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2022-11-22计红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股骨头影像学髋关节

计红梅

(兴城市人民医院,辽宁 兴城 12510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骨科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股骨头区域血液循环障碍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在患者发病过程中,患者的病情早期整体来说较为轻微,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进展,而患者的髋关节疼痛程度也会不断地上升,导致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和关节脱位以及肌肉萎缩等退行性病变,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质量。股骨头坏死是因为股骨头由于缺血而导致的结构变化和塌陷等情况,临床症状包含跛行、髋关节活动异常、腹股区和髋部疼痛等,越早发现患者的预后效果就越优,但是一般都需要应用手术治疗[1]。股骨头坏死分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缺血性坏死2种类型,是导致髋关节功能异常的一种关键疾病,也是引起青壮年髋关节残疾的主要疾病。我国的发病率较高,超过50%的患者双侧股骨头同时受累。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来说,越早诊断和治疗,其股骨头恢复情况就会越好[2],因为很容易和其他症状混淆,所以具有一定的误诊率,如果未及时治疗,那么股骨头塌陷就可能导致治疗被延误。为了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使医务人员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并给予其相应的综合性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主要采用影像学方式对其进行诊断,CT检查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诊断方式,这种诊断方式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软组织,使患者的诊断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而磁共振诊断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属于一种新型的诊断方案,这种诊断方式能够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成像,能够更加准确地显示患者股骨头坏死病变位置的解剖学形态,将其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中,产生的效果极为理想。医务人员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时,不同的诊断方式选择产生的诊断效果也有所不同,故而需要做好诊断方式的有效评估并开展综合性的分析,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在进行患者的病情评估时,影像学诊断方案是判断患者疾病的主要手段,而为了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提升,MRI以及CT诊断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第一时间明确患者的股骨头坏死症状,并给予患者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本次研究中将2018年11月-2021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挑选该时段内我院收入的13名确诊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应用CT、MRI影像学改变来对患者进行诊断鉴别,目的是让患者在早期就发现并及时治疗,探讨分析将CT、MRI应用于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将2018年11月-2021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挑选,该时段内我院收入的13名确诊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由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MRI诊断。本次研究中共计男性患者6名,女性患者7名,患者年龄区间值为22-70岁,患者年龄均值为(57.2±4.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且均有一侧或者双侧髋关节疼痛,有的患者无显著症状,将有精神异常不能配合实验、依从性较差、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排除,同时排除临床数据不全患者、不能配合影像学检查的患者。纳入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且承诺不会中途退出。应用软件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数据,结果差异具有均衡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P>0.05)。

2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双髋关节X线摄片以及MRI、CT检查,且由同一个放射科专业医师和骨科医生进行观察诊断,如果在分析时具有疑问需要共同探讨,按照患者的早期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出比较常见的集中股骨头坏死形态,分期标准根据国际骨循环学会股骨头坏死进行分期。同时需要和类风湿髋关节炎、强脊性髋关节炎、股骨头骨囊肿、股骨头骨骺炎、骨性关节炎进行鉴别分析。(1)MRI检查:让患者保持平躺并将双脚尖并拢,从患者双侧髋臼上沿至转子间下沿,应用传统的横断面检查,层厚×层距5mm×5mm,对股骨头负重区域应用弥散系数计算。(2)CT检查:应用64排螺旋CT检查,螺距应调整至5mm,重建厚度为1mm,160Kv,120mA,扫描范围在髋关节上沿5-9cm范围内,横断面扫描股骨头。在诊断完成后,医务人员按要求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保障患者的康复。

3 结果

3.1 股骨头坏死的具体表现:选择的13例患者中包含7例线条型,占比53.85%,3例地图型,占比23.08%,2例椭圆形,占比15.38%,1例楔形,占比7.69%,可见股骨头坏死形状均不相同。且通过影像学结果能够发现,大部分股骨头坏死位置都有股骨头骨髓水肿、股骨头囊变、塌陷等情况,其中有1例为重症病症,占比7.69%。

3.2 股骨头坏死早期影像表现:(1)I期股骨坏死。股骨头不存在塌陷,CT显示股骨头密度不均匀且呈囊状消失和变形。MRI股骨头负重位置TIWI显示T1低信号,特别是T2WI的信号会和正常信号较强,以“双线征”和局灶性信号增高为主。II期股骨头坏死。CT表明股骨头内呈条状、簇状、小点状、斑片状硬化合并且呈高密度,骨小梁有增粗但程度不同。MRI中骨髓水肿的主要表现,TIWI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变化,T2WI抑制像以高信号表现,通常具有较广的范围,当然也包含股骨颈、股骨头坏死或者整个股骨。

3.3 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骨质疏松。关节周围软组织影增宽,软骨下有囊肿形成,关节边缘软骨有侵蚀,头臼同时有受累情况,可发现早期增生滑膜血管翳的血管比较丰富。MRI呈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2)强脊性髋关节炎。患者股骨头形状不发生变化,但是可能会存在不同形状的狭窄,比如对称性、向心性,关节外沿可能有故此形成,软骨下骨板有骨硬化。MRI早期可显示关节滑膜增厚以及有关节积液,在软骨受到破坏的时候,MRI为T1WI呈正常线性信号增粗或者直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均匀的混杂信号。T2WI显示关节软骨信号强度增加不均匀,可能有骨髓水肿,关节附近骨髓腔内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区。

讨 论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这种疾病在目前临床上的发病机制还并不明确,一般情况下认为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大量激素治疗以及患者长期需求有密切的关联,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潜伏期较长,并且病情发展缓慢,患者在病情早期主要表现为髋骨间歇性疼痛,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而如果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终身残疾。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康复,降低股骨头塌陷的风险,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并最大限度地避免患者出现额外的并发症。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的主要发病机理整体来说还并不明确,而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时,医务人员发现导致患者出现疾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患者股骨头出现坏损以及患者的股骨头内部无法进行正常的血液流畅故而导致患者的骨细胞出现死亡,导致患者的股骨头出现塌陷以及骨骼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影响患者的正常关节功能。患者在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髋关节以及受牵连组织出现剧烈疼痛感。目前临床上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时,医务人员发现针对患者进行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属于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诊断方式,这种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准确性,医务人员需要对其患者的病情作出进一步的综合性评价,使患者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

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来说,MRI的诊断效果最优,其中X光的诊断敏感度较低,CT相对而言比较敏感,但是MRI的敏感度最高。本次实验的所有患者中,应用MRI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比较高,故此很多患者通过CT检查和X线检查无显著差异,但是MRI的敏感性较高,在早期时通过MRI检查可发现T1WI有低密度线,其实这时坏死骨头和正常骨头的分界线[3]。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其中股骨头变形前的进展期是患者在临床上治疗的关键期,及时有效地合理治疗,能够保持患者的股骨头形态和功能的完整,而一旦患者出现股骨头变形,则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性改变,导致患者的关节功能出现部分丧失。MRI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患者患病部位和分析这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80%-100%,效果明显优于X线摄影和CT检查。由于MRI具有多方位成像以及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度等特点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是一方面能够显示患者的解剖形态变化,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提供有关病理生化方面的信息,从而对患者的坏死程度进行准确地分析和定位,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可疑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则能够达到早期诊断的效果。不同程度坏死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均有不同,有的为线征、楔形、类圆形表现,T2加权像时该位置的信号较强,T1加权像股骨头负重位置可发现低信号[4]。但由于其临床症状和其他疾病类似,所以误诊率较高,因此影像的鉴别十分关键,及时给予治疗能够避免对患者股骨头造成进一步损伤[5]。选择的13例患者中包含7例线条型,占比53.85%,3例地图型,占比23.08%,2例椭圆形,占比15.38%,1例楔形,占比7.69%,可见股骨坏死形状均不相同。且通过影像学结果能够发现,大部分股骨坏死位置都有股骨头骨髓水肿、股骨头囊变、塌陷等情况,其中有1例为重症病症,占比7.69%。而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MRI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6]。CT检查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不仅能够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骨小梁异常结构,还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细微骨折或者确认是否出现关节塌陷的情况,高分辨率的螺旋CT扫查能够对患者进行多层面的连续扫描。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灶进行多层次的观察,对于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来说极为重要。股骨头内骨小梁增粗变形以及星芒状称为星征,这也是CT特征性的表现,医务人员通过这种诊断方式能够准确地显示患者股骨头增生或者破坏的情况,能够很好地展现患者股骨头是否出现死骨或者骨碎裂的症状,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对患者进行CT诊断时,在轴位CT上正常的股骨头以及骨小梁呈现星状排列和分布,位于股骨头中央的骨小梁,整体来说较粗并且极为密集,像股骨头边缘呈现放射状或者尾足状排列或者走行,在患者发病早期,股骨头内会出现簇状或者条带状的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其边缘整体来说较为模糊,并且条带状的硬化,呈现粗细不均的特征,医务人员在进行判断时可根据不同的走行方向来判断患者的病情特点。3种不同类型的走行方式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区主要呈现扇形或者地图形,其内部正常的骨小梁结构呈现模糊或者消失的状况,并且患者可能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周围往往具有较多高密度硬化条带构成的边缘,具有较为丰富的诊断特点。随着患者的病情进展,在高密度硬化病变的边缘区域或者周围会出现条带状以及圆形低密度区。条带状软组织样低密度区外侧则伴随存在并行的高密度骨硬化条带类圆形低密度区,会伴随存在部分以及全部硬化边缘,其内部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医务人员在对其进行评估时可以发现,患者出现低密度区后会出现前后的损伤。随着患者股骨头塌陷以及患者的皮质损伤患者,病变周围以及病变低密度区域所包绕的高密度硬化区缓慢进展,直接导致此高密度硬化区变小,或者表现为周边低密度区混杂病变的情况。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时,可以发现CT诊断方式难以全面的显示骨小梁外形以及密度病变的骨髓坏死和肉芽组织浸润。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CT诊断方式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敏感性低于MRI诊断,所以这种诊断方式一般不应用于临床上的早期诊断。CT诊断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这种诊断方式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观察股骨头前部状况,而这是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常见部位,并且CT诊断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发现患者的早期硬化改变能够显示患者皮质骨以及软骨下骨的骨折,使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更加准确,能够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更优的依据。在病理研究结果中发现,成人股骨头坏死修复早期纤维肉芽组织自骨骨头基底或股骨颈,开始沿患者的骨小梁间隙向死骨浸润,并与患者的坏死骨小梁表面形成成骨,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CT诊断结果中可显示出单纯高密度硬化病变。若患者的股骨头皮质吸收并不明显,则患者的微骨折线数量有明显减少的特点,则患者的股骨头在CT上可保持正常水平,此时患者采用CT诊断难度较大,反之如果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系列症状及新月症随着患者的病情进展,一方面患者的皮质骨继续吸收,另一方面患者的股骨头骨折线所在处患者的纤维肉芽组织大量增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患者的松质骨,则在CT检查中可见单纯高密度硬化病变的区域或出现条带状以及圆形的低密度区。在对患者进行CT诊断时,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尤其是在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时,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出相应的诊断方式调整,使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提升。核磁共振诊断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凭借其多方位成像以及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度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种诊断方式在呈现股骨头坏死病变的解剖结构形态中效果良好,这种诊断方式具有较好的空间以及密度分辨率。通过MRI进行诊断,能够优化患者的评估质量,使患者的病情更好的呈现,因此MRI在这种疾病的诊断中,已经受到了医务人员的高度认可。MRI诊断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需要的射频脉冲为电磁波这种诊断方式对人体产生的损伤较小是一种几乎无辐射的诊断方式,MRI能够通过多技术连用的方式来获得关于患者的基本参数信息,更加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变特点。MRI诊断不受扫描限制,能够形成任意断面的成像,为医务人员尽可能提供详细的诊断结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评估。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医务人员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的MRI表现的信号强度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加权成像的情况下,患者的MRI信号有所不同,例如在T1的加权成像下,患者主要表现为中低信号,而T2加权成像则表现为高信号,并伴随存在点线或者新月型信号的改变,有时可见患者出现关节液信号。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T1加权成像上呈现中等信号或者低信号,而在T2加权成像上则表现为高信号或者双线征,说明患者骨坏死修复的硬化骨得到确认。在患者进入晚期病变后,患者的病变区域会出现明显的扩大,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至股骨颈或大小粗隆的骨组织区,在T1和T2加权呈向上均呈现片状,不规则边缘,以及信号不均匀的改变,除了患者股骨头出现变形或者塌陷等症状,部分患者在检验结果中还有可能出现微骨折的情况。由于骨坏死和修复伴随患者整个股骨头的坏死过程,所以MRI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报道中显示,MRI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率和特异性可高达95%,这也成为了诊断股骨头坏死最重要的一项影像学标准。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为了保障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对治疗方式进行优化调整,而在开展患者的治疗前,医务人员选择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是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病情的关键。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CT以及MRI检查方案是保障患者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影像及手段,CT诊断在应用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明显,而MRI诊断能够更加清晰的判断患者的股骨头坏死症状,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选择MRI诊断方式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股骨头影像学髋关节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
小心醉“死”你的股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