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家港 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2022-11-22何俊
☉ 何俊
新时代的养老工作,已从面对特定人群向面向全体老年人转变,养老工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地位愈加突显。江苏省张家港市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应需而为,“老有所养”成在居家。通过亲情(虚拟)养老院为1161.39万人次提供服务,为1000余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实现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面覆盖,着力推动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依托“邻里港湾”社区综合服务点,老年人实现宜居颐养。
二是琴瑟共鸣,“老有所医”重在融合。通过智能腕表实现老年人紧急医疗呼救的快速响应、紧急救治。在试点社区开展老年人认知症照护项目,在两家养老机构设立认知症照护专区。为全市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开设老年护理床位的医疗机构共22家。为老年人送上两份保单:意外伤害保险累计赔付1.38万人次,8418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
三是学做并举,“老有所乐”贵在参与。建成4家城区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实现老有所乐;建立市—镇(街)—村(社)三级老年大学教学点共247个,实现老有所学;退休党员、干部和教师成为社区议事会不可或缺的力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实现老有所为。
张家港市之所以取得优化养老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的积极成效,在于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厘清养老服务供给多方边界,明确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的定位,充分发挥其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一是政府,到位不越位。下好“先手棋”。出台《张家港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张家港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等文件,既为养老服务搭好架子定下方向,又从任务指标上进行量化。制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细则、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清单、老年人助餐点食品安全规范等文件,使养老公共服务落地见效更有抓手。把钱用在“刀刃上”。养老服务成为民生实事项目上的“保留节目”,自2010年起,市镇两级财政保障资金达4亿多元。为监管连上“智慧大脑”。2021年,建成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形成全流程的养老管理生态体系。
二是社会组织,补位不缺位。积极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26家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中既有本土机构,也有引进的全国知名养老服务机构,深度、全面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就养老机构来看,除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外,8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实现委托经营,民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有11家。就社区服务来看,255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100%,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有1000多人。
三是多方力量,就位不错位。部门联动有为。赋权镇街有方,通过将社区服务设施委托经营购买服务权下放到镇街激发其积极性,用好包括各镇街和政府部门共40家单位在内的联席会议制度。枢纽组织有力。成立养老志愿者协会,建立市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将2358名困难老年人纳入关爱服务体系,挖掘低龄老年志愿者1150名和志愿服务团队80个。公益慈善有爱。2019年以来,福彩公益金和慈善资金共2.5亿多元投入养老服务,爱心企业捐赠设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慈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