复杂的声音结构为媒介的外化。可以说《第一叙事曲》就是以这首诗歌为框架,并在这个框架中进行创作进行大胆的尝试。叙事曲是肖邦对于自己现实环境的讲述,在当时动荡的时代,正处于孤独、过渡期的肖邦而言,这就是他想要传递的心路历程,是一个流亡他乡的羁旅者内心体验的音乐,充满悲伤而又饱含戏剧性。

(二)浅析乐曲的整体特点

肖邦的激情和情感在密茨凯维奇的诗歌中点燃,并且将它纳入到一个传统的奏鸣曲快板乐章中。肖邦在不同的部分也采用了不一样的处理,在传统的框架中展现出浪漫的一面,但与此同时总体的各部分依然传递出悲痛之情。那具体的各部分所呈现的魅力也与他所要表现的情感相关联。呈示部从曲式结构看是较为规整的,在设计上也展现出对称的美感。强弱不断地转换体现了肖邦百转千回的情绪。展开部的开头采用了与呈示部主部相似的素材,在逐渐展开的叙事悲伤音调中推进,但是更为急切和肯定。左手的柱式和弦一次次重复,通过更加密集和渐强的音转为惶恐的呼喊。最后的尾声部分是情感迸发的最高点,在辉煌中结束全曲。整首曲子的情感出发点就是爱国主义,音乐的力度速度都围绕它开展。在把握住肖邦情感出发点之后才能进一步细究它的情感发展线索。

三、情感动机与演奏技术分析

(一)肖邦叙事曲的“情感动机”

叙事曲的音乐发展好比故事线索的发展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和主题,在此背后起到推动作用的就是作曲家的创作情感,可以说情感是创作的灵魂所在,这里称之为“情感动机”。整首曲子就是在不同的情感基调下不断进行展开、重复、变法等一系列发展,从而起到“曲不变情变”的作用,因此弄清楚整首曲子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就是研究整首作品的核心关键。

1、悲伤音调

纵观全曲,悲伤情感动机是这首曲子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它一共出现了三次并且每一次的情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第一次是乐曲开头处,平静中带有着沉思和叹息,如同是故事展开的低声讲述,表达了对于故国家乡的思念和悲痛;第二次是带有着惊惶不安、迷失方向的无奈之感,似乎是在努力争取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后却还是未能摆脱现实的无奈;第三次则是在后半部分,带有着悲痛和绝望。这三次悲伤的情感可以说是相似的,但绝非完全一样,可以感觉出作曲家在一次次迷茫到追寻希望的过程中不得不接受现实。除此之外,悲伤音调还具有引导其他情感发展的作用。尤其是第二次直接在密集的和弦的推进下引入到豪迈的“激情英雄主题”,第三次则是为暴风雨般一气呵成的尾声做了铺垫。

2、梦幻色彩

如果说悲伤音调是坐在炉火边娓娓道来的老者,那么在全曲中出现两次的梦幻色彩音调便如同青春洋溢的少女。在整首曲子都较为悲伤和沉重的情感基调下,这两处梦幻轻盈优美旋律的出现就显得颇有意思。整个段落似乎是回忆但同时又似乎是向往,表达了肖邦在异国他乡思念故国家园。通过简洁舒缓的右手旋律,配以流动如歌的左手分解和弦与琶音伴奏,展现了波兰人民在独立的国土下载歌载舞,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如春。这里的梦幻音调与之前的悲伤调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在明暗交织中展现浪漫的美感和意境。这种对比的情感也体现了肖邦创作的精妙之处,他在现实与梦境之中不断交替,在绝望中求生,在希望中徘徊。第一次梦幻音调更为平静,如同耳边的呢喃。层次较为单薄,旋律线如同波浪在不经意之间推向高处而后又缓缓散去。而第二次的梦幻音调,使用了八度音的叠加,情绪上更为饱满,还加入了复杂的五对六节奏以及三连音等。写作技法的细微变化也意味着情感由第一处的平静安逸变为情感迸发之前的平静,如同下雨前的黄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3、激情英雄

英雄音调是整首曲子情感的关键点。可以说之前两处情感的铺垫都是为了引出这个英雄音调。 英雄音调如同战斗的开始,这也象征着人民捍卫了自己的故土,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一切是多么令人欢喜,多么令人陶醉。在我看来英雄音调出现了两次,一次在展开部,另一次在尾声。展开部中的英雄音调总体而言更为的激昂的,且从一次次不断向上推进的音阶中可以看出来,这里的英雄主题和希望是紧密相连的,是人民挣脱束缚的期待。到了尾声的英雄音调时,虽然总体风格仍然是豪迈将激昂的,但是如果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它更是带着一份决绝和幻境破灭的悲怆。在两处英雄音调中都采用了八度的手法,第一处的旋律线条更加突出,且左手和右手均有八度,挤在一起的音区跨度达到了十六度,可谓是气势恢宏。第二处是左右手相隔十三度音分开的处理,并且融入了几个不和谐的装饰音,体现了战斗之后依然站立的雄伟姿态。

(二)演奏手法的运用

在这样的情感动机和创作经历下,我们在日常演奏中也应该尊崇肖邦的情感经历进一步来做出一些演奏的处理和调整。钢琴的每次触键、呼吸都会影响乐曲呈现的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演奏手法所对应的情感表达。

1、连与断的处理

叙事曲的特点是娓娓道来,但是一味地使用连音也会显得单调枯燥,跳音又不符合本首曲子的气质,所以如何平衡好连与跳的关系就是弹好这首曲子的关键。最能显示这种连断艺术的地方是呈示部中的悲伤音调。它衔接了引子的情绪,右手旋律声部突出,双音或柱式和弦要弹成似跳非跳得四分音符伴奏,弹的情绪是宁静的。除此之外谱面上有许多的跳音记号和休止符,虽然这些休止符代表着音符的呼吸也就是空拍,但是曲子的意境还是没有断即“音断意不断”,因此在演奏中必须要保持呼吸的连贯。

2、装饰音与变节奏处理

前文提到梦幻音调展现的是浪漫和梦境,因此连贯的悲伤叙事风格转为浪漫和梦幻的风格就需要其他技术点的加入。通过谱子可以明显看出肖邦在创作中减弱了之前规整的乐句和严格的节拍对位,采用大量三对一、五对六的节奏,增加了乐曲不规则的流动感。除此之外还加入了多处倚音来丰富音的层次,使得音在精巧的设计中转变风格。在演奏中,演奏者需注意把握住这种情感的表达,要做到浪漫与率真的结合;手腕放松,心中时刻保持着乐句的流动。

3、八度和重音技术处理

八度是钢琴演奏技巧中表现力较强以及难度较高的表达方式,对于演奏者的手指、手腕和手臂肌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八度弹奏主要出现在乐曲的高潮处,用八度演奏来烘托气氛、表达情绪是大多数作曲家都会使用的方法,肖邦也是如此。如展开部中的“激情英雄主题”就是以八度以及音程的音阶为主要演奏,左手伴奏为柱式和弦,确保每一个音符都要饱满清晰地呈现,在演奏时要注意手指不可粘在一起,要做到干净的起落。尾声部分的八度运用,也是整首曲子最能展现八度技术的地方。从半音阶的八度音跑动到双手八度地反向行进,一气呵成将气势和旋律推向全曲的最高点,这也是肖邦对于国家的最高献礼,在辉煌中结束全曲的演奏。可以说乐曲中的八度就是肖邦表达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的手法。

(三)情感与演奏的平衡

《g小调第一叙事曲》更是如此,在不断交织的旋律进行中传递的是赤诚的爱国心,展现的是肖邦在现实与乌托邦来回转换。从深沉的讲述到梦幻的遐想,从支离破碎的梦境到不顾一切地斗争,从梦回现实的无奈到最后一搏的豪迈,这些情感配以连断交织、节奏变换、八度演奏等手法,使得情感和演奏手法交相呼应。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演奏好这首曲子要有较高的演奏技术和充沛的情感。整首曲子中的情感和技术特点也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规律,这点在其他几首叙事曲中也可见一斑。情感是一种感性认知,它需要借助演奏手法和技术来表现和变化,把握好整首曲子的情感线索就可以帮助理解和演奏,对于为什么在这里使用某个技术点的安排也可做到以心中有数。可以说演奏手法需要跟随情感的变化,这是将无形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结 语

《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在钢琴叙事曲体裁中的一次伟大创新,他不仅开启了叙事曲的先河而且运用了极其高超的技巧完成了整首曲子的创作。在复杂的乐曲曲式结构下还需有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技巧运用。在钢琴演奏技术的帮助下更能够体会到肖邦融入骨髓的爱国主义,也从侧面展示了展现肖邦在艺术领域的超高天赋以及属于他独特的“波兰气质”。■

猜你喜欢

八度音调肖邦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肖邦的魔法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小狗圆舞曲
一夜肖邦
有只小狗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