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临其境 艺暖人心
——声乐表演课程之心得

2022-11-22李嘉博

艺术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表演者声乐学习者

□李嘉博

(李嘉博/福建师范大学)

声乐表演艺术对表演者的歌唱技巧、文学素养、音乐理解等综合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下的艺术作品才能真正做到不断传承、发展与创新,充分向观众展现作品的内涵。

在当今文化产业日益兴荣的社会环境中,艺术的表现形式也随着大众审美的提高而多样化。声乐表演作为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以人的身体作为发声体,用声音与肢体传递音乐和表达情感,从而更好地呈现作品。

一、感受声音的魅力

(一)建立良好的声音审美

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胡志平教授曾提到,“音的内涵、格调、品质、色彩与艺术家的综合素养、想象力和艺术功力是分不开的。”同样,对声乐学习者来说亦是如此。人体作为发声体和共鸣音箱,在运用科学的技巧发出声音的同时,对耳朵听觉的灵敏性也有着极高的要求。面对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人物形象,学习者要表达不同的情感变化,不能千篇一律地用一种音色,需要像绘画一样,线条长短、粗细不同,色彩搭配合理地综合呈现。感人的声音首先具有干净圆润的音质,在音乐线条的处理上有着虚实相生的色彩变化,既大气又雅致,蕴含古代文人音乐的精妙意味。更深层次的“好声音”一定与文学相关,符合文学意义上的审美,具有空灵婉约的音质,极其考究的韵味,极富飘逸的姿态,充满想象力。

在实践中,面对不同创作题材的音乐作品时,演绎者对声音的内涵体现、格调、品质、色彩要做到各具特色。对不同作品内涵的发掘、情感基调的把握、线条的处理,既能反映出表演者自身的音乐素养、整体的思想观念和个人审美追求,也能给观众带来启发与深刻思考。

(二)提高声音的辨识度

声音的辨识度,不仅是音色的区别,还有声音感染力的强弱。声音的感染力是演绎一首声乐作品时,使观众产生共情的重要因素。因此,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身对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敏感度,以及对作品演唱所需音色的细致琢磨与思考。声乐演唱者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也需要对自身的声音有正确的认识,在演绎时全身心地投入,将自身融入作品的氛围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声乐表演的艺术价值得以体现。

悦耳的音色是声乐演唱中审美体现的基础。好的声音既可以让观众对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也是声乐表演者专业能力的考量和体现。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艺术形式趋向多元化,不同人群对声音的认识和鉴赏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表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对声音多元化的理解和探索,这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例如,在民族歌剧的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需要由不同声部、不同音色、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角色完成,这就在角色塑造和诠释方面对新时代的演员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这是因为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南北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必然有其当地民族和地区的鲜明特征。因此,表演者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艺术作品文化特性中的音乐特征。

(三)对声音多样性的探索

在声乐表演课上,有一项实践作业是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对一段影视作品的画面进行人物配音。经过这一训练阶段,笔者对声音的多元性和视觉性有了新的认识,在对人物进行角色塑造的分析后,通过运用不同的声音进行表现,一方面提高了对情绪的把控,另一方面对声音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有了直观的感受。在画面小品的排练中,笔者还发现情绪控制对演员台词的节奏和肢体的表现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语气下的情绪、声音状态、行走状态都会存在细微差异。由此可见,演员在表演中的情绪控制对声音的变化也是完成作品呈现的关键。

闻声如见其人,表演中同一人物在不同场景的情绪是不同的,说话时和演唱时的状态也是不同的。我们要做的是拿捏每一次的语气转换及音色的调整,而这便是表演者在课前需要做的工作。在远距离的舞台,观众无法第一时间捕捉面部表情的情况下,表演者声音发挥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声音与气息的配合、力度的强弱等要根据人物进行适时调整。

二、情绪、情感、语气的准确把握

(一)情绪的控制

情绪作为表演艺术中角色塑造的重要表达方式,是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展示人物复杂内心变化的重要途径。演员在进行表演时,可以积极地利用自己的情绪带动观众,让作品的戏剧性张力增强,人物的塑造更饱满充实。

情绪控制的关键在于表演者能否准确定位和把握自身的舞台情绪。同时,表演者也要能够感知其他演员的情绪,相互影响。从表演艺术的核心来看,表演者在塑造人物、抒发人物内在情感的同时,也要关注观众所回馈的自然反应,同时又不能打乱自身的演出节奏。表演者的出色表演,能使观众感受到人物所想要传达的情绪,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当符合剧情发展时,人物合理的情绪变化被传达出来且被观众感知,在作品的呈现与演员的二度创作表现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剧本是需要演员进行二度创作的,这就要求演员和角色的情绪相互交织,在呈现作品时,张弛有度、控制得当才能真正塑造好角色。因此,情绪控制在表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剧情的发展,表演者要适当做出调整,注意改善某些与角色相背离的情绪。舞台表演艺术需要演员敏锐捕捉他人情绪,融入角色内心,调控自身状态。

(二)情感的表达

“情动于中,故行于声”“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声情并茂,以情带声,声情合一。“悲欢之情人皆有之,发之于声便是歌唱”,有感情的演唱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走进观众的心里,才能震撼观众的心灵,才能使歌曲有灵魂、有思想,才有血有肉。情与声相结合,不仅仅带给人听觉享受,更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盛宴。有情感的流露才能让听者有兴趣、有感受,才能带给观众心灵的启迪和美的熏陶。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德·费尔迪南·曼斯坦曾提到,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当声音和情感都达到完美时,歌唱才可被称为艺术。所以,没有声之功,难传歌之情;没有情在心,难显声之功。声音与感情是缺一不可的。

表演者在前期准备阶段,要尽力做好作品的多方面深层次的预习功课,对剧本精心研读,对音乐进行细致分析,对人物性格进行剖析;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流派及当地的风俗民情等,多角度地理解和思考作品的本质与文化内涵。对角色的内心情感把握越准确,情感的表达就会越趋于纯真自然。

艺术作品是作曲家从生活中提炼感悟出来的。思考和领悟作品的过程也是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只有体会到作品中的真实情感,才能通过表演的形式更好地传递和表达给观众,从而使塑造的角色灵动感人,舞台表现深入人心。

(三)语言和语气的准确运用

语音语调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汉字中,对音乐起着重要影响的有音韵和句读。音韵有三要素——声、韵、调。声是声母,它规定汉字开头发音时口腔中对应的发音部位和发声方法。韵是韵母,即一个字中声母以外的音,它规定字音发出时唇舌位置活动或变化的方向。调是字调,规定字音高低上下。字调有四种,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咬字分为头、腹、尾。汉语歌唱中要求把一个字中所含的音素清楚地交代出来,由腹转尾,方有归宿。

学习音韵,把握语气的重要性,可以帮助表演者在声乐学习上保证咬字的准确性;在文本分析上,依字行腔,韵味足;明晰作曲家曲调与唱词的搭配;最终完整地呈现作品,传递曲中的情感。此外,学习音韵还能更高效地学习和理解传统作品,对学习研究古代的声学理论也有一定帮助。但真正要掌握这些,不能离开实践。理解曲子后,学习者要结合歌词学习和曲式分析的写作要求,把语言的因素和音乐形象结合起来,更好地演绎作品。

三、培养良好的艺术审美

艺术审美是一种思维形态。培养良好的艺术审美,对学习者和从业者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

中国传统声乐的艺术审美是地域审美下的世界观审美,每个地域都有属于其特色的审美思维形态,这里有许多值得声乐学习者借鉴学习的地方。中国传统民歌的核心在语言,语言的核心在地域,地域的核心在形态,这便是声乐意识决定声乐形态的基础概念。地域审美是特色艺术审美,世界观审美则是融入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审美。例如,在晋陕蒙地区的民歌中,信天游里会有长调的处理;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演唱中有高中低声音体系里的糅合等。在面对具体作品时,表演者应以作品的文化艺术哲学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其内部潜在的地域特色。就一首在黄河流域流传甚广的民歌《天下的黄河九十九道弯》而言,表演者需要用到辩证法对其加以审视与学习。这不是基于作品本身,而是基于作品的文化艺术哲学为出发点。这一首作品中糅合了中国汉族民歌的艺术特点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艺术特点。引子部分的长音中就蕴含着部分少数民族的艺术特征,而变奏部分又很快速地切换到汉族民歌艺术形态的特性之中。因此,演唱者在诠释时,才会有回族民歌中特有的轻快,蒙古族民歌中所特有的悠远,也会有汉族民歌中特有的厚重。这些特性的文化思维在音符中的演变才能构成作品之外的艺术哲学形态。学习中国民歌,同样也是在自我修炼,有对技术的修炼,有对理论的修炼,更有对人生价值的修炼。

一个人的艺术审美,关乎的是天赋性格与成长见识经历;一个社会的艺术审美,关乎的是上层建筑与国民素质;一个民族的艺术审美,关乎的是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在艺术作品中,对创作者和表演者来说,都会对这些问题作答:诠释性在哪里?艺术性在哪里?思想性如何体现等。与其说我们对艺术的审美是基于一种认知层面,倒不如说是基于一种文化哲学思维的指引。个人艺术审美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哲学思维。这是因为哲学思维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树立的一种世界观。艺术的升华是感情的升华,艺术的审美是感情的回归。

在面对需要演绎的作品时,诠释作品的人才是注入艺术审美的核心,因此在预习功课中应先理性梳理出脉络再逐一分析。文化艺术哲学本身就是一种超脱,艺术一超脱,就成了一条迂回曲折的崎岖山路,同时布满了思考性的问题。

往往很多从事艺术的人及学习者,都缺乏一种对文化艺术哲学思维框架的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很多人热衷于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构建自我的思维体系,从而把这种思维体系潜意识地运用到自身进化的学习和行为。但从本质上而言,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对学习者来说是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偏离正轨的学习之路。艺术审美之所以被称为艺术的核心,就在于对一种现象的自我审视,也就是自我审视定位和本体定位的一种辩证思想。学艺之路就是锲而不舍地把自身修养到近乎无我的纯净境界,与所诠释作品中蕴含的思想表达趋于一致。

猜你喜欢

表演者声乐学习者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手称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