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生产学”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说好中国“猪故事”

2022-11-22张建斌李留安

猪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养猪

蒲 蕾,郭 亮,张建斌,洪 亮,杨 华,李留安

(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习总书记曾说过:“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猪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我国具有7 000年的养猪历史;远古时期,猪的圈养,即代表着安稳的“家”,所以有“猪”才有“家”;猪同时还是勇敢、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现代社会,人们对猪有诸多误解,我们有责任为猪“正名”。所以深挖中国猪文化,让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们能够实现文化认同,把中国猪文化继续发扬和传承,是当代动物科学人才肩负的使命之一。中国有各具特色的优秀地方猪种,我们应该正视中国地方猪种的优势、特长和不足,为做好中国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世界猪种的开发和利用贡献中国智慧。在非洲猪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我们面对国内和国际复杂的形势,能够坚持本心,利用科学的生产技术降本增效。利用科学的技术多举措并施,生产安全健康的猪肉。保护环境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建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利用“猪生产学”专业课程,实现学生强烈的猪文化认同,能够发扬,传承和发展猪文化,促进学生从懂猪文化开始,到逐步地懂猪,懂养猪技术,成为强农兴农的新农科人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坚持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学过程。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明显价值倾向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猪生产学”为动物科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常言道“猪粮安天下”。可见猪对于我国国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所以进行“猪生产学”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懂猪、爱猪、会养猪,明白学习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成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能够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接班人。本文将以丰富的猪文化,特色猪种及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出发,对“猪生产学”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以增强思想政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1 独特而丰富的猪文化

中国具有数千年的养猪历史,是世界上养猪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猪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深挖中国猪文化,让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们能够实现文化认同,把中国猪文化继续发扬和传承。促进学生从懂猪文化开始,逐步懂猪,懂养猪技术,成为新农科人才。

1.1 自信来源于悠久

距今7 000年前,河姆渡遗址或者仰韶文化遗址中都有猪形纹饰等的出现,表明猪在先民思想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地位。在距今五千年前,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还出土了陶猪头、陶猪头手柄等,表明古代先民有猪崇拜情结。四川金沙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猪上獠牙,古代中国通过这类动物獠牙代表着权力和力量的象征。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动物骨骼中,猪约占三分之一。大汶口文化中有较多的母猪和仔猪随葬品,也即当时就有对母猪选择的偏好。

春秋战国时期的河北邯郸出土的战国陶猪,猪的形态有野猪形态的同时,也很接近家猪的形态。汉唐时期出土了汉牧猪图中,猪的形态已没有了野猪的形态特征,说明此时野猪已经被驯化,圈养或者放牧均可以正常进行。猪在战国时期已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贵重礼品。战国末期秦始皇母亲,曾亲手操持养猪,比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领导的巴克夏猪育种早2 000年左右。

所以中国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养猪历史,并且我们可以从猪的养殖历史中,折射中华民族发展的悠久文化。所以对于我们现代新农科人才,需要了解猪的历史和文化,并肩负传承和发扬好这些文化的责任。

1.2 有“猪”才有“家”

在远古时期,象形文字中猪为一个猪躺卧的形态,金文“豕”字出现,汉代以前用彘,汉代之后就演化出了“猪”字。古代文字中房顶下面一个猪(宝盖下面一个豕)称之为“家”。从字义上来看,“豕人所居,通曰家”(《玉篇》)。古人居无定所,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活捉野兽(猪),定居饲养。圈养野兽(猪),养猪储备“肉粮”,以防止饥荒的地方,成为了家的标志。有猪的家,才算富足安定。包括目前一些偏远地区还保留原始古风,客家人就在居所内圈养猪只。

猪贪吃贪睡易于驯化,加之猪相较于牛、羊等家畜,繁殖性能更强,生长速度更快。能够在短期内为人类提供更多肉食。家中养猪,猪宰后为家提供能够生存的肉食来源,猪与家互生与互养。从古至今,用养猪的猪粪肥田,促进养殖和种植的有机结合。这也从我国出土的各类猪圈和厕所共连的陶猪圈中得以印证。通过“家”字,也体现出农耕文明,耕地和定居与猪的关系,养猪在农畜并重的华夏文明中经历数千年历史,伴随并改变着人类生活。

现代社会,一样有“猪粮安天下”的说法。猪价暴涨,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安定。这也恰恰是有“猪”才有家的另一个侧面诠释。所以作为现代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习好“猪生产学”课程。在传承并发扬猪文化的同时,肩负起科技兴养猪业,做到学猪,懂猪,成为掌握先进科学养猪技术的新农科人才。

1.3 勇敢与富足

野猪性情凶暴,勇于搏击,在搏斗中勇往直前,具有持久的体力和坚强的意志。在金沙遗址中,猪上獠牙作为陪葬品。所以古人认为,拥有更多的猪獠牙,代表着更高的地位和财富。大汶口墓群中,猪的不同部位和数量代表着不同的财富,和墓主人不同的身份地位。猪文化也促进了氏族共有制,为私有制观念的奴隶制国家奠定了基础。在古代,猪只也代表财产。家庭要维持和经营,需要一定财富,从古代先民“家”字的演化已经充分证实这种观点。张伟力老师曾经幽默地描述,把一个女子嫁入富贵之家叫做嫁入豪门。由高楼大厦的高,加上豕组成,嫁入豪门就是嫁到规模养猪的上流社会人家。

在中国剪纸艺术中,为了表达人们丰收的喜悦和愿望,常常有“肥猪拱门”“肥猪送宝”等,盼望着猪肥年丰。这些猪形象中无一例外都是丰腴圆润,憨厚可居。现在生活各个细节中,都潜移默化地体现着对猪形象的喜爱和对财富憧憬。比如,有金猪存钱罐,金猪招财,金猪送福,金猪拱福等。

现代养猪一样可以创造大量财富,在2019—2020年全国几大商业巨头,纷纷进军养猪行业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作为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学习好科学的养猪技术,利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的同时,振兴中国养猪业。

1.4 现代社会被误解的“猪”

到了现代社会,猪给人愚笨,脏兮兮的第一印象。这些不好的印象来源于表象,当我们真正了解猪之后,这些误解终会被解开。猪给人愚笨的感觉,大抵是因为其肥头大耳的形象。实际上,猪相比其他动物是异常聪明的一类,它的记忆力比狗更高,具有相对较长的长期记忆能力,其嗅觉和听觉均不在狗之下。猪敏锐的嗅觉和听觉在狩猎,救生,军事排雷,防爆,搜毒品方面有所应用。1915年德军与英法联军的激战过程中,利用毒气的方式进行攻击,当人类和牲畜频频因为毒气倒下后,只有猪只存活了下来。经研究发现,由于猪的嗅觉非常灵敏,当毒气袭来,猪不停地利用鼻子拱地,鼻子插入泥中,毒气经过土壤孔隙的过滤,猪只才幸免于难。利用这一原理,猪形防毒面具自此诞生,并沿用至今。

由于现代化设施化饲养,集中程度较高,猪只饲养密度较高,所以猪给人脏兮兮的印象。其实,猪是一类爱干净的动物,如果面积充足的情况下,它不会在有粪尿的地方躺卧。猪只有“三点”定位习性,也即它“吃”“住”“排”是严格区分的。如果现代化饲养,猪只饲养密度过大,猪只三点定位的习性将会被破坏。另外,猪的汗腺不发达。户外散养的猪,酷热时也常常利用在有水的泥地里打滚来消暑降温,这也是猪的“生存智慧”。

学习知识,不光看表象。“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所以学习猪的文化和猪的习性,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猪、喜爱猪,是当代动物科学人才肩负的使命之一。

2 品种优势应自信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方猪种,也是中国与外国建交的重要“使者”。浙江金华猪曾经作为礼物,赠予法国、日本及泰国等。中国猪种具有诸多“外三元”猪没有的特殊优势。以单胎产活仔数最多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中国太湖猪为例,它是世界诸多国家纷纷引进的明星猪种。

2.1 免疫力强,抗逆性好

民猪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优质猪种,位列世界八大猪种之一。具有极强的耐寒特性。在低温条件下,接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不打折扣。而对于大白猪来说,低温会显著降低血液中胰岛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的浓度,提高血液中皮质醇、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的水平,降低了体内抗体的水平,使得接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大打折扣。藏香猪生活在缺氧高寒的高海拔地区,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极强。藏猪机体肺脏的微血管丰富度的升高、肺泡隔厚度的增加、血氧运输能力增强及低氧适应相关基因表达量均发生了明显的代偿性变化,这些独特的适应变化机制使得藏猪机体低氧耐受性增加,从而使得藏猪可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所以在北方散养猪的培育过程中,往往需要引入民猪和藏猪血统,以提高其免疫能力。

2.2 肉质好,耐粗饲

金华猪又称“金华两头乌”,业内有“中华熊猫猪”的美誉,是世界三大著名火腿品牌的原料猪种之一。用金华猪制备的火腿具有鲜艳的色泽,独特的芳香和悦人的风味。1915年,金华火腿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自1979年,金华猪先后四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法国、日本和泰国。2016年,被选为G20杭州峰会晚宴上的特供食材;2020年正式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金华两头乌猪”为唯一入选的猪肉类畜种。对金华猪进行粗饲试验,日粮粗纤维达到8.78%,金华猪的增重速度最快。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地方猪种的肠道,尤其是后肠道内含有大量且丰富的微生物种群,能够促进高纤维饲料的发酵,产生可利用的能量。

2.3 繁殖力强

太湖猪是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强,产仔量最多的猪种之一。主要分为二花脸、枫泾猪、嘉兴黑猪、梅山猪、横泾猪、米猪、沙乌头猪等猪种。1982年2月17日浙江省江阴县月城公社种猪场1头二花脸母猪与梅山猪配种后产的第8胎,产仔数42头,活40头,初生窝重29.6 kg,创世界之最。

二花脸猪是太湖猪7个类群中分布最广的猪种,是配套系选育中良好的母本。其具有性成熟早,排卵数多的特点。加之配种后子宫内环境适合胎儿生长,其胚胎死亡率低,形成了二花脸猪高繁殖力特性。梅山猪3胎以上窝产活仔平均值为14.2头,远远高于外三元种猪。

我国众多的优秀猪种各具特色,所以在面对“外三元猪”大行其道的同时,我们需要具有坚定的猪品种自信。这些品种都是老一辈科学家,经过筚路蓝缕的研究培育得来的,这也正是他们科学报国精神的体现。所以作为新时代畜牧科技人才,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为中国猪种的保护和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为我国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懂猪、爱猪,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国有悠久的养猪历史,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猪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非洲猪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双疫情的影响下,猪价暴涨又暴跌,国际形势紧张,饲料原料紧缺,种源引进受限。健康安全的猪肉生产,守护国民健康和保护环境,要求我们新时代的农科人才,需要有时代使命感,掌握国情,奋勇当先,为畜牧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3.1 猪粮安天下-价值驱动

在中国,有“猪粮安天下”的俗语,可见猪肉关乎着人们全面的饮食,营养和健康,猪粮“安”,则天下“安”。从近几年的猪周期来看,非洲猪瘟的影响下,导致能繁母猪数量骤减,猪价暴涨至近20年最高点。猪价上涨后,对畜牧业,饲料行业甚至对居民的物价产生影响。猪价格暴涨,导致居民猪肉消费量大大降低,对蛋白质需求主要通过鸡蛋、牛奶及禽肉、牛肉和羊肉作为代替品,造成养禽业及牛羊产业等的振兴。猪肉价格上涨之后,带动其他畜禽养殖行业,同时也带动了饲料行业的高速发展。这也正诠释了“猪粮安天下”的现实含义。目前养猪业还受到非洲猪瘟的困扰,所以生物安全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对我们养猪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猪场自身的生物安全意识,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养好猪,显得尤为重要。

猪价暴涨之后农户和养殖企业纷纷入市,在党和国家的高强度的管控之下,猪肉期货,冷冻肉的投放市场,价格补贴,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科技支撑,全方位地推动生猪产业恢复生产。这也体现了我们的党和国家对国民基本生活的重视,以民生为福祉,保护了群众的菜篮子。有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指引,我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走的更稳,更好和更快。且无论在猪价的高点或者低点,尤其是低点,推动养猪技术提升,高效地利用低成本养好猪,是目前养猪行业盈亏的核心。所以作为新农科人才,养好猪,也相当于为国家分忧,为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

3.2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要自立自强

我国目前食用的猪肉,主要是“外三元”商品猪。我国虽然生猪养殖规模和数量相对较高,但是总体养殖效率和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从2011年开始,我国种猪的进口就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2017年国内种猪进口10 527头。我们与西方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清醒认识我国养猪业的现状。胸怀科技报国之心,为我国培育自己的优势猪种,为养猪事业做贡献,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年国内暴发非洲猪瘟疫情,能繁母猪数量骤减,2020年以来我国企业自国外引种量达到最高值30 000头,创历史新高。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随后在全世界蔓延,国际贸易受阻,国际双边、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放缓。中国过度依赖于种猪进口问题日益凸显,没有自己的优良品种,将成为中国养猪业的短板。对于畜牧业未来的科技人才,亟需我们认真学习科学的知识和经验,加强自身专业修养。避免“重引种,轻育种”的情况,培育我们中国的优质猪种,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提高猪的养殖和管理水平,解决中国的种质问题。动植物育种需要长期的投入时间和精力,所以需要我们具有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持精神。

中美贸易摩擦加之新冠疫情暴发,粮食进口受限,粮食价格暴涨。2021年11月玉米价格较2018年7月价格上涨了近600元/t,豆粕价格上涨800元/t。饲料营养方面,创新发展改善生猪养殖饲料配方的营养水平,发掘新的饲料原料,降低对进口原料的依赖,提高饲料加工的水平和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使学生具有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为我国养猪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3.3 安全猪肉生产-健康中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不良商家和生产者为了追求效益,在饲料中添加过量的瘦肉精、高铜、镇静剂及抗生素等,导致有害物质在猪肉中残留,造成猪肉安全问题。随着2020年7月1日,我国全面禁抗法令的颁布,饲料中禁止添加抗生素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管控举措。那么在禁抗大背景下,对现代养猪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具有更高的饲养管理技术;增强法律意识,规范使用各类饲料添加剂和药物;建立完善的疾病防御系统等。

随着畜牧业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和污水会对水资源产生重大的影响。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硫化氢和氨氮等严重污染空气。对猪添加高铜及高锌等饲料添加剂的饲喂,导致猪粪便中重金属超标,污染土壤。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影响农作物及其他动植物的生长。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养殖产能低,环保意识差,管理模式和设备水平低等。所以安全猪肉生产的另外一层含义还包含“环境友好”饲养管理理念。这就对我们畜牧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要合理地配制更符合各阶段猪营养需要的饲粮,培育饲料利用效率更高的猪种,研发更加科学有效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增强环保意识,科学地选择养殖场地,宣传和促进有机肥的利用。利用科技的力量,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维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总之,在大学的“猪生产学”课堂上,培育学生具有猪文化自信,猪品种自信,面对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猪周期变化,能够坚持本心,利用科学的生产技术降本增效。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严守法律红线。除了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之外,还应肩负起宣传和普及更多的先进管理经验,学习无抗养殖相关技术和法律规定,生产安全健康的猪肉。利用科学技术多举措并施,保护环境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建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利用“猪生产学”专业课程,培育学生们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成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农科人才。

猜你喜欢

养猪
Vista看天下
养猪众筹平台的调查分析
母与子
欧盟出现养猪热
浅谈生态养猪技术
养猪:这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坏的一年
农村夏季养猪管理措施
胡显丰的“分散养猪方式”
乡土宠物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