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材再建构
2022-11-22郭小平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台庄小学甘肃武威733000
郭小平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台庄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一、“学材再建构”概念以及相关步骤
(一)“学材再建构”的概念探析
“学材再建构”这种教学法来源于实践的积累,其理论对数学教学有明显的影响,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应该是一个活跃且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教材再建构”指学生和教师按照教材一起“重构”,学生和教师需要一起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学材再建构”,在建构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特点和学习习惯进行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彰显.学生在学习中还可以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建构,确保自己始终不偏离正确的教学目标,在学习中学会不断整理自己所学习的零散知识,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形成完整的学习系统.
(二)“学材再建构”实践步骤探析
首先,如果想要将“学材再建构”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就需要认真探究“学材再建构”的相关步骤,将课堂学习变成具有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以教材知识为基础,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熟练运用数学知识中的发生规律,洞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学生的练习过程,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单独建构教材时,应该保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节和补充.另外,在教师领导学生建构教材知识时,应该保证学生朝着教学要求的轨迹,以免偏离正轨.因此,首先教师应该将建构知识理论化,才能转变为准确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知识结构的实践过程.
其次,“学材再建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实践.即对教材的建构应该根据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地对授课内容以及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师生共同建构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不断推进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方式,而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和意见,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产生新的成果.所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构建过程也是促进师生交流的过程,这是教师了解学生个性的关键时机,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有利于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学材再建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进行教材建构,成为课堂的主人,大胆地发表己见.在学生的意见下形成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学习习惯,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进行学材再建构过程中,能够促进其个性充分展现,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知识储备.学材建构也是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发现数学知识中的内在规律,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另外,学生的独立建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所以可以保证学生学材建构的合理性和正轨性,确保学生可以在遵循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探索数学的规律和内在联系.所以,这一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归纳数学知识,提前实现新旧知识的交织和融合,形成学生自己独立的数学学习体系,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质量.
“学材再建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成果,可以让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学材”可以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第二个教材,极大程度上实现了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学材再建构”实施策略
(一)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学材再建构
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明确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和学生一起对学材进行再建构.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师生共建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所产生的必然的结果,也是让学材发挥最大作用的途径.在交流过程中,师生通过彼此交换意见,可以更好地刺激思维,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产生新的思维结果.师生的交流还是教师观察学生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学生的不同表现,对学生的特征和个人差异进行了解,并根据对未来教育的适应性对学材进行应用.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教材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可以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减少和教师之间的抵触感,愿意和教师一起对知识进行探究和整合.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将学材知识进行吸收,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愿意在学习中主动探究.教师和学生一起建构学材可以充分发挥学材的作用,在共同的探究中对学材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学生参与到学材再建构中,可以在实践中对自我进行提升.
例如,“教材再建构”的基本步骤是,教师首先要仔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研究,然后找出数学知识的发生规则和其内部关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实践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建立自信和自我认识,学习“建构教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补充教材和教材的方法.在指导学生构建教学知识时,教师必须始终让学生朝着教学目的前进,不要偏离正确的轨道.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取得的实践经验理论化,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在和学生一起建构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多将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对学材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体系,有效地明确自己之后的学习方向.在自主参与学材再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掘自我的潜能和个性,产生心新的学习结果.
(二)创新教材的内容,改善教学氛围
教材创新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做出的改革,教材创新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原有教材的不足进行完善,提高学材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将教材上的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学生的学习相对比较被动,自身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启发.对此,教师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的内容,丰富教材,通过多元化的教材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爱好对学材进行丰富,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学材,将数学和生活化进行结合,从而让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身影,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受到一定的影响,基础较弱的学生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和其他的学生一起学习,使整体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要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倾听,分析学材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意见组织起来.为了让学生能够专心通过教材学习,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育,对原本的教育做出了一些改变.将数学和生活中的现象结合在一起,在学习“概率”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彩票或抽奖的事件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判断这些事件中的概率.学生可以自由举手进行回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补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知.教师要带动其他的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最后,“重建学习教材”还可以应用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重要的特定数学知识.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中分析和关注教学情况,针对学材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学材的高效运用.
(三)提前准备学材,通过例子说明问题
“学习教材”的应用,不能与课堂教学过程分开,教师需要明确说明解决数学问题时的知识要点,让学生了解这个问题在教科书中到底是什么样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教科书的相关例子和解决方案,以及教科书的例子和知识点的再现和重组.这样可以很好地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在学习学材的时候,用自己的想法进行丰富和拓展,促进学习思维的快速转变和有效发展.学生在学习的内容比较繁杂,学习的方向没有明确时,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重点的理解,让学生对学材的学习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学生在对例子的学习中可以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对知识的认识,明确自己的方向,在学习中始终以自身提升的方向作为自己的目标.此外,教师对“教材”的应用也可能反映在作业中,通过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控情况.
例如,教师可以引用在教材中提取的一些主题和思想,作为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在自己的努力下,收获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愿意主动在数学学习中发挥自身的能力.在准备课程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教学分析和预先安排,这也是独立的“重建学习教材”.在教学时,教师和学生需要积极地交流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可以在独立建构学材的时候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因此,教师在构建“学习教材”时要认识到建构的合理性.
(四)灵活检查,填补遗漏空缺
检查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检查总结也是在教材的“重构”中充分考虑课堂活动的灵活性和教学法的应用.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接受新的知识,但是对于旧知识的复习还不够,没有总结自己以往学习到的知识.这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没有充分地将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检查和总结,查缺补漏,对自身尚且不足的地方进行提高,从而逐渐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在学生检查总结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根据学生在问题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路,对学材进行再建构,实现学材和学生之间的契合.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先将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提取出来,然后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把自己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针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教师讲述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自己在学习中哪方面还存在不足,在知识的储备上,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提升.这样,学生就可以检查和弥补差距,真正学习这节课所教的内容,灵活地使用知识回答问题.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和知识的掌握,促使学生可以总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没有牢牢掌握哪些知识点,记录下这些知识点,以免将来的数学题重复错误.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在学生学习出现了较大的进步时,教师可以给予鼓励,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进步,从而积极地投入学材再建构中,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三、总 结
小学数学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学材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共同的努力下进行学材的再建构,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对学材再建构的方向进行调整,将学生在学习中的零散知识收纳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还要发挥出学材的优势,将学材从课堂带到作业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学材再建构中,教师可以自己建构,也可以让学生建构,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建构学材,这都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完善学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有效地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提升和学习成就感的增加.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入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对一些学生还不够了解和清晰的地方进行温习,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熟悉对知识的运用,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