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预防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2-11-22时艳华
时艳华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北京,100074)
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脑出血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脑出血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下肢运动减少,肌肉对下肢静脉的压迫作用减弱,静脉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因此患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故临床应重视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护理[3]。集束化干预对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探讨了集束化护理预防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患者治疗方式以慢性硬膜下血肿显微钻孔硬通道引流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为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和口腔护理,给予抬高下肢、补液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集束化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患者住院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对症护理,并与家属沟通,告知疾病发生原因、正确的护理方法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病情,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视程度。②基础护理:患者术后应穿着干净、宽松的病号服或其他衣服,并在下肢穿弹性长筒袜,以防止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形成。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达到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的目的,同时指导患者家属正确使用康复运动辅助设备。患者最初饮食应以流食为主,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以补充手术期间的营养损失。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会影响患者胃肠功能,应多吃水果、蔬菜等以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鼓励患者每天排便,避免排便困难和大便干燥导致患者排便用力,引起腹腔压力,进而增加颅内出血复发风险。③生命体征监测及病情观察: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并采取正确措施。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关注患者下肢皮肤肤色、体温和皮肤弹性。必要时开展影像学诊断,评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④早期预防保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理人员全程指导患者开展身体康复训练,从被动肢体锻炼开始,逐步加强肢体,尤其是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下肢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按摩。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双侧足踝运动,及踝关节的被动背伸、趾屈和内外翻的“环转”运动,通过足部训练带动下肢的腿和下肢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鼓励清醒患者开展肢体主动运动、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和适度活动的原则,以免过度劳累。
1.3 观察指标
通过超声检查患者血管情况,判断是否有血栓形成;观察患者下肢是否有肿胀或疼痛情况;观察下肢皮肤颜色与温度。此外,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6(30.0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1(5.0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5)。
2.2 护理满意度评价
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65.0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脑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脑出血不仅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且可增加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因此,及时给予患者专业的干预是控制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和改善患者预后转归的重要手段[5-6]。集束化护理具有主动预防性,较之传统常规护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及目的性,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同时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程度,对提升专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