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尹丹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2022-11-22曹泽平李雪梅雷雨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外感气机急性期

曹泽平,尹 丹,李雪梅,雷雨晴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北京 100700;3.北京市朝阳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025)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指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疾病(1年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5~7次,或气管炎支气管炎≥2~3次,或肺炎≥2次,感染次数标准根据年龄段不同划分),尤好发于学龄期之前的儿童,发病率约为10%~20%[1-2]。该病不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日常学习生活,也对家长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现代医学认为,急性感染期予对症抗感染,缓解期予免疫调节剂[3]、补充维生素[4]、补锌补铁[5]、调节肠道菌群[6]等,但临床易反复,远期疗效欠佳。而中医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上有独特优势,诸多临床研究均证实了中医中药对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有显著的效果。

本病在中医的证治分析较多,如郑军认为,在气阴不足,强调养阴益气[7];刘小渭认为,在“气虚”的基础上,常夹痰、瘀,应肺脾同治、祛痰化瘀[8];袁斌认为,扶助正气时当肃清伏邪[9];亦有其他医家通过体质论述小儿复感[10],不一而足。理论多重在气、阴“虚”论,用药多在补。

尹丹教授从事儿科临床、科研工作近40年,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上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笔者有幸跟随临床诊病。在跟师的数年间,常见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脾胃气机不畅,中焦有积热实邪,此类患儿发病较多,病情较重,其外因多由于家长不科学喂养,使患儿食量不节制或营养过剩、嗜食肥甘等,内因多由患儿体质或慢性病灶不除等因素。在此介绍尹丹教授辨治经验。

1 脾胃气机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气的理论是我国祖先认知世界所形成的一种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行于脉外之气谓之卫气,可温养脏腑及肌肤腠理,使皮肤柔润,毛孔开合有度,腠理紧密,汗液固摄不脱,以护卫肌表,抵御外邪。其与宗气、营气均是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气机则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分为升、降、出、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矣,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只有气机调畅,才能推动人体血液、津液正常生成和运行,保证有力的固摄、防御功能。

气的生成、运动与脾胃的关系极其紧密。在《内经·经脉别论》中:“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将饮食转化为水谷精微,营气行于脉中,组成血液滋养全身;卫气行于脉外,温养脏腑,护卫肌表;与肺吸入之清气合则为宗气,贯注心脉,推动气血运行,荣养全身。《太平圣惠方·治肺脏中风诸方》:“肺主于气。气为卫,卫为阳。阳气行于表,荣华于皮肤。若卫气虚少,风邪相搏……其脉浮数者,是肺脏中风之候也。”均表明,若脾胃化生不足,卫气不能抵御外邪,则易患风病。

人体气机升降之枢在于脾胃,脾胃健运,则气机有度,宗气、营卫各司其职,使人茁壮成长,百病不侵。《景岳全书》云:“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若气的运动被实邪遏阻,中焦升降失常,影响正常受纳及水谷精微的化生,则机体代谢逆乱,百病由生。

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积热实邪阻遏中焦气机。李东垣《脾胃论》云:“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尹丹多年临床发现,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儿童大多成为了古时的“富贵儿”,喂养过度、宠溺骄纵的情况屡见,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脾胃运化功能本有不足,又贪食而不知冷热,多见患儿胃有饮食炙博之火,又因体禀少阳,或既往病邪不除,久伏化热,新感外邪,极易从化为积热实证;小儿脾本不足,邪实聚集,阻碍中焦,使升降气机不利,脾胃不能生营卫以濡养腠理,肺不能成宗气以运行血脉,营卫之气运行失调,外邪乘虚而入,则发为复感。

近期也有诸多研究对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从侧面证明了中医理论。对于肠道菌群的热点研究证明了其和免疫功能具有高度相关性。徐竞男对肠道菌群和肺系疾病进行了研究,通过小鼠造模、分组研究发现,胃肠积热可导致肠道菌群的种类、功能均与对照组有差异,并导致小鼠肺部出现轻度炎性病变;在胃肠积热的基础上,经过病原诱导感染时,小鼠免疫系统反应性降低,出现持续性炎症和严重的免疫抑制[11],支持了胃肠积热在临床中容易导致易感、感染较重的特点。

2 病机特点

非急性期时,患儿胃肠有热,中焦气机不畅,脾失健运,或兼有脾气不足,终致一身之气失养。临床常表现为:面黄,体瘦,毛发成绺,质干欠润,口气臭秽味重,多食易饥,或有积滞,或无积滞,大便常干燥难解,数日不行,或排便时肛门灼痛、肛裂等,舌质红,欠润,舌苔黄厚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内热日久,则煎灼肺脾之气,或肺脾之阴,引发气虚、阴虚等候。

急性期时,患儿素体有热,邪气易从火化,临床常见外感症状为鼻塞,流黄稠涕,咽部红肿,咽痛,咳嗽,咳吐黄黏痰或喉间痰鸣,又伴诸如面黄,食欲大或不欲饮食,口气重,大便困难等非急性期时表现。久而久之,积热不除,又会导致患儿体内进一步失衡,形成恶性循环,迁延反复。

3 分期治疗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性期以驱邪外出为主,非急性期以调运脾胃气机,清泻内热为主,其重点理念在于治未病,注重非急性期的干预治疗。

3.1 急性发作期,祛风解表为重

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期时,外感风邪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此类患儿常见邪从火化,且极易夹积,此时当重在宣肺解表,常见外感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等,兼见大便不畅,口气秽重,用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定喘汤、清瘟败毒饮等为主方,予石膏、黄芩、焦三仙等以清理中焦积热,或加麻子仁、瓜蒌等通便泻热,避免积热阻滞脾胃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使外感迁延难愈。

3.2 非急性期,以“清运”为要

尹丹重视“治未病”的理念,在非急性期积极干预,可显著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发作频率,并减轻感染后病情严重程度。尹丹认为,脾者以“运”为先,补虚当在其次,气机调运,其病自愈,尤其夹有胃肠积热者,过用补药极易加重积滞火热之势。尹丹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自拟方“运脾感康颗粒”,方用苍术、白术、木香、陈皮、炒枳壳、炒薏苡仁、茯苓、豆蔻、黄芩、黄连、连翘、焦三仙、当归、防风等药物,以颗粒剂型为主,便于患儿按疗程坚持调养。

该方以苍术、白术为君药,运脾常以苍术为先,张隐庵《本草崇原》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江育仁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时,注重运脾,也常首选苍术,用以醒脾助运,舒展脾气[12]。尹丹认为,对于湿邪较重的患儿,可予苍术,以积热为重的患儿中,更宜选用白术,防苍术温燥之性伤及气阴。《神农本草经疏》对“术”有言:“宁知脾虚而无湿邪者用之,反致燥竭脾家津液,是损脾阴也”,正合此意。

此外,陈皮、木香、炒枳壳可助君药行气理气,通理三焦,共奏行气运脾之功,是为臣药。炒薏苡仁健脾利湿;豆蔻温中化湿行气,茯苓健脾而不峻补,辨证加减,理气健脾;黄连可倾泻中焦实热,取《脾胃论》:“气复不能转运有热者,微加黄连,心烦乱亦加之”之意,亦可用黄芩、连翘;焦三仙配伍可行气、消食和胃;病久迁延,脾胃不能生气血,用当归能补血活血;防风不仅长于祛风,蕴含“玉屏风散”之意,亦有升清燥湿之性,燥脾湿而升清阳,佐助君臣以行气运脾,疗兼症。

尹丹认为,组方宜平和,攻不可过度,补不可妄行,万全《幼科发挥》云:“故用药者偏寒则伤脾,偏热则伤胃,制方之法,宜五味相济,四气具备可也。”该方以复运脾胃气机,清理胃肠积热实邪为核心思路,若兼大便干结者,轻者可用生白术,加麻子仁、郁李仁、白芍、生山楂以润肠通便,重者或不效者可慎用瓜蒌、大黄,但不宜久用,应密切关注大便;对热久伤阴,口干口渴、手心烦热、易汗盗汗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南沙参、五味子等敛汗养阴;脾气虚甚当补时,稍加山药、生黄芪、太子参,临床视各证轻重灵活加减,不可妄补、大补、见虚就补。

除内服法外,主张配伍小儿外治法以提高疗效,可辅助穴位贴敷以清热消积,以炒黑、白牵牛子、干蟾皮、醋青皮、黄连等药物调制成膏外敷肚脐,恢复脾胃气机运转。曾观察过三伏贴对于复感儿的疗效,鼓励患儿冬病夏治,未病先防[13]。此外,还可以选用推拿手法,常用补脾、清胃、清大肠、揉板门、捏脊等法,与方药一同辨证施治。

4 病案举例

患儿杜某,4岁,2021年3月31日初诊。因反复呼吸道感染2年来诊。主诉:反复呼吸道感染2年。患儿近2年每年上、下呼吸道感染共10余次。数日前再次外感,现有流涕、鼻塞、轻微咳嗽,无发热,喜肉食,纳食较同龄儿童多,口气重,大便干,每2日1行,有盗汗。查体:精神好,面色萎黄,舌质红,苔黄偏腻,脉滑数,心肺听诊无异常,体质量18 kg。诊断: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胃热证。患儿外感将愈,纳食多、口气重、便干,舌红,苔黄腻,均属胃肠有积热实邪之象,应标本兼顾,清运脾胃,予运脾感康方加清解止咳之品:木香6 g,生白术12 g,陈皮10 g,炒枳壳10 g,生山楂10 g,焦神曲10 g,焦麦芽10 g,豆蔻6 g,当归10 g,连翘10 g,黄连3 g,炒薏苡仁10 g,茯苓10 g,防风10 g,浮小麦10 g,瓜蒌6 g,前胡10 g,蜜枇杷叶10 g,桑叶10 g,荆芥10 g,蝉蜕10 g,7剂,颗粒冲服。

用药1周后复诊,患儿无外感症状,盗汗好转,口气有减轻,纳食可,大便仍偏干,夜眠可。面色萎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患儿已无表证,可重在治本,调理脾胃,故去清解止咳之品,瓜蒌加量以增大通便泻热力度,前方去前胡、蜜枇杷叶、桑叶、荆芥、蝉蜕,加瓜蒌至10 g,7剂。

三诊时,患儿无外感症状,无盗汗,口气明显减轻,纳食好,大便正常,夜眠可。面色萎黄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患儿中焦气机逐渐通畅,胃中积热渐清,舌脉渐复,全方以运脾之枢机为要,去瓜蒌、浮小麦,再服2周后,服满1疗程,以观其效。

随访时诉调理后近半年余,患儿仅上呼吸道感染2次,频次较前明显减少,外感时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均较之前感冒时轻,未再发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平时食欲好,大便可,精力较前明显增加。

按语:观此案例,患儿反复外感,若外感新发,则当以祛风解表为主,本例初诊时外感将愈,可标本兼顾,其重点不在于脾虚,而在于中焦有胃肠积热,阻滞气机,故不予重补,以防其温燥,以白术、木香、枳壳、陈皮等调运脾胃气机,以黄连、连翘、焦三仙、瓜蒌等清除积热,待气机调畅,其虚自愈。随诊调整方药服满疗程,巩固药效,使脾胃运化恢复正常,如有必要,可修整数周后再行第二疗程治疗。

5 结语

如今物质资源逐渐丰富,生养结构愈发完善,各类“妈妈手册”普及,喂养方式较以前更为多样化,而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多为学龄前儿童,其病未及数年,脾气虚甚者在某些城镇地区实际并不多见,而胃肠积热频发,必须得到临床重视。我们认为,不可滥用补药,恢复中焦气机、帮助脾胃运化是关键。脾胃与气关系密切,现代研究证实,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关联,“运脾”之法不仅可以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许多与免疫力相关的难治疾病或疑难杂症,病情反复波折,辨无可辨时,均可以尝试从脾胃气机论治,可能收获奇效。此次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角度,将证治思路总结于此,期望与医界同道共同交流提高。

猜你喜欢

外感气机急性期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便携电子打气机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