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打击乐中小锣的舞台展现和整体配合
2020-11-16曾昆明
曾昆明
摘要:京剧打击乐又称为武乐。其中包括板鼓、大锣、铙钹、小锣来组成。为烘托气氛在特定的剧情需求下还会加上大、小堂鼓及大铙、小叉、碰铃等效果来增强舞台气氛,强化舞台整体效果。其中小锣所展现出来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
关键词:打击乐、小锣、舞台展现力和配合力
中圖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135-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89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国粹艺术。它之所以能成为国粹,是因为它不光在舞台上有优雅的唱腔,阿罗多姿的身段,激情澎湃的翻滚打斗,还有动听的琴声以及高亢的锣鼓。其中京剧中的锣鼓对舞台上演员的伴奏和服务有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和不可或缺的舞台效果。
打击乐它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变化灵活多样,能够奏出轻、重、缓、急的效果。也是最先给观众检验评判剧团专业水准高低的一面,锣鼓一响,大幕缓缓打开,演员才闪亮登场。所以在剧团有句行话叫“武场半台戏”就是说的打击乐,同时也是证明打击乐的舞台重要性。京剧本身就是一种程式化表演,它的特点就是节奏性强,不论是唱、念、做、打都不能脱离节奏。唱要求有板有眼,念白要求韵律节奏准确。做和打那更不能脱离节奏了。四击头的最后一锣和演员的亮相必须是同步的。这样才能充分的展现出舞台上演员的精气神,从而达到舞台整体展现力和配合力,给观众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说到京剧打击乐,不得不说下小锣了。小锣又可以称为手锣。左手拿锣,用食指挑起,中指辅助,大拇指护住小锣防止滑落和晃动,保持一个平衡和固定的作用,小指稍微前倾,以备收音时所用。右手拿小锣板,用右手的拇指的关节和食指及中指的第二关节处轻捏如持毛笔状来敲击锣门。敲击时抬板,落板一线行,充分利用腕力(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来发力,切记发力不可用死,得用巧力,发出来的音色才会自然、圆润、清脆好听,重音称呼为“台”轻音称呼为“令”在打击乐整体中起到了“音中胆”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和大锣、铙钹一起合奏,同时它在很多戏里面需要独奏,一般在青衣、花旦戏中小锣独奏戏比较多。在很多戏中常表现在演员的上、下场和念白的穿插中使用,是演员的口舌。在整个武场来说,它的使用频率是最多的,特别是在慢的节奏或是复杂的锣鼓点子中,每一下都有它。比如说小锣中阴锣使用的频率是非常的多,在很多的戏中都会有,如《打焦赞》中杨排风把焦赞打得无还手之力时,中间穿插的就是“阴锣”,此时大锣和铙钹都是轻击,小锣需要快速的重击锣面,此时很要注意音准和音色,切记不可“九音锣”这个也是考验小锣基本功的一个很重要的锣鼓点。小锣还在很多的戏中起到一个画外音的作用,为舞台的表演增加一定的解说,比如演员手持灯烛,起风了,为剧中画面增添个风声,或演员手持船桨的表现时,我们一般通过轻敲小锣边数下来展现出风声和水声的效果,来营造出当时舞台情景中需要表达的情境和气氛。
在京剧中,青衣、小生、花旦、文武丑戏多是用小锣来伴奏的。这类戏多为表达一种轻松、诙谐的舞台戏剧特色。青衣戏常用小锣来表现妇女的温柔娴熟、大方稳重的性格,如《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如《红宗烈马》中的王宝钏,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等等。比如花旦戏《拾玉镯》、《红娘》等,只有用小锣来伴奏才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一个羞答答,娇滴滴小姑娘的形象。当红娘上下场时,小锣点快而密,急而不乱,以此来表现出红娘轻巧和爽气。在表现崔莺莺的腼腆和温存的这个时候,小锣点则一锣一击,慢打来表达出大家闺秀的那种端庄稳重的角色。像丑角戏如《小上坟》、《法门众生相》、《坟》、《时迁盗甲》等这类吹腔戏,都是由小锣来伴奏,其中如《盗王坟》《时迁盗甲》《偷桃盗丹》等戏还要小锣和小叉有一定的配合。并且要在音乐中和唢呐笛子的配合。
比方说《小上坟》,这是出花旦和文丑的对演戏。讲的是剧中刘禄景新婚三月就离开妻子肖素贞进京赶考,一直未归,期间也寄过书信和银钱回家都被娘舅私吞了,还谎称刘禄景已经死了来逼肖素贞改嫁。当刘禄景当官后回乡祭祖时恰好遇到肖素贞在上坟,因为多年未见,都不敢冒认,待倾诉完后取出信物夫妻才得以团圆相认一起同返家园的故事。这出戏是表达一种轻松、欢快和青春诙谐的一种情感,就需要小锣在演奏中奏出清脆而略带跳跃式的锣鼓点来带动和配合唢呐笛子。从而达到和满足演员在舞台上的发挥和表演,才能使这出戏的人物演活演好。
这出《小上坟》我有幸参加了CCYV举办的“2001年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项星获得了最佳表演奖,成为我团最年轻的“全国金奖花旦”在此剧中我担任的小锣伴奏。后由勿忘我公司组织录像刻碟进行全国销售,得到了老师和社会各界同行的认可和肯定。而《游龙戏凤》则是小锣和京胡文乐的配合。剧中李凤姐的那种俏皮、天真、活泼的少女性格和正德皇帝的那种洒脱以及剧中调戏李风姐时所流露出的那种轻浮需要用清脆的中音小锣来伴奏。此剧中李凤姐有俏皮、有天真还有活泼的各种情绪化表演,此时也要求小锣时刻根据演员的需求以及剧中的需要来进行变化。比如说演俏皮活泼的部分时,小锣也需要演奏出清脆而略带有跳跃式的锣鼓点来表述出演员的欢快情绪。而剧中演员表演出慌张的戏段时则需要伴奏出快而不乱,催而不紧的小锣点来衬托出剧中李风姐的紧张情绪,让观众更深入的融入戏中。特别是剧中正德皇帝和李凤姐对唱的那段金典的西皮流水中李凤姐所唱:军爷做事理太差,不该调戏我们好人家。小锣一锣后紧接正德皇帝的:好人家来歹人家,不该斜插这海棠花。扭扭捏捏,捏捏扭扭十分俊雅,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李凤姐接着唱海棠花来海棠花,倒被军爷取消咱,我这里将花丢地上,从今后不带这朵海棠花。正德皇帝紧接唱李凤姐做事差,不该将花丢在地下,为君的用手忙拾起,李凤姐,来来来,我与你插…插…插上这朵海棠花.李凤姐唱军爷百般来戏耍,去到后面躲避他。这段唱段中虽然小锣的锣鼓点子并不多,但是小锣的演奏者对戏的节奏把控和两个人物所表达出不同的人物情景的刻画有个深入的认知和分析。在伴奏正德皇帝的轻浮调戏李凤姐时,小锣点需要一步一步慢慢的往上催,不可急快。当伴奏李凤姐时则需要快而不催,慌而不乱,来表述出李凤姐这样一个小姑娘当时的紧张内心世界。这是我参加了我们团的张璇和杜喆(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还有和冯冠搏(贵阳市京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在长沙的汇报演出所总结的一点点心得和个人体会。
京剧打击乐讲究的是”一棵菜”精神。何为“一棵菜”呢?归根结底就是整齐两字。大锣、铙钹、小锣一同合奏一个锣鼓点,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出自一个人之手一样。永远都在一块,包括收音。比方说我们常用的一击锣,您可别小瞧了这一击锣,虽然都只有一锣,但需要我们大锣、铙钹、小锣同时一起下,也同时一起收音。必须音色,轻重,收起都达到一致。这个必须要有长时间的配合才会形成的一种默契。同样是一击锣,在不同的戏中,伴奏剧中不同的人物以及不同的表演方式下,打击乐的演奏也是不一样的。如剧中演员展现情绪高亢,怒火冲天时,我们打击乐锣鼓也需要用重击并急收来配合演员的剧情需要。如剧中人物表现的是犹豫的思考情绪时,打击乐也随之而缓收,如剧中人物悲伤低落的时候,打击乐也就需要轻击来演绎刻画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更深入的进去到戏中,来感受剧中人物的思想变化。打击乐的合奏一般是武生、花脸、老生为多。主要为烘托出人物的豪放勇猛和刚毅的英雄气概。如剧中两军开战,武将开打常用到急急风、四击头、走马锣鼓,马腿等再加上堂鼓用快速的节奏来烘托出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急促的翻打和干劲的身段动作表演。又或者像老生和花脸和老旦的开唱,一般有导板,长锤、风点头、纽丝、紧锤等等做为开唱前的起头锣鼓。武生戏对打击乐的要求是力度和速度的要求,如《挑滑车》、《小商河》等等两军对垒,武将开打,此时急急风不停,力度和速度绝对不能下来,否则这武戏就失去了激情。花脸戏讲究的是一个稳,一下就是一下,不轻易加锣,音色要重,收音要准。如《将相和》《九江口》等等以此来表现的是一种稳健、凝重和威严的气质。而老生戏则主要以唱为主,动作身段比较少,讲究的是一个“范”字,和“味”字,舞台上展现的也是成熟稳重的中老年的男性形象。所以打击乐在伴奏老生戏时也需要以稳、慢为主,打出的是味,这对收音有很高的要求。
在京剧舞台上,还有很多小锣曲牌如《小锣园林好》《小锣六么令》《小锣急三枪》等等主要是和唢呐海笛和竹笛的配合来满足舞台的需要。
打击乐器不论是大锣、铙钹、小锣本身是一种节奏型乐器,声响嘈杂刺耳,无法像弦乐、弹拨乐器那样演奏出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曲调。因为打击乐器音量高又比较单调,所以在练习起来会显得枯燥无趣些,所以,我们更需要刻苦的钻研和练习,全心全意的服务好演员,为舞台增添气氛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