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健身气功传播的现实问题及发展路径
2022-11-22朱红燕韩晓明
朱红燕,韩晓明
(1.兰州交通大学,兰州 730070;2.清华大学,北京 100089)
早在2100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便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则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交流与合作中互尊互鉴,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丝路精神”,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思想,使“古丝绸之路文化”重焕生机与活力。“‘一带一路’思想是指世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1]。作为“五通”思想中的“民心相通”,为沿线60多个国家的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健身气功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家正式推广的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气功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思想,蕴涵儒释道等修身养性的文化理念。通过肢体运动、呼吸配合和意念调摄的锻炼形式,调整人体系统功能状态,达到身心健康的独特锻炼方法。“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健身气功的跨文化传播,有利于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从而,促进健身气功的本土繁荣和国际化进程。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同时认清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内容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沿线国家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实际需求,构建健身气功差异化的传播内容。
一、“一带一路”视域下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价值
1.传承本土文化,塑造国家形象
“‘一带一路’即是经济带,也是文化带”[2]。推进“一带一路”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本国、本民族首先应认同本土中医文化,研习并继承蕴含文化底蕴的健身气功,“充分肯定其健身和文化价值,做到功法技术和文化理论齐发展,促进健身气功本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3]。为“一带一路”的跨文化传播提供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健身气功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质的传统体育项目,以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理论为基础。
例如,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该式动作的机理,从五行相克和经络脏腑角度看,在于心火上升是由于肾水不足引起。“摇头”可刺激督脉的重要穴位—大椎穴,内经认为“督脉贯脊属肾”。因此,摇头这一动作可刺激和畅通督脉继而达到提肾水降心火的目的。“摆尾”可以刺激到命门穴,达到充盈肾气,使肾气向上克心火。即实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目的。从现代生物力学角度看,该式动作,使脊柱、腰段、颈段大幅度侧屈、旋转及回旋。可使整个脊柱的头颈段、胸腹及臀部肌群参与收缩。即可增加颈腰髋的关节灵活性,也发展了该部位的肌肉力量。
因此,在认同本土文化的前提下,提炼其中的文化精髓,构建健身气功文化体系。从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适宜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功法内容。通过健身气功柔和缓慢、修身养性的健身功法,以及追求超脱世俗和人社和谐的特点,均体现出中国爱好和平、顺其自然的中庸处世之道,“同时也是对‘中国威胁论’的回应与消解,有利于构建中国和平发展、天人合一的国际形象”[4]。
2.促进文化交融,建立文化共同体
托夫勒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将从工业走向服务业,继而走向以文化为先驱的第三产业。与此同时,“文化共同体是‘一带一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宗教的聚集区域,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便诞生于此。其中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由此散射至世界各个角落。因此,在推进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时,应借助“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将健身气功的功能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不仅将健身气功的价值定位于健身、防病等方面,还应努力创造责任与共的文化共同体”[6-7],向世人展示中华优秀文明的同时,营造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沿线国家包容与共的人文格局。另一方面,加强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分享本国文化资源的同时,学习各国优秀文化和语言,从中吸收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克服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水土不服”的现象,促进健身气功传播内容在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有效再生产。此外,结合沿线国家的文化特征,适当将他国文化融入健身气功的功法和机理中。“利用健身气功和而不同的理念,将沿线国家历史文化和现实联系在一起,通过文化交流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联结为一体”[8],传递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东方价值观。为深化经贸合作奠定人文基础,夯实沿线国家间全面合作的根基。
3.担当外交官,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
“体育项目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已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9]。同时,也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提供了纽带作用。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理应担负起阐述国家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观念的责任。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小球转动大球”,便是体育外交的成功典范。通过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交流互访的形式,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进程,为两国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健身气功和乒乓球并非同一类运动项目,但是健身气功柔和缓慢的运动特点和深邃的文化特征,更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在体育外交过程中,更能以一种柔性的方式阐述中国声音。
当前,国家对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性导向和扶持。尤其是中央政府“十三五”规划的提出,以及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于体育强国和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均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与平台。在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导的世界舞台,健身气功兼具体育和文化双重属性,同时,具有政治色彩淡、文化属性浓、传播阻力小、受众群体广等优势特征。通过传播和习练健身气功柔缓圆匀的肢体运动,达到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目的。即是对本国体育文化的宣传,同样也是对单一竞技体育的补充与建设。从而为健身气功的对外传播,提供文化支撑和项目支持,“为国际经济发展发挥‘润滑剂’和‘黏合剂’作用,为沿线‘六大经济走廊’的经贸往来提供新思路、优化空间布局以及开辟国际化市场”[10]。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内容的现实问题
1.“异域文化差异性”现象阻碍了健身气功的国际化进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差异化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社会环境和锻炼形式,导致了健身气功很难在差异化的文化语境下进行有效传播,这也是在当下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过程中需要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原因之所在。
虽然健身气功动作较为简单,但其承载着深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健身机理和文化内涵对于国外受众群体则是较难理解,甚至是“高深莫测”的。相比于西方体育,健身气功是一种柔和、匀称、和谐的整体运动项目。健身气功追求修身养性、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价值观。以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脏腑学说为理论指导。动作方面讲究“意、气、形”三者协调配合,以及神形兼备的形态特征。呼吸方面以腹式呼吸为主,强调动作为呼吸而服务。意念则要求似守非守,绵绵若存。而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更高、更快、更强”的西方体育,则强调力量、速度、爆发力等练习。以解剖、生理、生化和训练学等为其理论基础。主张在运动量和强度方面获取运动水平的最大提升。虽然西方体育也讲求动作、呼吸、意念的协调配合,但两者目的并不相同。健身气功三者合一的目的是一种“内求诸己”的内向性运动,而西方体育则是具有外在的目标,如争取锦标、赢得比赛等。因此,在“一带一路”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克服沿线国家“异域文化差异性”现象,从而营造符合沿线各国的“共性文化”。如何让健身气功功法和文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产生共鸣,从而让国外受众群体了解与认识健身气功,这将是差异化的文化体系下,健身气功传播内容难以本土化的困境与挑战。
2.重技术,轻理论,导致健身气功“走出去,走不进去”
“一带一路”思想的提出,为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创造了国际化发展平台。据统计,健身气功已经传播至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实现了健身气功“走出去”的目标。但是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多停留在功法技术层面,“且以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四套功法为主要内容”[11],其功法特点、作用机理和文化内涵的传播则相对较少。造成了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广而不深、多而不精”的尴尬局面。尽管“一五六八”四套功法,分别具有壮力、仿生、吐纳、疾病养生方面针对性特点,但对外传播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动作规格、演练方法。还应结合中国传统健康理念以及健身气功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受众群体知其然的同时,也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健身气功功法技术与文化机理同步发展。充分认识受众群体的习练动机和文化背景,通过健身气功独具文化特色的运动形式,展现内敛、和谐的中华精神。同时以中国文化内涵滋养和丰富功法技术体系,彰显中国“和、合”的思想观念。消除其他国家对于健身气功“文化入侵”的疑虑。为健身气功真正“走进”沿线国家,提供生根发芽的保障。
3.健身气功传播内容的主观性选择较强,缺乏“国别性”教材
一方面,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内容的选择,缺乏基于受众自身需求、喜好等的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且主观性较强,即强调“我”的主体性和主导性,而忽略受众的意向与接受程度”[12]。健身气功的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是被误读为强势文化入侵现象,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受众社会”。由于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群体已经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了主动、可辨别的搜寻者或浏览者。各行各业的推广与发展,本质上就是对受众的吸引和拉拢。因此,在强调传播内容主体性的同时,还应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重视受众的主体地位和选择的权利,为更好的促进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而服务。
另一方面,“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教材水平的高低和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和传播效果”[13]。健身气功对外教学与传播过程中,教材本土化程度不高,现有教材不能满足不同国家的需求,对现有教材的具体内容、语种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来说,表现在“国别化”教材较少。其中,国别化不仅仅指不同语言版本的教材,而是针对不同国家群体的文化特征和受众的兴趣和需求。研发具有以中国文化为主要特征,以地域化、国别化文化为补充内容的国别化教材。从而满足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受众的实际需求。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健身气功传播内容的发展路径
1.构建共性文化,加强文化交流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文化交流则是各国经济合作和外交往来的重要枢纽”[14]。在推进“一带一路”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首先,不应歧视弱势文化,应尊重沿线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15],即多样化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当今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同时,吸收各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寻找沿线国家与中华文化相近的合作点,营造具有共同价值趋向的共性文化。而健身气功所具备的“温和、间接和隐性”的特征,有利于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其次,还应深入沿线国家的风俗习惯、意识形态、文化体系进行深入调查。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采取相似场域的文化语境,让受众群体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针对不同国家地区选择个性化的健身气功功法内容,既应充分发挥健身气功的实效性,也应表达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处世之道。
此外,通过健身气功的跨文化传播,塑造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使其充当沿线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先行官”。充分发挥健身气功“体育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从而将健身气功的技术和文化内容,融入到各国共性文化中。最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以健身气功为载体,以多国的共性文化为基础,相互了解、文化相融的新格局。实现健身气功的跨文化传播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化推广。
2.技术内容为术,文化内容为道
健身气功技术动作是其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而文化内涵则是其技术的总根。在健身气功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首先,应根据不同国家健身气功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宗教文化及行为特征,对技术内容作出针对性选择。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推广的健身气功共9套,其中有88个代表性动作。健身气功技术内容的传播,不应局限于固有成套功法的习练。可以根据各国文化特征和受众需求,选取具有侧重点的动作进行传播。可以采取单一动作进行习练,也可根据习练动机自由组合。实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和因地而异的辩证练功。从而,实现广泛化的横向传播,扩大受众群体的总体基数。
其次,健身气功管理部门组织以技术比赛为基本形式的精品赛事。充分发挥其技术的观赏性和竞赛性,提高健身气功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针对佛教国家和地区,可开展与其宗教文化相近的赛事。例如,健身气功·易筋经继承了古代易筋经的精华,而古易筋经是少林佛家达摩的经典之作。因此,在“一带一路”信仰佛教的国家,开展健身气功易筋经赛事。有利于受众群体产生文化的主体意识,削弱健身气功“异域文化差异性”现象。其中,佛教所表达的“心不外驰,内敛于定”思想,也是健身气功功法的集中体现。因此,根据不同国家的宗教和文化,应选择适宜的健身气功功法。通过功法练习,达到认识自我、明心见性的目的。
然后,以健身气功所蕴含的文化为核心,大力挖掘潜在受众的同时,巩固健身气功的实际受众。从而,促进健身气功的纵向传播。最终形成以健身气功功法动作为载体,以技术推广和传播为媒介,以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以中国传统健身文化为指导思想。结合科学的国际化观念,将健身气功承载的东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到“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之中。增进沿线各国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实现健身气功由术入道的转变,以及健身气功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融进去’的过渡”[16]。
3.加强“柔性”传播,创新“国别性”教材
相比传统“硬性给予,被动接受”的时代,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根据自我喜好和需求,做出主观性选择。健身气功的传播主体,无论对受众进行何种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并不是被受众完全接受,“而是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或态度,对传播内容采取较为接受,或部分接受,或排斥,或拒绝”[17]。健身气功的跨文化传播只有满足不同受众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满意度,才有可能调动受众群体主动参与和主动选择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健身气功的国际化的传播效果。因此,不仅需要传播主体对受众的“单向传播”,还应该加强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基于传播内容反馈的“双向传播”。跳出以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不仅看到健身气功的优势、功效和文化属性,还应结合沿线各国受众的实际需求以及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使受众可以在较为柔和的状态下,全面真实的认识健身气功,感受友爱和平的国家形象。从而促进文化认同,避免文化入侵的话柄。
此外,还应创新健身气功教材。首先应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对各国受众群体文化信仰、语言环境及心理倾向进行全面调查,为个性化教材的创编提供保障。其次,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受众,健身气功教材内容应适当体现国家之间贴近或共性文化,寻找无差别的价值观念。再次,加强健身气功教材的普世性。并非削弱教材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效应,而是使更多的受众从共同情感和共同观念下了解、认识中国,扩大健身气功教材对于国际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一带一路”视域下,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既面临着传承本土文化,塑造本国形象,促进沿线各国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异域文化差异性”、“重技术,轻理论”以及“国别性”教材缺失的问题。因此,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内容的构建,应以“文化共同体”为导向,加强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构建共性文化。同时,以功法技术内容为载体,以其蕴含的文化内容为支撑,实现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融进去”的三步走战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健身气功“柔性”双面传播,创新“国别化”教材。从而,构建健身气功差异化的跨文化传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