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方言在防疫宣传中的独特作用
——以武义县融媒体中心方言报道为例

2022-11-22陶鸿飞

传媒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普通话方言

文_陶鸿飞

2021年12月11日下午,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频道推出了武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采写的防控疫情报道《武义疫情防控声“飞”进百姓家:应急喇叭响起来 多种方言齐上阵》,短短几个小时,浏览量就超百万。这篇爆款新闻作品的产生,是近两年来武义县融媒体中心探索防疫报道方言化的有益尝试,通过贴近群众的表达方式达到了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

融媒体时代方言报道的独特作用

方言报道,简而言之,就是运用某个特定区域语言报道新闻。融媒体时代,方言报道在特殊时期会产生特殊作用。

浙江是全国方言最复杂的区域之一,主要有88种方言,方言繁杂成为省内乃至县内各地区人民交流的一大障碍。由于历史原因,武义县境内除了通用普通话外,还有武义话、宣平话两种主要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畲语。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推广,普通话在武义县境内早已通用,但在一些偏远山区,很多老年人日常交流还是习惯用当地方言,听不懂普通话。对于部分方言区的群众来说,广播、电视、新媒体运用方言进行新闻报道,才能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武义县融媒体中心按照移动优先原则,率先在“掌上武义”客户端推出疫情防控报道。由于推送快速及时,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武义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很快发现,新媒体开展疫情防控报道不能做到家喻户晓,其中有一定数量的农村老年人不会利用手机浏览新闻报道。在报纸、广播、电视上推出相关疫情防控报道时,也遇到了障碍:报纸的传播面受限于读者文化程度,而广播、电视推出的相关疫情防控报道,虽然广播“村村响”,有线电视循环播放,但受囿于一个问题——偏远山区部分老年人听不懂普通话。发现问题后,武义县融媒体中心随即因地制宜,在制作普通话版音视频的同时,推出了武义话、宣平话、畲语等版本的音频、视频,在新媒体、广播、电视上滚动播出。疫情防控宣传由此真正实现全覆盖,深入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

2021年12月初,浙江省内多地相继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形势变得严峻。借鉴2020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宣传经验,武义县融媒体中心从12月11日上午开始,再次通过新媒体、广播、电视等融媒体矩阵,以普通话、武义话、宣平话、畲语4种语言,全方位、多渠道、高频率、多形式及时发布最新疫情动态,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增强市民防护意识,全面织密防控网络,切实营造全社会自觉应对疫情的良好氛围。2021年12月11日下午,地处武义县偏远山区的西联乡河洋村汤山自然村,村口的高音喇叭以普通话、武义话、宣平话、畲语4种语言滚动播放防疫提示。“大喇叭”用方言来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点赞。武义县坦洪乡西畈村是个畲族村,村党支部书记蓝丽萍听了畲语广播后这样说:“字正腔圆的播音腔,但总感觉缺了那么一点点乡土情愫,而家乡话防疫提示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听起来更亲切,传播效果也更好。”

融媒体时代方言报道的优势分析

方言报道在融媒体时代之所以能起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特殊作用,关键在于方言报道从百姓视角切入,以百姓语言表达,体现真实、平实、朴实的新闻情感,具有语音上的近缘性、语义上的贴近性、语态上的活泼性3个优势。

首先,方言报道具有语音上的近缘性。作为地方融媒体中心,拥有天然的地域近缘优势,这是增强新闻报道传播效果的最大利器。乡音情感是最朴实最亲切的,同一地域的人们用方言交流是彼此在语言上的认可,这种语言上的认可会产生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达到心理上的归属感。而传播者和受传者一旦有了共同的价值体验,新闻传播的效果就能实现最大化,传受双方的传播意图和反馈过程也能在这默契中悄然完成。

方言报道的定位十分明确,就是用本地人最容易接受的语言来报道新闻。方言报道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当地百姓,用语音实实在在亲近当地百姓,贴合当地百姓生活。使用方言报道新闻,让观众听着熟悉,就像是自己的一位朋友用土话跟自己说事情,很好地拉近了传受两者之间的心灵距离。

其次,方言报道具有语义上的贴近性。方言报道的受众对象是特定的人群,涉及的内容必然具有浓厚地域色彩,关乎百姓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方言新闻正是用地域化的语言、地域化的事件、地域化的评论,影响群众的生活。这种接近性也是群众所希望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当地百姓关注。武义县融媒体中心有一档创办于1978年底的电台节目《勤俭嫂拉家常》,这档节目在武义县家喻户晓。该节目设计了“勤俭嫂”“惠香”两个人物,定位于农业、农村、农民,采用农村大嫂对话拉家常的形式,一问一答,一说一和,用朴实的武义方言说武义变化,道武义沧桑,谈自身感受,议细微趣事,用武义的“乡音”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况,介绍本地可行的致富信息,广受武义人民的喜爱。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节目“勤俭嫂拉家常”的传播也实现了与“掌上武义”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融合。至今,广告商依然十分青睐“勤俭嫂拉家常”,许多广告商要求武义县融媒体中心通过新媒体、广播、电视等融媒体矩阵用本地方言播放广告。做好融媒体时代方言新闻报道,让武义县级融媒体中心尝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甜头。

第三,方言报道具有语态上的活泼性。从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角度来说,普通话和方言在运用语境上要保持差异化,在一些公共社会空间里坚持使用普通话,是完全必要的。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一些地方把普通话和方言完全对立起来,这样的做法也不科学。

方言是个人日常生活的语言。当媒体放下“身段”接触普通用户,特别是和最基层老百姓互动时,方言更容易得到群众的关注和认可。县级融媒体中心要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首先要迎合本地百姓的习惯和心理,使用地域化方言、土语进行新闻报道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时用普通话无法阐述的意思,用方言、俚语却能很好表达;有时用方言报道会让表述更活灵活现,更容易让当地百姓感同身受;有时用方言来讲述故事,可以让故事离生活更近。事实上,将方言用于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也是促使方言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由此看来,适当运用方言报道,可以强化新闻报道的语言表现力,能为新闻节目添彩,能拉近与当地民众的距离。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方言报道对新闻的重新建构,对于增强方言区的受众黏性,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普通话方言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17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