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传媒新变革 锻造新闻“轻骑兵”
2022-11-22杨萤萍
文_杨萤萍
在融媒体时代,“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媒传播”的媒体传播格局对媒体从业者的政治素养、业务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基层融媒体中心,受制于平台小、资源少等瓶颈,人才引育留问题突出,锻造一支干得好、顶得住、冲得出的年轻记者队伍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自2019年成立以来,磐安县融媒体中心已招录年轻记者20余名,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何发挥好年轻记者文化水平高、专业理论强、学习能力好的优势,助推年轻记者编辑快速成长为中坚骨干力量,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培养、接续奋斗的关键命题。为此,磐安县融媒体中心创新举措,积极搭建“导师结对、一线报道、对外宣传”三大平台,初步构建了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新闻“轻骑兵”。
一、在导师结对中帮带,让年轻记者走好“第一步”
高度的政治自觉,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年轻记者做好党和政府“喉舌”的思想基础。磐安县融媒体中心把政治帮带放在首位,通过开设“初心讲坛”、举办微党课大赛等方式,利用每周夜学、“半小时素质提升课”等载体,为年轻记者树牢政治信仰、强化职业认同、提高从业素质,以学习的成效提高实际工作的“成色”。针对年轻记者“有学历缺阅历”“本领恐慌”等专业技能上的短板,县融媒体中心开设了“薪火学堂”,每周对重点新闻报道作品进行剖析、过程复盘、技巧讲解、困惑答疑。年轻记者在导师的指点下对采、编、播业务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同时,导师在剖析作品的过程中自身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形成双向“共振效应”。
建立“青蓝工程”成长导师制,为每名新进的年轻记者“一对一”“一对多”配备成长导师,推行思想引导、业务辅导、知行传导等“三导”法。在记者入职前,根据其专业特长,因人而异制定年轻记者“成长计划”,为其确定一名科室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担任帮扶导师。年轻记者通过跟随导师采访、导师帮助改稿剪片等方式,提升基础业务水平。结对帮带的目标不止于此,传统媒体记者分工较细,有专门的文字记者、摄影摄像记者,还有专门的出镜记者。我们聚焦“融”字文章,通过跨界导师,帮助年轻记者掌握新闻采编、摄影、摄像、新媒体等多种技能,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实现“一年跟着干、两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的目标。全媒体采访部记者陈穆妍出生于1997年,是单位目前最年轻的记者之一。来到新闻岗位的一年多时间里,她曾三次登上“薪火学堂”,分享采访经历和困惑。每一次分享都能引起热烈讨论,一个个疑问在一次次头脑风暴后豁然开朗。在导师们的帮助下,她写作方面的特长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报社骨干记者。之后,她先后到电视、新媒体、编辑等重要岗位轮岗,通过不同岗位的历练,培养全媒思维,学习全媒体采编技术,有效掌握了各项技能。
二、在一线报道中历练,让年轻记者接好“第一棒”
“脚底板下出新闻”,县级媒体的天然优势就是贴近基层。离泥土越近,讲的故事越接地气,新闻才越有生命力。磐安县融媒体中心推行记者走基层行动,让记者在一线抓取“活鱼”,从小事件、小人物入手,通过现场感知的细节和故事反映新闻大主题。全媒体作品《天山共富的基因解码》就是多路记者蹲点多天的好故事。2018年,天山村党支部书记羊宝回村带领全村人民开民宿,通过党建统领发展生态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打造了一条高海拔偏远山区共富的新路子。2021年,以天山为中心,该模式向周边村庄甚至全县所有高海拔山区辐射。为了讲好这个故事,记者兵分两路下基层,一路跟着书记,一路跟着农户,亲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这组采访断断续续历时一年,记者亲眼见证、切身体会了村庄从破败到整洁、游客从不愿来到抢着来、村民个个竖着大拇指夸羊宝的过程。这些亲身经历为文章增添了色彩,最终成品《天山共富的基因解码》获得浙江省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
主题报道是围绕党和政府重要部署和中心工作开展的重点报道,具有站位高远、主题鲜明、策划细致、采编精良等特点,也是年轻记者一线历练的重要平台。以往,主题报道以新闻骨干采写为主,年轻记者直接参与的较少。为此,磐安县融媒体中心创新举措,将主题报道与年轻记者培养结合起来,作为锻炼记者队伍、提升记者新闻发现力、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重要抓手,探索年轻记者能力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首先,组织年轻记者参与重大专题报道策划,以“高精深”的产品导向,倒逼年轻记者提高站位,练就看事件更准、更深的能力,善于挖掘新闻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年轻记者在参与策划过程中,不仅能贡献自己独到的见解,完善策划方案,还能从一开始就明晰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其次,安排年轻记者组团合作,深入采、编、制、播各环节,培养全媒思维。每一篇重大主题报道,磐安县融媒体中心都是以“一名领导带队+一名中层负责+一名文字记者+一名摄像记者”的阵容出动。记者负责初筛该选题的新闻采访点,通过报题、讨论、再报题、再讨论的模式,完善采访提纲。带队领导在年轻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断给出采访意见和建议,一路为年轻记者高质量完成报道任务指点迷津、保驾护航。近年来,通过“药博会特别报道”“党旗飘扬”“红动磐安”等30余个主题报道的一线历练,年轻记者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得到了切实提升。
三、在对外宣传中成长,让年轻记者发好“第一声”
磐安是浙中山区县,信息渠道相对闭塞,新闻体量小爆点少。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外宣平台的打造是县级融媒扩大自身影响力和锤炼年轻干部队伍的重要抓手。搭建媒体“命运共同体”,让年轻记者成为外宣主力军,是磐安县融媒体中心培养人才的有效方式。
2020年7月,浙报融媒共享联盟磐安站正式成立。2021年11月,浙报集团融媒共享联盟15个乡镇(街道、村)微融站挂牌成立,省级主流媒体平台将服务送达基层“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然后由省级媒体记者整合再加工,创作出符合平台的新闻作品,提高采用率。近两年来,浙报共享联盟磐安站在省、县媒体记者的共同努力下,合作挖掘报道了“烈火中勇救4人”的好人好事、“600吨高山西瓜盼销路”的民生诉求、“磐安数字大脑赋能中药材发展”的数字化改革典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有力印证了“小地方也能有大作为,小山村也会有大新闻”的道理。
近年来,磐安县融媒体中心与多家上级媒体建立起紧密型合作关系,在内容生产、渠道共享、技术牵引、人员交流、产业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相互赋能、互利共赢。有了畅通的渠道,极大地鼓励了年轻记者积极创新报道形式,主动向上、对外投稿、发稿,为磐安“发声”。2021年,全中心年轻记者在上级媒体刊播作品2000余篇,其中央媒128篇,学习强国178篇,省媒311篇,市媒1290篇,主攻大报大台、主攻显著位置、主攻重头报道,更多的“头版新闻”“镇版报道”出现在了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