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合作经济组织助力粮食安全的路径分析

2022-11-21孙家意汪卫霞汪雷

中国合作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种粮农技粮食

孙家意 汪卫霞 汪雷

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能够全面促进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以培育新型人力资源,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独特优势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粮食安全凸显的主要问题

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政策不断加码与人民不懈努力下,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粮食总产量由2017 年的66161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66949万吨,粮食单产连续四年内保持稳定增长,真正做到了确保13万斤粮食的供给保障,实现了中国粮食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广大的农村绝大多数地区粮食安全凸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粗放式经营管理、粮食生产效率较低等,可以预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粮食安全将迎来严峻的挑战。

表1 2016年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结构(单位:%)

人力资源投入不足。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最终选择,根据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知,目前农民工的年龄段在31~40 岁、41~50岁、51~60 岁分别占比19.6%、27%、24.5%,这三项之和占总数的71.1%。不难发现农民务工人员大多以壮年为主,以农技了解不足和从事农业劳动意愿不高为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从年龄段构成来看,农业从业人员中青壮年比例较少仅占19.2%,55岁及以上从业人员高达农业生产经营人数的三成左右;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农业从业人员中仅有小学与初中文化水平的比例高达近九成。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特征显著,老龄化趋势明显。总而言之,老一辈具有“恋农情结”的农民逐渐老龄化,而新一代的农民却大多远离农业生产活动,农村劳动力短缺将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提高文化素养,培育新型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表2 2017年至2020年三种粮食每亩平均成本收益情况(单位:元,%)

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不足。如表2所示,种粮的比较效益较低,呈现种粮成本持续升高,利润波动幅度较大且相对较低的趋势,严重挫伤农户种粮的积极性。2020 年我国三种粮食生产成本每亩约1119.59 元,相较于2017 年上涨了3.5%,粮食作物的成本逐年升高;据统计,2017 年至2020 年我国粮食种植的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增长7%以上,尽管人工成本近几年有所下降,但降速较缓,仅仅只有3.7%,且这两项成本占种植总成本的4/5左右。利润率从负1.16%上升至4.21%,尽管有所好转,但不可否认的是连续三年出现净利润为负的状况,甚至2018 年利润率竟高达负一成左右。此外,在种粮的比较效益不理想的状态下,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选择务工的方式增加收入。据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知,截至202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560万人,且月均收入逐年增长,由2017 年的3485 元增长至2020 年的4072 元,增速幅度高达16.8%,农民工月均收入持续稳定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民工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和优化,而对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又造成了二次冲击。

表3 2017-2020年播种面积、城市建设用地与受灾面积情况(单位:千公顷,%)

粗放式经营管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第一要素,在既定的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合理组织、有效利用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最佳选择。如表3所示,近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减少,由2017 年117989.1 千公顷下降至2020 年116768.2 千公顷,降速达到1%,仅2020年粮食播种较前一年有所上升,但增速较缓。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却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近四年增速高达5.8%,势必对耕地面积产生一定的挤占效应。此外,由于洪涝、干旱、虫灾等不确定性,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变化幅度的不稳定,且受灾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近两成左右,对粮食产量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粮食生产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粗放式经营管理特征比较明显,实现规模化发展难度较大。扩大种粮规模不仅能够合理组织农民并提高收益,还可以扩大农技的推广范围,有效利用既定的耕地资源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4 2017-2020年化肥施用量、农业塑料薄膜及农药使用量情况(单位:万吨,%)

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率较低。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与发展高效农业尚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一是如表4所示,近年来我国化肥施用量维持在5500万吨左右居高不下,且中国耕地中化肥含量高达世界平均水平的近三倍左右;农用塑料薄膜由2017年252.8万吨下降至2020 年238.9 万吨,降速缓慢仅达5.5%;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近四年降速效果显著,截至2020年我国农用利用率已提高至40.6%,相比发达国家50%至60%的高指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农业机械化面临着技术推广的困难和成本偏高的压力。一方面,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如小型地块农田、地势崎岖的山区等,不利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另一方面,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还受到农业机械价格和使用成本上涨的限制,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统计,2017年至2020 年农业机械成本居高不下,占总物质费用的比重始终维持在三成左右。

合作经济组织保障粮食安全的独特优势

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能够全面促进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以培育新型人力资源,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独特优势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建立农民免费培训制度,培养新型农民主力军。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老一辈的农民逐渐老龄化,而新一代的农民却大多远离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业人力资本对农民的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服务,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有作为。一方面可以引导农民通过网络授课平台,手机视频,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线上文化水平、职业技能教学,有利于农民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文化素养并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农户深入一线进行实地技术指导,让农户“学得明白、用得放心”。使“有文化、善经营、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农业产业化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持续保障,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三产的有机融合对接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长和提升农业价值链,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种有效载体,可以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一方面通过统一供应农资、技术标准和加工销售等方式,实现社员的节本增效。另一方面,为提高产品的增值收益,以参股或自办等方式积极融入流通环节,实现社员的盈余分配与返还。合作经济组织以科学、合理地组合农业生产要素,使得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

通过开展适度规模化粮食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随着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自然灾害不确定性等冲击,在既定的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势在必行。传统家庭小而全、小而散的经营方式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时,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在生产环节上往往呈现出“零打碎敲”的局面,既无协作效应也无规模可言;此外,在粮食的生产资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上又面临匮乏的信息。合作经济组织能够通过专业经营项目为纽带,集成利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使分散的个体农户联结成有力的群体,获得分工协作的生产力,在发展中逐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力促进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通过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质量与效率。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下,农户对农技的接收是被动、单向的。而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技推广的一种中介对接平台,基于农户自愿联合的原则,能够更好地倾听农民对科技的诉求,实现农技供给服务的精确匹配。

此外,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与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集聚农业生产需求和科学技术供给双方的合力,将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市场效益。另一方面,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支撑,实现科技向生产力的转换,使之获得经济效益。以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农技推广体制的创新,并能够有效解决化肥、农药等对耕地土壤的负面影响以及农技推广困境,是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的保证,真正做到“藏粮于技”,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生产的质量与效率。

实现合作经济组织保障粮食安全的路径选择

明确合作经济组织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地位。目前,小农户家庭经营仍将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解决“谁来种粮,怎么种粮”的问题,最基本的是在“人”上发力,用好小农户存量,挖掘新主体增量;最关键的是从“技”上突破,推进农业机械化、农技普及化;最核心的是以“产业化”为支撑,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更好地扮演这一角色。整体来看,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对农民免费的培训、农业科技的推广以及产业化纵横发展,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在提高粮食生产质量与效率的同时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因此,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过程中,明确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为提供粮食生产与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广大农民自发联合的组织,层次发展较低、规模力量较小、综合实力较弱,往往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政府应对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的同时,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通过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多种手段来促进组织发展。此外亦可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引进资金和培训人才,立足实践落实有助于组织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各种自然灾害、农业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等会对从事粮食生产与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构建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与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至关重要。在特定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可以根据当地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监测和预警分析系统,实时掌握粮食供需、市场波动动态和紧急情况,为合作经济组织从容应对实际变化能够做好充分准备,灵活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又保证粮食的有效供给。

加强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目前,总体而言合作经济组织仍处于初级阶段,规范发展、提升质量势在必行。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机制,通过完善“三会”制度,实现民主科学管理,制定合理的盈余分配、公积金提取与使用方案,保障社员知情权、表决权、参与权,形成合理的权益分配,不断激励成员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其次,构建绩效评价机制与落实机制,对经营成果显著的社员、全心全意服务的科技骨干等,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支持,形成奖惩分明、秩序井然的新格局,发挥组织与社员的合力,助推合作经济组织高效运转。

猜你喜欢

种粮农技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画画就如种粮
我的粮食梦