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2-11-22尚金楠
尚金楠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 辽宁 盘锦 124010)
下肢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下降,加之恢复过程疼痛难忍,不仅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情绪,还影响到围术期的康复效果。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减少术后患者的痛感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亟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提升护理效果[1]。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以本院救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4月,随机数字分配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71.25±3.74)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71.22±3.33)岁。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1)均确诊为下肢骨折患者;(2)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1)精神障碍患者;(2)电话联系不到的患者;(3)沟通障碍的患者;(4)某些特殊原因不能规律休息的患者。
2 方法: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术前准备如备皮、配血,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对患者开展常规宣教。观察组施以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对护理人员实行专业化的护理培训,并根据院内实际情况建立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科学化的评估与培训。(1)术前护理: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并做定期的消毒、通风处理。根据患者的需求予以其足够的隐私空间。全面综合评价患者的病情状态与心理情况,并及时的予以患者科学化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负面心理,增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正确认知与治疗依从性。(2)术中护理: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为患者调整正确舒适的手术体位,术中对所需要使用的手术仪器进行精密化的检查,在患者送入手术室后予以患者舒适的护患沟通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降低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感与紧张感。此外,还要注重术中的保暖工作,有效预防患者因低温而引发凝血功能障碍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正确的手术体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患者的关节处予以啫喱软垫以避免长时间的手术引发压疮等不良反应。术中需严格监控各种管道与导线的连接情况,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导线缠绕等问题影响到手术效果。手术过程需要遵循无菌技术标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的予以相关急救措施。(3)术后护理:患者麻醉清醒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意识恢复程度,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注意运送途中的保暖工作。下肢骨折术后也较易导致患者引发压疮、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或皮肤缺乏清洁干燥形成溃烂等。因此,需要有预防性的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洗,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予以患者体位指导,帮助患者翻身,对其进行按摩等,以充分保障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3 观察指标:(1)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具体的评定标准如下:显效表现为患者的下肢骨折完全恢复,无不良反应发生;有效表现为患者的下肢骨折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效表现为下肢骨折症状未发生变化或病情恶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对比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疼痛评分,具体时间分为: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36小时、术后48小时评,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的痛感越低。(3)对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感染等。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观察组显效28例(70.00%)、有效9例(22.50%)、无效3例(7.50%);对照组显效14例(35.00%)、有效14例(35.00%)、无效12例(3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37例(92.50%)高于对照组28例(70.00%),(x2=6.0124,P=0.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患者不同时间VAS疼痛评分对比:对比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AS疼痛评分,观察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VAS评分分别为(4.25±0.35)分、(3.14±0.88)分、(3.12±0.24分)、(2.42±0.36)分,随着时间的增加,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越来越低。对照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VAS评分分别为:(6.45±0.24)分、(5.36±0.35)分、(5.14±0.21)分、(5.12±0.25)分,随着时间的增加,对照组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变化。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的评分结果为:术后12小时(t=18.4125,P=0.0000)、术后24小时(t=7.1540,P=0.0000)、术后36小时(t=15.1024,P=0.0000)、术后48小时(t=12.3544,P=0.0000),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对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0例(0.00%)、压疮1例(2.50%)、感染0例(0.0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5.00%)、压疮2例(5.00%)、感染4例(10.00%),观察组的总发生率1例(2.50%),低于对照组8例(20.00%),(x2=11.0214,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下肢骨折发病率较高,其病发时情况严重,若未经过及时的治疗,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下肢骨折术后较易引发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术后痛感明显[4]。因此,针对此类问题,需要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护理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治疗外科疾病患者的主要场所之一,手术室人性化服务理念也成为医学界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手术室人性化服务理念以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作为护理的关键要素,能够在予以患者充分尊重与隐私的条件下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依从性,掌握自身病情状态,并产生正确的认识与自我责任感。另有研究表明[5],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的护理关键在于改善患者的痛感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室人性化服务理念通过对患者生理与心理的护理,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痛感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人性化服务理念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护理小组对患者予以环境护理,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促进患者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手术室人性化护理通过增强护患沟通,使患者感受到家人般的陪伴与支持,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此外,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还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与家属共同改善患者的低落情绪,通过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以患者感受为护理考量中心,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与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树立病情康复的信心,综合患者全面的病情状态为患者制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帮助、督促与监督患者完成相关不良反应防护,促进其机体功能状态恢复。从而实现稳定患者病情,改善负面心理情绪的目的。通过本文论述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学萍[7]的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这一理论的临床适用性,具备较高的使用价值。综上所述,人性化服务理念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