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民间音乐元素视角下的音乐创作与演奏

2022-11-22王雨田

艺术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西北音乐作品

□王雨田

(王雨田/兰州大学艺术学院)

在以往的以民间音乐元素为基点的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我国的音乐家们在学院派民族唱法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也使音乐作品呈现出唱法单一、创作千篇一律的现象。当前,以美声唱法为主且具有西北民间音乐元素的音乐作品较少,对其创作现状以及创作意义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在理论层面帮助西北民间音乐创作蓬勃发展。

一、西北民间音乐元素的音乐创作现状

(一)成果与危机并存

中国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自然面貌造就了其独特的人文情怀、独特的生存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西北文化。在独特的文化影响下,西北地区经典民间音乐也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与音乐面貌,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纯朴豪爽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影响力与魅力。西北地区丰富的民间音乐元素,结合现代音乐唱法,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包括陕北民歌、新疆民歌、藏族民歌、甘肃花儿、青海花儿等在内的西北民间传统音乐,一经流传就受到了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的喜爱与追捧,在音乐市场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拥有广泛的受众。中国每年的流行歌曲中,具有西北民族音乐元素的音乐作品一般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这充分表明,听众对该类型的音乐作品抱有极大的期望与信心,而与之相关的现代艺术歌曲、音乐创作也随之兴起,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音乐市场的催化下,具有西北民间音乐元素的音乐作品逐渐趋向于流行性,更加注重追求听众的认可及更高的经济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北民间传统经典音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使真正的西北民间传统音乐失去了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与空间,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失去其本来面貌。可以说,西北民间传统音乐的现代化创作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岔路口。我们必须尊重西北地域独特的音乐特征,创作能够充分体现西北民间音乐元素,反映西北独特民族风情,体现西北民族独特精神的音乐作品,在保留原有西北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帮助音乐作品呈现显性特征,在发扬传统艺术的同时结合现代创作手法,使西北民间音乐元素作品能够承载更多的中国西北文化精神内涵和内在价值。

(二)演唱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的西北民间音乐元素作品还主要停留在学院派民族唱法的探索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从欧洲传入的艺术歌曲创作形式与声乐体裁有别于歌剧和民歌,完全不同于中国西北民族音乐唱法,这使两者成为泾渭分明、互不干扰的两种音乐创作和演唱形式。目前,西北民间音乐元素流行歌曲能够取得良好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音乐成果的取得跟长期以来民间音乐创作者及演唱者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但西北民间音乐元素作品自身的部分局限性,以及其与现代技法结合时间较短等问题,使音乐作品在演唱时唱法较为单一,创作时无法挣脱创作技法的桎梏。如果能够引进美声唱法,就能够在保留西北音乐元素的情况下,使音乐作品更具有内容层次性与情感丰富性,使音区音色达到和谐,也能够在演唱时达到优化唱腔和增强表现效果的目的。

总之,以西北民间音乐元素为主的音乐作品已经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让听众在逐渐接近西北民间经典音乐的同时,感受到独特唱腔作曲风格带来的独特民族魅力。但由于其音乐作品自身特征的局限性,其与现代创作演唱技法的融合并不顺利,甚至出现只保留部分民族元素,而彻底违背西北民间音乐创作规律的做法,使西北民间音乐的继承遭受挫折。

二、西北民间音乐元素的音乐创作路径

(一)音乐体裁的创新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音乐体裁分为两大类:声乐体裁与器乐体裁。随着人们对音乐文化的不断深入研究,音乐体裁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其中,声乐体裁包括民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影视歌曲、歌剧、音乐剧等,西北传统经典音乐属于民歌范畴。通常情况下,音乐作品都是民歌体裁。想要在西北民间音乐元素视角下,对音乐进行创新创造,首先要从体裁入手。创作者可以运用艺术歌曲体裁对西北传统经典音乐进行改编,将经典美声唱法的科学性、系统性与西北民族音乐的民族性、独创性,通过体裁融合的方式进行重新创作,达到两者的互补和谐。其次在歌词创作方面应体现一定的文学性,使歌曲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情感。最后在曲创作方面,要使歌曲的演唱音域更适中。音乐体裁的创新既能够保证西北民族音乐元素的充分展现,又能够以全新的演唱方式体现出歌曲的现代性、时代性与民族化特征。

(二)音乐语汇的更新

在音乐作品的改编方面,音乐语汇的更新往往能给听众与专业人员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音乐语汇作为音乐创作与演奏中词和语的总汇,是形成于特定音乐领域且固定运行的重要音乐组成板块。音乐语汇的更新能够帮助西北传统经典音乐突破自身局限性,汲取其他类型音乐的优秀语汇,碰撞出意想不到的音乐创作智慧。运用西北民族元素的音乐词汇确实能够直观地体现出西北风味及独特的气质。但部分语言文字的形腔吐字阻碍了其普遍性的流行,这就是进行音乐语汇更新的意义所在。当音乐语汇与词曲创作及演唱演奏融会贯通后,它既能够帮助创作者更好地明确听众的需求,又能够使演唱者更好地表达出西北民族音乐本身独特的韵味。

(三)发展民族复调技法

西北音乐的民族复调技法发展主要以西方复调技法为基础,同时结合西北民间音乐的优良素材进行探索。创作者可以将典型的西北音调创造性地放置在西方复调技法上,吸取西北常见的商调式音乐旋律,采用密接的手法,在符合原作品主题的情况下,将原曲调稍加变形,在展现西北独特音乐风格的同时,将西方复调的技术融入西北民族音乐作品的创新创作中。在融合的过程中,创作者也要不断摆脱西方复调技法对西北民族音乐的过度影响,掌握好两者比重的度。这主要取决于创作者对西北音乐民族调性与西方复调技法两者的掌握程度,尤其在织体结构方面,将复调结构中的主题独立表现并有机结合,形成统一和谐的结构,最终加入灵活多变,又具有西北韵味的民族复调,才能够让西洋作曲技法在中国西北民族音乐创作过程中发挥适度作用,形成具有个性艺术风格的崭新复调手法。

三、西北民间音乐元素的音乐演奏技巧

中国西北民歌具有高亢宽广的独特风格,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感慨与叹息,这使中国西北民歌呈现出与自然抗争的独特气质。这种自然环境孕育出的音乐文化呈现出凄而不惨、哀而不伤的音乐面貌。而对西北民歌的演唱和演奏技巧,需要抓住几个较为核心的落脚点、着力点。

第一,西北方言中的声,有别于一般的演唱与演奏声音,尤其是ng 声母的使用,具有独特的地方魅力。在演唱过程时,演唱者需要尤其注意。西北民歌的韵,也充满西北民族的独特演唱特点。第二,西北民间音乐还具有不同方言影响下的语调。语调的不同,决定了歌曲旋律的结尾方式。通常情况下,由于方言的限制,西北民间音乐的语调都较低且起伏较大,下降的语调在其中占较大比重。第三,西北民歌虽然以朴素、高亢著称,但在表演时,并非完全以真声进行演唱。由于西北歌曲音程较多,音域宽广,民间歌手演唱时,一般会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技法,在不同音区间的切换会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进行表达。这种独特的演奏演唱技法使西北民歌演唱难度加大,同时带来了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能在高度保留西北民间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引进西方现代美声唱法,将会在演奏过程中更直观也更容易地表现出西北民歌的复杂技艺与曲式结构。

四、西北民间音乐元素创作的应用意义

(一)丰富音乐作品内容

西北地区辽阔的自然环境孕育出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故事、音乐内容、音乐调性及音乐创作方法。这些独具魅力的西北民族特色音乐产物是地区性的瑰宝。西北地区民族音乐能够丰富中国音乐作品内容,西北地区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集散融合地,有数十个少数民族在广阔的西北地区繁衍生息,他们的融合发展为中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音乐遗产。木卡姆、花儿、信天游、秦腔、老腔、西安鼓乐、敦煌乐舞、西域音乐、龟兹古乐等为创新中国音乐作品内容做出重大贡献,帮助中国形成独具魅力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鲜明的音乐文化。同时,以音乐形式为载体的音乐故事,支撑起庞大的西北音乐体系,能够极大限度地丰富创作者的音乐作品内容,带给创作者新鲜灵感,带给演唱者丰沛的情感。创作者应合理运用与发扬西北音乐元素,在促进其与其他类型音乐加快融合的情况下,构建西北地区音乐艺术数据库,创设优良的音乐发展空间环境,引领民族音乐创作风潮。

(二)增强音乐作品风格

音乐作品风格需要有较为明确的特征,便于在激烈的音乐市场竞争中避免泯然众人的悲剧。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音乐作品无疑是每位创作者所追求的,而具有明确的地域特征或者群体性风格是某个类型音乐能够区别于其他类型音乐的重要标志特征。相较于流行歌曲曲目,西北民间音乐元素视角下创作的音乐,能够非常明显地增强音乐作品的自身风格。首先,西北民间音乐独特的曲调与现代技法的有机结合,使音乐作品表现出明显的西北民族特征,这将成为该类型歌曲及音乐作品的标志。其以或悠扬或舒缓的节奏、旋律演绎感情,使曲式结构与复调技法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征,以民族乐器搭配唱腔音色,编织出西北地区典型的民歌。西北地区独特的文化机制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这对其他领域的音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与借鉴价值。不论从西北民间音乐元素创作的故事背景出发,让听众体验到异域风情的不同情感,还是借鉴其自成一派的创作技巧和手法,让音乐作品不落窠臼,都是西北民间音乐元素为增强音乐作品风格做出的贡献。

(三)创新音乐作品途径

如何让民族音乐既能够摆脱自身局限性,又不被汹涌的现代音乐彻底取代,最大限度地保留民族特性是目前西北民族音乐创作者需要小心拿捏的尺度。但是我们都比较认可的是,音乐创作的地域界限较小,发挥西北民间音乐元素的积极作用不失为创新音乐作品的优良途径。正如目前具有西北民间音乐元素的歌曲受到听众追捧,人们对跨越自身创作界限、积极吸取不同类型音乐元素的做法总是秉承着较为宽容的态度和乐于尝试的理念。其中,西北民间音乐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创新音乐作品的切入点,运用西北民间音乐元素能够尽可能地将歌曲情感表达出来,而淋漓尽致的艺术形式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承载创作者的情感。当然,要想灵活地运用西北民族音乐元素,并另辟蹊径般地为音乐作品创新提供思路,创作者还需要下苦功夫,不断提升自身应用创作技巧的熟练程度。西北民间音乐元素指导下的音乐作品能够实现音乐创作的殊途同归,同时也是发现音乐灵感的重要土壤。

西北辽阔的疆域承载和孕育着数十个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独特文化,饱含着民族元素的西北民间音乐成为人们寄托感情、承载安放家国情怀的重要文化象征符号。只有充分利用西北民间音乐元素进行现代音乐作品创作,改变流行音乐侵蚀民族音乐的现状,为民族音乐生存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稳定的创作环境,并帮助其成功向世界音乐转型发展,才能让西北民族音乐元素滋养下的具有独特民族印记的音乐作品茁壮成长,充分发挥其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丰富中国音乐体系、承育中国民族情感的作用。诞生且成长于西北地区的民族经典音乐必将在音乐创作者与演唱者的不懈努力下蜕变成一朵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西北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的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音乐创作骨干培训班”圆满结课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音乐作品
缠海鞭杆—西北棍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