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特发性炎性肌病分类到治疗的思考

2022-11-22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难治性单抗抑制剂

林 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浙江 杭州 310003)

特发性炎性肌病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简称肌炎,是一组以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升高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发热、 皮疹、 关节痛、 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等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 每年新发病(11~660)例/百万,总体发病率(2.9~34)例/百万[1]。 近年来,随着对肌炎病理、肌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utoantibody, MSA)和肌炎相关自身抗体 (myositis associated autoantibody,MAA)的认识加深,新的IIM 分类标准和分型更新,治疗药物不断推陈出新,本文就此作简单阐述。

IIM 分类标准

既往临床上诊断IIM 最常用的是1975 年发布的Bohan 和Peter 标准[2-3],首次根据特征性皮疹区分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并按照典型皮疹、四肢近端肌无力、血清CK 升高、肌电图和组织病理特征性表现,将IIM 分为PM、DM、DM/PM 合并恶性肿瘤、幼年DM/PM、 重叠综合征5 种亚型。 该标准简便易行、临床操作性强,但排除标准过于简单,且未明确定义每条标准,特别是未纳入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 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和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 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等陆续发现的新临床亚型,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2017 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 年会和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更新了成人和青少年IIM 和主要亚型分类标准,并进行多中心临床验证[4]。该标准基于全球47 个中心976 例IIM 和624 例非IIM 患者,采用评分和权重的方法,并根据有无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的病理结果,对六大类16 个变量进行详细定义和加权分值, 将最终分值总和后进行判断。计算总分≥8.7 分(有肌肉活检结果)或≥7.5 分(无肌肉活检结果),90%可确诊IIM;总分<6.5 分(有肌肉活检结果)或<5.3 分(无肌肉活检结果),确诊率<50%。 最终,国际肌炎评估和临床研究组 (International Myositis Assessment and Clinical Studies Group,IMACS)推荐,按总分≥6.7 分(有肌肉活检结果)或≥5.5 分(无肌肉活检结果),定义为诊断IIM 的界值(确诊率55%)。 诊断为IIM 患者, 再根据分类树分型为PM、DM、IBM、ADM、幼年DM(juvenile DM,JDM)或其他青少年肌炎。 新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和82%,均高于1975 年标准。 然而该标准临床操作较为复杂, 且未纳入除Jo-1 抗体外的MSA 和MAA,仍有局限性。

2018 年第239 届欧洲神经肌肉疾病中心和美国肌病研究协作组(European Neuromuscular Centre,ENMC)会议上[5],提出根据DM 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皮肤和肌肉组织病理学特点,结合DM 特有的MSA,定义了6 种DM 亚型:抗转录中介因子1-γ(transcriptional intermediary factor 1-γ,TIF1-γ)DM、抗核基质蛋白2 (nuclear matrix protein 2,NXP2)DM、Mi2 DM、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MDA5)DM、抗小泛素样修饰物活化酶 (anti-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activating enzyme, SAE)DM 和自身抗体阴性DM。该标准基于组织病理学和肌炎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DM, 其可靠性仍需多中心队列验证。

IIM 治疗

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亚型认识的加深,IIM 异质性和复杂性给治疗带来挑战。 总体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重要系统损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尽管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激素)仍然是PM、DM、IMNM 和抗合成酶综合征的一线初始治疗手段[1,6]。 尤其是出现持续肌无力和ILD 的患者。 泼尼松1~2 mg/(kg·d)持续4~6 周后减量,当疾病快速进展或伴有呼吸衰竭时,静脉使用甲泼尼龙500~1 000 mg 连续3 d, 可迅速改善患者病情。 日本风湿-神经-皮肤协会推荐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75~1 mg/(kg·d)[7], 尤其是联合免疫抑制剂时, 可有效减少椎体骨折等激素不良反应发生。 ADM 患者不推荐单用激素治疗[8]。JDM 治疗和成人DM 类似,在日本儿科学会和风湿病学会联合发布的JDM 临床实践指南2018 更新版中[9],强调早期静脉大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等免疫抑制剂可显著减少钙化, 优于口服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强烈推荐用于治疗重症或合并ILD 患者。

口服羟氯喹是DM 皮肤损害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单药治疗容易复发,且对除皮损外的其他系统损害无效[8], 极大限制了羟氯喹在IIM 中的应用。MTX 和硫唑嘌呤是IIM 一线治疗药物,尤其是激素效果欠佳或减药困难或复发时[1,10]。尽管无临床试验依据, 口服或皮下注射MTX 10~25 mg/周,可帮助成人IIM 患者减少激素剂量;一项来自22 个国家54个中心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中, 平均随访35.5 个月,初治JDM 患者MTX 或环孢素联合泼尼松优于单独使用泼尼松[11]。 欧洲开展的另一项类似临床试验, 随机开放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比较MTX 联合激素和单用激素治疗成人DM/PM,目前尚无结果公布[12]。

吗替麦考酚酯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IIM 二线治疗药物,国外吗替麦考酚酯口服剂量推荐2~3 g/d[10],中国人因感染风险和不耐受往往使用剂量偏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通常用在难治性IIM,皮肤、肌肉病变和ILD。 日本学者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首次报道,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52 周比激素联合环孢素对PM/DM-ILD 患者肺功能改善更好,存活率更高[13]。 长期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患者需监测其血药浓度,特别警惕感染和肾功能损害。 环磷酰胺常用于难治、复发及激素依赖的IIM,尤其是伴有快速进展ILD 和重叠系统性血管炎的患者。 2021 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性肌病学组制定的《环磷酰胺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14],口服环磷酰胺2~2.5 mg/(kg·d)或每月静脉使用0.5~1.0 g/m2联合激素,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小。 该共识推荐对严重的单用激素控制不佳或合并ILD 的DM 患者,0.5~1.0 g/m2每月静脉滴注环磷酰胺1 次,疗程6 个月。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对难治、复发、激素依赖PM/DM 患者有效[15]。 在多个IIM 小样本研究中, IVIG 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单用或联合激素使用,患者肌力明显改善,临床缓解率和激素停药概率更高[15-17]。 结缔组织病相关肌炎、临床ADM(clinical ADM,CADM)、IMNM、IBM 和JDM 中IVIG单用或联合使用,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缓解;并在IIM患者食管受累、心肌病变、ILD 及DM 患者的皮损、皮肤钙化时联合使用IVIG 获益更多。传统IVIG 为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subcutaneous immunoglobulin, SCIG)可便于患者自我注射和自我管理,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低,可使中度疾病活动度PM/DM 患者快速缓解, 帮助减停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并维持低疾病活动度,安全有效[18]。

对于经典的激素、 免疫抑制剂和IVIG 仍反应不佳的患者,推荐生物制剂作为三线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IIM 生物制剂有靶向B 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抑制剂、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 白介素-2 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or,IL2R)拮抗剂、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单抗、IL6R 拮抗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Janus 激酶(Janus kinase, JAK)抑制剂等。

利妥昔单抗(CD20 单抗)能特异清除B 细胞和IIM 特异性抗体, 用于治疗激素和1 种以上免疫抑制剂效果不佳的成人PM/DM 和JDM(RIM 试验)[19]。抗合成酶抗体抗Jo-1、抗Pl7 和抗Pl12 抗体阳性患者,对利妥昔单抗反应更好[20]。 利妥昔单抗在帮助IIM 患者激素减量、 合并ILD、MDA5 阳性DM 和IBM 治疗上均有获益[21-24]。 贝利木单抗(belimumab)是作用于B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 family,BAFF)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报道也将其用于治疗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SRP)的IMNM 患者[25]。

阿仑珠单抗(CD52 单抗),主要用于治疗慢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硬化, 国外也有学者用于治疗重症IBM[26],可有效清除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肌肉组织中的T 细胞, 改善肌肉炎症和IBM 患者预后。 然而,阿仑珠单抗输液反应可引发其他免疫性疾病风险,仅用于难治性重症IBM 治疗[27]。

TNF-α 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关节炎等,也有报道治疗IIM。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发现, 6 例DM/PM 患者中仅2 例对英夫利昔单抗有效, 且与剂量相关[28]。 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也有类似报道,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有罕见报道TNF-α 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肌炎,考虑是类风湿关节炎重叠肌炎或药物诱导抗合成酶综合征,停药后肌炎症状改善,可能与TNF-α 抑制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产生Ⅰ型IFN 有关[29]。

阿巴西普(CTLA4-Fc 融合蛋白),通过阻止抗原呈递细胞表面CD80/CD86 与T 细胞表面CD28相互作用,抑制自身抗原诱导的T 细胞活化。 在阿巴西普治疗PM/DM 的Ⅱb 期研究中, 近半数患者获得低疾病活动度缓解[30],治疗后重复肌肉活检提示肌肉组织中叉头框(forkhead box,Fox)p3+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 细胞)显著增加。

托珠单抗(IL-6R 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和大动脉炎;也有报道用于治疗难治性PM/DM、MDA5 阳性DM 合并快速进展型ILD 和IMNM[31-32]。 阿那白滞素(IL-1Ra拮抗剂)在难治性肌炎方面有也有报道,疗效不甚明确[33]。

Ⅰ型IFN 是肌炎发病机制的关键通路,可诱导内皮细胞和肌纤维损伤,IFN 诱导基因及其相关标志物在IIM 和JDM 患者外周血、 肌肉和皮肤组织中上调。 西法木单抗(IFN-α 单抗)可有效降低PM/DM 患者血Ⅰ型IFN 基因标志物水平[34],其在IIM中的多项研究正在进行中。

Bimagrumab(激活素Ⅱ型受体单抗),可阻断包括激活素A 和肌肉生长抑制素等配体结合, 早在2013 年就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授予的治疗散发性IBM突破性药物称号[35-36]。 但在后续临床Ⅱb/Ⅲ期研究中未能达到首要终点而宣告失败,使该类药物尚无法应用于IBM 治疗中。

IIM 病理机制中IFN 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激活, 与JAK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 信号通路介导有关。 JAK 抑制剂通过阻断细胞内JAK/STAT 信号转导,抑制免疫细胞激活和T 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疾病, 对难治性DM,ADM-ILD, 抗MDA5、NXP2 和TIF 阳性DM,JDM 患者采用托法替布、 巴瑞替尼、芦可替尼联合激素治疗均获得较好改善[27,37-41],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是目前治疗难治性DM 有效新型治疗药物。

总之,随着对IIM 发病机制认识加深,结合新的MSA 和MAA 发现, IIM 治疗新靶点与药物不断涌现,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难治性单抗抑制剂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难治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
慢病规范管理治疗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4个进口PD-1/PD-L1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吲哚布芬片在难治性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