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体育课程思政要素探析

2022-11-22钟国祥李怀攀冯昌靖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立德要素思政

钟国祥 李怀攀 冯昌靖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重庆 40900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就我国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大学体育作为“五育并举”教育主体格局构成元素之一,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应围绕“运动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目标,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清晰课程思政的相关概述,明确课程思政的相关要素,从而充分发挥大学体育综合育人功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1 课程思政的定义及内涵

2016 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秉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方针[1]。由此,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和理论探索方兴未艾,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课程思政的定义,学术界普遍认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不是简单增开一门课,增设一项活动,而是积极构建全员、全程、全课育人格局,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究其内涵,相关研究指出:课程思政就是发挥所有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其本质是立德树人,其理念是协同育人,其结构是立体多元,其思维是科学创新,其方法是显隐结合。

2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体育课程思政要素解构

2.1 体育课程思政要素确定的基本原则

2.1.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

在当前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承受着巨大冲击,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品德和素质亟待提高。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要素确定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目的在于更好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作用于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确立中,首先,可以增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方向性,利于思政资源的挖掘,确保体育课程思政要素确立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其次,利于体育课程思政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将学生体质健康与精神价值素养发展融为一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1.2 问题导向性原则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凡事若以肯定开始,必以问题结束;以问题开始,必以肯定结束。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要素确定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发现、分析和思考问题、形成科学决策,每一环节缺一不可。体育课程思政要素的确立,首先,必须从人才培养大局出发,发现体育教学中人才培养的亮点和不足,无论是从课时安排上,还是价值定位以及教学理念上,都应全面客观评价。其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理性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思想理念还是机制体制层面的问题。最后,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资源,寻找需求突破口,力争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2.1.3 可操作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机遇新挑战面前,必须具备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的能力。对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要素确立原则进行分析,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但无论是狠抓落实,还是善抓落实,各院校都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立足学校教学条件、学生素质基础以及心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认真思考,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课程思政要求,制订操作性强的方案。

2.2 体育课程思政要素分析

2.2.1 体育课程思政目标要素

课程思政要求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力求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实现润物无声。大学体育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课程共同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所呈现并传承着的文化精髓,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资源,在确保课程内容选取的科学性和知识逻辑严密性的基础上,遵循适应性、相融性、可行性的基本原则,把课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等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3]。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落实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实现层层发力、同频共振还存在不小挑战,其难点在于对课程思政要点的把握,并结合不同专业,实施精准发力。价值引领与知识技能传相统一是实现育人的基本形式,切忌顾此失彼、先入为主,对于思政元素过度强化或随意设置,为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形成机械式教育,造成与课程思政初衷背道而驰。

2.2.2 体育课程思政载体要素

体育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式地进行思政元素滴灌,关键在于选准用好课堂载体这一要素,保证课堂内容与体育学科发展相适应,遵循教学规律及其大学生心理特征,把理想信念、法治意识、人文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有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4]。近年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围绕课程思政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尝试,但就体育课程思政来讲,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堂,不是简单的加法,将思政课的部分内容挪移到日常教学中,而应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时下热点话题联系起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引领和价值观培养。另一方面,体育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求进行课程思政时,应将教学与其日常生活、学习等有关情况相结合,积极回应情绪需求,从而因势利导地进行价值引导和能力培养。

2.2.3 体育课程思政教师激励要素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具体贯穿落实,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如何内联外动,激发体育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其内驱动力主要是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主观意向以及勇于实践、实现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外在诱因主要为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5]。一方面,应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德育能力和德育素养,提高体育教师群体政治站位和教育情怀,让其建立起主动落实课程思政的自信自觉,积极发掘、合理加工、正确利用,科学切入,将思政教育元素渗入日常教学。另一方面,应健全激励机制,将体育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与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推进情况和教学效果相联系,构建科学、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牵引力和驱动力的形成,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4 体育课程思政保障要素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课程思政而言,“粮草”就是一系列基本的保障条件。之于大学体育而言,首先,应积极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摒弃体育教学只负责技能和健康知识教授的狭隘认识,建立大学体育与思政学科协同合作机制,整合思政教育资源,通过积极有效探讨,不断强化体育教师德育能力,切实抓准学生疑惑点和情感触发点,从而确保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贯彻落实。其次,应注重大学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形成。校园文化,来源于师生的共同创造,同时也滋养和浸润着师生,它不仅是一种氛围、气息,更是一种精神。其中,校园体育文化所释放的信息和营造的环境,尤其是民族体育文化中所蕴含的强身卫国、仁爱友善、守法平等、自强合作等优秀因子,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可以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撑和促进作用[6]。最后,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落实,必须借助于体育教学设计。在现实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学生爱好体育,但是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主要涉及课程内容的科学设计。从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层面来讲,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该更加多样化,教学难度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通过积极挖掘和整理,将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融入日常教学有关环节,从而构建生动有趣、目标明确、纪律严明的体育课堂。

3 结语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产生和推行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新要求。在当前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思政,理应在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和内涵基础上,挖掘育人资源,完善育人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大学体育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立德要素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