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2022-11-22邹瑾
邹 瑾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建设“双一流”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从“211”“985”工程逐步迈向世界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转折。一流本科教育首先需要有一流的教育团队,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是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临床教育作为医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临床教师的能力尤其是教学能力对于临床教学最终的成果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1]。因此,增强临床医学青年教师能力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的工作。
一、“双一流”背景下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建设“双一流”高校,对于高校教师团队特别是医学院青年教师团队的打造有新的要求,青年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对于如何有效培养青年教师,增强其教学能力,当是前高校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决定培养的医学人才是否能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医学高等教育发展
青年教师是发展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打造“双一流”高校的重要力量,怎样全面增强青年教师能力,尤其是提高其教学水平,是高等医学教育打造高素质、高水平教师团队需高度重视的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国办发〔2020〕34号)要求,对医学教育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立足于医学教育发展的视角,为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和有力支持。
在当前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不仅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对于青年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长期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团队是否稳定有序,是否能够实现长远目标发展,不但与我国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创办一流大学有密切联系,同时也有利于更好的支持和发展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对医学院校如何增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研究,不但契合我国政策文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方向,是一流教师教育以及打造我国特色医学教师培育和发展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国家兴盛安邦,就必须兴教强师,而要兴教就必须首先加强师资力量和队伍建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但是教师履行其教书育人职能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医学高校培养医学人才的质量。临床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和医务工作,还承担着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专业医学人才的重任,要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生命健康保障,他们的教学和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有效地使医学生获取宝贵的医学知识与技能。
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经验较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授课技能以及临床专业能力,他们成长必然会对医学院校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能力的建设问题,为青年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帮助他们改变理念、提高技能、掌握方法,运用不同的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为打造一流医学院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提升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打造“双一流”高校,提高培养高等人才质量,确保教师能够及时将前沿知识教给学生,帮助医学生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前,知识更新和信息速度的加快,创新周期进一步缩短,社会需要高校输送更多有较高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人才。医学院校教师不但要懂科研和临床知识,还需要对教育教学工作与规律进行积极总结和研究,建立与医学专业特征吻合的教学方法和科研创新意识,运用科研思维解决问题,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学术研究拓宽与发展,最终找到适合医学专业的有效的人才模式,进一步帮助医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时代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二、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我国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定义、评价的标准体系以及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都局限于定性研究,对医学院校如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研究。本文认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出了下列特征和问题。
(一)重人才引进轻政策保障
在打造“双一流”指标体系要求以及目标指引下,我国高校先后开展了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文化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等多项工作,尤其是在打造师资团队方面积极改革,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例如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提高教师团队整体能力和水平等等,也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高校制定的政策未能有力支持青年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特别是没有明确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可落实的方案,也没有给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支持和引导,缺乏长效培养的保障机制,使高校青年教师没有较好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和环境,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速度较慢[3]。就目前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青年教师已经是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对于高校的教学重要影响不容忽略,角色认同对于青年教师更是极为重要。青年教师需要进一步增强沟通和交流,实现不同学科甚至不同领域的教学协作,这些都需要学校给予充分的组织和政策保障,否则就无法给予青年教师有力的指导和鼓励。
(二)重科研成果轻教学培训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尤其是“80后”和“90后”教师,已经成为整个教师团队中的主体力量,这部分教师大部分是高学历并有丰富的科研经历,有扎实的专业学习背景,但是并没有系统接受过教育学的专业培训,缺乏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对于教育教学没有理性深入的体验和感悟。虽然现在不少医学院校列出了对于青年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两大方面的要求,但是教学方面要求指标设计较为简单,科研方面的要求则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医学院校普遍存在青年教师忽视教学工作,更加重视科研工作的现象[4]。尤其是高校当前的教育教学培训数量要明显少于科研培训,综合外聘专家培训和教师外出培训的项目与内容可以发现,培训中2/3都是科研培训,只有1/3是教学培训。由此可见,高校更加偏重于科研能力强化,并没有注重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同时,高校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培训内容较为宽泛没有针对性,突出理论而缺少实践应用,在引进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方面明显不足,很难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质量。
(三)重量化指标轻质量评价
现在不少高校在考察青年教师能力时,主要参考的是学术和科研两大指标,并没有对教师进行全面的教学能力评价。例如教师进行评优或者是职称评定时,主要考虑的是课题数量以及SCI论文等数量,强调科研能力与水平,较少考虑到科研成果如何进行价值转化的问题。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缺乏完善全面的评价机制,使得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不能系统了解评价功能,也没有建立和现实的教育需求相符的评价理念,更缺少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评价导向出现偏离。
客观来讲,青年教师的科研与学术水平对于其增强教学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于关注学术水平会导致青年教师的教育专业精神和知识的传递受到影响,教师有可能不会主动地增强自身教学能力,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以及职称考试上,这自然很难提高其教学水平。
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学校提供高等专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其教学能力不仅是培养高等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打造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医学院校有责任和义务为教师个人成长与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其投身我国医学教育事业。
(一)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培养保障计划
师资力量对于任何一所高校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地方医学院培养青年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考虑到当前高校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占比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对高校培养高等人才的效果和质量都有重大影响。
首先,高校要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规划体系中,将教学能力提升作为重点,确保稳定持续开展培养工作,逐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其次,需要针对青年教师制定长期而具体细致的培养方案,真正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设计更多更具创新性的培养方案,打造能够长期有效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制度。再次,综合中外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经验和成果,主要运用竞赛、培训、实践、交流等方法,培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使其理论融会贯通用于教学实践。同时学校可将优秀青年教师选派到其他院校实践、学习、锻炼,深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进一步把握好本领域前沿知识和发展前景,这对于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实力都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帮助青年教师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对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重视科研而忽略了教学能力的状况,需要正确加以引导,让青年教师意识到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之间的密切联系。科研能力既是高校教师必备的重要素养,也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同时更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科研工作使其专业能力素养得到提高,对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和生动性大有裨益。高校有必要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项指导,使其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密切结合,帮助青年教师拓宽自己的视野,把握科研动态尤其是医学领域发展前沿,激励其奋发有为,不断创造和进取[4]。针对医学院校大部分青年教师都已经掌握很多理论知识,只是缺少具体实践,致使其授课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的情况,有必要面向青年教师开展规范化的基本临床技能培训,建立基础教师进入医院开展实践学习的培养制度,帮助青年教师有效提高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确保教学工作和临床实践工作能够更好地接轨,为医学生更好地胜任工作、培养创新精神、建立临床思维、提高职业素养、发展创新实践能力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核心驱动有一部分来自外在压力,也就是通过有效评价促进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调整,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面向青年教师的评价需要有更加完善的制度,对其教学质量需要有更加科学严谨的监控体系。
首先,高校需要出台合理、科学的考评机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投入以及产出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并确保考评结果和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结合,为其成长与发展搭建平台。其次,对于有较强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晋升、职称、课题等支持。例如教学能力评优者的职称、课题方面评分;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革,设计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及考虑可能对教学工作造成影响的所有环节,尽可能保证评价结果公正、客观、合理,其目的是更加强调责任心、教学、学识、教学业绩等教学基础指标兼顾个性发展。同时可以制定动态评价,结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专家评价等方法,肯定教师教学成果,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优化。再次,需要着重加强质量监控和教学反馈,推动青年教师持续提高教学能力。有必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设计,构建有效评价和监控体系,广泛获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约束和规范教师行为,帮助教学管理部门以结果为导向,关注效益而非单纯强调监督,有利于构架完善监控流程,更有效地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作用。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目标以及高校长远发展和教师个人成长的因素,在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下,青年教师正确认识提升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医学院校培养出更多医学专业基础扎实、医学水平出众、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生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