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弋阳腔戏曲伴奏中锣鼓的艺术特征
2022-11-22罗羽涵刘佳
罗羽涵 / 刘佳
一、弋阳腔概述
弋阳腔是从南戏中发展出来的,是历史中的南戏进入到弋阳后,和本地方言以及民间音乐加以结合,且结合北曲的一些特征而形成。弋阳腔是继南戏、元杂剧之后所产生的又一支新型声腔。它一经出现,便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恰似满天星辰,明亮闪烁。弋阳腔最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代嘉靖年间已经流传至徽州、两京地区、湖南、福建等区域。早在元代末年,安徽、江西、福建便盛演弋阳腔;明初永乐年间,弋阳腔又传播到了云南和贵州。弋阳腔的产生其意义非同凡响,它不仅填补了中国广大农村长期文化荒漠的空白,而且改变了中国戏曲发展的格局与走向。“花雅争胜”的结果,促进了戏曲文化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2006年,弋阳腔成为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典型项目名录传统戏曲类项目。
弋阳腔以“错用乡语、改调歌之”,“其节以鼓,其调喧”等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因而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先后对我国14个省份的40多个剧种产生了影响。弋阳腔剧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广大百姓的需求进行编写的,所以其艺术方式能很快地被百姓所习得。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弋阳腔充分吸收了南戏中的各种有益经验,其特点在于能根据心意入腔。不像昆山腔那样格律谨严,艺人的创腔有很大的灵活性,方便吸收当地的一些曲调,使唱腔曲调变得更为多元化,这与百姓的欣赏习惯有关。第二,能吸收一些乡语而使用,也就是应用当地的语言,使其只要进入某个地区均可以和本地的语言与语音慢慢融合,并变为具有地区特色的一种声腔。第三,对昆曲等相关剧本使用“改调歌之”的方式,同时结合加“滚”的表达方式,引入一些易懂的韵文与散文,让百姓可以更快地理解。
弋阳腔的唱腔框架是从南戏中获得启发的,其角色也吸收南戏中的经验,分生旦净末丑。弋阳腔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把角色行当分为“三生”、“三旦”、“三花”,俗称“九行头”。这种均衡发展的角色体制,既保留了弋阳腔初期尚武的成分,又明显具有文武并重的表演格局。它们自成系统,各有各的当家剧目、路数和绝招,形成一种角色行当全方位齐头并进的态势。弋阳腔的舞蹈表演,即唱做念打,则仅仅是以锣鼓来节制与协助而没有管弦伴奏,所谓“一味锣鼓了事”。明朝中叶,弋阳腔中的青阳、太平等腔,开发“滚调”不再受制于曲牌联套,在传统制度中有了较大的改变。弋阳腔的特点,包括徒歌(干唱)、帮腔(接腔)与滚调(滚唱、滚白)仍保留至今。这种演唱形式,同时用锣与鼓来帮助起到约束的效果,带来了“铙鼓喧闹,唱口嚣杂”的这种喜庆感,同时还因其豪放、激进的特征,获得了百姓的欢迎。弋阳腔剧本多以忠孝节义的故事为主,其剧目分为连台大戏、传奇戏、花杂戏。
二、锣鼓在戏曲中的作用
锣鼓在戏曲中的作用在于衬托,在明确节奏、创造环境、表达情绪等领域拥有巨大的效果。所以,戏曲中的锣鼓应当根据相应的标准将其予以衔接,让其展现出各自的音响与节奏效果,表现不同的戏剧情绪。戏曲中涵盖了各种锣鼓点子,此类锣鼓点子,大众将其以符号进行记述,并编为乐谱,这便是锣鼓谱,用嘴巴讲出,便是“锣鼓经”,或者简称为锣鼓。
我国戏曲“锣鼓经”是指传统戏曲中打击乐使用次数较多的记谱途径,即相关乐器用一些组合方法演奏出的不同的锣鼓点,简称“锣经”。在过去的戏曲中,大锣、小锣、堂鼓等乐器的融合对戏曲音乐的构成极为重要,发挥出了掌握节奏、促进剧情发展、展现气氛、塑造人物性格的效果。我国的传统戏曲剧种超过了360个,在建立的开始阶段便是将锣鼓当作最核心的乐器,这几个世纪以来丝竹管弦也开始参与进来,还是无法动摇锣鼓打击乐的重要性,这充分说明了其艺术价值与主要效果。打击乐身为与众不同的听觉艺术,在昆曲、京剧、川剧、秦腔、弋阳腔等各种典型的戏曲剧种中,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一台锣鼓半台戏”,这说明了打击乐的成长和我国的戏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锣鼓会因戏曲的成长而持续成长。戏曲表演者在舞台中的表演包括多种演绎方式,而这都离不开锣鼓经的助力。在唱念做打中打击乐不仅决定了节奏与快慢的改变,还能统领整个基调与衔接唱打。各种剧目中锣鼓可以分别发挥出场景改变、唱腔伴奏、连接动作、改善乐队音响等效果,锣鼓点的类型有许多,性能丰富。“锣鼓一响,好戏开场”,锣鼓能反映各种身份、品位、个性的人物就位。
三、锣鼓在弋阳腔伴奏中的演奏特性
我国的戏曲艺术拥有各种含义,而锣鼓击乐对戏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有句话是,“七分锣鼓三分戏”。戏曲舞台上,作为对舞台节奏拥有决定作用的鼓师,其协助锣鼓的操作,同时还进行着唱、念、做、打等操作,管理着戏场在时间与场地上的调整、人物的悲欢离合。不论是声响效果的提供、情绪的铺垫还是结合板眼示人的节奏感、角色性格的塑造,不管是整个舞台节奏的打造与戏曲框架的构建,还是剧种风格的形成与艺术效果的表达,锣鼓击乐均属于一种十分关键的表达方式。
弋阳腔在广阔的农村田野锤炼和在长期的露天戏台实践积累中,形成了一整套属于自己多彩的艺术形态和鲜明的表演风格,展示出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天性,让人们回味无穷,尤其是大锣大鼓的风采。正如汤显祖所说,“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大锣大鼓是弋阳腔艺术的核心与灵魂,在农村的旷野田头,面对数千民众,如果没有大锣大鼓的衬托,他们就会大失所望。演员在这种大锣大鼓的刺激下,其表演遒劲、粗犷、豪放、泼辣,动作的尺度必定夸张和变形。
弋阳腔锣鼓音乐,总体来说构建了与众不同、全面的艺术表达方式。其锣鼓结合剧中的人物、情节,根据大锣、小锣、铙钹、擦、马锣、板、报鼓等乐器的结合或单击来形成锣鼓点子或锣鼓经。一般来说,弋阳腔传统锣鼓基本上可细分成闹台锣鼓、帮腔锣鼓、身段锣鼓与过场锣鼓4种。而闹台锣鼓说到底是锣鼓牌子的合奏,是大规模的锣鼓交响乐。弋阳腔高调曲牌的表演形式是角色干唱,后台众声相和与锣鼓帮腔。只要存在帮腔就自然会有锣鼓,这和川剧高腔的帮腔句偶尔能不用锣鼓伴奏,及湘剧高腔的伴奏锣鼓会影响帮腔旋律存在差异,可称是弋阳腔锣鼓音乐的一大特点。在帮腔句中,帮腔锣鼓配合剧情、唱腔发挥出展现人物情绪,衬托、改善戏剧效果的作用。配合舞台表演动作(含摆身段与登场)的锣鼓,就是身段锣鼓。过场锣鼓主要起舞台调度作用的锣鼓,如上场、下场、走过场等。在“身段”与“过场”两种锣鼓中,偶尔是能相互运用的,表演者在演奏时,可多次实施即兴表演,富于弹性地加以处置,形成一个所有乐器声部均不失其特色,又相互结合的整体。
京剧锣鼓系包括大锣、小锣、饶拔与板鼓4个音色声部,是我国戏曲打击乐伴奏机制内四声部锣鼓系统的象征。弋阳腔锣鼓在该前提下还添加了小擦、马锣等乐器。让其锣鼓的综合呈现效果更为多元,另外,调整演奏方法和演奏部位还能修正音色,如重击、轻击和闷击、鼓心鼓边、锣心和锣边等,使弋阳腔锣鼓音色的修正可以更好地进行。弋阳腔音乐表现内容丰富复杂,塑造人物千姿百态,板式多种多样,所以其伴奏锣鼓的节奏改变也比较频繁,特别是在闹台锣鼓中,各个锣鼓牌子连奏,节拍变换达四十次之多。弋阳腔锣鼓经十分多元,因为弋阳腔的剧情十分繁杂,唱腔音调的推进形式也不够平稳,富于变化,其锣鼓的节奏也并不简单,丰富的节奏在其它戏曲打击乐中是较少出现的。弋阳腔锣鼓牌子众多,节拍经常改变,节奏富于变化,然而它却是繁简结合,变而整齐的。
四、弋阳腔锣鼓的运用
弋阳腔锣鼓的构成十分严谨与繁杂,在使用方面也已获得了极大的成绩,这是很需要获得关注的。在弋阳腔内,存在部分快乐、有趣的情景,通常使用小锣,而部分相对严重的、悲怆的情景,则基本上都是使用大锣。在角色的比较方面,通常,老生与花脸的戏基本上都是使用大锣,花旦、青衣与丑角的戏便是运用小锣。然而在详细使用时,则还应兼顾下述状况。第一是结合人物身份,是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其次应兼顾人物的个性,是豪放型的,还是儒雅型的;再次要看角色所处的环境,是严肃的公堂,还是日常的家中;最后,还应兼顾剧情的需求,人物情绪的改变,是感情平淡、惬意,还是特别生气、情绪很为激动。不仅如此,还应兼顾角色在剧中的重要性,是戏剧发展中的主角还是次角。举例,若角色所在的场合为家中,场面相对来说较小,而戏剧冲突还没有呈现或是还比较缓和,情绪也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不用大锣,而采用音响相对平缓的小锣。就算人物拥有很高的地位,也不例外。
在弋阳腔中,大锣与小锣是应用次数最多的乐器,铙钹等类型的锣鼓基本上都不太应用,唯有在十分独特的状况下才应用。因为铙钹的音响十分尖锐、单一,无法与大锣相比,也不如小锣干净,将铙钹当作核心乐器演奏和大锣同种节奏,用铙钹来取代大锣的音响,在效果方面便不够正常、有光彩,给人一种悲剧感,在弋阳腔中应用铙钹来取代大小锣时,也是因为该状况,大多都是用铙钹来表现黯淡的、无力的、悲剧的气氛的。
结 语
聚焦当下“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等国家大政方针。文化工作者及教育工作者的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责任人。弋阳腔是江西国家级非遗,其音乐及伴奏艺术作为弋阳腔的核心,急需对其进行创新发展。分析弋阳腔锣鼓伴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时,深入实地多维度调查,采访弋阳腔艺术的非遗传承人,科学且具有针对性地设置有效调查内容,以更加客观、全面、有效地把握弋阳腔锣鼓伴奏音乐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影响因素。提出“非遗”语境下弋阳腔锣鼓伴奏音乐的活态传承模式及实践路径等相关学术理论观点,需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以能够行之有效地进行应用推广。目前国内对弋阳腔伴奏音乐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以“弋阳腔”为关键词在知网的进行粗略检索共得相关结果725条,其中关于弋阳腔锣鼓伴奏的相关研究极少。而我国专家、学者对其它地区戏曲(如:京剧、潮剧、晋剧、秦腔)伴奏中的锣鼓音乐已有深入的研究。并且有些通过戏曲曲牌音乐改编为优秀的器乐独奏曲。其中便有广东潮州大锣鼓的《画眉跳架》等一系列优秀器乐作品。
锣鼓在社会的发展中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于民族文化的发扬,功不可没。锣鼓是传统文化里重要的器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锣鼓,传统文化的魅力恐怕要减少一半。本文重点探讨分析锣鼓在弋阳腔伴奏中的演奏特性,试图可以为民族文化的建设发挥出重要的效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了解研究民族文化当中的精髓,摈弃传统糟粕,有助于宣扬民族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地让民族传统文化生存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