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11-22云,

关键词: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单位

高 云, 邢 倩

(渤海大学 审计处, 辽宁 锦州 121013)

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审计工作更是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单位的经济活动、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等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 评价和建议, 充分发挥监督和服务职能, 有利于单位完善治理管理体制、 实现发展目标。 本文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进行思考和分析, 以期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进行提供参考。

1 事业单位所处的时代背景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内部审计监督融入到党和国家监督管理体系中, 强调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在制度层面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更好地履职尽责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保障, 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 实现经济行稳志远、 社会安定和谐;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2]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也深刻指出, 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树立底线思维, 注重堵漏洞、 强弱项, 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治理, 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3]内部审计是组织安全、 稳定、 健康运转的有力保障和支撑, 在防范风险、 推动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 促进实现组织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因此, 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准确把握进入时代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 缺乏权威性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通过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确保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及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 为单位安全、 稳定、 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保持独立性则是内部审计充分发挥监督和服务职能的基础。 只有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才能充分地发挥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 促进单位健康稳定发展。[4]当前,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 部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流于形式, 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 缺乏权威性, 独立性有待提高。 同时, 内部审计人员诸多个人利益都受平行职能部门管理, 这导致了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人员作出恰当的职业判断, 不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2.2 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比较片面, 风险导向性不足

在新时代背景下, 实现审计全覆盖意味着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外, 内部审计还要涵盖经济责任审计, 工程审计等多个方面。 同时, 内部审计要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传统的事后审计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除了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外, 还应该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5]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通常以事后监督为主, 更注重问题的发现及建议提出, 忽略了对风险识别和防控的前瞻性效果, 导致内部审计在风险导向性的作用效果不能充分发挥,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科学性, 进而影响了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控制意识薄弱

《规定》的出台为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 规范了内部审计行为。 但与财务管理制度相比, 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 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还不够健全, 在制度建设方面缺少更为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细则。 同时, 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部分事业单位对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 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和审计部门的事情, 其他职能部门不需要参与。 部门单位出于政策要求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制度并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执行效果有限, 甚至并没有实际执行, 内控制度和实际操作严重脱节, 违背了内部控制用于规范行为、 防范风险、 提高效率的初衷。[6]

2.4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配备单一, 不能适应内审要求

内部审计全覆盖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范围逐渐扩大,涵盖财务收支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合同审签、 招标监督、 科研审计、 工程审计等多个方面, 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掌握审计、 经济管理、 工程管理、 信息系统、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 同时, 内审人员还要充分了解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规章制度,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适应新时代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政治素养都有较高的标准和要求。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专业较为单一, 通常以会计、 审计专业为主, 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 与单位整体规模相比, 内部审计人设置较少, 不利于审计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部分单位缺乏继续学习培训的意识,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及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很难满足内部审计的素质需求。

2.5 激励制度不健全, 内审人员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础较为薄弱, 部分职能部门对审计机构的认识存在偏差, 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为了“找茬”, 因此, 对内部审计机构具有抵触情绪, 本职工作不被理解和接受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 也有些部门认为内部审计机构是最后一道防线, 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将审核复核任务全部转嫁给审计部门, 忽略自身的责任, 增加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 影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不利于推进内部审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职位设置具有特殊性, 与其他企业相比等级制度更为分明, 职工薪酬分配形式较为单一, 激励机制不健全, 缺少有效的激励手段。 在事业单位内部工资分配以级别为标准, 各项支出都是按照预算来执行, 通常在单位内部没有设立奖励和惩罚制度, 审计人员的工作效果对薪酬没有影响, 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 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6 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 整改不到位

《规定》要求, 建立健全审计情况通报、 责任追究、 整改落实、 结果公告等结果运用制度。 审计整改是内部审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对审计作用的发挥具有关键意义。 一般而言, 事业单位极为重视国家的审计整改工作, 但是, 对存在的问题执行和改善力度仍有待提高。 同时, 事业单位各部门对内部审计结果缺乏重视, 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对内部审计结果进行充分科学适当的运用。 事业单位各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审计整改重要性的认识, 可能存在不能及时完成内部审计整改任务, 不能按期提交内部审计整改报告的现象, 甚至还存在逃避责任、 弄虚作假的行为, 这都会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造成消极影响。[7]

3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化策略

3.1 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立身之本。 因此,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审计工作能够独立进行提供保障, 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除此之外, 审计人员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最重要的是, 审计人员自身要保持客观性, 能够公正地进行内部审计, 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从而提高审计部门工作的说服性, 增强权威性。[8]

3.2 转变审计思维, 实现审计全覆盖

根据《规定》要求, 内部审计工作应坚持全面覆盖、 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 进入新时期, 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审计人员保持全覆盖、 无盲区的工作理念。 因此,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以《规定》为指导, 转变审计思维, 拓宽审计范围, 除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外, 还应关注工程全过程审计、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绩效评价、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等多个维度和领域, 制定具体科学的审计计划, 不能将眼光只局限于短期, 更应注重中长期审计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将事后审计的模式转变成事前、 事中、 事后全过程审计。 优化审计人员配置, 提高审计效率, 增加服务大局的意识, 实现审计全覆盖, 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作用, 促进事业单位安全、 稳定、 持续发展。

3.3 关注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性

为了降低事业单位的经营风险,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认识到加强对审计风险导向性关注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深入了解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 充分考虑到易发风险点以及风险发生时产生的不利影响, 以自身单位特点及要求为基础, 编制满足单位需求的风险指引, 保证风险防范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风险预防的作用, 促进事业单位健康、 安全发展。

3.4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详细、 具体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在制度层面为审计工作的推进提供保障, 确保审计工作规范化、 标准化。 事业单位应以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为指导, 结合单位具体情况, 制定并落实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工程结算审计实施办法》等各项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确保审计工作标准化、 规范化。 同时, 事业单位要注意保证规章制度的时效性, 随着国家政策和形式的变化, 不断修订完善相应的制度条款, 内部审计人员对相应制度也应深入了解和掌握, 灵活运用相关制度开展审计工作, 防止审计的随意性。

3.5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根据《规定》的要求,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 在新形势背景下, 高质量、 高效率完成审计工作的关键是组建一支具备较强专业素质和综合实力的内部审计队伍。 随着经济的发展, 内部审计的环境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充实自己, 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 才能更好地完成内部审计的工作。 除了学习会计、 审计、 工程造价、 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外, 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及时学习党、 国家和单位的有关精神及方针政策, 通过多种渠道参加业务培训, 加强与其他内部审计机构的学习和交流, 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进行政府会计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 新准则下内部审计新要求等专项业务培训, 更新审计思维, 掌握新的审计思路, 创新审计方法,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实务能力。

3.6 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 提升内审人员使命感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 为了更好地推进内部审计工作, 应建立健全激励制度, 以绩效为核心, 制定科学合理具体的考核标准, 将合理的物质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精神激励相结合, 从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灵活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执行效果进行综合考量, 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公开, 对于取得的成果按照既定标准予以奖励, 对工作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及时整改, 做到奖惩分明, 实现审计人员的工作付出与收获成正比。 同时, 要注意防范道德风险, 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有效地激发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潜力, 除了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外, 还应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让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成为内审人员的使命, 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3.7 加强审计结果运用

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 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在领导干部工作考核、 奖惩、 任免方面的作用, 要对比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各项考核指标, 从而保证审计结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发挥其真实的效果; 另一方面, 还应建立健全审计结果整改责任追究制度, 将整改的责任及要求作出进一步说明, 加强对审计结果落实制度的考察, 对整改落实情况要进行充分跟踪, 并定期汇总整理。 同时, 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促进对审计信息的反馈。 审计结果可以作为领导干部的选拔提供关键依据, 成为领导干部个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奖惩、 评价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凡奖必审, 以审为凭。 对审计结果进行明示, 使处理意见公开透明化, 可以充分发挥对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增强事业单位领导的纪律法纪意识, 对加强干部队伍管理, 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9]

3.8 创新审计方法, 强化信息化建设

新《规定》中目标及工作重点的转变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其中, 从合规性审计到当下更加注重对合规以及绩效的监控、 从关注问题发生到更加重视问题的解决等, 面对这些变化, 单单实行传统的查账、 查凭证等审计方式已经不能充分地满足当前审计的需要。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可以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 需要审计人员对单位所处行业环境、 经济背景等方面进行充分了解。 从微观角度来看, 可以充分利用内控管理、 绩效管理等方法, 如业务流程分析、 高风险点统计、 资源利用效率分析等方式, 对发生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不只关注表面, 应更加注重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研究, 从而为单位的发展提出客观具体且具有较高实用性的建议。 为了更好适应内部审计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应强化信息化建设, 结合大数据技术, 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强化信息技术, 通过设计执行新的软件的方式实现联网审计, 从而可以使数据信息科学联通, 及时准确地反映审计结果。 在联网审计模式中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同时, 也要重视人工审计的作用, 将二者充分结合, 在协调中发展, 从而达到弥补各自的缺陷、 加强审计工作效率、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效果。 除此之外, 审计部门还可以建立数据分析模型[10], 可以直观且充分地显示单位个人及各部门的数据信息, 便于审计人员对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 从而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进行分类管理需要审计人员明确审计重点, 以审计数据为基础, 结合各单位、 行业的性质, 制定出具体科学的分类体系, 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结合单位自身需求,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有利于审计人员收集整理审计证据, 在进行内部审计中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充分分析, 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解决审计部门任务中人员少的矛盾, 更能提高审计信息的及时性、 准确性、 科学性, 能够使审计人员及时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各单位之间可以加强交流, 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以推动本单位审计信息化的进程,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大数据审计的不断推进是当前我国实现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11], 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的内在规律,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可见, 在新时代下, 对内部审计工作有新要求,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促进事业单位全面化改革、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地探索完善内部审计工作, 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保证事业单位内控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为事业单位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进事业单位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单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