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常规冠脉造影的准确度对比

2022-11-22申洪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管腔准确度冠脉

申洪宪

济南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济南 271100)

冠心病的全称为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临床中常见且多发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为冠脉出现粥样硬化,致使冠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供血量不足,出现缺氧现象,进而导致心肌细胞或组织坏死,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1-2]。当前临床诊断冠心病主要采用冠脉造影及多螺旋CT两种方式诊断,且临床传统冠脉造影(CAG)通常被作为心内科冠心病中冠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但CAG诊断费用昂贵,且属于有创伤诊断技术,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不甚广泛,而256排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且其后处理功能强大,在临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及斑块诊断中越来越成熟,且又因该诊断方式安全无创、操作简单、诊断费用相对性便宜,因此有望成为冠心病诊断及评估的重要方式[3-4]。因此本研究主要就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常规冠脉造影的准确度详加探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8例,依据诊断方式不同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以作研究对象。研究组中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4.5±3.1)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5±0.3)年;病情:40例伴有心绞痛,34例伴有胸痛、胸闷症状;合并症:22例高血脂症、32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39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7.5±2.3)岁;病程2.5~12年,平均病程(7.2±0.4)年;病情:37例伴有心绞痛,37例伴有胸痛、胸闷症状;合并症:20例高血脂症、31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合并症等临床基础性资料显示无可比性显著差异(P>0.05),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许可。 纳入标准:患者均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且并无其他症状者;均存在轻中度冠脉管腔狭窄者;临床表现为胸闷气促、心前区不适及心绞痛者。排除标准:慢性心力衰竭者;伴有不规则心律失常者;患有肾脏、肝脏等功能性不全者;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诊断方案 对照组采用传统冠脉造影方式加以诊断。采用血管造影机(GE公司生产,型号:Optima IGS 330),从患者股动脉位置穿刺入路,并行插管,在患者的左、右两侧冠状动脉管腔行造影检查[5]。

1.2.2 研究组诊断方案 研究组采用256排螺旋CT(256SCT)冠脉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管腔情况。在256SCT检查前需告知患者空腹,且6~8h左右,后给予呼吸训练,并试验患者是否碘过敏,如若患者在诊断心率超过70次/min则需口服给药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促使患者心率降至70次/min之下。在CT扫描前需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mg。选用256排螺旋CT及其配套成像系统(GE公司生产,型号:REVOLUTION CT),并采用非离子造影剂(碘佛醇注射液)作为造影剂。参数设置为电流550~700mAs,电压为120kV,螺距为0.18~0.2mm,将探测器准直设置为0.6mm,旋转时间0.33s/360°。从患者气管隆突之下的1cm作为扫描开始位置,后到患者心脏的隔面以下1cm位置,诊断时患者以仰卧位平躺,并行冠脉钙化积分扫描,确定256排螺旋CT扫描的延迟时间及自动触发层面以后,将造影剂从患者的肘静脉缓慢注入,剂量45mL,后再次持续注入剂量为40mL生理盐水,后混合造影剂的50%,扫描延时10s后进行256排螺旋CT同层扫描。后再次从患者肘部静脉缓慢注入45mL造影剂,注射速率为6m/s,后以同样缓慢的速率注射剂量为40mL生理盐水。在扫描主动脉根部时需设置ROI区域密度数值,同时指导患者呼吸方式即深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后以增强方式扫描后行三维重建。以上诊断结果需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专家进行双盲性判断,直至结果一致。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冠脉管腔狭窄程度 评级标准采用国际上通用目测直径法对冠脉狭窄程度详加分级,分级标准;Ⅰ级:冠脉管腔狭窄程度≤25%;Ⅱ级:冠脉管腔狭窄程度26%~50%;Ⅲ级:冠脉管腔狭窄程度51%~75%;Ⅳ级:冠脉管腔狭窄程度76%~90%;Ⅴ级:冠脉管腔狭窄程度≥91%。其中诊断为冠脉管腔狭窄程度≥50%,即可判定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6]。

1.3.2 对比两组方式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 将MRI(心脏磁共振)作为本研究诊断的“金标准”。上述指标计算公式为: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度=(真阴性+真阳性)/各组例数×100%。

1.3.3 对比两组患者冠脉血管中斑块性质 参照国际公布冠脉血管斑块分级标准详加评估。标准:钙化斑块:检测数据>130HU;纤维斑块:检测数据为50~130HU;软斑块:检测数据<50HU;混合斑块:含以上两种斑块。

1.3.4 对比两组诊断方式的误诊率、漏诊率误诊率=假阳性/(假阳性+真阴性)×100%,漏诊率=假阴性/(真阳性+假阴性)×100%。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诊断方式的误诊率和漏诊率。1.3.5 对比两组诊断方式的诊断时间、费用及患者满意度 统计两组患者诊断的时间及诊断费用。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诊断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总分为百分制,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66~79分为基本满意,≤6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SPSS 23.0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值检验,P<0.05提示可比性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患者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研究组冠脉管腔狭窄Ⅰ级、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冠脉管腔狭窄Ⅲ级、Ⅳ级、Ⅴ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对两组患者冠脉管腔狭窄程度[n(%)]

2.2 比对两组方式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研究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比对两组患者冠脉血管中斑块性质研究组纤维斑块、钙化斑块、软斑块及混合斑块诊断准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对两组患者冠脉血管中斑块性质[n(%)]

2.4 比对两组诊断方式的误诊率、漏诊率研究组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比对两组诊断方式的误诊率、漏诊率[n(%)]

2.5 比对两组诊断方式的诊断时间、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研究组诊断时间及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比对两组诊断方式的诊断时间、费用及患者满意度

2.6 典型病例影像分析典型病例影像结果见图1~图5。

图1~图5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管腔情况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上高发性疾病,且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冠状动脉狭窄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诊断冠心病,不仅要根据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及部分临床症状,还需依靠现代影像学成像技术行进一步诊断确诊。伴随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冠心病患者行影像学检查时,检查人员或医师可清楚地观察冠心病具体发病部位、冠脉分支状况、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管腔中斑块性质、疾病严重度等,以此为临床诊疗、病情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以往的冠心病诊断中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该诊断方式可准确反映及评估患者疾病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但冠脉造影检测方法为侵入性,且属于有创检查,患者会遭受痛苦。但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及进展,CT诊断技术应用范围逐渐广泛[7]。CT诊断技术由临床传统二维采样创新进展为三维采样技术,因此便产生了多层螺旋CT(MSCT),此诊断技术标志着CT影像学的进步及发展[8]。MSCT又可被细分为双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两种,且与传统CT诊断相比较,临床优势明显,MSCT优点体现在患者进行扫描时速度快,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患者较大范围的疾病图像,且图像相对性较薄、对患者产生的辐射量相对性较低,方便检查人员及医师等快速直接阅读图像,图像后续处理很强,可以减少X射线诊断中球管的损耗等[9]。在对患者特定器官进行扫描时,疾病病灶诊断时误诊或漏诊可能性较低。MSCT单位时间内疾病扫描速度更快,且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运动伪像的出现。在诊断过程中造影剂利用率显著提升,降低诊断成本[10]。重建可以随意进行,且重建的次数是无限的,同时并不受层间隔的大小限制,3D重建效果更为显著且成像质量甚高。因此目前MSCT诊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本研究主要就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常规冠脉造影的准确度详加探究,诊断准确度较高,结果显示:研究组冠脉管腔狭窄Ⅰ级、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冠脉管腔狭窄Ⅲ级、Ⅳ级、Ⅴ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诊断技术能准确诊断患者冠脉管腔狭窄程度,且研究组诊断后冠脉狭窄程度更为严重,临床专家需依据诊断结果给予针对治疗,避免病情进展影响生存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诊断方案的准确率更高,且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本研究将心脏磁共振作为诊断“金标准”,研究组患者真阳性、真阴性例数相关对照组诊断方案较高,因此研究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均较高。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组纤维斑块、钙化斑块、软斑块及混合斑块诊断准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研究组诊断方案能清晰显现患者冠状动脉管腔中斑块性质,且临床冠脉斑块诊断标准能清楚鉴别,表明研究组方案诊断冠脉斑块准确率相对较高。本研究中,研究组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研究组诊断后患者检查结果出现漏诊、误诊情况较少,进一步提示诊断准确度较高;此外,研究组诊断时间及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256SCT诊断时费用相对便宜,而诊断时间也相对较短,患者更为满意。在影像学发展中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图像较临床传统4排或64排MSCT在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的分辨率更清晰,成像质量更佳,同时又将时间方面的分辨率提升至44ms,而在空间方面的分辨率则提升至0.3mm,以此在诊断过程中进一步稳定冠心病患者心率,避免因心脏搏动而形成伪影像[1]。且从图像质量上看,成像质量甚佳,清晰度更高,特别是诊断过大、过小冠脉血管时,可获得更清晰成像显影,以此提升在冠脉管腔狭窄、斑块诊断中的特异性及敏感度[11]。此外,采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诊断可多方位、多层次对患者心脏详加扫描,且在短期内可重复性扫描,提升诊断的准确度及安全性。以往临床将冠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该诊断技术是有创诊断的一种,且具备心梗、心律失常、冠脉穿孔等潜在的风险性,在临床冠心病诊断中费用较为昂贵,仅适合在患有严格适应证时才运用[12]。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中有可供选择性的层多排厚探测器等,多次扫描时能同一时间获得4个及以上层面成像数据,缩减螺旋CT容积的扫描时间,且能行32ms及以下扫描。256排螺旋CT在诊断时可清晰显现患者冠脉主干及二到三级分支情况,还可显现冠脉管腔中狭窄的详细程度,并对冠脉斑块不同程度的钙化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诊断时可清晰显现较小非钙化的斑块,并明确其形态、位置及长度等信息,成像后清晰分辨斑块与冠脉分支两者间关系,以此为临床专家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256排螺旋CT可准确诊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形态等特征,在成像时显现冠脉管壁、管腔及冠脉壁外的状况[13-14]。因此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采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诊断的准确率相比临床常规性心脏冠脉造影更高,且能清晰显现冠脉狭窄程度,并对患者冠脉中斑块性质详加诊断,以此为临床冠心病对症治疗提供可靠数据参考。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冠心病等疾病采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敏感性强、特异性及准确度高,可有效诊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其中斑块性质,避免误诊及漏诊情况发生,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深入研究及应用。

猜你喜欢

管腔准确度冠脉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冠脉CT检查知多少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冠状动脉CTA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两种干燥设备对管腔器械干燥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精细管腔类器械直径≤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
论提高装备故障预测准确度的方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