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南阳文旅融合研究
2022-11-22白云伟
白 云 伟
(南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南阳市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南阳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诸如南阳月季、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医圣祠、武侯祠、花洲书院、山陕会馆及中医药文化、汉文化、红色文化等遍布各县,独具特色、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不胜枚举。南阳曾经无比耀眼,特别是在西汉时期,曾与当时的长安、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并称六大都会,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之誉。历史进入新时代,南阳也迫切需要再现高光时刻、开启崛起闸门。副中心城市的正式定位,堪称大机遇,更是强压力和新使命。如何通过文旅产业融合,实现副中心城市实至名归、让定位变地位正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文旅融合是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副中心城市缘起与南阳副中心城市确立的意义
副中心城市也称次中心城市,该理论最早由学者秦俊文于2001年提出,2003年付诸实践,安徽芜湖市、湖北襄樊(今襄阳)市、河南洛阳市几乎同时被确定为副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一般距离中心城市300公里左右,与其他省内副中心城市距离150公里左右,GDP和人口规模也居于前列,其辐射和带动功能自是应有之义。目前全国被确立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要有襄阳、洛阳、宜昌、宁波、无锡、齐齐哈尔、佳木斯、大连、唐山、保定、菏泽、青岛、岳阳、衡阳、湛江、珠海、汕头、苏州、温州、赣州、厦门、泉州、芜湖、大同、长治、临汾、三亚、鄂尔多斯、曲靖、遵义、日喀则、格尔木、宝鸡等30多座城市[1],基本上都是排在本省首位度最高的城市之后的前列城市。南阳周边襄阳和洛阳自被确立为副中心城市后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在咫尺的襄阳市曾一度落后于南阳,但目前GDP和文化产业指标已明显领先南阳。南阳被确立为副中心城市使河南形成多核化发展呈稳定的三角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带动平顶山、信阳、驻马店等周边联动发展,有利于弥补距离省会郑州和西安、武汉等大城市都比较偏远的尴尬局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文旅融合是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基于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南阳的区位特征使其重新迎来了一个发展机遇期。郑万高铁即将全线通车、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列入规划、张仲景中医文化被世人倍加推崇、借重“三馆一院”(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大剧院)、世界月季大观园、武侯祠文化产业园等一系列重大利好,使得南阳文旅产业融合面临空前优势。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南阳文化旅游资源不仅种类丰富,包含有楚文化资源、汉文化资源、三国文化资源、衙门文化资源、淮源文化资源、玉文化资源、地方曲艺文化资源、医药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科教文化资源等十类文化旅游资源,而且部分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明显,在国内首屈一指,具有不可替代性[2]。南阳自然环境优美,集山、林、河、湖、泉、洞、玉、石与珍稀动植物为一体,山水景观兼容南北特色。截止2020年,南阳市共建成文化产业园区11个,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镇平石佛寺珠宝玉雕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镇平玉文化、社旗赊店商埠文化、内乡县衙文化产业园);A级景区43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19家;星级宾馆73家,农家宾馆2500多家;旅行社68家,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20个[3]。笔者认为南阳文旅资源一是基于历史渊源积淀的文化,如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玉文化、姓氏宗亲文化、重阳文化,以及以智圣诸葛亮为符号的智文化、以医圣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以商圣范蠡为典范的商文化、以科圣张衡为代表的科技文化等;二是基于民间技巧及创作的文化,如新野猴戏、宛梆等南阳戏剧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南阳作家群更是一束灿烂的文学之光;三是基于自然资源及文物古迹形成的文化,如伏牛山地质文化公园、恐龙文化、衙署文化、月季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盘古文化和以淮河源头、南水北调源头等为依托的水源地文化等;四是基于革命战争及祖国建设的红色文化,如桐柏红叶文化、大别山文化、以杜风瑞为事迹的飞行员摇篮文化以及独特的军事文化等[4]。作为一座新确立的副中心城市,与其他副中心城市相比,南阳工业基础薄弱,人均GDP、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规模等经济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副中心城市定位的明确并不意味着一蹴而就,也不意味着差距可以自然而然缩短,副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化契机为生机,变蓝图为现实,而文化资源和文旅融合潜力则是比较禀赋之一,是可以期待的一个引爆点、着力点和赶超点。
二、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南阳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与其他省级副中心城市相比南阳文旅融合发展指标相对落后
文旅融合已成为城市文化竞争的核心,追求文化创意和跨界融合已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南阳作为新兴的副中心城市在引领文旅产业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方面自然不能缺位,但与其他副中心城市相比南阳文旅融合发展指标明显存在不足。文旅融合指标主要包括文旅基础设施、区域交通条件、文旅企业规模、文旅人力规模等,主要表征为年游客人数、旅游收入、文旅产业增加值等。2019年洛阳旅游总收入为1321.02亿元,游客1.42亿人次。而同期南阳旅游综合收入452亿元,旅客为0.64亿人次,旅游收入只约相当于洛阳三分之一。南阳文化旅游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低于全国11.04%和全省15%的平均水平,远低于洛阳(24.74%)和开封(30.07%),在全市第三产业产值中也仅占20%。游客在宛人均消费586元,仅是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与同为副中心城市的湖北近邻襄阳比,在旅游项目的开发规模和投入资金方面差距拉大,襄阳市仅2019一年就开工文旅项目85个,投资总额达874亿元,远超南阳市近几年的文旅引资总额。2021年襄阳市在建23个重点文旅项目,其中奇趣童年亲子乐园正式开园,华侨城文旅板块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襄阳文化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17.05亿元,关圣古镇累计完成投资11.05亿元。南阳文旅相对缺乏大块头、大投入的新项目。
(二)缺乏与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品牌
南阳是文化大市,但文化资源优势不等于文旅产业优势,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其文化更呈现出一种双刃剑的特点,容易出现观念上的保守性或思维上的惰性[5]。文化资源的丰富往往造成文旅主题、符号的难以取舍,对定位造成困难,难以形成合力和品牌聚焦。“宣传哪个品牌、客源市场在哪里”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南阳文旅产业。由于着力点和客源市场定位不统一,南阳文旅的宣传主题曾多次改变,南阳文旅的灵魂和主题尚未形成共识,造成多点开花但难结大果、看似轰轰烈烈却缺少叫响全国的明星品牌的尴尬局面,难以形成文旅品牌持久影响力和吸引力。津津乐道于南阳“四圣”文化、汉文化乃至“如花似玉”的宣传等固然能彰显出一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但如果没有游客的广泛回应就会流于“自弹自唱”式的孤芳自赏。敝帚自珍是自我情结,但赢得游客共鸣、共情则决定文旅融合的质量。以武侯祠为例,尽管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躬耕地情结,但实际上欠缺成为南阳文旅独特主题或最具竞争力文旅产业项目的营销特质,一是由于南阳襄阳关于躬耕地由来已久的争论和严重的同质化开发;二是在全国有成都武侯祠(面积最大的武侯祠)、陕西勉县武侯祠(号称“天下第一武侯祠”)等9家,许多武侯祠还开发了大型实景演出,在文旅融合水平上南阳武侯祠并不占优势。应从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角度重点聚焦具有全国吸引力的因素,利用钻石模型,通过找位、选位,逐步到位,最终实现精确定位。
在区域文旅产业竞争中还要善于抢先占位、善于错位,避免同质化、重复化、低层次模仿建设。定位并不须拘泥于传统文旅资源,美国好莱坞大片《花木兰》《功夫熊猫》的成功即是一例,襄阳也并非唐文化厚积之地,但襄阳唐城项目运营良好。而火烧博望、新野汉桑城、三顾茅庐处、战宛城等三国遗迹颇多的南阳在三国文化旅游方面却乏善可陈。如同星空中的恒星、卫星一样,生态位是不一样的,南阳文旅资源星光熠熠,尚未形成由几颗最耀眼的恒星和诸多行星、卫星有序组合的高价值文旅星系,缺乏像焦作云台山、洛阳龙门石窟、开封清明上河园等规模体量大、综合收益好、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景区。这就需要以某种纽带把旅游资源盘活,实现珠联璧合,形成一个既各具个性又内在关联的文旅融合体。南阳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知名文旅品牌打造亟须发力,文旅产业融合对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撑潜力亟待挖掘。
(三)文旅融合的创新环境和创意产品亟待改善
传统工业生产的动力源是机器和资金,而文旅产业的动力源是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创新技术。文化融合的核心是创意,创意是提振旅游业的利器,是繁荣文化产业的关键,是位居微笑曲线顶端的高价值环节。纯粹的旅游业特别是自然资源型在项目收益上受接待能力、吸引力影响有一个收益天花板,而创意有无限打破这个天花板的可能。南阳很多文化资源开发创意匮乏,创新驱动力不足,不同程度存在“没逛头、没玩头、没买头,少回头”,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文旅融合发展程度低、层次浅、谋划粗,缺少大产业、高起点的品牌运作,多数文博院馆还处于“走马观花”的初级观光模式,多数自然景点如新建的月季大观园等重硬件轻软件,体验性、互动性、娱乐性不足,顾客重游率不高。文旅产业链条较短,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缺乏有影响力的文创企业和有特色的文创产品,纪念品、工艺品设计雷同,罕见有特色、有文化、有纪念保存价值的南阳礼物,这暴露出南阳文旅衍生品开发能力的不足。
夜景、夜宴、夜演、夜乐等夜游产品近乎空白,特别缺少类似广西《印象·刘三姐》、河南《少林禅宗·音乐大典》、杭州《宋城千古情》等能够反映南阳核心文化、高度吸引眼球的大型实景演出,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度体验和文化享受。上述种种问题深层次原因还是创新创意能力不足,文旅创新环境和文旅产品开发亟待改善。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吸引全球不少城市加入。创意城市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创意阶层、创意环境、创意场,诠释了创新的核心要素——人、环境和制度。人力是最宝贵的资源,南阳缺乏高层次的文旅专业人才和文旅龙头企业,文化科技水平不高、科研单位人均科研经费、国际交流水平、文旅品牌营销策划水平等有限,这些因素制约了南阳文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造成南阳文旅产业影响力指数不高。同时对南阳历史文化遗迹的漠视也不同程度存在,南阳老城保护即是一例。老城南北城门被拆掉,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故居——杨家大院等清代建筑一度作为饭店,万兴东大药房遗迹至今沉寂,以二月河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以及南阳法学家群体、南阳籍院士群体也没有深度进入文旅融合规划的视域,有很多文化资源是要在创意城市建设中考虑的,譬如二月河故居就值得加以保护。
(四)文旅融合促进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政府引导作用亟待加强
尽管南阳把文化旅游确立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但在谁来抓、怎么抓、花多大力气抓等关键问题上缺乏战略眼光,不注重研究和把握文旅融合的规律,统筹规划不力,全市上下建立大文旅融合体的环境和氛围不够浓厚。文旅融合发展涉及部门多,职能散,格局受局限,缺乏大局观,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现有的文旅专项领导小组职权有限,文旅融合工作机制不够健全,领导效能难以发挥。规划编制及执行监督机制缺失,原有各类规划落实不到位,县区、景区之间存在重复建设、同质竞争、恶性招商现象,使错位发展和统筹布局受到影响。南阳各景区和文化产业园之间呈点状分布,处于孤岛式发展状态,各县区文旅资源彼此割裂,难以共享,在宣传包装方面缺乏互相配合和协作,造成营销资源的浪费。
在项目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随机性,没有围绕战略规划和市场定位一张蓝图绘到底。譬如高铁站的巨型喷泉项目实际效用有限,应把类似的规划集中于某一个亮点项目则有利于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形成拳头产品和标志性项目。部分景区过度民营化,占着资源不开发、乱开发,造成严重浪费。国营景区机制不活,管理僵化,市场化程度低,武侯祠、南阳府衙、医圣祠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多年来未能实现一票通游。如何协调不同性质文旅主体的个体利益与南阳文旅整体品牌利益的矛盾、如何解决文旅主管部门管理与文旅主体自主经营的边界值得深思。南阳对文旅产业融合的扶持政策也亟须到位,以保障文旅产业对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需求。但目前市县两级尚未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财政投入不足,招商融资乏力,文旅专项发展基金投入不足,在营销推广方面每年仅有1500万元旅游宣传经费。政府单纯依靠“两节一会”的推广模式过于单一,缺乏文旅行业协会的指导,对各景区、文旅企业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团体的整合能力薄弱。
三、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南阳文旅融合的对策
(一)高标准打造与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叫响全国的文旅名片
文旅资源的厚重和丰富常常造成取舍抉择的困境,其他城市文旅的成功案例也会加重决策者的犹豫彷徨,敝帚自珍的情结乃至非顾客导向的自我意识往往对定位造成偏移甚至造成孤芳自赏的无意识困局,然而,文旅产业的高风险和高投入特点不允许定位的模糊和游移。南阳文旅融合不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优质资源重组和跨界转型升级,既有理念的升级更新,也涉及人才、科技、媒介载体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组合,因此,亟须凝练南阳文旅资源亮点,并重点予以包装和开发,大力扶持龙头文旅企业。要运用横向、纵向比较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找准定位,忍痛割爱,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四处开花,力避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游人冷清的现象,努力铸造独具核心竞争力的无法替代的文旅品牌。
南阳的优势文旅资源可凝练为“汉白玉”(汉文化、白河文化、玉文化),“老龙头”(三老:老界岭、老君洞、老城;“三龙”:恐龙、卧龙、龙潭沟;三头:淮河源头、南水北调源头、丝绸之路源头之一),“六乡”(中国月季之乡、中国艾草之乡、中国戏曲之乡、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医药之乡、中国中原水乡),“四圣”(以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科圣张衡为代表的圣贤文化)等。这些元素和文旅产业基础应作为提炼的亮点和爆款,因为这些元素是难以复制的,具有稀缺性、唯一性,甚至区别于武侯祠、一般山水的多区域性。应擦亮“汉白玉”,高昂“老龙头”,乘势而为,强力推进“汉白玉”为质,“老龙头”为形,“六乡四圣”为体的形神兼备的南阳大文旅品牌。一是筹建汉城文化园,打造精品《印象南阳·大汉风华》实景演出,着力提升世界月季大会影响力,让人们提到南阳首先想到大汉和月季花。可联合郑州、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焦作、商丘、邯郸、宿迁等53个以月季为市花的城市组建中国月季城市联盟论坛。二是以“休闲避暑胜地——南阳老界岭”为主打,持续提升“南阳老界岭”的知名度和辐射力,形成与龙潭沟、宝天曼夏季漂流、老界岭冬季滑雪的全时段旅游组合。三是打造“源头”品牌,激发探源产业。聚焦“中华文明探源核心区”“千里淮河发源地”等世界级和国家级的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文明探源”“淮河探源”“饮水思源”品牌,突出水源地生态、红色文化和南水北调精神;四是聚焦目标市场,打造精品文旅线路。聚焦南水北调沿线受水城市,突出生态、环保、探源,主推“饮水思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干部学院——丹江大观苑——香严寺——坐禅谷风景区),突出深厚文化底蕴。擦亮“汉文化”(卧龙岗武侯祠——汉画馆——医圣祠——张衡博物馆——王莽造币博物馆——汉冶铁、汉宛城遗址公园)、“圣贤文化”(卧龙岗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博物馆——范蠡故居——冯友兰故居)[3]。
(二)高规格创建创意城市,构建“智慧之都”,支撑副中心城市建设
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人才和文旅产业创造力的支撑。文旅融合的核心和灵魂在创意,无论是文旅项目的内容创造、内涵挖掘,还是项目的营销推广和文旅产品开发,都有赖于创意。依据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目的地在达到稳定阶段之后必将出现停滞或衰退趋势[6],而源源不断的创意是实现永续旅游的金钥匙。联合国永续发展大会提出的永续旅游的趋势就是“着重多元创新、跨业资源整合,并针对目标客群,提供具有特色多样化的观光产品和形态”[7]。
“卧龙恐龙龙腾玉乡,南都南水水润南阳”“藏宝藏龙藏智慧,赏花赏玉赏山水”是南阳的写照,南阳文旅融合应围绕创建“智慧之都”。
首先,要创新营销方式,加强与携程、途牛、同程、驴妈妈等旅游营销电商平台合作,大力开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小视频、网红直播等新媒体营销。增强优秀旅游城市氛围,在标识设计、引导等方面增强国际气息。重视网红和全民营销特别是注意青春新生代的旅游消费特点和传播能力,为本地市民旅游提供家门口旅游的便利、让利,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旅游、宣传家乡旅游的文化激情,打造旅游青春版,培育旅游新生代;举办背诵《出师表》《南都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免费游南阳活动,能三篇背诵者畅游南阳全部景点,会背其中之一者免部分景点门票,并在新媒体广泛传播。在宣传内容和载体上应采用新媒体、新形式、多渠道,鼓励动漫、歌舞等方式传播,融合媒体与界别。洛阳通过与河南卫视奇妙游、爱奇艺合作引发“洛阳IP”崛起,正是得益于创意、技术和市场的完美融合,以新媒体、新形态展现了洛阳青春姿态,提升、重塑了文旅品牌。这很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开展智慧旅游,创新节会旅游。精心策划、组织世界月季大会等文化旅游节、博览会、高层论坛等节会活动,致力用全球视域、游客视角和数字技术讲好“南阳故事”。开展智慧旅游,增强顾客体验,运用大数据技术满足散客化、个性化、自助化出游潮流;以虚拟现实、全息投影、多媒体等展陈互动技术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丰富体验内容。加快智能景区、智能酒店、智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智能化建设,以科技力量实现智导智游、智慧解说、云博览、在线预订、智慧交通等打造全时全域全链条便民文旅场景体验。
再次,创新文旅产品,备好“南阳礼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解决“没带头、没买头”的关键在于提高文创产品的吸引力,开发出游客喜闻乐见的以玉雕工艺品、烙画、黄石砚等具有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2022年南阳旅部门征集“南阳礼品”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启动二月河故居保护,增加南阳作家群内容,让南阳作家群品牌变成文化财产,推动图书出版、影视创作、文学讲座、文学采风活动。一个城市的魅力与她的灯光和夜生活是成正比的,要大力发展夜游南阳项目,夜游白河、夜游老城、夜游月季大观园等是值得期待的项目。随着南阳内河的竣工和南阳老城建设加快,解放路及府衙美食街可成为老城夜游的主线线路。充分利用解放路、民主街、联合街清代建筑基础建设古街区,营造浓郁文化氛围,主打古玩字画、文艺创作及艺术品交易、特色餐饮等,让温凉河畔烟雨楼台与古城连为一体。这样古色古香、底蕴悠长的文化古街灯火、内河游船夜半桨声,以独山、白河为实景的大型文艺演出勾勒出夜游、夜宴、夜赏、夜娱、夜购、夜读的画卷。建议在李宁公园区域建设以独山为背景白河为舞台的大型“印象南阳”大型实景演出,运用声光电技术融山水大汉风韵于一体,萃取盘古开天(桐柏县)、赊旗举兵(社旗县光武帝刘秀举义兵推翻王莽)、太守坐堂(医圣张仲景)、三顾茅庐以及《南都赋》(张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亲笔撰文)等元素,呈现亦真亦幻艺术情景,再现“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于显乐都,既丽且康”的文化气象,令观众产生物我两忘的文化享受,以繁荣南阳旅游演艺市场。
(三)高层级构建与副中心城市相称的文旅融合高效管理机制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幸福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找准文化和旅游二者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跨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并进。
首先,要成立市政府一把手挂帅的高层级文旅工作领导委员会,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着力解决文旅产业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要将文化旅游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建立文旅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健全完善检查督导和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其次坚持统筹管理、整体推介指导思想,统一品牌宣传,统一调配资金,统一行动方案,构建政府主导、政企联合、部门联动的品牌宣传和营销管理机制,实现全市文化旅游产品捆绑营销,突出南阳文旅爆品和主打品牌,点状引爆,连珠成串,网状开花。
其次,要在全市层面做好文旅融合顶层设计。围绕规划、人才、资金、项目、宣传、营销、服务等诸项工作,力争做实做细,做到文旅融合发展有氛围、有依据、有保障、有路径。要紧跟文旅发展新趋势、新业态,把握旅游年轻化消费新趋势,把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列入规划,充分吸纳青年的利益的视角、利益和需求,打造“青春城市”,以文旅产业聚集青年人才,以人才引领文旅产业,以文旅产业融合构建“人才链”。以年轻人视角和方式、以国际化视野讲好青春南阳故事,把南阳打造成聚合文化创意资源的“强磁场”和文化创意人才的高地,使文旅融合成为副中心城市建设增长极中的新风口。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政府与各个组织、个人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政府在治理中的主要责任,不再是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服务,而是制定与其他社会单元合作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规则并执行规则,与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结成长久的伙伴关系。”[8]要发挥行业协会、智库、媒体、专家和各方面人才作用,注意吸纳社会各方面建议。譬如南阳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文化的发祥地,曾有人建议彩虹桥拆掉后所建新桥更名为“中国鹊桥”,使之成为天下有情人的网红打卡地之一,说明民间建议也颇有价值,反映在南阳文旅的谱系中也需要更多的青春元素,让文化“活”起来、品牌“亮”起来、创意“潮”起来,以满足年轻、活力的趋势。
再次,要完善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新举措。文旅融合需要文旅产业要素的高度集聚和自由流动,要打破文旅融合的体制机制瓶颈,盘活文旅资源、畅通产业要素流通渠道。深入推进国有资产控股的文化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壮大文旅市场主体,加大引进文旅骨干企业力度,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龙头文旅企业,鼓励中小微文旅企业发展。要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与监管作用,强力保护知识产权,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和知名文旅集团,促进文旅产业全链条发展。整合现有文旅产业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乡村旅游、民宿、智慧旅游、研学旅游、露天宿营地等政策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将旅游发展资金列入市、县年度财政预算,大力增加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用于直投或奖补。建立完善投融资体系,利用好南阳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投资集团平台,推动县级文旅投公司全覆盖。充分吸纳社会资本特别是文旅产业巨头参与建设重点文旅项目,在项目投资和招商内容、方向上,克服“重工业、轻文旅,重文旅设施、轻演艺服务,重门票收入、缺衍生收入,重景点开发、轻互动体验,重节会拉动、轻全民营销,重有形资产、轻知识产权”的不足,投入资金补齐软件短板,回归旅游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文化为魂的本质。
诗与远方的碰撞交融是时下潮流,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文旅融合为南阳发展添翼助力,南阳文旅融合要兼顾古老与现代、线上与线下、引资与直投、监管与引导、分散与统一、有形与无形,切实筑强“有来头、有看头、有玩头”以及“管理、人才、文化、技术、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有机融合的“三头六臂”,使传统观光型文旅产业向数字文旅、度假文旅、研学文旅、会展文旅、艺术文旅、康养文旅转型升级,建设“青春南阳”“智慧南阳”“创意南阳”,打造“中医圣城” “中国汉城” “中原水城” “国际玉城” “世界花都”“中国龙城” “三国名城”,聚焦“国内有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不断提升南阳文旅产业竞争力,为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助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