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下广东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2-11-22陈楚亮
陈楚亮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广州 510500)
新冠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导致体育赛事全面停摆,体育制造业等产业也陷入困境,但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却给各个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疫情改变了人们体育消费的概念,而政府部门和体育产业的从业者也从中探索出新的行业发展路径。自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科学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推动体育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以来,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广东省体育行业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加强各部门联动配合,逐步恢复体育产业发展,鼓励有序开展体育文化赛事及全民健身活动,为百姓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休闲服务,加快体旅文商农等业态融合发展,拉动内需,促进体育消费。在当前背景下,科学研判疫情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对其现状进行研究,对减少疫情给体育产业带来的损失以及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性意义和实质性帮助。基于此,该文对广东省受疫情影响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疫情常态化期间如何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政府部门决策和市场主体有效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提供参考和建议。
1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广东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全民健身稳步推进
全省各地市充分考虑全民健身活动特点、规模、场地和人群密度等因素,安全、有序推进场馆开放,组织开展小型分散的各类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如广州市开启城市体育节、全民健身月活动和珠海市开展“全民健身流动体验馆”项目等,让市民通过线上线下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参与体育锻炼,感受运动健康带来的乐趣,掌握运动健身的技能。有“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线上嘉年华”之称的“湾区运动汇”项目,由广东省体育局主办,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线上赛事与省内运动爱好者见面。自项目上线以来,受到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欢迎和支持,目前各类全民健身线上打卡运动正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1.2 各类体育比赛活动有序开展
作为广东省的顶级自创IP 赛事,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先后在韶关、阳江、清远等地进行。马拉松赛事也逐步恢复举办,如广州马拉松、横琴马拉松等。广东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广东省男女子篮球联赛、粤港澳大湾区帆船赛等大型赛事相继举办,推动了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建构和宣传,也给广东省重启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逐步恢复体育赛事活动之后,广东省的青少年体育赛事精彩纷呈,项目种类丰富、级别分类细致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吸引众多青少年儿童参加报名参赛。同时,青少年体育培训和体育赛事的融合发展也在省内逐步建立,为广东省体育赛事拓宽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1.3 职业联赛逐步重启
进入后疫情时代,国内职业联赛相继以赛会制比赛的形式重启,广东省以其优越的办赛条件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在东莞、梅州、江门分别设立CBA联赛、中甲联赛、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等3个赛区,并出色地完成防疫和办赛任务。2021 赛季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在广州赛区也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所有赛事,作为关注度极高的职业联赛,中超回归观众视野不仅给职业体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也为体育产业的复苏带来了活力。在广州市足协与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中超联赛能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举行,虽然是集中的赛会制比赛,但开放观众看台的举措,让阔别球场已久的球迷倍感鼓舞,重新点燃了球迷参与体育消费的热情。
1.4 训练基地吸引力增强
中国田径协会为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与深圳市联合开发训练基地。作为落户深圳的首个奥运基础大项的国家队训练基地,中国国家田径队深圳龙岗训练基地在龙岗大运中心正式签约揭牌。中国排球协会广东江门训练基地是中国排球协会在广东省建立的首个排球训练基地,江门发挥基地自身的优势,继续办好各项排球大赛,做好集训球队的保障工作。受疫情影响,广州两大中超球队广州队和广州城队选择在广州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和广州城足球训练场完成中超新赛季的冬训计划,同时温和的气候和优越的训练基地条件也吸引了山东泰山队等中超球队来到广州进行冬训。广州融创雪世界和深圳昆仑鸿星冰球气膜馆等省内雪上、冰上运动训练基地给各地的冰雪运动员和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条件和展示舞台,推动了冰雪运动项目在粤港澳地区的发展。
1.5 体育消费逐步恢复
广东省行业相关统计显示,广东省体育产业收入从2019 年的16150.66 亿元直接降至2020 年的8860.88亿元,可见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广东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创。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体育产业对广东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都相对稳定在15%左右,而疫情过后,体育产业对广东经济的贡献率直线下降到8%,降幅明显。虽然新冠疫情给广东省的体育产业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但疫情尚未退去,广东体育产业就呈现出回暖的态势,广东省体育产业报告显示,进入疫情常态化之后,广东地区的线上消费在2021年第一季度已经超过千亿,线下体育培训火爆,相对于疫情之前的同期增速超过20%。在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广东省体育产业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在逐步恢复[1]。
2 广东省促进体育消费的建议
2.1 出台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
认真梳理国家出台涉及企业应对疫情的财政税费、金融信贷、社会保险、就业促进等支持政策,通过“广东省体育局”网站、“广东体育”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省内体育企业宣传推送国家、省、市关于援企稳岗的各项扶持政策。切实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房租减免政策,鼓励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体育企业切实享受到各类支持政策。落实资金扶持政策,制定完善的赛事、职业俱乐部、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落实资金安排,对中央和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2]。落实人才扶持政策,引进一批高端体育产业人才,落实体育产业创业领军人才、团队资金补助补贴和入境、停居留政策[3]。
2.2 创新业态,丰富产品和服务
推进各类体育产业和消费载体建设,建造一批新体育服务综合体,切实发挥体育与商贸、文旅、健康等业态融合叠加效应。组织创建新一批国家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体育休闲方向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建设,进一步推动业态创新、功能拓展、提质增效[4]。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开发体育旅游项目、线路,将登山徒步、马术、越野跑等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向,支持良口马术运动特色小镇、融创文旅城、丹霞山等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5]。加快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体育文化融合互促,积极将马拉松、定向越野等赛事活动打造成体育文化品牌活动,组织开展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开发各类民俗体育文化融合衍生产品,宣传推广具有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特色的民俗体育生活方式。推进体育医疗融合发展,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打造融健身休闲、体质测定、健身指导、健康促进于一体的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培育一批以健康干预、健康检测、健康管理、健康咨询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项目[6]。
2.3 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模式
创新体育惠民消费方式,创新惠民优惠手段,制作“广东体育消费地图”。培育一批通过消费信贷、消费积分等促进体育竞赛观赏和健身休闲业的新型消费方式。建立一批多元立体的体育传媒新业态,促进消费者利用各类社交平台互动交流,提升体育消费体验,不断释放体育消费潜力。面向全省城乡群众发放体育消费券,进一步刺激疫情后体育消费需求,提振体育消费市场,并将广东省赴湖北、河北等地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纳入定向发放范围;对受疫情影响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体育消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态。积极推广居家健身方法,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服务”消费模式,大力宣传和推广直播类课程、居家运动打卡等形式的体育服务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消费体验馆、智慧健身房,促进体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7]。
2.4 开放体育场馆设施,为群众锻炼消费提供平台
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现有“群体通”基础上,优化升级全省体育场馆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提高体育场馆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各区围绕赛事举办、活动开展、运动训练、全民健身等,积极对本区域公共体育场馆进行多元化、智能化改造,满足事业和产业发展需要。学校体育馆应形成与社会资源的双向互动,即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既要统筹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体育场馆优先建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又要推进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各类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对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从此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益,实现互促共进[8]。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鼓励发展城市“夜经济”,打造社区夜生活消费空间,适当延长体育场馆夜间开放时间,合理延长商店、餐馆和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的营业时间,有序开展夜间比赛活动,增加体育场馆经济利益的附加值。注重深挖并创新服务消费、文化体育娱乐消费供给,打造多维消费场景,促进交叉消费,鼓励多元化的夜间活动。
2.5 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群众提供活动机会
切实加强对体育赛事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有序推进疫情防控解除后体育赛事活动的筹备组织[9]。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开展户外或隔网运动项目,举办规模可控的群众性赛事活动。通过看体育赛事、逛体育集市等方式,在省内主要热门商圈举办街头篮球、街舞、星空瑜伽、街头健身舞等体育主题活动,营造消费新场景。同时,提倡丰富多样的线上体育锻炼模式,如在线赛事(线上乒乓、智力运动、广场舞、跳绳等线上赛事活动)、在线体育健身直播及指导、场景化(办公室、客厅、楼宇、亲子等)健身指导等,由此也衍生出线上体育竞赛组织,线上体育配套产品生产与服务(智能穿戴设备)、线上课程开发、线上直播制作、线上产品与服务设计、线上体育活动研发与营销等一系列新兴业态内容[10]。
2.6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政府应及时掌握各地体育企业复工复产平稳发展典型案例,对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创新开展线上健身与培训、创新服务群众健身活动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给予宣传。整合并挖掘体育传媒作为宣传主阵地的作用,春节期间加大体育新闻报道和体育宣传的力度,增加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和新媒体的体育频道、体育专栏和社交软件的宣传比重。体育企业积极与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开设社交媒体账号,通过与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热门电竞赛事、热门影视综艺节目合作,将体育场馆、健身场所打造成为网红打卡景点,以此来维护客户、维护线上媒体和社群,进而增加黏性,为线下服务储备“粮食”[11]。大力发展“体育+电商”模式,体育企业通过直播带货等营销宣传新模式,不仅可以销售各类体育品牌器械和运动健身装备,还可以与其他销售平台合作,销售包括手机、电视机等观看体育比赛的物品。
3 结语
纵观全省,新冠疫情给体育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却提升了行业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虽因疫情受到了重创,却为全民健身行业和体育消费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进入疫情常态化背景之后,各类赛事逐步恢复,说明体育产业的市场容量大、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足的基本特点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化。为更好地助力广东省体育产业复工复产,应由体育部门牵头,卫生健康、文化和旅游、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制定疫情常态化短中长期文化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从政策安排、制度贯彻、活动组织、场馆管理、交通疏导、宣传服务、安全防控等各方面做好规划。因此,广东省的各级体育部门和体育社会组织应当在政府的指令下,继续加大对于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创新体育消费的模式,为深受疫情影响的大众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力争让体育产业成为广东省经济早日走出疫情影响,实现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