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2022-11-22韩冰

艺术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音乐大学生

□韩冰

(韩冰/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动,越来越多的高校教研人员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从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重点实施音乐审美教育与渗透,切实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高校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类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高校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探析,而后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提高音乐审美教学质量。针对现阶段高校审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各类问题,本文对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困境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一、大学生音乐审美倾向探究

大学生音乐审美受时代发展的影响,逐步向时尚潮流的方向转变。这一发展倾向是现阶段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探索路径中的重点。高校必须针对大学生现阶段音乐审美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确定有针对性的审美教育方案,适应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成长规律,满足其发展需求。

第一,流行音乐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流行音乐是音乐艺术中的一种,当代大学生在接触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之影响,形成了相应的听觉审美,心理倾向逐步趋向于特定的内容。流行音乐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行音乐在大规模蔓延的同时,出现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尤其是部分流行音乐作品为了给听众带来感官刺激,不惜过度夸大娱乐因素,其中就包括焦虑情绪的宣泄、痛苦情绪的扩散以及色情内容的融入等,这些具有明显消极意味的音乐作品被听众接受后,容易对听众的心理造成潜在的影响,甚至会诱发各类社会矛盾。第二,流行音乐如同双刃剑,除了给大学生造成负面心理影响外,也会相应地缓解大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其在焦虑与躁动中找到舒适的成长方式,起到镇静剂的作用。此外,流行音乐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大范围传播,也符合这一代年轻人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内心深处的热情,从而促使其个性化发展。

第二,当代大学生音乐赏析的具体倾向。音乐的基本构成可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为音色,第二为音强,第三为音高,第四为音长。构成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造就了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使每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音乐作品的创作很多时候由创作动机发展而来,在确定了主题内容后,会相应地辅以主旋律,并配以物理音效,通过旋律的布局与完善,使中心思想、精神内涵得以全方位传递,进而实现心理与精神上的共鸣。这样的音乐作品创作方式能极大地彰显音乐艺术的独特性,有助于突出作品的魅力。

一般来说,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很多时候取决于音乐旋律,将音乐旋律作为衡量是否喜欢某部作品的重要因素,却未能从音乐结构层面入手深层次分析音乐节奏、音乐和声等。

第三,网络音乐给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倾向带来的影响。21 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获取有价值的内容,而音乐作品无疑成为重点探索对象。网络的普及为网络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空间,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音乐信息,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感受以及对音乐的认知,并形成良好的主体互动关系。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衍生出了数字音乐,使网络音乐可以大范围开放,突出了网络音乐传播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在这一过程中,低质量音乐作品映入学生眼帘,导致大学生接触的音乐作品向低俗化的方向转变,且这一过程也体现了音乐作品传播的单一性问题。虽然学校试图通过教育与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希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抵制低俗音乐文化,但由于音乐审美教育力度薄弱,最终所取得的效果依旧不尽如人意。

对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倾向分析完毕后,有必要进一步探究现阶段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常见问题,而后针对具体问题阐述诱因,最终给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将问题及时扼杀在摇篮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提供外在保障。接下来,本文探究了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二、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其一,理论脱离实践。在高校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引导,也要注重实践教学工作的落实,这是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必然要求。而现阶段音乐审美教学工作的开展,却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严重制约了音乐审美教育改革进程,同时也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其二,问题认识不够清晰。部分高校音乐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未能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导致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知不足,具体表现在部分教师认为音乐审美教育属于文艺活动的一种,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这一理念的形成将会导致音乐审美教育面临重重阻碍。还有部分高校音乐教师在未理清音乐审美教育原则、宗旨与本质的情况下,就简单地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致使音乐审美教学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从深度与广度等多个层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修养,在无形中阻碍了学生的成长。

第三,未能从全局性角度分析教学任务。高校音乐教师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由于认知力的限制,无法确定自身所肩负的教学任务,也不能明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未能与中学教育相区分。而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任务的实现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但一些音乐教师未能从根本上入手,肩负起自身的职责,甚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方向的偏离,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的成长,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在分析了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常见问题的基础上,还要深入探究音乐审美教育的根本原因,接下来,笔者将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探究。

三、高校音乐审美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从高校层面加以分析。在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学校领导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使教师的音乐教学态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音乐审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迟迟无法提升。

第二,从学生方面予以探究。高校大学生在步入大学后,会形成新的成长思维,开启人生的新旅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意识必然会发生变化,而其中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成为学生思维意识变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即他们在大学阶段渴望成长,期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尊重。尤其是在音乐审美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找寻新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学生音乐基础能力不同、知识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学习兴趣的高低不同,这都将对高校音乐审美教育造成影响。

第三,从外在环境因素方面探究原因。在影响高校音乐审美教育质量的因素中,不仅涉及高校因素及学生因素,还包括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界环境因素可简要归类为现阶段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以及教育理念的变化等,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倾向于专业学科,抑或是对就业具有积极影响的实践课程,忽视了音乐审美教育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此外,教育观念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效果。现阶段仍有部分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秉承着应试教育的理念,导致学生受该理念的影响,未能意识到音乐审美教育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积极影响,也无法明确审美能力的提升对于日后成长与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方案的优化策略

据上述分析可知,现阶段高校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类问题,因此,必须结合现存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探寻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保证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效果与教学质量。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对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认知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是上层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的落实直接影响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多年以来,我国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精神文明的培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促使学生全方位成长的目标,为社会注入高素质人才动力。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顺应形势积极开展音乐审美教育,将其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关注大学生精神面貌的营造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总而言之,学校及其管理层、音乐审美教育工作者,都要从本质上认知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明确其地位的同时,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路径,探寻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创设有利的外在环境,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教育环境中获取强劲的成长力量。

(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工作的开展,要重视理论实践关系的协调,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吸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逐步达到音乐专业教育的目标。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产生美的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解《命运》这一作品时,就应从多方面入手加以思考,要融入音乐审美,也要为教学注入丰富的元素,引导学生在聆听贝多芬这一作品时产生精神力量,进而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将会得到质的提升,并且他们也会逐步认识到音乐鉴赏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从而主动自觉地参与音乐审美教育活动。

此外,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环节,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修养。例如,在讲解《黄河大合唱》这一音乐作品时,教师就要根据曲调特点,对歌词中的内涵做深入分析,而后引导学生演唱,以此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更为丰富的审美感悟。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更具民族认同感,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情怀。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实现了教学深度与广度的融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优化音乐审美教育思路

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环节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绪中获取更为丰富的音乐知识,并逐步内化为音乐修养,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要以教师的有效指导为前提,教师应采用贴近学生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音乐审美教育的规律,同时打造活力课堂,丰富课堂内容,以趣味性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表演资料,导入音乐作品,逐步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相关内容做出分析,分别总结了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常见问题,然后阐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本文所做分析能为有关的高校音乐审美教师提供参考,使其意识到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音乐大学生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音乐作品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音乐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