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需求与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保障研究
——以嘉兴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
2022-11-22徐慧明
徐慧明
(嘉兴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近几年,嘉兴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虽然围绕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比较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内涵和外延得到发展与提升,但同时发现存在落地结果与预期存在差距、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达成等问题。经过总结与反思发现,主要问题是实践教学资源分散,不能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组织跟踪协调不到位、实践教学经费短缺、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使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1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专业整体优势
1.1 实践资金整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裕的实践经费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与落地。整合后的实践资金主要源于4个方面:(1)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教师个人同服装公司签订的校企合作项目;(3)教学实践改革项目;(4)企业赞助。将所有资金整合可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资金主要用于以下5个方面。
1.1.1 用于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团队作为支撑,教师实践能力和个人职业素养是人才培养实践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利用项目资金,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1)利用暑假时间聘请服装企业和学校专业人才为专业教师开设培训班,学习内容包括服装制版与工艺技术等,主要解决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偏弱的问题,每年教师接受培训160课时左右;(2)委派教师参加服装专业机构培训,如WGSN、蝶讯服装网和热点趋势等专业机构的服装趋势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服装流行趋势预测、色彩搭配和产品设计开发等,教师能及时掌握时尚产业的动态和企业开发需求等信息资料,使课程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保证课程内容与时尚趋势发展同步,解决课程内容陈旧滞后的问题,教师在参与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3)充分利用嘉兴地区丰富的服装企业资源,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经过多年的努力,专业“双师型”人员已经超过80%[1]。
1.1.2 用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定位,利用周末和假期,聘请校外专业教师为学生开展专业培训,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如为今后要做服装设计师的学生定向开设服装纸样和工艺制作班,解决实践动手能力差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时也提升了人才的市场竞争力。(2)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利用企业赞助资金为学生发放实习补助,既能为学生解决部分生活问题,又能减轻接收企业的经济压力,使更多的企业愿意接受在校实习生。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也能及早地确定专业方向和发展目标,为实现人才与用人企业零对接做好准备工作[2]。
1.1.3 用于学生课堂实践耗材购买
4.过度包装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当前电商的发展。包装投资过大,使企业往往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这就让消费者感觉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不匹配,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欺骗,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市场认同,甚至会对市场丧失信心。此外,在电商模式下,过高的包装投资将影响其销售价格,因为过度包装所产生的成本,需要转移到商品的总价中,从而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服装专业学生在设计课程中要独立完成从服装设计到成品制作等各项任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为了节省开销,在服装落地制作过程中买低价、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面辅料,影响了最后作业落地的质量和整体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企业提供的赞助资金发放给学生,有效保证了设计效果的完整呈现,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1.1.4 用于聘请企业专业设计与技术人员,充实专业实践教师队伍
建立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资金聘请有经验的企业专业设计和技术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服装品牌策划与定位、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制版和工艺制作等,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设计开发模式,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1.1.5 用于支持学生参加专业大赛和学科竞赛
用整合资金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主要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行业举办的设计大赛和设计课程内比赛。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以及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1.2 实践基地和合作项目整合
近年来,嘉兴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过程中一直存在实践基地企业类型与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以及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的问题,虽然签订了校企合作项目,但深入开展的合作不多,不能完全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根据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课程性质,按类型、分层次地对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合作项目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1.2.1 为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提供项目信息和资金
部分企业掌握相对丰富的行业信息资源,愿意提供资金帮助学校进行专业发展和建设,如广州莱伊佐慕服装有限公司每年为嘉兴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提供20万元横向资金,主要用于聘请服装专任教师、购买实践耗材、进行专业对外宣传、服装款式设计开发以及教师学生考察调研和培训等,企业同时帮助嘉兴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对接嘉兴地区的服装企业,帮助专业解决了专业建设经费和资源不足等实际问题。
1.2.2 为课程提供设计与技术指导
合作企业要与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设计课程有较高的契合度。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对接不同的服装企业,例如“项目化女装品类设计”属于品牌成衣设计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对接合作的企业是雅莹集团和ZET服装品牌公司,聘请公司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和资深设计师进入课堂,课程内容和形式都按照品牌运营模式进行,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为课程实时提供设计开发内容与设计方向,并全程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通过项目合作既解决了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弱和实践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又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同时得到提升。
1.2.3 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企业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假期和毕业实习两个途径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宏观上会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选取适合的服装企业,如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分为时尚女装设计和针织服装设计两个专业模块方向,可以根据两个模块方向选取对应的女装品牌和针织服装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从微观上来看,会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个性特点提供实习岗位,例如有的学生未来想成立自己的服装电商品牌,就直接对接嘉兴本地的电子商务服装公司,公司将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制定学生的实习计划和组织相应岗位实习。
1.3 课程资源整合
近年来,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完成内容看,存在研究方向分散、没有形成系列与系统性的问题。为了改善现状,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具体内容如下。
1.3.1 整合课程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群
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结构体系由基本素质及表达、学科艺术理论培养、艺术设计能力培养、实践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5个部分构成。根据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和专业课程性质,围绕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模块课和专业选修课进行课程结构调整,对课程进行分类和整合的结果形成不同类型的课程群,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嘉兴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根据上述结构建立对应的课程群,如服装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群包括“中外服装史”“艺术设计史”“时装史”“设计美学”“奢侈品鉴赏”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历史和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专业基础课程群包括“服装线条表达”“时装画技法”“服饰图案”“服饰色彩”“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的专业基础可以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服装造型设计课程群包括“创意立体裁剪”“面料塑形”“服装设计”“服装创意设计”等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目的是启发设计思维,提升学生的造型设计、设计转换和创新设计能力;实践技能课程群包括“服饰手工艺”“立体裁剪”“纸样设计”“工艺制作”“服饰品设计”“刺绣”等课程,技术是实现艺术的重要手段,是服装设计的延展,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设计转化落地的应用能力;综合能力提升扩展课程群(课程包括“丝网印刷”“手工印染”“时装摄影”“服装CAD”等),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素养与设计应用能力[3]。
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解决了课程定位不清楚、课程衔接不够紧密和内容重复等问题。
1.3.2 整合企业优秀专业设计师和技术人员参与课堂教学
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对课程进行科学的拆解与划分,实行“一课多师”上课形式。在服装设计类课程中,学生要独立完成服装市场调研、灵感提取、款式设计、纸样设计、工艺制作等各个阶段的任务,根据课程在不同阶段的性质和特点聘请不同的企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市场调研、灵感提取、款式设计部分由主讲教师与企业设计总监或资深设计师共同完成,内容与形式完全按照企业的设计开发流程模式进行;纸样设计和工艺制作阶段主要聘请企业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制版师和样衣师辅导学生共同完成,通过这样的合作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2 制定实践项目实施保障计划,确保实践改革项目推进
专业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一直存在组织、计划、跟踪服务和实施保障措施等问题,这是实践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改革有效实施,需制定一些制度和实施方案计划。
2.1 成立实践项目指导领导小组
实践项目指导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实践项目资金与资源的分配、企业对接、师资调配、组织计划和跟踪服务等工作,主要负责协调在实践课程、教师和学生实习实践中的各种事宜和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实践教学正常运转,形成良性循环。
2.2 为学生制定定位定向实践实习计划
按照实践教学基地类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个性和发展方向,分批次、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学生实践实习计划。首先,对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进行分类梳理,列出实习岗位,例如设计师助理、商品专员、品牌培训师、商品销售、陈列师助理和展示设计师助理等;其次,根据岗位接收的实习人数以及学生自身条件、个性特点和发展定位,为学生安排“量身定做式”的实习计划。通过有计划的实习安排,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达到人才培养目的。
2.3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创业设计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意设计能力是高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创新创意是专业和产业发展的动力,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可以提升人才的竞争力,突出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竞赛融入相关课程实践和生产实践中,依据大赛性质,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组织程序。根据竞赛主题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和创新能力。根据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特点,分3个层次实现创新、创意和创业能力培养:一是通过专业设计课程内比赛,二是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三是通过行业大赛[4]。
通过上述资源整合和实施保障措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满足区域产业需求,增加人才培养竞争力,使专业特色和内涵得到凝练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