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22-11-22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马云聪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马云聪
在我国,自古便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肯定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积累的过程,积累的知识、经验与情感最终要找到一个集中的突破口来应用,这就是写作。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在长期的阅读中建立起了语感,积累了语言和知识,教师要时刻具备学用结合的意识,引导学生将阅读的成果转化为写作成果,而这则需要大量优质的策略作为支持。
一、读写结合的概念与含义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基于所读的文本内容来创作,可以利用文本中的语言,经过改写成为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抓住文本的故事情节,展开畅想,只要是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灵感,最终被应用于写作中,都是读写结合的体现。具体细分,可以将读写结合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促写型”、“促读型”和“任务型”,体现出了在读写结合过程中的不同侧重。这也表现出了读写结合的另一个特征,那就是双向促进。但不能将其简单的定义为用阅读来提高写作水平,也可以用写作训练来反向提升阅读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总目标,以促进每个个体发展为前提,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和策略,展开形式多样的训练。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读写结合的形式不够新颖。
有调查研究发现,如今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具备读写结合的意识,在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地促进阅读和写作一体化,但是却有极少部分的教师不主动学习读写结合的方法与技巧,在真正实践的过程中只采用几种固定的模式,比如让学生写一写读课文后的感受、拟定一个和文章题目相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照猫画虎去创作……这样的读写结合任务设计浮于表面,学生只能从最浅显的角度模仿文章的皮毛,缺乏深入思考,完全是为了模仿而写作,内容制式化,没有真实的情感流动,缺乏灵动的气息。这种一成不变的读写结合训练很快就会令学生失去新鲜感,使其写作的热情逐渐下降,甚至为了迫于完成任务而去抄写作文书中的内容,这显然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2.过于牵强的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的前提是阅读与写作任务必须有结合点,对于这个“点”的寻找和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写作训练很可能是没有价值的。在教学中,这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有时,教师设计的读写结合任务没有抓住要点,十分牵强。比如,在学习了老舍的《草原》后,立即让学生创作一篇写景作文,描写自己观赏过的一处美丽景色。然而,这样的写作任务显得过于笼统,根本没有抓住文章的要点,很难发挥出对写作的促进作用。《草原》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描写了远视角下的宏观景色,勾勒出了一幅远景,还有对于草原人民迎接客人时的场面描写,十分鲜活和壮观。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时应当抓住这几点来要求学生仿写,否则是没有意义的。学生根本无法中阅读中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对阅读和写作起到的作用都不大。
3.读写结合目标不合理。
在语文阅读中,教师向学生重点介绍的内容主要为作者采用的创作手法、写作技巧,要求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在写作中加以利用。这些知识和技巧就成为了阅读和写作的主要连接点,对作品语言、情感、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更是较少从这些角度去寻找写作训练的出发点,这说明教师最初设定读写结合的目标就是不合理的。要知道,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能够拓展他们的眼界和知识面、增加他们的语言积累,更能感染他们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这些最终都将作用于写作。所以,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去设计读写结合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同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4.读写结合的阅读集中于课内。
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毋庸置疑都是经典的名篇佳作,在难度上也契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及理解能力,但是在篇幅的数量上终归是有限的,每个单元中仅仅围绕某个主题安排了几篇文章,学生还没有读尽兴,就需要完成与之相关的写作任务,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在组织读写结合教学时,过度将目光集中于课本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课外的读物是无限的,教材只是一个示例,要想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阅读感悟,就需要在同类作品中积累更多信息和创作技巧,还需要将课外阅读也重视起来,拓宽读写结合的空间。
5.读写结合的评改不到位。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注重评价,让学生在多次的反思中成长,提高作品质量。但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评价和修改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评价的形式单一,以教师审阅后评价为主,很多情况下因教师时间有限,并不能细致地阅读学生作品,不能给出细致而全面的修改建议。其次是在提出修改建议后,很多学生都没有按照要求修改,教师也没有进行二次审阅便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读写结合便成为了一种形式,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施策略
1.读写结合模式多样化。
阅读和写作有很多结合点,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每一篇文章的特征,就能用不同的形式设计出读写结合的任务。保持读写结合模式的多样化,学生才不会因感觉到枯燥而失去创作兴趣。下面介绍几种读写结合的典型模式。
(1)仿写文章。
仿写文章不是简单的照猫画虎,在原文的基础上替换掉一些内容,而是要把握住文章的某些特征和精彩之处,借鉴其创作手法,要“仿”出灵魂。比如,《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借用作者儿时和父亲一起钓鱼时发生的一件事,向读者传达了“要禁得住道德的考验,坚持原则”的道理。面对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被家长教育的经历,对这件事进行描述,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选取文章中的片段进行仿写。小学生在描写一件事时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进行冗长的描述,没有重点,如“流水账”一般,而本文对于钓鱼过程的描写详略得当,值得学生学习。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抛开文章的立意,让学生先学习如何描写一项活动的全过程,突出重点,但也要有细节。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必须对原文的第三自然段进行反复的细读,直至将这种过程描写的精髓掌握,再去下笔。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从创作技巧的角度对文章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鉴赏。
(2)改写文章。
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能令学生在阅读后产生情感共鸣,有自己的话想说,对于这类文章应当让学生基于同样的内容对原文进行改写,站在自己的视角上表达不同的情感。在改写中,课文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创作思路和依据,学生只需要按照同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即可。比如,《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勾起了很多学生的情感共鸣,因为过春节是全国的统一风俗,只不过不同地区的过节习俗不同。学生抓住本地的年俗,可以拓宽出许多创作内容。教师可以允许他们以《__的春节》为题,将题目中的“北京”改为本地地名,依照原文的结构重新创作一篇作品,相信学生一定会有许多不同的思路。同时也因为有了标准的例文作为参照,他们仿写出的作品不会跑题,质量也会提升很多。
(3)续写文章。
文学创作的艺术就在于许多作品留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学生每当读到开放式的结尾都会产生十足的好奇心,想要知道后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小学生不仅好奇心强,想象力也最为丰富,对待这类在结尾留白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将补充后续结尾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其在原文的内容基础上展开想象,完成续写的任务。在这样的训练中,阅读的作用是启发和引导,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基础。比如,《穷人》这篇文章中,起伏的故事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紧揪着一颗心,但文章的结尾却戛然而止,令他们感觉很不尽兴,这也表明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续写兴趣是极高的,是一次读写结合的绝佳时机。
2.抓住读写结合的要点。
教师在设计读写结合的任务时,必须把握住每一篇文章的特征,抓住读与写相结合的要点,不能单纯地为了布置写作任务而将阅读和写作强硬地融合在一起。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文章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该主题下的文章大多都有统一的特色,这就可以作为写作训练的要点。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文章包括《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都属于人物描写的作品,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且带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在学习了该单元的文章后,写作训练也需要以人物描写为切入点。学生可以自拟题目,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可以是自己的家人、朋友,也可以是老师、同学,甚至可以是自己经常在某个岗位上见到的工作人员。要求必须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习惯、性格等特征进行刻画,并从本单元的文章中借鉴一些创作手法加入进去,为文章增色。
当然,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鉴赏原文时,必须为写作训练打下基础,要对文章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让学生对人物描写的角度、方法有更细致的了解。比如,《刷子李》这篇文章,站在“曹小三”的角度上对“刷子李”进行了描写,并且用“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没有一个白点”短短几个字就表明了刷子李的专业性,接着通过描写目睹刷子李展示本领的全过程,证实了刷子李的厉害。文章中没有过多的外貌描写,但刷子李的形象却很容易地印刻在了读者的脑海中,这便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创作。透过这一点要告诉学生,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点去描写,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十分独特,只要一模仿某个动作,就能令大家立即想到这个人,那么就要重点进行人物行为、动作的刻画。比如某人在走路时喜欢低着头,双手插兜,久而久之这个动作已经成为了他的代表性动作,就需要在写作时重点刻画。总之,读写结合能否成功,不仅要在写作指导上下功夫,更取决于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是否精细。
3.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不能一心只关注学生的课内学习情况、考试成绩,更要提出明确的课外阅读要求,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使读写结合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教师为他们推荐的课外读物也应当更具深度,比如《繁星·春水》《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三国演义》等。光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还不够,为了确认学生真正从阅读中有所收获,还要要求他们将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记录下来,准备专门的笔记本摘录课外读物中的优秀内容。定期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读后感,这也是一种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
4.完善读写结合评价。
当教师对阅读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抓住要点设计了写作任务后,不能草草地收场,必须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读,指出问题,要求修改。修改后的作品教师要进行二次审阅,直至达到标准。另外,对于作品的评价,不仅要看重创作技巧,更要从情感和价值观的角度去评价。比如学生对于《穷人》的续写,既不能脱离真实,也不能有恶趣味,要用端正的价值观表现出自己对安娜及其丈夫行为的肯定,表达出自己美好的愿望。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在作品中反映出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进行评价。
结束语
优质的读写结合设计能够让学生不再惧怕和抵触写作,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拥有无限的创作思路,同时也能够反向促进阅读鉴赏效益的提高,是一项双收益的教学活动。但目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教师还需多加反思。我们不仅要让读写结合以更多新颖的形式存在,还要对评价等细节进行完善,更要把握阅读、写作两个环节的重心,不能完全将重点集中在“写”上。上述建议仅供广大教师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