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梅戏唱念课教学的几点感受

2022-11-22丁晓全

黄梅戏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板式咬字黄梅戏

□ 丁晓全

唱念做打是戏曲演员必备的四种基本表现手段。在不断的教学和学习中逐渐感悟到:黄梅戏唱念课的教学和声乐教学要进行结合。这可以让戏曲专业的学生既保留戏曲声腔的韵味,又可以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及技巧,更加完美地体现戏曲唱功的魅力。

过去在黄梅戏唱念课的教学中,多数还是采取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少讲授科学的发声方法。其实黄梅戏唱念教师应当具备声乐教师的一些发声技巧、声乐理论并了解一些西洋唱法和美声唱法,以弥补本专业的不足,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的黄梅戏唱念教学体系。

中国民歌和中国戏曲是民族民间音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民歌的演唱方式和黄梅戏的演唱方式较为接近,外国友人在观看黄梅戏的演出后,曾夸赞黄梅戏是中国的乡村音乐。由此可见,在外国大多数人眼里中国民歌和黄梅戏音乐是相近的。中国戏曲和中国歌唱艺术(尤其是民族声乐)是有渊源关系的。无论从艺术结构到题材内容,从歌词韵律到发声咬字,他们都是一脉相承的。因此适当运用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来加强黄梅戏唱念课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一、演唱技法

1.咬字、吐字

演唱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咬字、吐字是演唱的重要环节。吐字清晰是对演唱基本的要求,特别是戏曲唱词更需吐字清晰,因其唱词多数是人物在抒发情感和叙述事件内容,如果别人都听不清演员所演唱的内容,那怎么能够跟随演员的演唱内容,进而去欣赏戏曲的艺术魅力呢?

教师在训练学生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用某些民歌或戏曲的唱段来教学,例如可以练习演唱一些京剧唱段,分析京剧咬字是怎样讲究“字头、字腹、字尾”的,正确的咬字才可以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黄梅戏的尖圆字基本和京剧一样,但也有其特殊性,其有些圆字一定要按尖字去发音,如“事”(shi)在黄梅戏中一定要念“事”(si),黄梅戏的个别字有特殊的咬字要求,这样才构成了黄梅戏固有的语言体系。对于黄梅戏还要分清说话的咬字和歌唱的咬字的区别。因此,利用“以字行腔”是演唱基本功中的又一要求;引导学生利用民歌或京剧片段来进行练习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这样教学就能多接触其它唱腔、唱段,且学生有兴趣,也更加容易接受。

2.呼吸、换气

呼吸、换气等气息问题是演唱的基础功底。没有好的气息基础,好的歌唱就无从谈起;一个好的演唱者,一定会运用好呼吸、换气的技巧。演唱中如何掌握控制气息至关重要,民歌演唱在呼吸和换气上有些特点和戏曲演唱也是相通的。如我们一般常见的说法“换气”“偷气”“运气行腔”“声断气不断”等多种气息处理的技巧,在我们戏曲演唱中,高音达不到时,经常还会利用假声一带而过。初学演唱的学生在进行唱功训练时,要么是“气不够”,要么是“该换不换、该断不断、该连不连”,给人的直观感觉是上气不接下气。民歌和地方戏曲的演唱是非常讲究气与声与情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多接触,多演唱一些具有这些气息运用特点的民歌戏曲片段结合着反复练习,会加快理解的步伐。

二、演唱要求

1.传情达意

演唱者切忌站在台上眼神涣散、目光呆滞的干唱,也不要无目的做一些搞噱头的怪动作。成功的演唱状态应该是懂得表演,知道利用眼神和观众交流,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是既要能听又要能看的。我们教师在训练学生演唱初级阶段,就要告诉学生这些道理,在训练其声音的同时附带训练表演。

黄梅戏表演是一种写意的、虚拟的、夸张的方式,演员通过表演把现实的生活或是神话故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舞台上。我们在训练演员演唱时可以有意识结合戏曲中的“手眼身法步”等程式手段,来加强学生的表现能力。

大量的民歌歌词和黄梅戏唱段的唱词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内容的,都表达着一种基本情绪。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本唱段在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再结合唱词进行表演训练。例如:安徽五河民歌《摘石榴》,生动地描写了一对农村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他们的情感要在演唱中通过眼神表达出来,给人一种甜美的享受;而黄梅戏《风尘女画家》“海滩别”中的男女对唱就是一种哀怨伤感、难舍难分、肝肠寸断的痛苦情绪。基本情绪把握不对,演唱就不能感人,只有真正理解了唱词的内容,才可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润腔、板式处理得当

润腔处理是指在民歌中的装饰性部分,戏曲演唱中一般称之为装饰音,比如滑音、倚音、颤音、衬音等演唱和处理;润腔是对声腔进行修饰和润色的一种方法与技巧。越是出色的演唱家其润腔越丰富多变,同样的润腔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过去这些润腔只能通过师傅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交给徒弟,今天音乐工作者可以通过以记谱或创作的方式把这些润腔写在纸上。润腔是一种装饰,丝毫没有润腔的演唱会让人感到直白呆板,但过度使用装饰音会让人感到矫揉造作卖弄技巧,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润腔的运用要恰到好处,点到为止。

板式,是指演唱中的节拍、节奏和速度。如在戏曲中常见的有慢板、快板、剁板、摇板(快打慢唱)等。戏曲板式不同于歌曲,它复杂而多变,在一段大的唱腔里板式会有很多变化,通过复杂多变的板式来表达人物复杂的心境,因此很多学生在这一点上很难把握好。如《女驸马》“洞房”一折中,冯素珍的慢板到快板、二行到三行的演唱,和《风尘女画家》中的“忽听琵琶诉幽怨”的大段演唱都展现了板式运用的技巧。用戏曲一句话来交给我们的学生,对待板式的掌握就是要求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

中国黄梅戏声乐教学既要继承传统,也要博采众长,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逐步建立我国黄梅戏唱念教学体系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理论和训练方法。

猜你喜欢

板式咬字黄梅戏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KD399:便装式窗帘固定架
“有板有眼”最初形容什么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周年优秀剧目集锦
歌唱的咬字艺术
浅析京剧“皮黄腔”的板式
民族唱法要适应民族语言的规律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