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实力吉化活力吉化美丽吉化的 路径探析
2022-11-22金彦江
金彦江
2021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厚良来吉林地区石油石化企业调研时提出建成“第一方阵”“领军企业”要求,为吉林石化的新时代新发展指明了方向。2022年2月8日,总投资339亿元的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吉林石化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特别是集团公司董事长戴厚良、总经理侯启军出席启动仪式,对吉林石化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安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期望新要求。
两年来,吉林石化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思想观念,着力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将董事长的殷切期望变为打造“实力吉化、活力吉化、美丽吉化”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举措,不断朝着新时代新目标奋力前进。
一、树立战略战术执行意识,在转型升级中建强“实力吉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要有战略思维,指出“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战略思维,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总书记的要求为领导干部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不断增强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指明了方向。集团公司2022年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战略引领,保持战略定力,强化战略战术执行,要求在落实创新、资源、市场、国际化、绿色低碳五大发展战略的同时,重点实施人才强企、提质增效、低成本发展、文化引领“四大战略举措”。集团公司的工作部署,处处体现了对战略研判、战略谋划、战略执行的系统把握,持续完善公司的战略体系,积极把握战略的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
吉林石化在学习领会、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领悟到,公司要更好走向未来,就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不断在实践中深化对集团公司战略部署和战术策略的正确理解和有效执行,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主题和稳中求进总基调贯穿始终,统筹兼顾、把握关键,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优化布局结构,夯实管理基础,打造过硬实力,才能不断推动公司迈向“第一方阵”“领军企业”。
以转型升级壮大规模实力。深入研究炼化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动态完善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远景规划,走“产品巨人”之路,优选“蓝海”产品,坚持“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基础+高端”,完成由“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变;规划研究产业链延伸配套、产品就地转化等项目,实施新材料新能源战略,抢占发展新领域;聚焦“建设世界最好ABS装置”目标,统筹推进吉化揭阳ABS项目;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要坚定信心决心,举全公司之力推动转型升级项目,坚决全面打赢项目建设攻坚战。
以精益管理提升创效能力。树牢“四精”理念,坚持“稳就是最大的安全、稳就是最大的效益”的生产运行理念,坚持“炼化一体化、效益最大化,精准把控、实时优化、动态调整”的经营优化方向,坚持“以销定产、以产定供、以产促销”的营销工作思路,坚持“一切成本皆可降”的成本管控导向,深入实施“两紧盯、一平稳、四优化”举措,推进经营增效、降本增效、优化增效、创新增效。“十四五”期间,实现公司重点创效装置负荷率达到100%,运行平稳率达到99%以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ABS、聚乙烯、乙丙橡胶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实现指标、质量、成本、效益创一流、站排头。
以文化建设打造软实力。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让吉化基础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两大优势”焕发更大生机,让吉化“四种精神”和“严细实快”作风代代相传,成为事业稳健发展的“传家宝”;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发展大局、融入创新实践、融入员工血脉,以文化引领深化改革、支撑战略实施、提升基础管理、打造先进团队、塑造企业形象,创新培育“党建领导力、企业文化力、核心竞争力”三力合一的文化发展新模式,打造与“第一方阵”“领军企业”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
二、强化改革创新思维,在攻坚克难中建成“活力吉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改革创新作出重要讲话,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要“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围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深化改革”,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这些讲话精神对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集团公司2022年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突出深化改革,加快重点难点改革攻坚,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突出创新驱动,着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在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上取得新突破。
吉林石化通过认真学习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到集团公司在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和创新第一动力上做出的部署,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创新要求的深入贯彻落实,具有鲜明的石油特色和实践特色,对做好2022年以及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深刻认识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只有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鼓励创造,才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深化改革、完善治理,激发管理活力。坚持用好改革关键招,加强统一领导,一体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标提升三年行动等工作,推进改革部署精准落地;聚焦“三项制度”改革,持续加大机构整合、业务重组、薪酬激励、用工优化力度,有效解决管理层级多、组织机构多、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实现“瘦身健体、强身健骨”;全面完成集体企业改革,理顺管理机制,重置管理流程,实现统筹管理、合规运营、健康发展;全面开展“基础管理强规范”,拉高标杆、提升标准,完善流程、提高效率,权责对等、事权清晰,激发基层干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技引领、技术立企,激发创新活力。牢固树立创新思维,紧密围绕炼化生产实际、产业链特点、产品特色,完善“1+4”科技创新体系,“十四五”期间开展科研开发项目120项以上,开发新产品30个以上,推动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坚定不移向技术先导型企业迈进,强化科研服务生产经营,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存量、做强增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消除瓶颈、治理环境,助力创效能力持续提升。将数字化、智能化与生产经营、转型升级融合创新,围绕工艺流程优化、生产管控、设备、用能等管理,增强动态感知、优化协同、预测预警、科学决策的能力,赋能“智能炼化”,实现卓越运营。
凝聚力量、汇聚人才,激发队伍活力。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着力打造高层次科研队伍,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打造特色优势领域专家领衔科研团队,培养作风过硬、业务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科研和技术人才,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员工“吉化光荣我光荣、我为吉化争光荣”的主人翁责任感,构建全员素质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强化培训资源建设,升级改造实训基地,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真正依靠员工保安全、提效益、促发展;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平安和谐中建好“美丽吉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强调“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集团公司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是党和国家的顶梁柱、压舱石,所做的一切工作、一切奋斗都要紧紧围绕为党为国为人民。集团公司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牢记中国石油是党的中国石油、国家的中国石油、人民的中国石油,这句话里蕴含着中国石油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饱含着石油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是企业必须遵循的办企方向,更是企业能够走好走远的唯一路径。
吉林石化通过学习领悟,更加深刻认识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不断汇聚民心、汲取民智、释放民力,获得推动发展的广泛基础和不竭动力。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和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促进生态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能建设幸福美丽的吉化。
聚焦安全生产,筑牢平安底线。牢固树立红线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深植“安全压倒一切、一切服从安全”的安全管理思想,扎实开展“无事故”“无泄漏”“无异味”等基础管理创建,促进从严管理、技术把控达到新水平;落实“三管三必须”,以严管重罚压实安全生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专业部门直线责任、基层单位属地责任、承包商自主管理责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强化风险隐患治理,提升“一分钟”应急处置能力,坚决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创造良好的安全业绩;以转型升级为契机,下大力气开展为期三年的现场腐蚀、厂容厂貌专项整治行动,到“十四五”末,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崭新吉化。
聚焦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底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锚定“双碳”目标,深入研究技术措施与实现路径,减少碳排放量,降低碳交易成本;有序推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争取“绿电”政策,创建低碳转型“吉化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聚焦员工健康,筑牢健康底线。坚持依靠员工群众办企业方针,全面落实健康企业创建方案,继续抓实“察问管记”“急救三硬件”等健康保障措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日常健康管理,整体提高员工身心健康水平;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堤坝。聚焦运营风险、筑牢合规底线,突出抓好资金筹划、资产处置、资本运作、法律合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风险防控,构建良好的地企、商企、银企关系,实现稳健经营、合规运行、互利共赢。
聚焦企情民意,筑牢稳定底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巩固成果、持续深化、久久为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诉求、深入疏导、化解矛盾,确保和谐稳定大局;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机制,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让员工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