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整地技术在营林生产建设中的运用
2022-11-22刘大海
郭 雄 刘大海
适时整地技术在营林生产建设中的运用
郭雄刘大海
(定西市安定区车道岭林场甘肃定西743000)
文章分析了适时整地技术的概念及应用意义,探讨了适时整地技术的实施方式方法,提出了其在营林生产建设中的运用措施,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适时整地技术;营林生产建设;生态环境改善
近年来,我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生态平衡的维护,以缓解以往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们需要大力发展营林生产建设,通过适时整地技术提高土壤土质,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提高林业建设水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1 适时整地技术概述
近年来,我国对生态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重视程度,各部门都逐渐认清营林生产工作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而整地则是营林生产建设中的基础工作,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工作人员应在整地环节进行植物的播种,或是移栽植物的翻耕,这种针对土壤耕植改造的技术还可以有效调节土壤中的养分、水分、肥料等多种因素的含量,并加强土壤土质条件,为即将进行耕种的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整地不应过于频繁或过于松懈,只有通过适当的整地才可以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并通过适当整地加强土壤肥力,同时还可以起到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促进整个植树造林、营林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工作人员为此也应充分了解植物作物的情况,并针对不同植物的耕种,灵活调整整地的力度与频率,根据自然环境选用适当的整地方法,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
2 适时整地技术在营林生产建设中应用的意义
2.1 优化土壤物理性质
在营林生产建设过程中,如果土壤缺乏有效管理,就会产生大量的杂草,既占用了植物所需吸收的养分,同时也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量,难以维持植物稳定的生长环境。而通过适当的整地技术,则可以起到调整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保证土壤内部的颗粒结构。工作人员为植物浇水时,水分会进入土壤从而渗透植物根茎,如果土壤质量不佳,就会由于内部土壤颗粒凝结,阻碍水分渗透性能,而通过适当整地后,疏松的土壤就可以保证水分的渗透性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另外,在春耕季节,工作人员也需要合理控制整地频率,应考虑到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各地都应针对植物与季节特性进行灵活调整。通常在南方,人们会在春季初期进行整地;而在北方,大多是在秋季进行整地,特别是在某些干旱地区,则应在夏季就开始进行整地工作,保证土壤内部的活力以及水的渗透性,减少土壤内部的水分流失,为植物提供更为有利的生长环境[1]。
2.2 改善土壤化学性质
当前很多地区在进行营林生产时,普遍存在滥用大型机械进行土体翻整、过量释放农药化肥等导致土体土质的恶化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工作人员本身专业知识不足、管理手段欠缺等方面。这些现象的发生会大幅降低土壤的质量,进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适时整地技术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适当的整地技术可以改善被农药或其他化合物破坏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内的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如氨化细菌、有机磷细菌、纤维素等,而多种有益微生物也可以起到改善土壤水分、温度的作用,进而促进土壤中氮、磷与钾元素的产生,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缓解土壤被破坏的程度,提升土壤质量。
2.3 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病虫害防治力度
杂草与病虫害往往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杂草草根的盘结程度较高,很容易影响林木植物的根茎生长,且由于杂草也同样吸收生长养分,还会引发幼苗与幼苗之间的养分争夺,对各类植物的生长造成威胁。且在杂草的处理过程中,若采用大面积喷灌消杀的方式,同样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会破坏土壤的化学结构,而适当整地技术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与土壤环境,起到降低园林维护成本,提高园林收益的作用。
另外,病虫害同样是困扰众多林业工作者的一大问题,病虫害种类繁多,且危害性较强,同样也拥有着较强的传染性,且一年四季各个时段中,都有暴发不同种类病虫害的可能性,一旦暴发,就会对林业工作带来较大的打击。同样对于病虫害的消杀方式,也应通过科学措施,避免由于药剂的大面积喷灌而产生对其他植物的威胁,通过适当整地技术也可以避免害虫与病菌孢子的生长,从土壤中破坏有害物质的生长条件,减少土壤中发霉、潮湿或病变的土体,加强土壤内健康微生物的成长,全方位构建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进而也为林业提供更有效的保障措施,推进林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2]。
2.4 缓解水土流失,为林木生长储备资源
在当前林业生长过程中,很多区域还会面临水土流失的问题。水土流失多由不合理行为或各项自然因素所致,例如缺乏植被保护,土体自身质量不佳,缺乏稳固性,再加上很多地区还会面临暴雨季节,在雨水的冲刷下,本就难以承载的土体进一步失衡,造成大面积损伤,或是其他地区的泥沙被裹挟在河流中,日积月累地对周边河岸进行冲刷,边坡耕地就很容易暴露在水土流失的影响下,进而降低了田间的持水能力,促使土地贫瘠的加剧,对林业生长带来恶劣影响。
适时整地技术则可以利用很多坡面工程(如梯田等),加强在山区或丘陵地带的土壤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在土壤中种植耐旱植物,改善当地环境。另外也可以通过适时整地技术为土体内部积蓄水分与生长资源,可以自发性地在当前区域构建出一个循环供养体系,不仅对水土流失起到良好的防范效果,还可以有效促进林业生长,提高当前区域的经济收益,改善当地自然环境,促进营林生产的长久发展。
3 适时整地技术在营林生产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林业是我国的重要资源,我国各地的营林产业面积多、分布广,因此在各地都应积极运用适时整地技术,促进当地林业建设的发展。但在当前工作过程中,依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适时整地技术的效用发挥。
当前很多林业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适时整地技术的重要意义,再加上当前国家也并没有对于整地工作制定出明确的法律法规,各个林业建设园区对于工作人员也没有出具明确的管理制度,因此很多工作人员都缺乏对其的认识,甚至还有很多园区的工作人员完全不了解适时整地技术的内涵,普遍认为种植前的翻土、施肥工作就是整地,这也导致各园区难以有效运用适时整地技术。另外,年轻人普遍认为林业工作没有发展前景,不愿从事林业工作,因此,现有林业工作者的年龄普遍偏大,甚至有相当部分工作者的文化程度不高,且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已经成为林业发展中的一项阻碍,对适时整地技术的发挥产生了阻碍[3]。
当前林业建设中,很多区域的林园基地建设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对母树林的管理较为不力,各项设施与硬件较为落后,这也导致林业园区的种植树种跟不上当前市场的需求。此外,选种人员也由于缺乏认识,没有大力发展市场上较为优良的品种,因此在培育的过程中也难以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而适时整地技术在面对相关树种时也难以保证高产,从而使得林业园区的经济效益较低,工作人员更加轻视适时整地技术的运用,不利于林业的整体发展。
因此,在营林建设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适时整地技术的效用,应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养,以及对于技术和设施的管理。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以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应分季节、分环境、分植物种类,灵活性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整地处理,例如,面对坡度不大的平原地区或缓坡地带,应采用全面整地的方式,或进行大面积造林植树,直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对其中涉及的各项技术,如深度与长度的测量、场地勘测、断面勘测以及设施机械的使用等进行深入学习。积极采购各项新技术设备,更新管理理念,并应严格遵循科学依据,充分运用各项便利条件,为整地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同时还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因素的产生,例如为了提高成活率节省整地的用工,并注意农药与化肥的使用等,根据环境选用相应的整地措施,做好技术培训。
4 适时整地技术在营林生产建设中的实践运用
4.1 实施林地清理工作
我国营林种植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且树木生长周期较长,因此对于适时整地技术有着较高的质量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适时整地技术时,首先应做好林地的清理工作,进行整地前,应对造林区域进行清理,例如对灌木、杂草、藤条以及脱落的树枝等进行清理,可通过人工或机械处理的方式,将杂物进行平铺或堆叠,而为了避免害虫与细菌的滋生,则应尽快对其进行处理,通常可在林地周围设置20 m左右的防火线后,对内部清理的杂物利用燃烧的方式彻底清除,且保证在燃烧清理后可以看到实体土层,且尽可能规避其他可燃物,相关人员应切实遵守《森林防火条例》,并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做好防火措施,将各项杂木、灌木、杂草等进行深度清理,确保先前堆叠的杂物被完全烧毁。
4.2 机耕全垦整地
整地的方式多种多样,在面对地势平坦的区域时可采用全面整地的方式,直接对当地的土壤条件进行改善,这种方式的效果较为直观,但也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很多坡度较大、水土流失情况较为频繁的林场,就难以采用全面整地的方式,因此,应结合具体环境,可利用机械设施进行整地。
通过挖掘机的机耕全垦整地方式较为常用,特别是针对坡度较高,地势相对不平坦的区域进行开垦,既可以通过机械的加入提高整地效率,也可以进一步达成施工要求,确保施工质量。通常来说,机耕全垦整地的方式一般需要挖掘50 cm以上的深度,并敲碎土层内覆盖的泥土,确保敲碎形成的土块的直径小于10 cm,另外也应将土层下的树根翻出来,振散根茎上面附着的泥土,再进行复栽,需注意泥土的表面应保持平整,并应避免机械的加入而破坏植物根茎,必要时可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植物根茎进行养护[4]。
4.3 明坎整地与暗坎整地
整地工作中除了机耕方式外,还应准确结合种植树木的种类,对造林的密度进行挖坎,以达到整地的效果,挖坎整地分为明坎整地与暗坎整地。在进行营林种植时,工作人员应沿着等高线的方向对坎进行配置,并要保证挖坎的底部的水平度,且还应在坎内进行测量,对于坎底面的对角线交叉点进行标记,并计算交叉点对坎面的垂直距离,此时测量人员可仅通过对周边的土体进行测量统计数据,不需要测量周围的浮土。通常坎的长度与宽度为50 cm左右,深度在35 cm左右,且工作人员应按照树种的大小与需要生长的间距情况来灵活调整坎的大小。
明坎整地与暗坎整地工作中,要求挖掘过程中应将土壤表层与内层土进行区分,并将表层的土壤放置在挖坎的上部,当作软土,而内层土壤则需要埋在坎的下段,此时若进行明坎整地处理,工作人员就需要将明坎堆叠的表层土与内层图进行回填处理,并通过下面的内层土进行重新覆盖。而暗坎整地虽然不需要进行回填,但需要将明坎整地中挖坎内的土块捣碎,并保证其直径应从原本的10 cm左右缩减到不超过3cm,将内部的土壤作为软土层,并将坎内部的杂物(如草根、树根、石块等)进行去除,保证坎位内部以及坎底面的平整度。
4.4 带状整地与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同样作为非全面整地技术中的一种,可以在坡度较平缓的地带进行应用,让种植的树种呈现带状,并清理两侧的制备,并在保留带堆积成条状。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等高线的方向,并考量周围地形,在面对植物较为茂盛且水肥条件较为良好的地段,可运用水平带整地,一般带宽为1.5 m左右,且可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在坡度较小时,可稍微调宽,一般整地深度为40cm左右,同时也应保证与地面的持平。而对于地形不平缓,且土质较为破碎的地域,可采用水平阶整地方式,此时应保证水平阶向内部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且在保留带外侧应留有土埂[5]。
此外,在各项整地方式中,还可运用较为灵活的块状整地。这项措施的适应范围较广,很多环境的地带都可运用这项措施,可以起到节约时间、促进工作效率的效果,让种植点呈现人为划分的块状区域,并在该区域中进行化学药剂处理。每一小块土地应保持在0.5 m的半径内,平原地区大多数采用圆块状,而在山林地区则可以采用鱼鳞块状的区域进行整地。虽然块状整地具备成本小、时间短、适应性较强的特点,但在效果上却并不明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将块状整地与其他方式相结合,从而提高树木的存活率,进一步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 结语
在营林生产建设中运用适时整地技术,可为林木提供较为良好的生长环境,并起到改善土体质量、提升杂草清除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但也应持续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工作人员对全面整地、土体清理、机耕全垦整地、明坎整地与暗坎整地,以及块状整地与带状整地的应用效果,全方位强化整地工作的效果,以促进我国营林生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刘晓芬.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林业生产建设的关系探讨[J].新农业,2021(22):96.
[2]卫凡.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林业生产建设关系及改进对策[J].现代园艺,2021,44(3):189-190.
[3]彭新荣,彭新成.博白林场营林生产建设中的适时整地技术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24):68-69.
[4]李占勇.探究适时整地技术在营林生产建设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20(6):217-218.
[5]周国元,胡俊明,邢志军,等.浅谈适时整地技术在营林生产建设中的运用[J].农家参谋,2020(4):128.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3.41
S750
A
2095-1205(2022)03-126-03
刘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