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婚服研究
2022-11-22张瀚苧宋德风
张瀚苧,宋德风
(东北电力大学 艺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在中国古代,礼仪被分成5种:祭祀之事被称作吉礼,丧葬之事被称作凶礼,军旅之事被称作军礼,宾客之事被称作宾礼,冠婚之事被称作嘉礼,统称为五礼。婚礼就是人生五礼中的一种,随着朝代的更替,婚礼的形式与礼仪既有承袭古人传统的部分,也有每个朝代独有的变化[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包容的朝代,善于传承和发展前朝的文化成果,也乐于接受外来的文化并与之交流,形成了多元化的服饰景象。在婚礼文化中,婚服的色彩与款式会随着历史与文明的发展而变迁,婚服是婚礼的“门面”,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 唐代女性礼服的制度研究
中国历代都制定了相应的服饰制度,对服饰的颜色、面料以及配饰都有明确的规定,以此划分不同人的身份和阶级。从古至今,婚姻都被认为是终身大事,自然也明文规定了专属的礼仪服饰。从《武德令》《旧唐书·舆服志》《唐六典》[2]等文献记载来看,唐代贵族女性服饰的等级大致可分为皇后、皇太子妃、内外命妇等。以下将对不同等级的女性服饰进行整理与分析。
唐代皇后的礼服在初唐时基本沿用隋制,分为袆衣、鞠衣、青服及朱服四等。武德七年,唐高祖颁布的《武德令》将皇后服定为三等,即袆衣、鞠衣、钿钗礼衣。袆衣是皇后礼服中的最高形式,于皇后受册、助祭、朝会等大事所穿着。袆衣由几个部分组成:大花钗十二株、小花钗十二株,底色为深青色,纹样是十二行的翔翟,中单是由素纱制成,黼纹领,衣服边缘皆用朱色。蔽膝与衣服同为深青色,大带也为深青色,其上有三行翟纹,青衣,革带,鞋袜为青色,鞋为舄,舄加以金饰,配饰为白玉双珮,玄组双大绶,章采尺寸与乘舆同。
皇太子妃所穿的礼服同样有三等,分别为褕翟、鞠衣和钿钗礼衣。皇太子妃的婚服为褕翟,相较于皇后的袆衣形式简单。首饰花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衣服底色为青色,纹样是九行摇翟,素纱中单,黼纹领,衣服边缘与皇后相同,皆为朱色。蔽膝,随裳色,红黑色的边缘,有两行摇翟纹。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以青衣,革带,鞋为舄,青袜,舄加金饰;瑜玉佩,红朱双大绶,章采尺寸与皇太子同。
唐朝命妇的礼服分为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花钗礼服、大袖连裳6种,皆是不同等级、不同场合所穿着的礼服。内命妇指皇帝的妃、嫔、世妇、女御及未婚的公主等;外命妇则是因夫或子获封号的女性和已婚的公主、长公主等。内外命妇服花钗翟衣,施两博鬓,宝钿饰。一品九树,二品八树,三品七树,四品六树,五品五树,宝钿视花树之数。翟衣,青色罗材质,绣纹为翟,一品翟九等,二品翟八等,三品翟七等,四品翟六等,五品翟五等。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加以文绣,两行摇翟纹。一品以下同。连裳,青质,以青衣,革带,青袜,舄,佩,绶,内命妇受册、从蚕、朝会可穿此服;其外命妇嫁及受册、从蚕、大朝会亦准此。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及女官等所着礼衣通用杂色,制度与上相同,但没有首饰佩绶。七品以上有大事则服之,寻常供奉则穿着公服。公服,即去掉中单、蔽膝、大带。九品以上大事及寻常供奉穿着公服。
2 唐代女性婚服的服式研究
唐代女性服饰风格多样且具有创新性,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别具一番风味,从形制上看,可分为深衣制和襦裙制两种。深衣制是把衣、裳连在一起的长衫,虽然分开剪裁,但是上下缝合。深衣制在礼法森严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持续性影响,一般在重要场合人们都会穿着深衣。虽然唐代服饰风格多变,但在形制上并未做多少改变,唐代女性在出席正式场合时还是会穿着礼制深衣。襦裙制是由短上衣和裙子组成的一套装束,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制,这是唐代女子日常服饰中最主要的形式,上身衫、襦或外加半臂,下身为紧身长裙,还配披帛。唐代不同时期的女性服饰会发生变化,例如束身长裙变成阔大拖沓的长裙,上身襦的领口也有不同变化,其中,袒胸大袖襦裙在唐代十分流行,这种以露为美的服饰可以充分展现女性婀娜多姿的曲线,表现她们当时思想上的大胆和开放。
唐代女性婚服非常精致且具有鲜明的等级制度,参考《旧唐书》[3]《新唐书》[4]《武德令》等以及当代对唐代服饰的研究,大体得知唐代女性婚服主要可分为袆衣和礼衣两种。
袆衣是皇后在册封、助祭、朝会等大事时所穿着的礼服。唐朝以前,皇后的礼服皆为深衣制,而唐朝也延续了前朝的服制。现存最早的袆衣形象是宋代诸后的画像,人们只能以后代的画像以及唐代的文献作为参考,大致推测出唐代皇后册封时所着袆衣的大体模样。袆衣是由广袖深衣、素纱中单、蔽膝以及大带组成。由宋明时期的皇后画像以及文献记载可知,外衣为交领右衽,领稍高,衣裳相连,底色为深青色[5]。衣服上的纹样根据记载为十二行素质翔翟,即十二行白腹锦鸡,中单由素纱制成,领部绣有黼纹。这种领部绣纹的风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对衣领边缘非常重视,起初是因为衣领是最为醒目却又最容易磨损的部位,因此加以缘边,后来领边绣纹逐渐成为装饰的重点[6]。衣裳边缘皆为朱色,腰间围着蔽膝,蔽膝源于上古遮羞的实用长巾,后来逐渐成为礼服的一部分。蔽膝随外衣,同为深青色,边缘为红黑色,有三行翟纹,大带也为深青色。带鞓、鞋袜为青色,舄为帝后礼服鞋,帝王赤舄,后妃青舄,舄加金饰。皇后佩绶与皇帝相同,根据帝王服制,“白玉双佩,玄组双大绶,六彩:玄、黄、赤、白、缥、绿、纯玄质,长二丈四尺,五百首,广一尺”[3]。
除了皇后所着的袆衣外,其余礼衣为褕翟、鞠衣、钿钗、花钗等,均按照礼制制定,具有鲜明的阶级符号特征。
礼衣与袆衣在服式上是相同的,但服装所用面料、花纹、颜色和配饰等会根据穿着者的不同等级而改变。《唐六典》[2]曾记载,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礼衣均为衣裳连属制,也就是上文提及的深衣制,但从研究中国唐代服饰的论文和书籍中可以了解到,礼衣在唐代各个时期都发生变化,并未一味地遵循服饰制度,如敦煌壁画中郡君太夫人所穿的花钗翟衣无蔽膝,敦煌壁画《婚礼图》中所描绘的女性婚服大多为襦裙制[7-11]。考虑到唐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朝代,或许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深衣制与襦裙制并存[12],体现出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服饰文化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礼教。
3 唐代女性婚服的色彩研究
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中,人们对婚服的颜色有着特殊的要求,各个朝代都有各自的规定和禁忌。周代尚玄纁,有“红男绿女”之称;明代开创了以绯红为嫁娶衣的经典婚嫁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每个朝代的婚服色彩变化都与当时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有密切的联系,是不同的时代标志。
唐朝染制衣料的染料大多来自草本植物。唐代宫廷服饰主要为青、绛、黄、白、黑、紫六色,但实际染出的色彩极为丰富。他们会用茜草、红花、苏方木染制红色,染包头青色时,会用栗壳或莲子煎煮一日一夜,进而染出灰黑泛蓝的颜色,也可称其为深青色,染黄用栀子、染黑用橡子等。
提及唐代女性婚服,大多数人会想到“红男绿女”,即新郎穿着绛色长袍迎亲,新娘头戴珠钗,身穿青色礼服。《新唐书》中记载:“庶人女嫁有花钗,以金银琉璃涂饰之。连裳,青质,青衣,革带,袜、履同裳色。”[4]
中国古代婚礼极为注重天人合一,将“五色”“五行”以及“五德”联系起来。在五行中,“青”代表木,在五德中代表仁,方位在东方,象征着和平与繁荣[13]。
对于“青色究竟是何种颜色”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史料中曾记载,女性婚服为青绿色,因为“绿”同“禄”,有祝福之意。研究《全唐诗》的学者提到,与“衣”“衫”“服”组合成词的“青”应是蓝色或黑色,敦煌壁画中的“青”包括蓝色和绿色两种色系,而在唐代,古人因担心“深青乱紫”,将官服服色中的青改成了碧色,即“紫、绯、绿、碧”,因此,可认为青色并不只是一种颜色,还包含绿、黑、蓝及紫色[12]。
从唐代婚服制度来看,深色尊于浅色,皇后礼服由深青织成,皇太子妃衣着由青色织成,一品至五品内外命妇着青色罗,五品以下及平民女子的礼服为青质。
从色彩的角度来看,红与绿的搭配是一种极为浓郁、强烈的配色,体现出唐代的大胆与张扬,而女性的婚服为了与新郎服相呼应,会在边缘饰以红色花边等装饰。
4 唐代女性婚服的妆饰设计研究
唐代女性除了注重服装上的搭配,对妆饰也较为关注。唐代妆饰包括发式、配饰以及面妆,与前朝相比,不仅增加了形式,还增加了化妆品样式,出现了白粉、花黄、眉炭和花钿。
初唐女子的发式大多承袭隋朝时期,发式较为低平,发缕层叠盘绕于头顶,或许与隋文帝崇尚节俭有关。但不久便有略高的发髻出现,例如翻荷髻、坐愁髻、半翻髻、反绾髻等。到了盛唐时期,女性开始尝试多种发式,出现了倭堕髻、愁来髻、义髻、回鹘髻等,而中唐、晚唐时期战争频繁,女性发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鬓发,创造出堕马髻、归顺髻、慵来髻、拔丛髻及朝天髻等奇特的新样式。总而言之,唐代女性的发式种类极为丰富,多达30余种[14]。
唐代婚礼礼制规定的首饰为花钗和钿钗,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是新娘地位的象征。花钗由花树、宝钿、博鬓、钿钗等组成,这些首饰的数量是根据佩戴者等级规定的,如一品命妇可佩戴花钗九树,二品命妇则是八树,以此类推,可分别插戴于发髻中或事先安置在头冠上,使用时可直接佩戴在头上。钿钗是缀有珠宝玉石的发钗,佩戴时省略了烦琐的花树,以宝钿、钿头钗子的数量来区分等级。
唐代女性婚礼的妆容与其服装配饰风格一致,极为华丽、鲜亮,独树一帜。
唐代女性化妆大致分为8个步骤:一敷铅粉,二抹胭脂,三画黛眉,四染额黄、贴花钿,五钿面靥,六描斜红,七涂唇脂,八戴发饰,手法十分繁复,妆容精致夸张。在这8个步骤中,黛眉以及花钿是唐代妆容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曾令画工画《十眉图》,可见画眉对唐代女性的整体妆容来说极为重要。
花钿是眉额中间的一种装饰,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先制成花样,化妆时用呵胶贴上去;另一种则是直接用颜料画于眉额之间。唐代花钿是用金箔片、珍珠、茶油花饼、云母、鱼鳞等制成,形状多变,常见的有圆点或水滴形,但不同时期也有特殊的流行样式,可谓是千变万化。
5 结语
中国的传统礼教对女性有着严苛的要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限制着女子的行动和思想,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也束缚了她们的自由,但唐代国风开放,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在服饰上也有所体现,她们不再将自己包裹起来,而是大胆尝试一些露肤的服饰,对外来文化也大方接受,形成了唐代独有的服饰风格。
唐代女性的婚服处在中国古代女性婚服中一个最华丽、最具特色的时期,相较于前朝的婚服,唐代的婚服作出了很多创新及改变,婚礼作为人生五礼的一种,其礼服必然受到了大众的重视。唐代女性婚服就像是大唐审美文化的缩影,这对人们了解唐代传统服饰文化和唐代社会风貌都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