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家峡水库水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探索

2022-11-2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4期
关键词:永靖县河湖库区

文 军

(永靖县三塬区域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甘肃 永靖 731600)

1 基本情况

黄河流经永靖县107 km,涉及(小岭、王台、杨塔、三塬、岘塬、刘家峡、太极、盐锅峡)8 个乡(镇)、40 个行政村、338 个社、3.64 万户、12.86 万人。刘家峡水库于1974 年建成,位于甘肃省临夏州境内的黄河干流上,属于大(1)型水库。库区与临夏州积石山、临夏、永靖和东乡4 个县接壤,涉及14 个乡(镇),46个行政村,13 万人口。刘家峡水库涉及永靖县5 个乡(镇)、20 个行政村,东起刘家峡大坝,西至炳灵寺峡口,呈西南—东北走向,水库中心线长43.9 km,岸线长度为55 km,蓄水量约57 亿m3,正常水位1 735 m。刘家峡水电站位于永靖县城西南1 km处,距兰州市75 km,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坝高147 m、长840 m[1],总装机容量为122.5 万kW,2020年完成发电量91.49 亿kW·h,具备防洪、发电、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多种功能。刘家峡水库属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水库面积131 km2,水面最宽处6 km,回水长66 km。水库设计洪水位1 735 m,正常蓄水位1 728 m,死水位1 694 m,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57 亿m3,有效库容41.5 亿m3,防洪限制水位1 727 m。多年平均入库水资源量224.1 亿m3,多年平均出库水资源量223.1 亿m3。水库的投运提高了刘家峡电站及其下游的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各级电站枯水期蓄力,改善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105 万hm2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下游梯级电站及兰州市的防洪标准。根据《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 年)》,刘家峡水库属二级水功能区,朱家大湾至刘家峡大坝属于黄河刘家峡渔业、饮用水源区,库区内有三塬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 个,永靖县城饮用水水源地1 个,兰州饮用水水源地1个。刘家峡水库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2 水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是水面垃圾漂浮物较多。刘家峡库区水面垃圾主要来源于2 部分:一部分为库区周边垃圾,包括库区涉及的东乡县、积石山县、临夏县、永靖县和临夏市流域内产生的自然和生产生活垃圾;另一部分由黄河干流所在炳灵峡以下和黄河支流大夏河、洮河全域的垃圾,全部汇集到刘家峡水库,垃圾来源涉及面广、体量大,因此涉及多县市的垃圾由永靖县一县承担打捞,大夏河、洮河流域垃圾也由永靖县承担打捞。县上每年投入资金1 150 万元,打捞水上漂浮垃圾达到5 万t 以上。2019 年因暴雨较多,垃圾积累量达到12 万t,累计投入资金2 500 万元。永靖县沿河各乡(镇)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对沿河垃圾进行及时打捞处理,有效保障了沿河沿线及刘家峡大坝库区旅游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同时,积极协调县上相关部门,增加打捞运输船舶7 艘,组织人力加班加点对大坝库区水上漂浮垃圾进行打捞,全力营造库区水面的干净整洁。二是沿岸各县农业灌溉以提灌为主,大水漫灌,方式落后,节水工程建设滞后,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三是沿岸各乡镇尚未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收集处理率低;沿岸农药、化肥、地膜使用量较大,生态农业建设滞后,存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低,废旧农膜回收率低。四是沿岸各县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工作尚未开展,黄河入库区域泥沙淤积严重,沿岸各地区农业生产沟道水土流失较严重,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没有全覆盖。五是库区护岸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库岸未修建河堤,沿岸道路、农田经常淹没,土地盐碱化严重。

3 应对刘家峡水库水环境问题的思路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河(湖)长制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二是紧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主要任务,推进智慧河湖建设力度。三是加快库区周边项目建设步伐,通过工程措施维护水环境安全。四是协调黄河干流、支流沿线的市州、县市同步开展治理,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刘家峡水库垃圾来源,全面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五是将刘家峡水库垃圾打捞列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省财政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六是实施洮河、大夏河拦污网项目;同时,黄河沿线的积石峡电站、炳灵峡电站、盐锅峡电站,湟水沿线的福川电站、大唐电站负责对各自坝前垃圾进行打捞,避免垃圾漂浮到黄河水面。七是刘家峡水库现有旅游船舶178 艘,主要采用汽油或柴油动力,全部为当地村民个人购置,由黄河三峡大景区管委会统一管理,需要对刘家峡水库运营船舶进行清洁能源化改造。八是兰州市第二水源地取水口位于刘家峡大坝上游4 km 处,水源地保护区涉及永靖县、东乡县,需要省上协调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

4 治理刘家峡水库水环境问题的主要举措

4.1 全面建立河(湖)长制

刘家峡水库分级分段建立五级湖长,并增设刘家峡水电厂负责人为业主湖长,其中州级湖长1 名,县级湖长4 名,乡级湖长14 名,村级湖长43 名,负责湖库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湖库巡查、治理、保洁和运行管理。县委、县政府专门对河(湖)长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逐级压实各级河(湖)长和部门工作责任。建立了以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为抓手,以解决河湖管理突出问题为重点,河(湖)长制为平台,党政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组织体系。加大巡河护河,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发挥乡镇综合执法队伍作用,重拳打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行为,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取得实效。永靖县在刘家峡库区设立河(湖)长公示牌9 面,主动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并实行有奖举报,每块公示牌都标明了河流概况、河长名单、河长职责、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增强群众参与河湖管理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县河长办与东乡县、积石山县、临夏县河长办签订了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共同建立联防联动联控机制,协商推进刘家峡水库管护工作。

4.2 加强智慧河湖建设

为加强河湖监管,切实维护好水环境安全,按照省河长办关于建设智慧河湖的要求,在洮河、黄河、湟水河等重点河段及区域设计安装监控摄像头17处20 个,其中刘家峡水库在重要河段安装摄像头6个,实现全县河道监控,全面巡查。利用无人机对人口密集区、洪水易发区、低洼地带等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和敏感水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有效监督和遏制河湖乱象发生。收集河湖概况、湖长名录、地理位置图、水系图、湖泊治理保护专项行动、业主单位基本情况等基础信息,建立了刘家峡水库的“一湖一档”。积极推行“中国水利部水利应用河长制平台”“甘肃省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的上线运行、数据填报、数据应用,加快推进河湖管理信息共享体系、河(湖)长制工作管理体系、水环境监测体系等信息化建设。完成了刘家峡的“一湖一策方案”编制、刘家峡水库划界确权和水域岸线利用规划工作,为河流管理保护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新媒体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创建了永靖县河长制工作群,并确定了各乡(镇)联络员,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探讨经验做法、交流工作心得、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4.3 加大项目实施力度

为切实保障河流安全,多年来永靖县始终坚持河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将生态率先工作共识融入城乡建设、河道整治、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等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实施了总投资9 130.55 万元的黄河干流永靖县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总长度为12.7 km。投资2 221.49 万元的永靖县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刘家峡水库库岸治理工程(一期),治理长度2.248 km。总投资6 843.04 万元的永靖县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刘家峡水库库岸治理二期工程,治理长度6.146 km。总投资8 241.61 万元的永靖县盐锅峡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生态护岸6.733 km。总投资21 112.47 万元的永靖县黄河干流刘盐段综合治理及清库保城项目,生态堤防建设及河道疏浚平整3.8 km。通过以上重点工程的实施,河段洪水防御能力逐年提高,有效防止了库岸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2]。

4.4 关于库区垃圾清理工作

研究制定了《永靖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方案》,划细责任区域,建立长效机制,按照“划片包干、责任到人、水岸同治、长效管理”的原则,将刘家峡水库划分为13 段区域,分别由5 个乡(镇)、3个部门负责,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实施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实现河流无漂浮垃圾、沿岸无垃圾堆放的目标。库区垃圾漂浮物由县文旅局、刘电厂负责,沿岸垃圾由各乡(镇)根据分片负责收集转运。每天投放5 艘船(平板、小艇),2 支队伍26 人持续进行打捞,每天清理垃圾达20 t,打捞上岸后,由5 辆垃圾车集中收集,统一运送至填埋场填埋。投入212万元购置了2 艘清漂船。

4.5 关于拦截设施建设工作

州生态环境局永靖分局委托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黄河刘家峡库区水源保护及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刘家峡水库、黄河干流(炳灵电站上游)、洮河流域的河道漂浮垃圾及其他污染物的拦截、打捞、清理、转运系统和配套信息化监管系统2部分。近几年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乡镇环境整治经费300 万元,并按照政府补助和群众自筹1∶1 的比例配套农村垃圾收集补助资金用于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截至目前,各乡(镇)共配备乡村保洁员2 882名,各类垃圾转运车辆273 辆,配备垃圾桶(箱)15 087 个,对设置的122 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配套县级补助资金423 万元。

4.6 关于水源地保护工作

永靖县政府印发实施了《永靖县兰州市刘家峡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工作方案》和《兰州市刘家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职责分工》,不断强化运行管理,切实维护刘家峡水库水质安全;邀请兰州大学技术人员实地勘探了兰州市刘家峡水库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现场,积极准备编制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县农业农村局配合省渔业渔政局,邀请中科院水生所、甘肃省水产研究所共同对刘家峡水库容量进行评估,评估养殖容量为网箱养鱼面积16.53 hm2。目前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总面积14.83 hm2,未超过容量。下一步永靖县将依据评估报告对水库网箱养殖承载量、适宜养殖品种进行分析,严格按照渔业养殖相关规定进行审批,对于超容量、超范围等不符合养殖审批要求的予以取缔,进一步规范水库网箱渔业发展。加强养殖户宣传教育,合理合规处置生产养殖垃圾,保护好养殖水域生态环境[3]。

4.7 关于景区游船改造工作

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一方面按照《5A 景区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协调海事局,在2 年内完成库区旅游船舶清洁能源改造,现在正在采集新能源,杜绝旅游船舶在库区的污染现象;另一方面考虑到从大坝码头到炳灵寺石窟码头距离较远,采用新能源存在因动力不足出现中途搁浅等安全问题。结合正在实施的黄河三峡文旅项目,规划建设刘家峡水库旅游码头。

4.8 关于农村垃圾处置工作

一是县住建局已制定永靖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方案,根据县上实际在县城设立生活垃圾转运站1 座,中小型固定式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4座,小型移动式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11 座,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提升沿刘家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的转运处置能力。二是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了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现状调查,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养殖场要求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对全县重点养殖乡镇的养殖场,固定专人进行畜牧业养殖“直连直报”信息监测,通过堆肥发酵还田和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实现年资源化利用各类畜禽养殖粪污量51.76 万t,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134 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制定了《永靖县尾菜处理利用实施方案》,全县蔬菜种植面积0.53 万hm2,在西河白川村、西河瓦房村和三塬下塬村建设了13.33 hm2的尾菜处理利用示范点3个;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通过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体系(企业2 家,废旧农膜回收站点48 个),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了81%。三是在农村垃圾收运处置方面采取“社保洁、村(社区)收集、乡镇运转、县集中处理”的模式,严格按照全域无垃圾的要求,按照村户缴纳多少、县财政补助多少的办法为乡镇落实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加大群众宣传引导,动员公益岗位人员、水管员、护林员、草管员、道路管护员等各方面力量,全面清理公路沿线、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农田渠道的垃圾,组织乡镇、县直单位及在永单位持续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扎实做好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做到全覆盖、零死角、无遗漏,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四是强化督查检查,确保工作成效。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大巡河护河,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发挥乡(镇)级河长的作用,重拳打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行为,对刘家峡库区发现的“四乱”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确保刘家峡水库库区环境治理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永靖县河湖库区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永靖县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试验报告
娃娃菜新品种引进试验报告
突变理论在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成效评估中的应用
库区防护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永靖县抗旱造林的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