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6第一乐章

2022-11-22唐晔昕

黄河之声 2022年1期
关键词:琴键和弦乐章

唐晔昕

一、贝多芬与他的音乐

贝多芬,一位闻名于世的德国作曲家,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1802年,经受本应如幻梦般的爱情却被残忍背叛,耳聋的病症已经加重到无法忽视的地步,因而写下的著名的《海利根斯坦特遗嘱》,而这位一度想要放弃周遭世界的英雄在消沉后,开创了属于他的《英雄》篇章,奠定了属于他自己独特的、超越前人的音乐表现力。

本文以曲式的分析及弹奏技巧的研究,寻找最好的表达效果及情感。展现贝多芬晚期许多不同于以往的创作风格:对传统奏鸣曲式的重塑、不同寻常的篇幅、极为丰满的音响效果与复杂的和声织体、采取早期巴洛克时期音乐表达比如调式的变换、赋格等,因此对演奏者的技术要求也非常的高,同手弹奏两声部,一声部为颤音,大量的和弦消耗体力,还有不同版本的音符甚许有差别,对音色突然转换的把握,都需要有深入的打磨及推敲。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6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的作品常分成三期,即早期、中期、及晚期,Op.106就是作于晚期的5首奏鸣曲之一,1815年后,贝多芬耳朵已完全失聪,与周遭世界只有纸笔的往来,由此性格更加孤僻,与朋友的交往更少,愈发隐退到自我反省的境地,创作该曲的1818年,经济上的窘迫和家庭上的纠纷、以及经历千辛万苦得到侄子抚养权后,侄子的不听管教;当时维也纳浮华轻佻的社会风气开始盛行,资产阶级启蒙阶层即以衰落。这些社会氛围及个人因素使得贝多芬更加寂寞、痛苦,要在这种接踵而来的困境中进行创作,必须要有超人的意志力及智慧。他晚期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是贝多芬风格最集中且淋漓尽致的体现,复调因素越发多,全曲节奏也更加紧凑和集中。更常用到赋格与变奏曲式,用大量高超钢琴技术手段:颤音、双八度、和弦等为内涵,来表现音乐内涵。

晚期奏鸣曲的创作明显与前二十八首奏鸣曲有大幅的区别,贝多芬开始质疑古典的奏鸣曲式,转向乐章与乐章间更为模糊的界限所营造的更为自由的浪漫主义风格。并且这五首,全都是要由贝多芬指定的“大键琴”来演奏——一种新式钢琴,音响效果更为突出,音色表现力大幅增强的新式钢琴,比起契槌琴纤弱的声音,羽管键琴的声音更为洪亮而清晰,可以提供较大空间范围欣赏音乐。贝多芬运用了大量减七和弦、拿波里和弦、等音变换和半音等,使得和声的功能性被削弱,浪漫主义的色彩性逐步显现。

以往早中期的贝多芬的创作拥有无限的自豪感,认为自己能够掌握天地,心中无比向往英雄之路的渴望,而晚期作品则从一种热烈的向往升华转向沉思的哲学思想中去,摆脱小我的约束,向往宇宙人生的大爱。

三、Op.106第一乐章曲式结构

贝多芬第二十九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快板乐章,拍子为2/2,A乐段为第1至第123小节,共123小节;B乐段为第124至第226小节,共102小节;第三乐段A’包含尾声第227至第405小节,共178小节。篇幅巨大,有不成比例的大段尾声,通常演奏时长为9至15分钟。

(一)呈示部

第一乐段第一主题用降E大调嘹亮的正三和弦奏出首句气势辉煌的和声(第1至第4小节),经过一段优美重唱后(第5至第16小节),一串上行的和弦伴着强奏的柱式和弦,气势无比当中,又有轻小的力度对比,一连串下行八度后(第17至第23小节),开首和弦再次出现,但是两小节后,转成D大调的形式(第35至38小节),后直接过度到G大调的第二主题。此乐段与主部优美轻柔的旋律呼应,主题以弱滚与回音交替重唱,两手亦有交叉弹奏,不断变化着音区以突显音色与情感的更替(第39至62小节),从第73至第90小节这一乐段有多重的调性变化,在速度上,有自由的速度,有种想象的空间;第91至第99小节双音级进,左右手在不同音区重复递进,从第100小结开始,又八分音符的节奏织体慢慢由一串令人遐想的上行旋律,渐渐以一个一拍的三连音滑向二拍的建立在分解八度上的三连音消失,一串颤音和八分音符织体把音乐带回到一个如首句一般具有无比恢弘气势的规模中,右手的双f和弦配上左手震耳欲聋的分解八度,以开头的英雄凯旋般的气势,结束了此辉煌乐章的呈示部。

(二)展开部

发展部,朦胧轻巧的和声展开至突强的和弦后,伴奏织体拉伸具有张力,第三主题便是用赋格形式开展,开始不久便转入E大调,(第38至第146小节)为二重唱部分,共八小节,(第147至第156)为三重唱,共10小结,(第157至第166)为四重奏部分,亦为十小节。这样不断加深层次,不断增叠旋律,后用双音不断引亢高歌,此部分变化再现了呈示部后半部分的发展手法,最后以D大调和弦作为结束和弦。

(三)再现部

再现部的第一主题和第三主题以B大调主和弦出现,音阶不断提高直至与开头降B大调相似的和弦出现,但是再现部的发展在和谐程度上一直避免完全的回归,以充分发展奏鸣曲式的表现潜力。与呈示部主题相比,再现部的调性更加丰富,尾声以p及ff激烈的强弱对比结束。

四、Op.106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

第一乐章快板的速度,不同的演奏家有不同的演奏速度,巴伦博伊姆的演奏速度,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128,给人感觉更激昂、迫切,古尔德的演奏速度为138,相比多数演奏家演奏速度,偏慢些,制造出安静祥和之感。这首曲子变化多端,速度的确立不仅要以首句的呈现,更要均衡后部柔美旋律的表现力。

(一)呈示部

第1小节以切分节奏开始,注意第一拍时值要够,第二拍在后半拍出现的音不要抢,和弦音上都有顿音记号,因此此处和弦在弹奏时,既要“站稳”,又要有弹奏跳音的感觉,指尖抓住琴键,和弦音要有共鸣、有回声。这样才能确保正三和弦辉煌登场时的气势。三、四小节是建立于属和弦之上,此乐节的第一个音不可慌张,要保持张力。整个乐句最后一个音符出现时的一个延音休止符,可以延长两拍左右,巴版延长较久,有四拍;德版为一拍,更长的休止让人有进入柔板的准备,而较短的休止使得对比更加明显,优美旋律更加与众不同。

从第5小节开始,先是右手女高声部用指尖轻轻一抓,带出中声部和低声部,此时中声部尽量轻柔,高声部旋律为主,低声部旋律也可低吟但不可笨重,第7小节稍稍减慢,终止于属和弦,收尾处第8小节第二拍和弦可用手臂扬起连带手腕轻轻落下造成重音的效果,再平和地收尾。

第9小节来到比前一乐句高一八度的音区,可以弹奏地比前一句更空灵,用更弱的音量弹奏,手指轻拂琴键,慢慢下键,低声部可以比第一句更表现得更突出些并随着音区逐渐走低而坚强,走到第十三小节,继续渐强。这里小尾指的颤音要清晰明亮,颗粒性强,因此要高抬手指,特别是15小节旋律音和中声部的双音要采用不同的触键方式,双音贴键轻按,高声部的手指高抬指并借着手掌的力量摆下去,第16小节第一拍上的和弦以同样的触键方式,只是要稍加快的动作,类似波音。

第17小节开始,强有力的和弦肩膀打开落下、手指大力一抓,左手重复音型的伴奏不可太重而喧宾夺主,只是烘托作用,手指靠近琴键,手腕放松敲击。第18小节轻巧地夸大对比,贴着键,以手肘为中心轻轻弹起,制造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后面整个乐句不断向上升往高处走,慢慢音型变的紧凑。

第27小节从高音的八度开始左右手更替一路向下,手掌一五指保持手型,以肘为中心,把力量往下放,以小节为单位逐步渐弱,三十小节开始手理琴键不要太远,渐趋平静。第31小节开始,以每小节为单位渐慢渐弱,手指与琴键慢慢趋于平行直至最后轻轻抚摸琴键。

第35小节开始回到首段主题,第一句的再现可以使用与开篇相同的触键方式,37小节开始节奏稍微拉住,手臂力量往下沉,造成一种终止感。第39小节左手贴键,弹奏时微微抬起,手掌重心往大拇指上靠,手指一关节要有动作,不能懒,手腕要放松。右手和弦贴键轻轻往下推,41小节开始,副主题于a小调上发展,这个乐句很活跃,动机明确。此处右手手指慢慢立起,并轻抓琴键,43小节开始,要给出左手第二拍上级进下行的重音旋律线条,与高声部五度上行的和弦作对比,此处和弦应非常饱满,但渐强得不必夸张,手指往前推即可,因为后面是引入一段轻巧的旋律。

第45小节第一个和弦力量往下放完立即拎起,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效果,第二拍的双音指法1、5转2、4是最为方便且好控制的指法,第三拍的四分音符容易飘,要想轻扬效果的同时,不失稳重,短短停留一刻,再把手腕提起。第四拍左右手音区逐渐依次下降,音量也慢慢减小;第46小节的双音几乎轻碰琴键的同时手腕向上拎。

第47小节开始,右手手掌张开,要下键时,有控制地落下;左手弱滚为旋律,这里的动机可以多些,在两个小节内渐强和渐弱,对比要掌握好。第49小节的左手转弱,与前两小节形成对比,后一乐句手法相同。

第55小节,高声部与低声部倒映进行,左手尽量轻弹,不然则会盖过高音并且造成音响上的不清晰,弹奏的时候要明显的让人们感觉是高低音之间的模慢慢的进入副部的前兆,所以要渐慢,并且渐弱的弹奏这几个小节属于一个过度的小节段落之前是16音符的使曲子有气势磅礴的感觉,但是到了这里注意下方的p。一定要变得和以前的触键方式不同,弹奏时要把力量,通过手臂送到指尖感觉似跳非跳的味道要弹出来仿它是划过水波的感觉,和弦一定要弹得坚强有力并且充满英雄般的气魄。

(二)展开部

第97小节开始的展开部是呈式部的发展和继续,旋律有特别形象的对比和冲突性、直至高潮,它加强了主题的戏剧性,因此成为全乐章高潮的中心部分。后面从147小节开始的再现部是展开部的发展,它慢慢地向优美的歌唱发展,将主题歌唱化,让人在欣赏时有一种新的效果。最后结尾处10小节使用踏板,好像是从远处响起的雷鸣,然后逐渐地慢下来,渐渐地远去,给人留下的是一种悲哀和深刻的印象。

第72小节非常浪漫,每个音符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能把人带进音乐的世界,尽情叙述、表达情感的音乐,可以使人想起暴雨过后的那种宁静以及对人生和大自然的种种幻想。在呈示部里心情是激动和复杂的,而在此却是庄严、安静、幸福的沉思,不受干扰地体验周围世界,并享受其中的乐趣。乐章的另一个特点是;主题在高音域频繁地结束,这在慢板乐章比较少见,这种手法的确体现出一种深切的感情。

第74小节开始出现感人的、简朴的旋律也就是F大调的副主题出现了,到了76小节是再现部,这里和声比较丰富,演绎上与呈示部弹法一样。第78小节的左手分散和弦不可干扰到主题。尽可轻而柔地演奏,节奏一定要准确无误。第80小节起至“f”之前的分散和弦是渐强与渐快速度到此为止是真正的徐缓乐章,其内容很有深度,旋律非常丰富,同时为了使和弦的音响更具效果,应很好地使用踏板。

(三)再现部

第81小节,一个短小的乐节为动机,像是急促的呼吸,这时可以像演奏弱滚一样弹奏,手腕轻轻放下,再拎起,渐慢和回原速要做得自然,第82小节处的高声部旋律要清楚,小尾指勾起,声音可以透出一道光,又非常清晰,第83小节右手指法要固定好,要方便弹奏,弹得圆滑,后面84小节至90小节不断升高音区,右手旋律音的级进要表达清楚,两小节两小节地增强,直至91小节,强健的和弦亮出来,双音由前臂直接下键,靠指尖控制,让接触面变小,声音集中。96小节右手和弦稍微温暖些,97小节开始,手指与琴键慢慢趋平渐弱,声音变得空旷宁静。由一个轻柔的三连音带入的第100小节,右手和弦手臂轻轻放下,手指贴键,左手轻抚琴键,节奏均匀,第104小节,旋律渐渐表现力充沛起来,第106小节,换成十六分音符伴奏的织体,右手颤音的手指尽量放松,左手平稳,速度三连音变四个十六分音符,节奏要变的自然,第116小节,矫健的和弦下键,预示主题将要结束。

结 语

本文通过对贝多芬晚期所写五首奏鸣曲其中一首Op.106第一乐章,探索他的写作背景与曲式结构、了解贝多芬所写的每一种手指技巧的展现和内心宁静的音阶平稳进行,当中任何一项技巧都值得琢磨,值得推敲,亦需要时间与阅历的洗练和感悟,才能体会并且弹奏出贝多芬心中的那个音符吧!■

猜你喜欢

琴键和弦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谱写肌肤新乐章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给你的信
光影协奏曲
钢琴指套
黑白琴键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