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论点摘编
2022-11-22
民办本科院校要拓展办学视野聚力高质量发展——本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启示
钟秉林在《中国高教研究》2022年第5期撰文指出,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干所民办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的成功实践表明:在我国教育发展和民办教育新法实施的大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要进一步拓展办学视野,跳出在民办高校内部竞争的思维定式,科学选择发展策略与发展路径,从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治理体系与文化建设等方面,抓好学校的内涵建设,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制约因素及其破解路径——基于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的分析
段淑芬、杨红娟、王一涛在《高教探索》2022年第2期撰文指出,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陷入困局,普遍呈现“观望式”执行现象。文章选取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结合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实际,对模型进行修正,从政策问题的可办性、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政策以外的变数三个维度共12个因素构造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综合模型。基于模型分析,除有效的理论与技术、政策的因果论以外,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明确的政策指令等10个因素均制约着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从而提出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完善分类管理配套政策、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等破解路径,以推动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
论民办学校融资的法律规制——基于分类管理制度目的的考量
蒋言在《教育发展研究》2022年第7期撰文指出,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是分类管理的制度目的。从实施效果看,分类管理基本实现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制度目的,但在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产生了过度资本化的风险。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立法未能完全落实分类管理的具体规则,出现了营利性和公益性相对立以及非营利性不当扩张与限缩。未来分类管理制度应遵循营利性、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的内在法治逻辑,按照以教育行为公益性为重点完善营利性民办学校规则、回归非营利性本义完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规则的基本思路,完善对民办学校融资的法律规制。
公益创业视域下民办高校的使命冲突与价值坚守
阙明坤、王佳桐、周瑜在《大学教育科学》2022年第3期撰文指出,公益创业是采用市场化手段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中始终面临着资源约束和政策约束的双重挑战。从公益创业的理论视角观之,民办高校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兴起的、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的混合型组织,其实质是采用市场化手段提供教育服务的创业产物。民办高校的发展兼具公益性、市场化和创业性三大特征,又受到公益和市场双重逻辑的影响。双重逻辑的良性互补,既可以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共融共生,又可以保证学校存活壮大且不发生“使命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