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游戏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2谢洪胜龙文蓉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田径运动体育

谢洪胜 龙文蓉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田径运动在体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也正因如此,田径一直是广大高校中必修的课程项目之一。田径运动本身具有较大强度,再加上现阶段田径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氛围枯燥,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田径学习,这给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带来了极大阻碍,亟须关注、探讨和解决。

1 体育游戏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符合新课改内在要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为提升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新课程改革,对于体育教育提出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要求。如果高校田径教学继续沿袭过去单一的“示范+讲解”模式,枯燥无味的课堂很容易加重学生的精神负担,使其产生抵触心理,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终身体育精神更是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势必背离新时代课程改革精神。而结合体育游戏进行田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是一件轻松、简单、快乐的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同时,群体游戏、竞技游戏等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从而使学生在集体中获得良好的归属感与自我认同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

1.2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体育心理学中提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对人的探究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意气风发、精力旺盛的青年阶段,对新奇事物保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则敷衍了事。调查发现,他们更倾向于在快乐、和谐的团体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如果大学生对田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参与度就很难得到保障,也会让学生出现前学后忘、越学越忘的情况,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恶性循环。而在田径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可以将其群体性、动态性、趣味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1],既迎合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又满足了学生生理发展需求,有助于学生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课堂参与度。

1.3 保障田径教学的质量

艾宾浩斯在探究遗忘规律时指出“人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但由于田径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运动不当很容易出现损伤,因此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教师多应用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来主导课堂进程,虽然有效降低了田径课堂出现运动损伤事故的概率,但也存在过度强调纪律和运动规则的弊端,课堂氛围比较低沉,学生参与度不高。而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群体性,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轻松掌握运动技巧,符合人脑记忆规律,这使得教师的教学难度降低,教学负担减轻,学生也能够全身心投入,大大提高高校田径教学的效率。此外,田径运动具有一定的强度,学生在田径体育游戏中,还可以养成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获得内在与外在的双重提升,扩展教学质量的内涵。

2 体育游戏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田径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环节,贯穿了初、中、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但由于教育理念的落后,长久以来,田径教学仍旧停留在讲、学、练的基础教学模式上,教学手段单一,很容易使已经经历过多年田径学习的大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改变这一现状,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积极利用体育游戏消除学生的抵触思想。在游戏设计时,一是要选择与本节教学内容贴近的游戏,体育游戏说到底是为田径教学服务的,千万不能为了提升游戏趣味性而走目标虚无主义的歧途,要在充分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将体育游戏作为辅助,用其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比如,在田径30m跑课堂教学中,某教师就设置了“撕名牌”的体育游戏,让学生通过追逐,撕取对手身后的“名牌”,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帮助学生克服了难、累、烦的消极思想,课程开展非常顺利。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升游戏可行性,体育游戏会受到场地、器械、规则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设计游戏时由于经验不足、能力欠佳,往往会出现片面注重趣味性的误区,设计的游戏情节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在实际田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行条件,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打乱教学计划,延误课堂进度。三是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不能单纯地从自己的立场和偏好考虑,那样只能是本末倒置,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想法,明确他们的需求,以此为依据,设计的体育游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2 群体游戏,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是当今社会个人核心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协作精神在达成团队目标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没有协作精神的团队和个体就像一盘散沙,是无法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立足的,协作精神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人生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协作精神培养已经渗透到了大学教育各门课程、各个环节的教学之中,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因此,作为必修课程的田径教学,也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将协作精神培养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合作式体育游戏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手段,在合作游戏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项田径任务,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一份子,需要为团队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意识会让同一小组的学生自发进行合作、沟通和帮扶。以田径短跑教学为例,某教师设置了4×100m 的接力赛,每组由4 名队员组成,在这一体育游戏中,虽然个人速度可以为比赛增色不少,但更重要的是各队员之间的配合[2]。其中,一个小组根据赛道情况,在组内进行了小组会议,对交接棒位置、交接棒方式做了统一规划,与未采取措施之前相比,该小组的速度明显加快,其他各组也纷纷效仿,最终,比赛圆满完成,学生也在竞赛中收获了友谊和自信。为提升团队之间的配合度,教师可以在应用合作式游戏时,按照田径能力对学生进行强弱搭配分组,促进团队内部互帮关系的建立。通过参与合作式体育游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田径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体会到为集体荣誉拼搏的快感,获得强烈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同时也能给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以巨大的启示意义。

2.3 竞技游戏,提升学生拼搏意识

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在新时期发展阶段,培养大学生的拼搏、竞争意识能够帮助他们养成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让他们受益终身。竞争游戏的形式较为灵活,可以是团队竞争也可以是个体竞争,竞争对象可以是其他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个体本身,两人三足、倒跑、障碍跑等都是常见的竞赛游戏模式。在竞赛游戏中,学生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原有基础进行提升,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活动,实现起来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教师应当事先分析好学生的发展水平,并在课程进行中加强实时观察,及时对竞赛内容或规则进行调整,以免难度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范围,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生自信心。比如,跨栏跑运动对学生的水平速度、协调能力以及弹跳能力都有较高要求,某教师在利用竞赛游戏进行实践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跨栏跑运动普遍比较陌生,因为害怕受伤,迟迟不敢参与到运动中来。因此,该教师首先降低了跨栏的高度,将木质横栏换成了柔软的布带,使跨栏跑难度大大降低,几乎接近于正常跑步,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当学生在低难度赛道跑完一轮后,教师升高了跨栏,并在之后的游戏中,重复这一操作,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敢于、乐于参与到游戏中来。最后还设置了问题“你认为一个优秀的跨栏运动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3]”让学生在刚才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总结,得出节奏感、协调性、平地速度等结论,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和示范,并组织团队选派代表,有效推进了跨栏跑竞赛游戏的开展。

2.4 奖惩有度,增进学生规则意识

规则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一定要注重保留游戏的制度性和规则性。第一,要明确游戏结果判定标准以及奖惩标准,标准制定不能过于复杂,可以在游戏开始前,采用语言讲述加学生代表示范的模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游戏组织方式。第二,要充分考虑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并对犯规行为进行明确界定,从而对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言行举止形成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培养其纪律意识。第三,要科学应用评价语言,要注重过程评价而非结果评价,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在竞赛中表现出来的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等精神品质,对于竞赛失败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慰藉。评价应以正面评价为主,多用期待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使学生保持对田径运动和体育游戏的热爱,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逐步提升自身能力。评价反馈既是对学生付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游戏活动的深刻总结,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就合作、竞争和规则这3 个概念进行自主思考,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内化。此外,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发现,一些学生的玩心较重,体育游戏环节已经结束很久,但学生还迟迟未能从上一环节中脱离出来,严重影响了教学进程的推进。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提前跟学生做好约定,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也可以在2 个教学环节之间设置热身活动,给学生以缓冲时间,结合语言提醒,防止学生出现陷入游戏不能自拔的情况[4]。

2.5 规范引导,重视游戏安全意识

体育具有强健体魄、激发潜能、丰富精神生活的作用,其中,以跑、跳、投为主要形式的田径运动,因为成本低、限制少,在我国成为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田径运动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运动过程中,人体全身的肌肉、骨骼、血液循环系统都会进入高效运转状态,为满足供养和供血需求,全身血管都会加速扩张,心脏也会进入超负荷状态。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掌握田径运动的技巧,在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中,很容易忽略身体不适,轻则造成身体损伤,重则还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教师在结合体育游戏进行田径教学时,也一定不能忽略安全引导。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应当先对游戏中涉及的田径运动进行细致讲解,结合亲身示范,帮助学生了解运动要领,做好自我保护,同时为了防止肌肉抽筋、韧带拉伤[5],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确保身体已经做好激烈运动的准备。在运动开始之后,教师也不能松懈,要时刻关注学生游戏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语言提醒,避免学生因为好胜心过盛,恶意拉扯、推搡同学而造成课堂事故。对于运动姿势误区,教师也要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学生之间身体素质是有差异的,运动过量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较大负担,教师要特别留意这一点,设计合适体育游戏的运动量。课程刚开始时,学生的精力和体力都处于较为充沛的状态,可以设置一些高负荷量的运动,但课堂临近结束时,学生经过一整节课的运动已经较为疲劳和乏累,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节奏缓慢、力道轻柔的游戏活动,完成运动状态与休息状态的过渡,从而降低运动事故发生的几率,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

2.6 明确目标,合理控制游戏时间

田径运动形式较为单一和枯燥,想要达到技术动作熟练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就必须进行大量和反复的练习,这种本质特点也成为局限田径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体育游戏恰好可以中和这种枯燥和乏味,在田径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也渐渐成了广大高校体育教育者的共识。但在应用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体育教师过于注重游戏本身,忽略了教学的主体地位,这对于田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一情况,明确把握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课改背景下,田径教学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确立。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这是一个基础目标,主要是指田径教学中知识、概念、技巧等的学习,如“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以及方法内化,如“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增强灵敏度的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这是教学优先目标,如“发扬不怕困难的精神主动达成任务目标”,目标撰写要包含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情境以及表现程度,以保障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高校体育教师要明白,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上体育游戏只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种辅助性手段,而非教学的主体。一方面要合理控制教学时间,不可过长,也不可过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掌握田径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游戏运用的灵活性,学生是具有主观意识的个体,对教师设计的体育游戏,他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反馈,教师要摆正体育游戏在田径教学中的地位,当发现学生对游戏兴趣不高时,及时进行调整,万不可出现为了游戏而游戏的情况。

2.7 多元设计,综合锻炼田径技能

田径运动的形式包含走、跑、跳、投,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应当拓宽思维,结合教学目标对不同形式的运动进行合理的游戏设计,要能够体现各项运动的特点,万不可厚此薄彼。首先是奔跑类运动,奔跑对学生肺活量要求较高,通过这项运动,学生的心肌功能和心肺功能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变速跑还能锻炼学生的灵活性。某教师在田径教学中设计了单人追拍跑游戏,其中追击方可以拍击现场的任何同学,被拍的同学则成为新的追击方,对前一位同学展开追赶。在游戏中,追人的同学要寻找时机,不能被目标追上,而被追的同学,则要观察追击者的意图,避其锋芒[6],通过这一游戏,学生不仅得到了体能锻炼,还在反应能力层面得到了提升,一举两得。其次是跳跃类运动,这一类运动可以促进学生腿部肌肉的发展。某教师针对跳跃类运动设计了立定跳远接力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定点接力跳远,最终以总距离长度决定胜负。这个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小组之间建立起了互帮互助的机制,通过同伴指导,很多同学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第三是投掷类运动,这类运动对于提高学生肌肉力量、挖掘全身爆发力有较大帮助。以标枪投掷为例,某教师设置了扎环游戏,教师先在沙坑中施画射击靶子,通过语言引导和动作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投靶比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助跑投标的要领,提升了投掷能力。

3 结语

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知识技能提升、身体体能锻炼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高校要尤其关注到体育教育在人才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基础作用,通过科学、有趣的群体性和竞争性游戏,锻炼学生的田径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拼搏精神,从而提升田径教学的有效性,保障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良好,并得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田径运动体育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计数:田径小能手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