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川优542的选育与应用

2022-11-22陈继富李春勇李洪胜李继辉黄海清

耕作与栽培 2022年3期
关键词:父本结实率恩施州

蔡 娟, 王 刚, 姚 健, 陈继富, 李春勇, 李洪胜, 李继辉, 黄海清

(1.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2.利川市农业农村局, 湖北 利川 445400)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川106 A

川106 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保持系川106 B以IR 58025B作母本,宜香1 B作父本进行杂交,在成都、海南连续系统选择6代而成。川106 A是用川106 B与川香28 A杂交后回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三系不育系[1-2]。该不育系在恩施种植表现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谷粒细长有芒。叶鞘、稃尖、柱头无色。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性好。4月中下旬播种,播始历期91~99 d。

1.2 父本恩恢542

恩恢542是恩施州农科院用恩恢22与蜀恢527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迟熟恢复系。2007年在恩施红庙用自选早熟抗稻瘟病恢复系恩恢22[3]作母本,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强优恢复系蜀恢52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2008年种植F1代,全部收获留种;2009年在两河稻瘟病区种植F2代群体,选留抗稻瘟病单株;2010—2011年将F3代及其以上世代一式两份分别种植在院内与两河病区,通过系统选育和稻瘟病高压胁迫选择;2011年用F4代优良单株与珞红3 A测交。2012年在测交圃中编号为12 CF1-541的杂交组合田间表现优异。取样考种结果,每穗总粒数175.1粒,实粒数165.3粒,结实率94.4%,千粒重31.6 g。表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熟相好,恢复力强,杂种优势明显。其父本12 CR 542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在两河病区抗稻瘟病,具有生长势强,穗大粒多,抗稻瘟病,米质优等特点,定名恩恢542。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化验:出糙率79.0%,精米率69.3%,整精米率58.2%,垩白粒率10.0%,垩白度3.0%,胶稠度73.0 mm,直链淀粉含量14.7%,粒长6.9 mm,长宽比3.0,达部颁2级优质米标准。

1.3 组合川优542

川优542是恩施州农科院用“川106 A”与“恩恢542”配组,选育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2年冬季在海南陵水配组;2013年在恩施红庙种植测交F1代,测交后代性状稳定一致,结实率较高、后期熟相好等特点;2014年在恩施红庙用“川106 A”与“恩恢542”进行试制;2015—2016年参加本院迟熟水稻品比试验;2017—2019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迟熟组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9—2020年委托杭州分中心进行DUS测试;202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210041)。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川优542属迟熟籼型中稻品种。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叶色绿色,叶鞘绿色,剑叶长、中宽、直立。谷粒长形,稃尖无色,有芒,后期熟相好。有效穗262.5万/hm2,成穗率65.7%,株高115.0 cm,穗长27.8 cm,每穗总粒数157.3粒,每穗实粒数131.7粒,结实率83.7%,千粒重28.8g。全生育期147.1 d,比ck(瑞优399)短6.5 d。

2.2 产量表现

川优542于2017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迟熟组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38 t/hm2,比ck增产5.04%,极显著;2018年续试,平均单产9.11 t/hm2,比ck增产3.88%,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单产9.25 t/hm2,比ck增产4.46%。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89 t/hm2,比ck增产3.81%。

2.3 米 质

由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川优542的出糙率79.8%,精米率69.5%,整精米率55.5%,粒长7.3 mm,长宽比3.5,垩白粒率30%,垩白度6.3%,直链淀粉含量16.6%,透明度1级,胶稠度70 mm,碱消值6.5级,除垩白度略高外,其他指标均达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3级优质米标准。

2.4 抗 性

由区域试验统一进行抗性鉴定,川优542的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2.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感纹枯病;耐冷性鉴定为敏感型。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川优542适合在湖北省恩施州海拔800 m以下稻区作中稻种植,采用旱育早发等保温育秧方式[4],于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种前宜用咪酰胺浸种,大田用种量15.0 kg/hm2左右。施足基肥,及时追肥,促进低位分蘖,培育多蘖壮秧。

3.2 及时移栽,保证足苗

秧龄控制在25~30 d移栽,每穴插2粒谷苗,插植27.0万~30.0万穴/hm2,基本苗120万~150万/hm2。

3.3 科学管理肥水

施45%复合肥300.0~375.0 kg/hm2作基肥,结合除草剂早施尿素75.0~112.5 kg/hm2作追肥,中后期根据苗期长势,进入幼穗分化看苗施尿素37.5~75.0 kg/hm2。达到计划苗数80%时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1~2 cm,灌浆期保持田面有水,收获前7~10 d断水,忌断水过早[5]。

3.4 防治病虫害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要及时对纹枯病、稻曲病和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进行防治。并注意适当防治稻瘟病。预防纹枯病一般采用30%富米乐1 200 mL/hm2,预防稻飞虱采用6%阿维茚虫威900 mL/hm2、30%吡蚜呋虫胺90 g/hm2、90%敌敌畏1 500 g/hm2交替使用,预防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纵卷叶螟采用5.2%间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75 g/hm2、10%四氯虫酰胺600 g/hm2、25%杀虫双3 000 g/hm2、噻虫嗪75 g/hm2两种以上药品交替施用。

3.5 及时收获

当90%谷粒黄熟时,抢晴朗天气及时收获。及时摊晾晒干,保证稻米品质。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正确安排父母本的播差期

花期安排一定要确保不育系的花期安全,选择隔离条件好的田块进行制种,一般采用花期间隔15 d以上进行隔离。首先应熟练掌握父母本的叶龄差,再根据叶龄差来确定播差期。在恩施低山地区川106 A比恩恢542晚20 d播种。一般4月中旬播恩恢542,用种量为7.5 kg/hm2;5月上中旬播川106 A,用种量为22.5 kg/hm2。

4.2 合理密植

一般父母本行比2∶12,行间距为33.3 cm。川106 A秧龄控制在25~30 d移栽,蘖1~2个,株行距16.7 cm×20.0 cm,每穴栽2~3粒谷苗,基本苗240.0万/hm2以上;恩恢542在秧龄25 d左右移栽,株行距26.7 cm×40.0 cm,每穴栽2~3粒谷苗,基本苗150.0万/hm2左右。

4.3 合理科学管理水肥

本田管理要重施基肥,农家肥15.0 t/hm2、45%复合肥600.0 kg/hm2、尿素150.0 kg/hm2;父本移栽后10 d左右和20 d左右分别偏施尿素70.0 kg/hm2,以促进恩恢542早生快发,有足够的花粉量;母本移栽后7~10 d结合除草剂施尿素120.0 kg/hm2作分蘖肥;抽穗后根据长势酌情施肥,若长势不好,施尿素37.5~75.0 kg/hm2作穗肥。授粉结束后可适当叶面喷施1%的尿素溶液,以提高异交结实率。合理灌溉,做到浅水插秧,深水保苗返青,分蘖期浅水灌溉,孕穗、抽穗期对水敏感,应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水,蜡熟期断水晒田,促进成熟。

4.4 适时适量喷施“920”

制种田高产的关键在于川106 A与恩恢542盛花期的花期相遇,因此在幼穗分化期要做好定期幼穗剥查工作,预测父母本的幼穗发育进度,并及时对花期进行调整,主要是调节父本为主,且宜早不宜迟。川106 A对“920”敏感[6],施“920” 225.0 g/hm2即可完全抽穗。在制种过程中,当川106 A抽穗25%左右时喷施第1次“920”,用量为75.0 g/hm2;当川106 A抽穗60%时喷施第2次“920”,用量为150.0 g/hm2。此外,父本齐穗后,加喷“920” 15.0~30.0 g/hm2,使恩恢542比川106 A高约20 cm,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川106 A花期集中,喷完“920”的次日上午11:00左右及时、高效进行人工赶粉,一般赶粉7 d左右,每天赶粉3次,每次间隔20 min,尽量做到勤赶粉、赶好粉。

4.5 综合防治病虫害

制种田应在全生育期严抓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一般苗期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等螟虫,可采用震频式杀虫灯诱杀害虫;赶粉结束后交替使用阿维茚虫威、吡蚜呋虫胺预防稻飞虱。并时刻关注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及时防治病虫害。

4.6 去杂去劣,确保种子纯度

制种田要有严格的隔离和严抓除杂工作,以确保种子纯度。根据川106 A与恩恢542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分蘖期去除在株高、叶型、叶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杂株;在始穗前应彻底去除川106 A中的保持系及其他杂株;喷施“920”前后3 d内全天跟踪去除杂株。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恩恢542,收获前再多次去杂。适时收割,为防止机械混杂,尽量单收、单晒、单贮,以保证种子质量。

猜你喜欢

父本结实率恩施州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辐照育种杂交水稻Ⅱ优838的耐热性鉴定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