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022-11-22胡苹
胡 苹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又是戏曲文化的语言载体。一方面,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戏曲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了戏曲文化的传播。汉语课堂成为了除演出以外最有效的传播平台;另一方面,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依存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和文化教学相结合,戏曲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走进国际中文课堂是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促进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从而使世界人民更正确、更全面地看待中国文化。
一、国际中文教育与戏曲艺术
“国际中文教育”是由2019年12月在湖南召开的国际中文教育大会而得名,该名称是由“汉语国际教育”和更早的“对外汉语教学”演变而来,它更好地涵盖了全球范围里各类汉语教学。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许嘉璐指出“汉语国际教育”已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即从单纯的汉语教学转变为全面的文化交流[1]。在大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国际汉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的传播者,除了关注汉语教学外,还要关注中国文化的传播,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思考文化传播的内容并探索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戏曲艺术起源于原始的乐舞,它不仅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还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因地域差异形成不同剧种,包括京剧、昆曲、川剧、豫剧、黄梅戏等。其中京剧作为“国粹”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京剧大师梅兰芳传至海外,现在已经成为被人熟知的戏曲剧种,除此还有近些年白先勇先生结合传统与创新创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已在世界各地演出200多场,观众人数达20余万。在这样的背景下谈戏曲文化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就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及实践可能。
综上,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汉语的教学还包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而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与中国历史、文学结合紧密,更是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所以戏曲应该作为国际中文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部分,戏曲教学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一,在文化课上讲戏曲有利于丰富文化课的内容和形式,据笔者所知,海外很多学校在文化课的选择上主要是中国剪纸、中国结、太极拳等,戏曲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化课的内容;第二,在文化课上表演戏曲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穿上戏服唱起戏词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文化的学习会促进语言的掌握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第四,戏曲教学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二、戏曲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课上的戏曲教学和文化相分离
当前的汉语课堂主要还是侧重于语言的教学,对文化尤其是戏曲文化在课堂上的实践应用还缺乏足够认识及系统的理论指导,戏曲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语言课上出现的戏曲内容在教学时没有得到充分的文化讲解,导致语言和文化相分离。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二课《我打算请老师教我京剧》[2]中课文如下:
老师:今天想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爱好。谁先说呢?
玛丽:老师,让我先说吧。
老师,好,你说吧。你有什么爱好?
玛丽:我的爱好是看京剧。
老师:你喜欢看京剧?
玛丽:是啊,非常喜欢。我还想学唱京剧,打算请一个老师教我。
……
这段对话以爱好为话题,玛丽提到了京剧,而京剧也作为了本课的词汇出现。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老师一般都会以词汇讲解到课文和语法的学习,然后反复练习而忽视了文化要素的讲解。例如,在讲京剧一词时,大部分老师会选择京剧扮相的图片结合翻译讲解,接着说短语造句子,然后认为学生通过图片明白了意思会说出长的句子,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其实不然,在语言课上花几分钟的时间对京剧文化做一个大致介绍,挑选一个适合学生水平的剧目选段播放,就能达到语言和文化结合教学的目的。
(二)有关戏曲内容的教材编写问题
很多教材的体例是按照课文、生词、注释、语法、练习来编写的,缺少了文化知识的介绍,文化知识模块的存在可以减少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间,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了解中国文化的习惯。刘珣主编的《新实用汉语课本》[3]在每课后都有文化知识模块,模块中的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汉语水平,在初级阶段用英文介绍文化知识,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文化知识内容会逐渐融会在课文中去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戏曲艺术出现在《新实用汉语课本》的文化知识模块中,且在这套教材中,戏曲的剧种不仅是京剧,在第二册第二十二课还讨论了越剧《红楼梦》。这一点很多没有涉及到,大部分教材没有涉及戏曲文化内容。有的教材涉及到戏曲文化了,但是所涉内容几乎都围绕京剧,这就容易给留学生造成中国戏曲即京剧的错觉,这也是戏曲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三)文化课上戏曲教学的问题
在专门的文化课上有关戏曲内容的教学也反映出不少问题。例如,剧目的选择、上课的方式、教学目标的定位等,海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课大多轻松、简单,以欣赏和体验为主,这也是和语言教学表现出的最大不同。但是文化教学的目的除了体验中国文化外还是要回到提高表达上来,学习语言也好,文化也罢,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交际。所以,文化课上的戏曲学习不能只追求娱乐化,要通过娱乐的方式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国际中文教育中戏曲内容的选取与教学
在提到给外国学生讲戏曲的时候,大多数国人是心存疑惑的。因为很多中国人对传统的戏曲文化都不甚了解,加上如今飞速发展的经济,文化的多样性,戏曲文化似乎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远,这就使得包括汉语教师在内的部分国人对戏曲文化的传播感到迷惑,到底是教还是不教?传播还是不传播?这是个问题。而关于这个问题,在汉语教学中涉及文化教学这是必然的,汉语国际教师在文化教学时又必然要涉及戏曲教学,因为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我们不仅要教,而且还要用心教。当然前提是首先要确定教什么,对戏曲文化教学剧目的选取提出以下要求:
(一)有选择性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总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据统计全国有300余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京剧,也包括昆曲、川剧、越剧等在内的地方戏。中国戏曲在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但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经汉唐至宋金(12世纪末)才基本形成。[4]戏曲自形成以来,各种剧种便源源不断地产生作品。面对庞大的可用素材,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师,在带给学生戏曲文化的时候,应该经过仔细斟酌,有选择性地取出适合学生的作品。戏曲文化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5]故其传播几乎是在某一个地区或者民族间流行;但有的戏曲不局限流行于多个民族和地区。例如,京剧、昆曲、川剧、越剧、豫剧等。再如,藏戏虽诞生于西藏,但在大量藏民居住地,像甘肃和青海也流传着藏戏。优秀的文化是不分地域和种族的,这也给戏曲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依据。以在西南地区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为例,汉语国际教师可以结合地域,先讲解川剧,讲解变脸再延伸到其他剧种。因为,在川渝地区讲解川剧是有地域优势的,身边有大量的素材,有条件的可以请知名剧团来校演出,通过这样的方式走进戏曲文化的教学与传播,学生会因为亲自看到、听到和欣赏到而增加学习兴趣。戏曲内容的选择不仅是在剧目上要丰富多样,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要选取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剧目,例如剧目的唱词要尽量与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一致,易于学生的学习,如初级阶段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的剧目,采用对话的形式去感受戏曲文化。
(二)有主题性
不同的剧目有不同的主题,国际汉语教师在戏曲主题的选择上,要做到贴近生活,凸显真实,这里提到的主题性主要是指在主题上要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虽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思想、文化、观念上各具风格,但是在人类共同生活中有些共同的主题。例如,爱情。《牡丹亭》和《白蛇传》,这两个剧目除了有很强的故事性外,又都体现了人类共同思索的主题。《白蛇传》是“追求爱情自由”的代表;《牡丹亭》更是关乎爱情和生命的思考,这与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主题上趋同,这对留学生来说更易接受。人类感情是互通的,对艺术的欣赏更是无界的,好的剧目会引起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人的情感共鸣。
(三)有创新性
根据当下国内外文化的需求,要不断增强新意,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当下出现一些以中国戏曲为主要元素、国际化形式制作的本土原创综艺舞台剧陆续推出,并在欧美舞台上闪亮登场,赢得好评。这样的思路和改变主动顺应了国际市场的变化潮流,适应了新形势下对我国文化出口的新挑战,取得的效果也充分达到了预期。
中国文化具有传承性、发展性,是包容的文化。这些特征启发我们在传播戏曲文化时还要注意创新性。在让戏曲文化“走出去”的传播历程中,白先勇为了让高雅文化雅俗共赏,改编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此剧在角色上全部选择了符合剧中人物年龄形象的年轻演员,内容上在不改变原著浪漫的前提下,提炼得更加精简并且富有趣味,这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毫无疑问引起广大受众的喜爱,所以演出时场场爆满。由此国际汉语教师应受到启发:在进行戏曲文化教学时要选择有创新性的剧目,剧目的创新性可以是指在内容上、服装上、化妆上、道具上、舞台上、表现形式上结合现代元素,跟上时代步伐有所创新的剧目。创新性剧目不仅更能吸引汉语学习者的眼球同时也会深深地激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四)有趣味性
在进行戏曲文化教学时,为使教学更易开展,国际汉语教师可以趣味性地引入戏曲。例如,找到留学生对戏曲文化感兴趣的点,有的学生喜欢剧本里的唱词,有的喜欢里面的服饰,有的喜欢舞台的效果,有的喜欢剧里的某个角色等。教师可以因材施教,趣味性地导入戏曲文化然后进行教学。例如,中高级水平留学生可以角色扮演。饰演角色的要求不仅仅是做好动作,念好唱词,更重要的还要揣摩剧中人的内心活动,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当然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哪怕表演得不完美,这让他们对戏曲文化的感受和学习也一定是有益无害的。再例如,上文提到的选择性,剧种的选择要结合地域特色,川渝地区的留学生长期在巴蜀文化圈里求学生活,他们对川剧的感受应该是更直观亲切的。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中塑造人物的特技之一,很多留学生对变脸深感兴趣,在戏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动手画脸谱,让学生参与,在画的过程中了解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而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
四、结语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在快节奏的今天,听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戏曲文化的传承及传播都面临许多挑战。在传播方式上,汉语教学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戏曲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剧种和剧目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采用,教学目标的确定等,戏曲教学可以说是文化教学中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值得国际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去探索,从而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