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打造“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22白冬梅
白冬梅
红河州打造“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白冬梅
(中共石屏县委党校云南红河662203)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简称“红河州”)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地理区位等条件十分优越,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上拥有巨大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河州提出了“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夯实以“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文章结合近年来红河州打造“绿色食品牌”示范区的现状及成效,分析“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的条件,并从现实维度论证这一举措的可行性、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进一步阐释红河州打造“绿色食品牌”示范区举措及优化对策。
“绿色食品牌”;乡村振兴;红河州;产业示范区
根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要求,红河州将努力建设“三张牌”示范区,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助力。所谓“三张牌”,分别为绿色食品牌、绿色能源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1]。其中,绿色食品牌是“三张牌”示范体系内最重要的一张,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落脚点。一方面,绿色食品牌的内涵是“以食品产业为基础、按照产业兴旺要求、融合生态文明理念”,将引领红河州高原特色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转型升级,加速现代化工业理念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渗透。另一方面,绿色食品牌的外延是“延伸产业链、打造大品牌、提升附加值”,将绿色产品深加工作为红河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朝向构建全产业链、大物流链、高价值链的方向推进。“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领头羊作用,能够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世界知名品牌建设、本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活力。
1 红河州打造“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的条件
“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发掘红河州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这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纵观近年来红河州发展“绿色食品牌”的现状与成效,发现助力乡村振兴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业综合生产力不断增强
红河州位于我国低纬度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海拔落差达到2 000 m以上,境内北回归线贯穿而过,造就了气候多样、物种丰富、土壤肥沃等先天优势。近年来,在精准扶贫、生态农业、美丽乡村等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红河州不断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2020年,红河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64.4亿元、同比增长为5.9%;农产品加工产值为983.75亿元,位居云南省前三,全年GDP上升至国内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名,达到2 417.48亿元。
1.2 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目前,红河州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畜牧技术推广站。该畜牧技术推广站功能完善、推广经费获得了大力支持,信息化水平也相对较高,是全国一流的地州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之一。现阶段,畜牧业大数据平台已应用于红河州。在华为红河州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下,红河州实现了大数据平台与可视化物联网相结合的智慧养殖一体化,成为云南省数字农业的引领者,对于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3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2021年末,红河州已完成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其中,存栏20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场就有近900个,建水、弥勒等五个县级地区,每年生猪出栏数量可达到50万头以上。除此以外,年出栏量较大、影响力较高的广东温氏生猪养殖项目、正大生猪养殖项目等也先后在红河州内驻地。其中,弥勒地区凭借超百万套肉鸡育种,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种禽生产基地之一。目前,红河州内能够存栏5 000只以上肉鸡的规模场已有260余个,弥勒、开元、建水等5个县级地区每年的肉鸡出栏量超过200万只。能够存栏5 000只以上的蛋鸡规模场已有近400个,建水、开远、弥勒等地年蛋鸡存栏量均能够达到100万只以上。鸡蛋的外销对象主要是国内其他地区,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年外销量达5万t,外销年收入超3.5亿元[2]。除此以外,以肉牛、肉羊为主的生产基地也已经完成建造。近200个规模场能够存栏50头以上的肉牛,个旧、建水等六个县级地区仅肉牛年出栏量可以达到4万头及以上。目前,所建设的以肉羊生产为主的规模场数量与肉牛较为相近,其中,建水、泸西等三个县级地区的肉羊出栏量均能够达到10万只以上。
1.4 畜牧业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辨识度
红河州内超40家畜牧养殖企业已经获得“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的认证,州内立新种羊等五家畜禽养殖基地入选2020年云南省200家省级产业基地,还有4家养殖基地被纳入“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目录。云南乍甸乳业在2019年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并在2020年被授予“云南老字号”荣誉称号,2021年,该企业成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20佳创新企业之一。红河州内共有16个村落被纳入2021年省级“一村一品”畜禽养殖专业村发展目录[3]。
1.5 绿色种养循环发展的不断推进
2018年,蒙自、石屏两地区成为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单位,此后,建水县等也加入该项目。截至目前,红河州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装备已基本做到全覆盖。
2 红河州“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打造重点
基于“打造五个基地”的工作要求,结合时势,发展产业、主体及平台三合一模式,红河州充分发挥当地水果、蔬菜、花卉及规模养殖等产业优势,致力于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绿色食品牌”示范区的建设重点,从而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足够的支持。
2.1 建设高端稻谷基地
基于红河州优良的水稻品种结构,红河州计划建设优质稻产业带,鼓励使用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绿色稻米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促进梯田红米产品开发,同时强化红河州地理标志,让红河州绿色稻米成为云南高端稻谷的主要代表。
2.2 打造红河干热河谷产业基地
红河州热带水果品种丰富,冬早蔬菜及前文提到的梯田红米等也是红河州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因此,可开发连片布局产业基地,重点在红河谷周边打造大规模热带水果基地及连片基地,不断提升红河州基地化率。
2.3 大力建设高端果蔬基地
红河州水果成熟时间较早,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错季上市。红河州由于具有良好的温带生长环境,可重点建设蓝莓产业带,抑或成立以优质蓝莓为主的小浆果基地,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作为云南省蔬菜产量最高的地区,红河州可继续强化对泸西蔬菜集群的发展,以万亩为单位建立单品蔬菜基地。同时,通过包装的不断优化及冷链物流的不断完善,让泸西蔬菜得到进一步的推广[4]。
2.4 重视高端云花基地建造
瞄准开远、弥勒等花卉产业园,可发展红河州高端花卉,通过自主研发等手段增加高端花卉品种。
2.5 建立优质畜禽供给基地
依托红河州北部地区规模养殖的发展优势,还需加快优质畜禽,如肉牛、肉羊等供给基地的建设,鼓励规划养殖小区及家庭农场建设,争取获得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肉制品企业的支持。
3 红河州打造“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举措
红河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将以实施“一二三”行动为工作主线;“一”是抓一县一业;“二”是聚焦种业、电商两端;“三”是提升设施化、有机化和数字化水平,推进“五大基地”建设。结合上述内容及现阶段红河州“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打造重点,笔者对下述发展举措进行阐述。
3.1 不断提升工作机制保障能力,创建良好外部环境
第一,工作机制保障能力的强化需要各级党委及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基地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认真听取畜禽供给基地、果蔬基地等的工作汇报,明确不同阶段制约基地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
第二,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由领导统筹规划,分管负责人职责明确,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与相关负责人联系,能够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工作保障。
第三,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和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重点宣传“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提高大众在生产基地建设方面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相关单位还可以将为乡村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基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体作为先进典型,通过官方微博等进行表彰和宣传,从而激发其他群众的生产积极性[5]。
3.2 加大扶持力度,为乡村振兴奠定发展基础
为加强对乡村振兴的扶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有必要建立产业扶持和贷款贴息机制。例如,由市政府或县级单位每年注入一定的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或结合各产业发展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额度的贷款贴息,用“先建后补”的方式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便利。
第二,可尝试通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市政府可结合实际情况出资,县级单位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确定风险补偿金比例,如1∶1或1∶0.8等。金融机构基于风险补偿金的金额上调10倍,给予红河州各地畜禽生产基地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还可以建立贷款担保分担机制,提高乡村群众对“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的认可度。一旦发生贷款风险,政策性担保公司将成为贷款本息偿还的主体,偿还七成债务。县级单位需要从之前拨发的风险补偿金中抽取二成,剩下的则由承贷银行金融机构承担。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乡村“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的风险,有助于调动乡村群众的积极性。
对于养殖用地,政府相关部门也要积极争取项目,为养殖基地配套的完善创造条件。对于要进行畜禽养殖的用地,要优先批准自然资源、水利工程等的使用,抑或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缩短处理时间。电力资源作为养殖基地等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相关部门需要强化对各基地电力配套设施的投入,并结合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用电政策,给予基地建设与发展相应的政策优惠。
3.3 贯彻落实“五个基地”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前文提到,高端稻谷基地建设是“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的重点。红河州计划将水稻全产业链建设作为主要入手点,通过高端稻谷基地建设提升红河州稻谷品牌的影响力,致力于将红河州高端稻谷基地发展成为“绿色食品牌”的核心示范区。基于红河干热河谷资源的资源优势,可建立集热带水果、中药及冬早蔬菜等多产业为一体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除冬早蔬菜外,红河州的水果也是错季成熟的,前文所提到的高端果蔬基地建设就是基于这一优势。多产业集合为产业领军企业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农产品在全世界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红河州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及辨认度。打造2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是红河州近五年的发展规划之一,凭借开远、弥勒等县级地区较高的技术水平进行种源的自主研发[6]。为了让云南花卉走向世界,红河州还需要思考精加工、旅游产业、花卉创业、电子商务等问题,从而形成一条相对完善的产业链。畜禽供给基地主要是以肉牛、肉羊等的生产为主,要想成为国内优质畜禽供给基地,还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对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的开展。
3.4 培养高素质“三农”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人才与技术振兴
长期以来,红河州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视乡村人才引进,同时也在为建立专业性更高的“三农”人才队伍不断努力,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培养高素质“三农”人才队伍,首先需要明确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两个问题,在与现代农业规模化相适应的基础上培养一批爱农业、技术高超、懂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可组建以农业首席专家、农机指导员及乡土专家为主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负责“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各项事宜,为乡村群众提供指导,提高各基地生产建设质量与效率。除此以外,为壮大农业种植、养殖等的建设队伍,还可以实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即红河州不同地区乡村教师按照地区分配竞争上岗。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筛选出专业知识过硬、技术水平较高的乡村教师,对于当地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7]。除此以外,还可以严抓“三支一扶”计划,对高校毕业生等高水平基层工作者给予较高的关注,并从中选取部分人,将其培养成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等。与此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或乡土人才在红河州自主创业,也能够推动各基地生产建设,甚至能够为“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带来更多的创新思想。关于社会人才的培养,政府相关部门可开通下乡通道,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加入红河州现代农业建设中。此外,还可以引导红河州老党员、干部或人大代表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回到乡村发挥余热,从而实现红河州内部人员的良性流动。
红河州可定期派人前往行业协会或企业技术部门学习,也可以聘请行业协会成员及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前来实地指导,帮助技术人员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等,从而快速完成产业信息网络的构建,为问题反馈与处理提供便利。
4 结语
红河州通过“绿色食品牌”示范区的建设,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之举。在此过程中,红河州政府及相关单位需要明确红河州“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打造已经具备的条件,以及未来的打造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本文从工作机制、政府扶持、政策落实及人才引进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端之年,在历史发展的新据点,红河州政府及相关单位应牢牢贯彻落实“五个基地”发展战略,在“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发展思想,从而持续提升红河州产品品牌的影响力。
[1]李忻蔚,芮艳兰,丁仁展,等.RCEP机遇下云南“绿色食品牌”建设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5):73-75.
[2]江惠琼.加快云南“绿色食品牌”发展的措施建议[J].云南农业科技,2021(6):21-25.
[3]李志雄.红河州打造“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J].中国畜牧业,2021(21):29-31.
[4]刘宇.“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助力打好“绿色食品牌”[J].云岭先锋,2021(6):38-39.
[5]本刊编辑部.打造“绿色食品牌”激发农业新动能[J].云南农业,2020(7):1.
[6]钱琳刚,和玉林.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举措探讨[J].农业展望,2020,16(6):70-74.
[7]杨俊伍,乔召旗.夯实“绿色食品牌”的产业基础[J].社会主义论坛,2018(10):33,35.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3.46
F326.3
A
2095-1205(2022)03-1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