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内嵌式融入生产机制的探索
——以义乌市融媒体中心为例

2022-11-22何翼格

传媒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义乌市义乌广播

文_何翼格

截至2021年底,全国县级融媒体建设已经实现全覆盖。大多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之后,广播电台以广播部的形式存在,重点转向直播节目的开办。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新媒体新闻的传播实践渐趋丰富,但另一方面,广播新闻采编播出却趋于被边缘化。如何在融媒采编流程再造的大趋势下,重新找到办好广播新闻的出路?早在广播、电视合并之初,义乌市广播电视台就转变思路,探索将广播新闻内嵌式融入全媒体新闻产品生产机制,让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采编打通,重新焕发活力。而这种活力在融媒体中心成立后得到了更大的激发,为广播新闻在采编流程设置和考核机制建设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一、广播新闻内嵌式融入生产机制探索的背景

县级广播电台大多存在重节目轻新闻的状况,新闻来源依靠电视和报纸,广播新闻编辑被戏称为“搬运工”。义乌电台也曾经历过这样的过程。21世纪初,义乌电台有自己独立的新闻采编体系,每日播出15分钟的综合性广播新闻节目《义广新闻》,以及滚动式发布整点新闻。后来,随着广播重心的转移,新闻采编人数越来越少,最终只留下2名人员负责《义广新闻》的编辑,新闻来源以电视新闻和纸媒报道为主,广播新闻日趋被边缘化。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上下关注焦点转移。县级广播电台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许多县域重大新闻当时通过广播第一时间发布,但随着同级电视台的发展,相比单一的音频传播,视频化的电视新闻更受用户重视和喜欢,广播新闻受关注度大幅降低。

二是受众收听习惯变化。随着车载电台的兴起,听众固定时间或长时段收听的习惯改变,车驾一族上车打开、下车关掉车载广播,新闻节目的接触率下降,广播的伴随性功能凸显。

三是单位成本核算增加。广播电台一档日播15分钟的新闻节目至少需要七八名采编人员来维持,而普通直播节目,一位主持人一上节目就可以撑一两个小时,成本高低一目了然。因此从县级广播电视台到县级融媒体中心,重直播节目轻广播新闻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广播新闻内嵌式融入生产机制的构建

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对“外宣”(对县域外宣传)工作越来越重视,广播的“外宣”阵地作用也再次凸显。由此,从2015年开始,义乌市广播电视台就着手进行广播新闻内嵌式融入电视新闻生产机制的探索,以“外宣”导向带动“内宣”生产。从广播电视新闻的“并轨”生产,到融媒体中心的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广播新闻内嵌式融入生产机制日趋完善。

2015年,义乌市广播电视台在全面分析广播电视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推动新闻流程再造,依托电视新闻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推动电视采编人员向广播、电视、新媒体记者转变,同时,考虑到各平台有自己的特色,广播、新媒体在全媒体中心设立虚拟编辑岗位,终审权属于各平台,从而把广播新闻采编主动嵌入电视新闻生产流程。2019年,义乌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融合发展,采访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内嵌式融入新闻生产流程的优势也得到了更好发挥。除了电视记者,报纸记者也纷纷加入为广播新闻制作报道的行列。就目前广播新闻内嵌式融入生产机制的施行,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色。

一是强化共享机制。义乌市融媒体中心成立后,由总编辑负责召集的每日采前会和编前会雷打不动。广播新闻编辑到会参加,可以及时获取新闻线索,参与新闻策划,提出广播新闻诉求。报纸、电视记者可根据广播新闻诉求采写新闻,提交广播新闻编辑,由广播部终审播出。

二是突出广播主动性。广播部通过召集创新会等形式,吸纳原报纸、电视的骨干记者参加。创新会每周一次,围绕近期热点或某一专题策划展开“头脑风暴”。通过创新会,不仅广播电台的新闻策划得到了较好贯彻,也生产出了很多好的作品。近两年,义乌市融媒体中心的广播创优工作有了较大进步,2019年度、2020年度,共有12件作品获得浙江新闻奖和浙江省广播电视节目奖。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流程的顺利运行,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义乌市融媒体中心将广播用稿得分和电视、报纸的得分系统打通,同时,把广播用稿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首席记者等评选条件,激发了原电视、报纸记者的积极性。

四是壮大信息员队伍。2020年,义乌市融媒体下沉到镇街设立分中心,各镇街纷纷设立规模不等的信息员队伍,第一时间把本村本镇街发生的新闻线索上传到融媒体中心。

在制度和流程的双重保障下,广播新闻编辑不再是单纯的电视或报纸新闻“搬运工”,而是真正参与到了鲜活新闻的采编制播中。

三、更具开放性的广播外宣和融媒创新实践

随着新闻生产和发布生态的改变,各平台不断融合发展,这也对县级电台的“外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义乌市融媒体中心将广播新闻内嵌式融入全媒体生产机制,打通报纸、电视、广播的融合之路,使广播“外宣”实行更具开放性的政策成为可能。

(一)不断改进“外宣”奖励政策,广播“外宣”交出满意答卷。义乌市融媒体中心成立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外宣”工作方案,报纸记者、电视记者、新媒体小编纷纷加入广播“外宣”工作中,积极配合广播通联,向中国之声、浙江之声、美丽浙江等平台上送图文、视频和录音报道。

(二)融媒创新实践,让广播“外宣”实现更大传播效果。在考核政策的激励下,报纸记者、电视记者每天为新媒体部门积极提供大量新媒体发布素材。广播通联编辑可以从中选取,分类上送,实现更大的传播效果,对外多角度讲好义乌故事。近两年,义乌电台上送的多个短视频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如2020年3月20日上送《最美印痕护士小姐姐结婚啦》短视频,在“浙江之声”抖音号发布后获得网友767.9万点赞,其他国内平台纷纷转发,将义乌的抗疫故事讲给全国人民听。

将广播新闻内嵌式融入生产机制,虚实结合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义乌电台改变了以往新闻短板的状况,“外宣”和创优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义乌电台的新闻节目也不断丰富完善,开始尝试推动节目录音配合图文进行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广播媒体在义乌当地的影响力,传播效果更加明显。

猜你喜欢

义乌市义乌广播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中国航空公司新开义乌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
“诗路义乌”诗词曲大赛启事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