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智能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022-11-22童彬陈肖敏裘文娟过湘钗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嘱预警用药

童彬 陈肖敏 裘文娟 过湘钗

医疗质量的底线是患者的安全,因此医院管理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保护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不受到意外伤害[1]。而保障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应对护理服务中现有的或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防范[2]。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护理管理者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护士识别并处理患者现有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控制能力。但目前现有的护理安全预警体系多为基于信息化的护理评估的风险预警,对高警示药物、危急值管理等患者安全重点防控内容涉及较少且不够完善[3-6]。本院护理部基于临床实践,借助医院信息系统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智能预警体系,将医院信息化护理风险管理延伸到临床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智能预警体系

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智能预警体系包含一体化无缝护理高风险评估预警、药物安全预警、危急值多源预警三大模块。

1.1 一体化无缝护理高风险评估预警 基于护理电子病历系统、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护理评估,将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跌倒风险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评估、疼痛评估、营养风险筛查等评估结果关联至床卡一览表,并通过护理智能交互系统呈现于护士站信息大屏及电子呼叫系统关联于患者电子床卡,方便护士在护士站、移动护理车及患者床边查看评估结果。同时将评估规则也设入系统中,通过系统自动提醒评估时机,实现“准确评估-自动识别-决策提醒-动态标识-待评估提醒”等一体化预警管理体系。从而保障护士及时清晰了解患者的护理评估情况,充分做到一体化无缝护理。

1.2 药物安全预警 (1)设立患者药物过敏史库,准确识别患者过敏药物:通过互联互通技术,系统自动记录患者在本院就诊全程(门诊、急诊、住院、体检)的各类药物过敏史,建立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库,从而方便临床护理过程中系统能准确识别患者过敏药物并分别预警于患者床卡、电子床头显示屏。若医嘱皮试药物未出结果或皮试结果为阳性者,医嘱系统将自动拦截其配置,有效防范临床护士误用过敏药物的潜在风险。(2)建立高危药品预警机制,强化高危药物使用规范: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迅速、若使用不当或发生用药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首先,和药学部协作梳理全院高危药品,建立高危药品字典库;其次,高危药品的医嘱以红色字体并加高危标识形式呈现;此外,药品瓶签也贴上高危标识进行预警;最重要的是,医嘱执行须绑定双人核对执行双签名,强化高危药品使用规范,保证高危药品的有效识别和正确预警。(3)增强静脉用药配送流程关键节点管控、前移安全关口:基于临床实践,分析开具停药医嘱与静脉用药配送流程之间由于时间差异所带来的用药安全隐患。当医师开具停药医嘱时,若该药物若处于未配置状态,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必需即刻停止药物配置;若已配置但未配送,应立即给予废弃;若已配置且已配送,但病区还未接收,病区接收扫码时应提醒废弃;病区已接收但未给患者使用,护士采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进行核对时应立即作出预警提醒。严格管控各个环节的关键节点,前移监督关口。同时在护士工作站电脑端设置弹框提醒“已配置药物的停药医嘱”,保证双层预警用药安全,降低给药错误不良事件的发生。(4)研发输液监控系统,科学保障患者输液安全:药物管理系统、医嘱系统实现用药渗透压大小的科学精准测算;护士站预警渗透压超过高值的患者,提醒护士需要中心静脉置管输注患者的相关信息;研发基于光电检测的输液监控系统,全程管控输液量、输液滴速、输液异常等情况;护士工作站、移动护理车可全程监测输液进程,变被动服务为科学安全的主动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1.3 危急值多源预警 依托信息化建设,建立危急值多源预警机制:检验、医技部门发现危急值经LIS系统、PACS系统通过互联互通技术发送至所有护士工作站和医生工作站,若护士站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接收确认,立即启动电话通知;同时通过钉钉平台、短信和企业微信等途径直接通知到临床医疗组组长和主管医师,保障临床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准确接获危急值并进行有效干预,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机。

2 应用效果

经过上述预警体系的运行,发现患者床头标识准确率达到100%;给药错误的不良事件由0.0023‰下降至0;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0.06%下降至0.03%,压力性损伤患病率由1.40%下降至0.76%;跌倒坠床伤害率由80.0%下降至38.10%;VTE发生率由0.21%下降至0.04%。

3 讨论

3.1 智能关联促进护理评估高风险预警闭环管理,实现评估无缝精准 护理评估包括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跌倒风险评估、营养风险筛查、疼痛评估、VTE风险评估等。护理高风险患者不易识别,导致临床护士处理风险预警能力下降,且缺乏同质化管理。国内多篇文献报道显示,基于信息平台构建的护理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弥补了传统护理方法中的不足,实现护理风险前馈控制管理,使临床护士明确分管患者存在的高危风险,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7-8],提高了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意识和效率,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营造了安全的护理环境,有利于患者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但现有的国内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系统,多为对评估系统中单个项目评估值高于临界值的预警及上报,未能将多个护理项目风险评估形成的预警系统交互集中呈现。

本院自2015年起,启用信息化护理评估,这是基于临床护理实践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的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智能预警体系。与其他已有的信息化护理评估预警系统相比,本院的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智能预警体系中包含的护理评估模块,可在信息大屏或患者一览表上直接显示高风险预警,护士无需进入系统查阅。其次,方便了护士随时随地了解患者护理评估情况,无论在护士站、移动护理车,还是在患者床边都有及时更新的护理评估信息。这与诸海燕等[9]研究中提到的信息化风险评估系统在医生移动查房车及护士二级工作站等的直接使用和自动变更相比,优于传统的护理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模式的构建,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的需要。此外,本院的预警系统护理项目风险评估模块中还可在患者床边直接关联与显示,在病区内实现护理评估无缝对接,对护士来说更为便捷。同时,床头预警标识自动关联,杜绝传统护理评估床边结果易漏或更换不及时等现象,同步实现对预警项目处理及再次评估的提醒,有效解决了护理质量检查中的常见问题。

3.2 智能拦截过敏药物、高警示药品使用,实现用药安全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团队发现一旦患者未能向医务人员清晰告知具体过敏药物名称,就会影响患者的诊疗进程;由于对过敏药物识别仍依靠人为辨识、判定、提醒和拦截,高警示药品不易辨识,且执行过程缺少限制性的双人核查提醒等安全用药隐患的存在,信息化系统及电子设备的使用可减少用药错误[10],并且该证据已被多部指南推荐。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智能预警系统中患者药物过敏史库的使用,有利于过敏药物、高警示药物的预警提醒,有效降低此类药物管理的潜在风险。这与吴茜等[6]研究中提到的高危药物网络预警系统作用相似,可以有效规避“人因失误”,使风险管理更为高效。本院的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智能预警系统更为细化,采用颜色和警示标识呈现双重预警,可快速有效识别药物;医嘱执行绑定双人核对执行签名,若无双签名则无法有效执行医嘱,从而实现高警示药物有效识别、正确落实,强化该类药品使用规范,更精准符合《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9版)》中对高警示药物的管理要求。但目前该系统仅限于单个医院就诊过程,随着现阶段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就诊医院范围将越来越广泛,如何使患者药物预警能够随时随地伴随患者就诊,打造更广泛的患者用药安全,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3.3 智能判定增强静脉用药闭环管理关键点,实现多系统连通安全 目前,大部分医院已设置静脉用药配置中心,信息化系统已在医院的静配中心广泛应用。临床医嘱开具后,护士通过发送医嘱,静配中心配置药物后,由相关工作人员统一运送到各个护理单元使用。静脉用药整个流程中,涉及到电子病历系统,静脉运送系统等多个系统,临床医嘱的变更与静脉药物配置系统的药物配置、运送流程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多个系统之间未能实现完全同步管理。本院构建的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智能预警系统中静脉用药模块通过多系统连通,打破“信息孤岛”,解决了我国大多数医院在前期的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长远与统筹规划,各系统之间不能自动传递,缺乏有效的关联和共享等问题[11],并为国内其他医院这一常见的信息化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参考方案。

4 小结

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联系紧密的临床一线工作者,涉及的工作流程范围广且复杂多变,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工作流程、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一直是护理管理者努力的方向。护理安全预警系统信息化的开发和使用很好的改善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护理安全预警与防范系统只局限在各医院内部使用,未涉及信息共享,且各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护理安全预警和防范系统的发展,应受到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今后,笔者团队将致力于“智慧病房”的打造,通过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效能。

猜你喜欢

医嘱预警用药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用药医嘱调查与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遵循医嘱
儿童用药“痛点”多
遵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