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篮球投篮技术的教学探究

2022-11-22刘宗玉吴双汤家乐严若雷席云峰牛海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命中率投篮篮球

刘宗玉 吴双 汤家乐 严若雷 席云峰 牛海涛*

(1.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62;2.莒南第二中学 山东临沂 276600)

随着当前篮球运动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也在快速提升,篮球投篮方式也变得复杂多样[1],教师如何在高校篮球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教学,以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篮球运动中的投篮技术,从而提高投篮命中率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对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该文主要梳理了篮球投篮动作技术的要领及重要作用,对我国大学生篮球投篮训练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篮球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

1 篮球投篮动作技术要领

篮球投篮技术是指在篮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运用灵活的动作将篮球准确地投进对方篮筐的动作体系。在原地投篮时,球员需要膝盖稍微弯曲,双脚前后站立,上半身微微前倾,全身重心稳定地放在两脚之间。但当球员在接球跳投、运球急停跳投、抱球投篮时,都需要一步接球起跳,动作连贯。当球员持球时,手掌应充分展开,但应注意手掌不应触球,触球时应用手指根部以上,增加与篮球的接触面积,以更加稳定地持球。投篮时,球员需要用手臂和手腕快速而准确地倒转投球,此时球处于下旋状态。大学生需要先熟悉投篮的技术结构以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正确掌握投篮技术。

2 篮球投篮技术的重要作用

2.1 提高自身投篮命中率

素质教育的开展使得体育课程开始受到广泛重视,作为篮球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投篮技术已受到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投篮动作不符合标准的大学生,其投篮命中率就会明显低于投篮动作更加规范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投篮技术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投篮命中率。

2.2 投篮时提高出手速度

动作突然、快而合理的投篮有利于进攻球员在比赛中有效避开防守封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篮命中率。在篮球比赛中,大学生获得的投篮时间较为短暂,掌握有效的投篮技术能够使他们适应快速的比赛节奏,并提高出手速度与投篮命中率。此外,快速且高命中率的出手,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对方防守人员的精力造成更多消耗。

2.3 增强身体协调性和投篮自信心

正确的投篮技术需要身体各个环节协调合作[2]。在反复练习充分伸展、发力顺畅、正确的投篮技术的过程中,身体的协调性也相应得到提高。大学生在篮球公共体育课上的情绪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在比赛、训练或者学习中,整个身心都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随着比赛战局成败的起伏,大学生的情绪体验通常会发生变化,其自信心也会受到影响。正确的投篮技术会使得投篮时大学生对自己的动作保持有足够的信心,投篮将更加果断,投篮命中率也会有所提升[3]。

2.4 扩大分差

随着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需要,篮球运动逐渐进入现代篮球时代(亦指“小球时代”)。与传统篮球相比,现代篮球最大的特点便是角色和位置不断地变模糊,并因其具有更好的进攻火力,以及更佳的观赏性和更好的成绩,更加趋于未来篮球的发展。现代篮球主要是围绕外线核心来对球队进行运转,场上各个球员都具备较好的进攻能力,且进攻的重点体现在更高效的远程投射上。尤其是连续命中三分球,对于扩大分差、在比赛中获得主动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熟练掌握正确的投篮技术可,以凭借较高的投篮命中率,进一步将进攻转化为分数,扩大优势,为顺利赢得比赛奠定基础。

2.5 冲击对手心理防线

熟练掌握正确的投篮技术,在比赛中会以更高的命中率建立起比分优势。这可能会让防守队员的心理受到冲击,从而影响其比赛心态以及在防守端的沟通,使其防守效率与防守积极性下降。随着比分领先方球员心理优势的逐渐增大,顺利取得比赛的胜利也将更为容易。

2.6 延续进攻性与迫近分差

拥有稳定且较好投篮技术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减少与对手的身体接触,利用队友在战术跑位中创造的投篮空位发挥投篮技术动作的作用,以减少体力的消耗,并在整场比赛中延续较强的进攻性。在球队分数落后的情况下,投篮技术较好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其较高的投篮命中率迫近分差,稳定军心,为反超比分、取得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3 大学生篮球投篮训练的相关研究回顾

3.1 投篮技术的身体素质训练研究

孙亚光[4]通过测取生理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发现,疲劳恢复能力可以显著影响投篮命中率,强调加强耐力素质的训练,以提高疲劳恢复能力。卢桂兵[5]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加强指关节柔韧度有利于提高投篮技术的结论。刘镇锋[6]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得出核心力量可以提高投篮稳定性的结论。

3.2 投篮技术的心理素质训练研究

邵清秀[7]提出了投篮教学传统的教法弊端,并对投篮的传统教学与心理训练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心理训练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投篮教学要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结论。汪巧芳等人[8]发现,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会影响投篮命中率。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适中的焦虑水平会提高大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吴秋林等人[9]进行的焦虑水平与投篮命中率的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杨青等人[10]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探索了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心理稳定性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投篮命中率。杨洪杰[11]结合澳大利亚学者提出的体育运动中流畅状态的9 个特征,提出可创造情境来帮助优秀运动员做到最佳的思维控制。杨建成等人[12]通过调查访问法对31名大学篮球运动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影响投篮的主要因素是投篮信心、自我认知水平以及对手的干扰。李宁等人[13]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投篮技术的文献进行梳理,指出心理特征及身体的协调结构等方面是我国今后的研究方向。

3.3 投篮技术的教学策略研究

温洪泽等人[14]进行了提高女大学生投篮命中率的研究,认为对女大学生进行投篮技术教学前必须进行详细、明晰的理论教学并进行针对性练习是有效策略。具体策略包括多媒体教学,投篮技术动作分析,徒手动作练习,远投练习,侧面观摩,两人对投练习,投准练习,面对篮板实践练习和建立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杨栋等人[15]通过4 个月的实验研究,认为ARCS 动机策略教学对男女生均是有效的,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加以推广应用。姜忠生[16]考察了目标设置对大学生投篮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传统教学,个体目标设置对投篮命中率有显著积极影响,但群体目标设置却没有影响。建议因材施教,设置群体目标的同时,进行个人目标的设置。姜忠生[17]随后通过投篮实验,进一步探索了目标设置对大学生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常规和群体目标教学,个体目标教学在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方面更有效。靳铁柱[18]从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运动技能迁移原理和教育学基本原理层面分析降低篮圈高度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降低篮圈高度符合科学规律,可以使女大学生学习投篮技术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开展。赵雯[19]通过实验研究,比较投篮的距离和成功率的关系,结果认为女大学生在篮筐投影点附近投篮成功率最高,而从三分线附近命中投篮是极其困难的。曾猛[20]研究了大学生篮球技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作用效果,发现进行大学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技术的表象训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投篮技术掌握的水平。闫继庆[21]举例分析了技能正迁移在学生投篮教学中运用,认为该训练方法可以促进大学生高效学习技术动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并使他们的投篮效果更加明显。

4 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篮球教学现状

近年来,体育教育的地位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变得更加地多样化。以篮球教学为代表的高校体育教育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支持,各类体育公共课程及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诸多高校的新型教学手段正涌入在校园,以突破以往的教学思想,注入体育教学的活力。篮球教学与训练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然而,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与大学生创新体育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篮球教育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22]。在大学生体育篮球训练过程中,各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篮球训练教学的质量。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篮球教学与训练方式不够新颖,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大多数大学的篮球课仍然局限在应试教育的笼子里。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体育考试。在篮球课上,主要由体育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动作示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第二,部分高校篮球场地陈旧,训练设施与师资队伍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篮球兴趣的提升。第三,教师缺乏对大学生战术意识的培养和投篮姿势的正确引导与教学。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个人能力的强大并不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教师没有对投篮姿势的教学重要性引起重视,将使得学生并不能在通过教师的训练后有效提升自己的投篮命中率。第四,缺乏教学项目关联性。完整的进攻能力需要运球与投篮的充分衔接,而目前一些高效进行的“专项训练”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实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对大学生的运球或者投篮进行专项训练,而忽略了对二者衔接技术的训练,因此训练成果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五,缺乏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篮球运动中身体素质是基础,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过硬,平时训练的表现较好,但是比赛中常常出现发挥失常的现象,原因是心理素质的不过关和缺乏心理素质的训练。

5 大学公共体育课篮球投篮技术教学训练中的针对性策略

5.1 运用多媒体技术规范投篮动作与强化战术意义

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回放来发现球员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高空角度分析球员投篮动作是否规范。同时,在与投篮相关的战术训练中,该技术可以让教练观察全局,分析战术执行的质量。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5.2 完善与增强教学项目关联性,增强篮球教学趣味性

在篮球教学中,教练可多设计一些关联性强的项目,来提高学员从运球到投篮的衔接能力。在训练中,教练可通过增加游戏环节或者物质奖励的方式调动球员的积极性。

5.3 进行心理素质训练,降低焦虑水平

克服篮球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是篮球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关注学生的消极情绪,降低他们的焦虑水平,使其转化为积极情绪,提高抗干扰能力,以逐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23],从而提高投篮的命中率。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投篮命中率。

5.4 改善自我认知水平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是大脑皮层对运动动作进行实施的外部信息环境。因此,在篮球技术训练中让大学生保持较高的自我认知水平,可对投篮的生理途径起到关键作用,从而提高投篮命中率。教练可以通过心理暗示,鼓励球员积极自我分析、评价来提高认知水平。

5.5 降低篮筐高度法

在出手点和出手角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篮圈的高度,会使大学生在获得较大入篮角的同时,降低投篮所需的力量,并在投篮训练初期有着较为满意的命中率[24]。待大学生技术掌握牢固后,再适当升高篮筐高度、增加投篮难度,以调动并保持其兴奋性,这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提高投篮命中率。

5.6 运用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指在获得画面和导语的指导下,大脑不断对某个特定运动反复想象,最终起到提高技术的心理训练方法。回忆法是表象训练法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例如,在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大学生播放运动员投篮训练视频。在视频播放结束后,学生可假设自己是投篮的人并对视频中投篮动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回忆,然后进行投篮动作的练习[25]。通过表象训练法,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篮球学习氛围,加深他们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他们投篮技术的掌握水平。

5.7 理论教学结合针对性练习

在篮球投篮技术教学课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向大学生展示标准优美的投篮动作。然后通过对标准投篮动作的详细分析,并运用生动优美的投篮动作来强化大学生的记忆。此外,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投篮动作课件,并进行反复展示、讲解。在讲解结束后,学生通过徒手模仿投篮动作,建立最初的肌肉记忆。此外,理论教学应结合针对性练习,才能使训练更为高效。形成正确、良好的动力定型是熟练掌握投篮技术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投篮技术的不同要素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具体练习包括徒手动作练习、中远程定点投篮练习,侧面观摩,建立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等。

5.8 运用ARCS动机策略

注意、相关、信心、满意是影响动机的4 个因素。使用ARCS(Attention、Relevance、Confidence、Satisfaction)动机策略教学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新鲜”话语打破传统教学风格,可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的过程中,强调篮球投篮技术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紧密联系,引发利益性驱动;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鼓励,使大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信心;最后,可通过练习使大学生对自身的进步感到愉悦,并坚定继续学习与进步的信念,提高练习效率。使用ARCS动机策略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篮球投篮能力,且该教学策略对男性和女性都是有效的。

5.9 重视身体素质训练

注重身体素质(核心力量、耐力、柔韧等)的训练可以提高身体抗疲劳的能力、提高身体稳定性[26]。但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因材施教,例如,对耐力素质相对较差的大学生,教师在平时训练时更应该注重进行耐力训练。此外,在训练过程中,为达到辅助训练的目的,教师要注意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6 结语

篮球是一项不断变化发展的运动,投篮是篮球比赛中关键的进攻技术,也是唯一的得分手段。在高校篮球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篮球投篮技术动作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篮球训练进行指导。通过结合篮球运动的需求,对篮球技术进行创新与优化,培养出具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的优秀大学篮球运动员。

猜你喜欢

命中率投篮篮球
街头篮球文化
看着自己
快乐篮球进山乡
今天你投篮了吗
前臂肌群力量训练对篮球中远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投篮王和盖帽王
让子弹飞
子弹不长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